草莓视频官网

招財魚發紅潰爛相關內容

招財魚身體發紅是怎么回事

以下供參考

皮膚充血病?
通常由于光照不足、水質不良及熱帶魚受過多次的新水刺激而引起,在梅雨季節和氣溫多變季節尤為明顯。病魚體表皮膚上出現大小不等的暗紅色斑塊,布滿身體兩側,而且精神異常呆滯,食欲明顯減退,輕者影響熱帶,重者導致死亡。熱帶魚中的金頭神仙魚、紅眼神仙魚尤為明顯。
防治方法:將0.2克呋喃西林粉加百萬分之二百五十(250ppm)食鹽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魚10~20分鐘,或用這一濃度配方,潑灑在水族箱中,經數次用藥可見皮膚血斑褪去,恢復其原有色彩;或用低濃度高錳酸鉀溶液浸洗魚體10小時;或用食鹽潑灑。同時延長魚缸中日光與燈光的照射時間。?

...

17511

為什么招財魚身體有潰爛和魚嘴浮腫的現象?

招財魚經(jing)常會因為(wei)碰撞,打斗造成外(wai)傷,如果水(shui)質不好也(ye)會造成體表細菌感染。如果創口不是很大,可以停止喂食幾天,用[上野黃粉]進(jin)行藥浴治療。...

5076

招財魚浮到水面并且腮兩側紅

包(bao)括溫(wen)度,氧(yang)度,咸度,水質有問題...

15194

我家的招財魚身上發紫.紅.青,有腐爛癥狀,躺在魚缸底下不動,這是怎么...

