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视频官网

巴圖吉日嘎拉難尋的愛相關內容

神雕俠侶劉亦菲版金輪法王扮演者

金(jin)輪(lun)國師 … 巴音(yin)...

13211

草原歌手都有那些?

容中爾甲(jia),張(