一、觀賞魚病種類概述通常將魚病分為兩大類:一類主要由有生命的動物或植物引起。由病毒、真菌、細菌以及單細胞藻類等微生物的侵入而引起的疾病,又稱微生物魚病。由于微生物魚病大多發病急、傳播快、發病率與死亡率較高,有較強的傳染性,且不易防治,故稱之為傳染性魚病。由動物性寄生蟲引起的魚病稱寄生蟲魚病,其特點一般是發病和傳播較慢,發病率和死亡率較低,防治也較容易。另一類主要是由水體環境的機械、物理、化學等非生物因素或魚體生理機能失調所引起機體的代謝障礙或機能紊亂而導致的魚病稱為非生物性魚病。此類魚病的種類很多,危害較大,涉及面也較廣。只要加強管理,做好預防工作,此類魚病可避免發生。
二、病毒引起的疾病 1.出血病
[病原體] 為皰疹病毒。
[癥狀] 病魚的體表發黑無光澤,口腔、肌肉、各種鰭條基部都充血;有時鰓蓋、頭部、腹壁也有充血現象;鰓絲呈鮮紅的點狀或斑塊狀充血;嚴重的病魚,因其他器官組織大量充血,使鰓失血而呈蒼白,表現出“白鰓”。此外,眼球突出,腸道和各內臟器官表現充血。病魚食欲不振,行動遲緩,常離群獨游或回旋慢游,體質消瘦,肌肉萎縮,以致死亡。發病季節多在6~9月,水溫在25~30℃最為流行,死亡率頗高。
[治療方法]
(1)充分照射陽光,并降低水溫至25℃以下,持續10天左右可見療效。
(2)用1%食鹽水洗浴,持續1周。
(3)用大黃和楓香樹葉0.25~0.5千克研成粉—末,經煎煮或熱開水浸泡后,配以餌料制成藥物餌料喂飼病魚,連續5天,同時在水族箱中連續2天旅用敵菌靈百萬分之零點六(0.6ppm)。
(4)用敵菌靈百萬分之三至五(3~5ppm),或醋酸銅、氯化銅、硫酸銅溶液百萬分之零點七(0.7ppm),或大黃浸取液進行水浴治療,有較好效果。2.痘瘡病——又名淋巴囊腫病毒癥。
[病原體] 由皰疹病毒的病毒粒子感染所引起。
[癥狀] 發病初期,病魚的皮膚表面出現許多白色小斑點,覆蓋著二層白色粘液、隨著病情的發展,這些白色斑點的數目逐漸增多,區域擴大,患病部位的表皮逐漸增厚,有時厚度可達1~5毫米,形成石蠟狀的“增生物”,表面組織由柔軟變成軟骨狀的結締紐織。這些“增生物”增長到一定程度后,會自動脫落,接著又在原位置重新出現新的“增生物”。這些“增生物”如果占了魚體表面積的大部分,就會嚴重地影響魚的正常生長,使魚體消瘦,游動遲緩,甚至死亡。若“增生物”不多,對魚影響不大;一般在春季,水溫15℃左右時出現病例。由于此病流行不廣,甚少發生,危害不大,故未引起重視。
[防治方法] 此病可用左旋體氯霉素治療;小魚可用濃度為百萬分之零點二二五(0.225ppm)的藥液浸洗,個體大的魚可以注射此藥,均能獲得一定的療效。
其它方法:
1、強化秋季培育工作,使金魚、紅鯉、錦鯉在越冬前有一定肥滿度,增強抗低溫和抗病力。
2、經常投喂水蚤、水蚯蚓、搖蚊幼蟲(血蟲)等動物性鮮活食料,加強營養,增強對痘瘡病的抗病力。
3、用紅霉素10ppm濃度浸洗50-60分鐘,對預防和早期的治療有一定的效果。
4、用紅霉素0.4ppm~1.0ppm濃度全池遍灑, 10天后再施用藥一次,有一定的療效。
5、用紅霉素10ppm濃度浸洗后,再用呋喃西林0.5ppm-1.0ppm濃度全池遍灑,10天后再用同樣濃度全池遍灑,有一定的療效。
三、細菌引起的疾病
細菌引起的常見疾病有以下幾種:1.細菌性爛鰓病
[病因] 一是原生動物、單殖吸蟲、甲殼動物等引起;二是水生藻狀菌,如鰓霉引起;三是由細菌引起。
[病原體] 魚害粘球菌。
[癥狀] 病魚鰓部常充滿粘液,鰓絲和鰓蓋骨內表皮均有出血現象,鰓絲由紅變白,逐漸腐爛并帶有污泥,最后發展到全鰓,使之失去呼吸功能而死亡。
[治療方法] 可將病魚放入百萬分之二(2ppm)的呋喃西林,或百萬分之十二點五(12.5ppm)的金霉素,或百萬分之二十五(25ppm)的土霉素、百萬分之二十五(25ppm)的痢特靈等溶液中浸泡30分鐘;或用11.5%濃度的氯胺丁0.02克溶于10千克水中,將魚浸洗15~20分鐘;或用百萬分之一(1ppm)的呋喃西林,或百萬分之一(1ppm)的漂白粉,或百萬分之二至四(2~4ppm)的五倍子遍灑消毒治療;養魚的容器及所有的用具,用百萬分之八(8ppm)的漂白粉溶液消毒滅菌。
2.細菌性腸炎
[病因] 主要是吃了不清潔的食物或攝食過飽、腸道脹飽、排泄受阻,最后由細菌感染腸道引發腸炎。
[病原體] 為點狀產氣單胞桿菌。
[癥狀] 病魚常常腹部膨大,呈現紅斑,肛門突出,魚體呈呆滯,停在水族箱角落不動,體肌作短時間的抽搐,不進食,糞便白色。剖開魚腹,可見腹腔積水,腸壁充血發炎,輕者僅部分腸道出現紅色,嚴重時全腸呈紫紅色,腸內無食物,充有淡黃色的粘液和血膿。
[治療方法] 治療腸炎的方法較多。市場銷售的藥物也較多,內服藥如納克菌、魚服康、磺胺胍等,外用藥如浴菌潔、呋喃西林、慶大霉素、土霉素、痢特靈等藥物經稀釋后潑灑或浸浴,均能取得較好療效。
3.白皮病——又稱白尾病
[病因] 由于水質不潔,特別是水族箱中的糞便沒有及時清除,或因捕撈運輸、放養、移箱時操作不慎,使魚體受傷,導致病原菌感染。
[病原體] 為一種革蘭氏陰性桿菌,稱為白皮極毛桿菌。
[癥狀] 發病開始時,只在背鰭基部或尾柄處出現一小白點,隨即迅速擴大,從魚體背鰭向后蔓延,以致背鰭與臀鰭間的體表至尾鰭全部發白。隨著病情加劇,病魚游泳能力明顯減弱,體軀平衡失控,頭部朝上,尾鰭朝上,與水面垂直作上下游動和掙扎,不久即死亡。每年5~8月間為此病流行季節,魚發病后2—3天即死亡,死亡率極高。
[治療方法] 可用百萬分之十二點五(12.5ppm)的金霉素,或百萬分之二十五(25ppm)的土霉素水溶液浸洗30分鐘;也可用百萬分之一(1ppm)的漂白粉或百萬分之二至四(2~4ppm)的五倍子潑灑于水族箱中消毒治療。4.白頭白嘴病
[病原體] 為粘球菌一種,與上述爛鰓病病原體球菌的形態很相似。此菌為好氣生長,最適宜溫度為25℃,最適宜pH為7.2左右,pH在6.0~8.5之間都能生長。
[癥狀] 發病時,病魚的額部和嘴部周圍的細胞壞死,色素消失而表現白色,病變部位發生潰爛,有時帶有灰白色絨毛狀物,因而呈現“白頭白嘴”癥狀。在水面游動之病魚,癥狀尤為明顯。當病魚離水后,癥狀就不顯著。嚴重的病魚,病灶部位發生潰爛,個別病魚頭部出現充血現象,有時還表現白皮、白尾、爛尾、爛鰓或全身多粘液等病變反應。病魚一般體瘦、發黑,呼吸加快,食欲不振,游泳緩慢,不斷地浮出水面,不久即死亡。此病是一種暴發性疾病,發病極快,傳染迅速,一日之間可全部死亡。此病流行季節性比較明顯,一般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6月為發病高峰。
[防治方法] 防治時可用百萬分之一(1ppm)漂白粉灑入魚箱作消毒處理,或用百萬分之零點五至零點七(0.5~0.7ppm)西力生(含2.5%氯化乙基)灑入,效果都很好。
5.出血性腐敗病——又稱赤皮病、赤皮瘟。[病原體] 為熒光極毛桿菌,屬革蘭氏陰性菌。
[癥狀] 為體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發炎,鱗片脫落,特別是魚體兩側和腹部最明顯,背鰭或全部鰭的基部充血,鰭條末端腐爛,常爛去一段,鰭條間的組織也被破壞,呈破爛的紙扇狀(又稱蛀鰭);有時病魚的上下顎和鰓蓋部分充血,現塊狀紅斑,有時也充血發炎。在鱗片脫落處和鰭條腐爛處往往長有水霉。此病流行區域比較廣,且終年可見,常與爛鰓、出血癥并發。當魚體受傷時,致病菌乘機侵入魚體,容易發生此病。當冬季水溫極低時,魚體皮膚也會因凍傷而發生此病。
[治療方法] 可用1%食鹽水,或百萬分之五(5ppm)的呋喃唑酮,或百萬分之二(2ppm)的高錳酸鉀,或百萬分之二(2ppm)的漂白粉浸浴。6.豎鱗病——又稱立鱗病、松鱗病、松皮病等。
[病原體] 為一種與水型點狀極毛桿菌類似的細菌。
[癥狀] 病魚表現的癥狀特點是體表粗糙,多數在尾部部分鱗片像松球似地向外張開,而鱗片基部的鱗囊水腫,它的內部積聚著半透明或含有血的滲出液,以致鱗片豎起。在鱗片上稍加壓力,含有液狀物從鱗囊噴射出來,鱗片也隨之脫落,有時伴有鰭基和皮膚表面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脹等癥狀。病魚游動遲鈍,呼吸困難,身體側轉,腹部向上,2~3天后即死亡。當水質不清潔,光照不足,水中缺氧,飼養水溫過高,以及當魚體鱗片被劃破等情況下易患此病。金魚、錦鯉常患此病,每年春季較流行,在熱帶觀賞魚中,攀鱸科、斗魚科和鳉魚科等泡沫卵生魚類常患此病。此病難以治愈,即使治愈后,色彩、光澤、體態都不如以前好看。
[治療方法] 可將病魚浸入濃度為五萬分之一單位的四環素溶液中洗浴1小時;還可用2%的氯化鈉溶液與3%碳酸氫鈉溶液混合洗浴10分鐘;或用氯霉素溶液,或呋喃西林粉加痢特靈溶液,或慶大霉素溶液浸洗,還可用上述藥液的1%稀釋成低劑量潑灑,堅持數日均可見效。7.癤瘡病
[病原體] 為癤瘡型點狀產氣單孢桿菌,屬革蘭氏陰性菌。菌體短桿狀,兩端圓形,大小為(0.5~0.6)微米×(1.0~1.4)微米,單個或兩個相連,極端單鞭毛,無莢膜,無芽孢。瓊脂菌落呈圓形,直徑2~3毫米,灰白色,半透明,最適培育溫度25~30℃。
[流行與危害]由于病灶在魚體背鰭基部兩側,以及癤瘡僅在皮膚局部小范圍內充血發紅,而且病灶向外突出形成癤瘡,所以不易形成流行病。因此,無明顯的流行季節,一年四季都有發生。主要危害鯉、草、青等魚。
[癥狀] 此病又稱瘤痢病,病灶部位不定,通常在魚體背鰭基部兩側,皮下肌肉組織出現1個或幾個紅腫的隆起,形似膿瘡,用手觸摸,有柔軟浮腫的感覺。隨著病情的發展,肌肉組織呈現出血、體液滲出,繼而壞死、潰瘍。由于患部在背鰭基部兩側,故導致病魚鰭基部充血,鰭條散開,病情嚴重時,腸道也有充血發炎癥狀。
一般可根據癥狀診斷。當癤瘡部位尚未潰爛時,切開癤瘡,明顯可見肌肉潰瘍,有膿血狀的液體。涂片檢查時,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大量的細菌和白血球。
[防治方法]
(1)預防
①在扦捕、運輸、放養等操作過程中,勿使魚體受傷。
②藥物消毒,用2克/立方米水體呋喃唑酮藥浴魚體30分鐘,可消毒受傷部位,防止細菌感染。(2)治療 (內服與外用)
①內服磺胺類藥物,混合飼喂,連用5天;
②內服呋喃唑硐,每天1次,混合飼喂,連用20天。
③內服抗生素類,連用10天;氯霉素,連用5~10天;四環素,連用10天。
④內服氟哌酸,拌入飼料投喂,每天1次,連用3天為1個療程。①預防此病應保持水質清潔,防止魚外傷。
②待膿瘡成熟后開刀排膿,再用呋喃西林水沖洗干凈,涂呋喃西林干粉或抗生素粉劑均可收到較佳效果。嚴重者立即淘汰,發現身上有鼓皰者撈出單獨治療。
③大型魚可肌肉注射青霉素4~8萬單位或用藥液沖洗瘡面。
8.打印病——又稱腐皮病。
[病原體] 為點狀產氣單胞菌的點狀亞種,屬革蘭氏陰性菌。
[癥狀] 病魚通常在肛門附近的兩側或尾柄部位(極少數在身體前部)、皮膚、肌肉開始發炎,出現紅斑,有時似膿皰狀。隨著病情發展,該部位的鱗片脫落,肌肉逐漸腐爛,形成邊緣充血發紅、呈圓形或橢圓形病灶,好象打上一個紅色印記,故稱之為打印病。病魚身體瘦弱,游泳遲鈍;發病嚴重時,可陸續出現死亡。當水質不清潔或魚體受損傷時,常會感染此病。沒有明顯的流行季節。
[治療方法] 可參照其他由革蘭氏陰性桿菌引發的魚病的治療方法。9.爆發性出血病(細菌性敗血病)
[病原體]:目前經初步鑒定,病原體共分三個類型,(1)魯克氏耶爾森氏菌。(2)氣單胞菌。(3)弧菌。魯克氏耶爾森氏菌是一種適宜在20℃以下生長的病原菌。此菌出現的最適時間為每年的3-4月。這期間發生的爆發性流行病的病原菌主要為此菌。氣單胞菌和弧菌為溫水型細菌。適宜生長溫度為20- 30℃之間。因此,從5月底一直延續至整個高溫季季節)。檢查病魚時,均可查到這類菌。由于該病的病原菌產生毒素,引起病魚溶血、出血、組織損壞嚴重。肝功能障礙、腎功能障礙、胰功能障礙,垂死的病魚發生尿毒癥及肝昏迷而死。水溫高時病原菌繁殖快。該病是由多種細菌感染引起的敗血癥,故又叫淡水魚細菌性敗血癥,簡稱細菌性敗血癥。
[癥狀與診斷]:患病早期,從外觀觀察,病魚的口腔、腹部、鰓蓋、眼眶、鰭及魚體兩側呈輕度充血癥狀。剖開腹腔,腸道內尚見少量食物。隨著病情的發展,上述體表充血現象加劇,肌肉呈現出血癥狀,眼眶周圍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紅腫。剖開腹腔明顯可見,由于內臟器官(肝、脾、腎等)受到損害,導致腹腔內積有黃色或紅色腹水,肝、脾、腎腫大,腸壁充血,充氣且無食物。鰓灰白顯示貧血,有時呈紫色且腫脹,嚴重時,鰓絲末端腐爛。3-4月,病魚出現的體表發炎充血癥狀是:頭部、嘴、鰓蓋、眼眶等部位以及體表兩側,腹鰭下和尾柄處為甚,有的病魚可見突眼、鰓貧血、內臟器官伴有不同程度的發炎,有時也可見到腸道內充氣腫脹。5月后的病魚癥狀是體表多以鰓蓋下緣、鰭基和內臟充血發炎,有時口腔、肌肉也同時充血發炎。由于在這階段病魚臨床癥狀出現較復雜,有時體癥出現并不明顯,魚即死亡,同時每條病魚的癥狀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很難有一絕對的界限。
[治療方法]
1、徹底清洗魚缸。
2、用藥:
達克菌(淡水魚用)
治療:第一天殺滅魚體外寄生蟲
消毒:下列魚藥中任選一種
生石灰、優氯凈、三氯異氰尿酸、二氧化氯制劑(百毒清、滅毒王、魚蝦安等)按使用說明施用、滌菌凈。
四、真菌引起的疾病
1.膚霉病——又稱水霉病、白毛病,為觀賞魚最常見疾病之一。
[病原體] 為水零屬、綿霉屬、異霉屬、絲囊霉屬、腐霉屬等種類。
[癥狀] 當撈捕、運輸觀賞魚時,稍為不慎,使魚體皮膚受傷,或寄生蟲侵襲破壞皮膚,霉菌的孢子侵入傷口,吸取養料,迅速萌發,菌絲一端向內深入肌肉,一端向外生長,形成棉絮狀菌絲。霉菌剛寄生時,肉眼不易發現;待肉眼見到時,菌絲已從魚體傷口侵入,由外向內生長。菌絲與傷口的細胞組織纏繞粘附,使組織壞死。由于棉絮狀的菌絲日漸增多,魚體負擔過重,使游泳失常,食欲減退,日漸瘦弱,導致死亡。 觀賞魚感染霉菌時,還受其光照時間長短的影響。較長時間的陰雨連綿,或室內燈光、日光等光源不足,這些因素都能促使霉菌的孳生。受霉菌感染的魚體,通常皮膚布滿白翳一層,尤其是黑色、紅色魚最為明顯,從而失去魚體應有的光澤。隨后活動遲鈍,常呈呆滯狀,浮于水面,若不及時治療,魚體霉菌蔓延,患處肌肉腐爛,食欲減退,最終導致死亡。
[治療方法]膚霉病一年四季均可出現,以初春和晚冬最常見。為了防止水霉病的發生,應注意操作時盡量防止損傷魚體和寄生蟲咬傷,并可在水中投入少量食鹽,以抑制水霉病的發生。當發現魚體感染水霉病時,可用3%食鹽水浸洗,每天1次,每次5~10分鐘,或用百萬分之二(2ppm)的高錳酸鉀溶液加l%食鹽浸泡20~30分鐘,或用百萬分之一至二(1~2ppm)的孔雀石綠溶液浸洗20~30分鐘,或用百萬分之一至二(1~2ppm)的次甲基藍溶液浸泡20—30分鐘,或用百萬分之五(5ppm)的呋喃西林溶液浸洗,或用百萬分之零點零二(0.02ppm)的孔雀石綠溶液、百萬分之零點三(0.3ppm)的甲醛溶液直接潑灑入水族箱,以抑制霉菌的孳生。還可用提高水溫以抑制水霉的生長。在水族箱頂端安裝一盞15瓦的紫外線燈,每日照射數小時,可有效地抑制或消除水霉的孳生。
2.鰓霉病
[病原體] 為鰓霉屬。
[癥狀] 當孢子散落在水中時,碰上魚鰓,便粘附在魚鰓上,侵入其組織里生長,發育成菌絲,不斷分枝,在鰓小片內像蚯蚓一樣穿來穿去,破壞組織,把正常的鮮紅鰓絲變成粉紅色,顯示出嚴重的貧血狀態。隨著病情的發展,呼吸機能嚴重地受到阻礙,以至引起病魚死亡。病程往往表現為急性型。當開始發病時,發現少數魚死亡,但到第2~3天,會突然出現大批死亡。當水質不清潔時,有機質過多而使水體變質時,最適宜鰓霉的大量繁殖。
[治療方(fang)法] 鰓(sai)霉病(bing)尚無較好(hao)的(de)(de)(de)治療辦法,主要靠平(ping)時注意做好(hao)預防(fang)工(gong)作,保(bao)持水質(zhi)的(de)(de)(de)潔凈(jing)和(he)用水的(de)(de)(de)預先消(xiao)毒(du)。治療方(fang)法可以參(can)照(zhao)膚霉病(bing)的(de)(de)(de)治療方(fang)法。...

3422

招財魚渾身發紅要怎么治

你對照一下是 出血病 或者是 赤皮病 嗎?
一 出血病
[病原體] 為皰疹病毒。
[癥狀] 病魚的體表發黑無光澤,口腔、肌肉、各種鰭條基部都充血;有時鰓蓋、頭部、腹壁也有充血現象;招財魚鰓絲呈鮮紅的點狀或斑塊狀充血;嚴重的病魚,因其他器官組織大量充血,使鰓失血而呈蒼白,表現出“白鰓”。此外,眼球突出,腸道和各內臟器官表現充血。病魚食欲不振,行動遲緩,常離群獨游或回旋慢游,體質消瘦,肌肉萎縮,以致死亡。發病季節多在6~9月,水溫在25~30℃最為流行,死亡率頗高。
[治療方法]
(1)充分照射陽光,并降低水溫至25℃以下,持續10天左右可見療效。
(2)用1%食鹽水洗浴,持續1周。
(3)用大黃和楓香樹葉0.25~0.5千克研成粉—末,經煎煮或熱開水浸泡后,配以餌料制成藥物餌料喂飼病魚,連續5天,同時在水族箱中連續2天旅用敵菌靈百萬分之零點六(0.6ppm)。
(4)用(yong)敵菌靈百(bai)萬(wan)分(fen)之三至五(3~5ppm),或醋(cu)酸(suan)銅(tong)、氯化銅(tong)、硫(liu)酸(suan)銅(tong)溶液百(bai)萬(wan)分(fen)之零點七(0.7ppm),或大黃浸取液進行水浴治療,有較好效(xiao)果(guo)。...

14203

招財魚身上發紅潰爛是怎么回事,怎么治療

招財魚的身上出現發紅、潰爛的情況,很有可能是得了“紅斑病”。對于患病初期的魚,可以通過換水以及撒鹽、升高水溫的方式來治療。不過,若是病情比較嚴重,就需要用藥了。可以使用黃粉和慶大霉素,一直用到病情好轉。用藥期間,要一直打氧、保持水溫在30度,喂食可以正常進行。


一、招財魚身上發紅潰爛是怎么回事

養殖招財魚的時候,可能會觀察到它身上出現發紅潰爛的現象,那么很有可能就是它們生病了。具體來說這種病叫做“紅斑病”,癥狀是比較明顯的。在病情還不是那么嚴重的時候,招財魚身體表面會出現一些紅色的斑點。嚴重的話,則會出現身體上潰爛并且魚鱗掉落的情況。這種病一般來說是因為水質不良,導致水中細菌滋生導致的。在招財魚互相打架,身體上有傷口的時候,就會出現癥狀。

二、招財魚身上發紅潰爛怎么治療

在招財魚出現相關癥狀的時候,就需要及時治療了,不然病情進一步加重的話會危及到它們的生病,還有可能波及其他的招財魚。治療的辦法需要根據癥狀是否嚴重來進行調整。若是病情處于初期、并不是太嚴重的話,可以通過換水、增溫以及撒鹽的方式來治療。具體來說,可以將魚缸中四分之一左右的水換掉,然后在里面撒入鹽來消毒,并且將水溫升高到28-29度。
若是癥狀比較嚴重的話,只采取以(yi)上的措(cuo)施就(jiu)不行(xing)了,需要(yao)用藥(yao)(yao)來治(zhi)(zhi)療(liao)。可(ke)以(yi)使(shi)用黃(huang)粉和(he)慶大霉(mei)素來治(zhi)(zhi)療(liao)。黃(huang)粉可(ke)以(yi)起(qi)到(dao)(dao)殺(sha)菌(jun)的作(zuo)用,而慶大霉(mei)素則是一種抗生素,可(ke)以(yi)起(qi)到(dao)(dao)提(ti)高魚的抵抗能力的作(zuo)用。一直使(shi)用藥(yao)(yao)物,直到(dao)(dao)招財魚恢復健康(kang)。在用藥(yao)(yao)的過(guo)程中,需要(yao)24小時保(bao)持(chi)打氧,并且將水溫提(ti)高到(dao)(dao)30度(du)。在這(zhe)個(ge)過(guo)程中,喂食可(ke)以(yi)正常進行(xing)。...

3094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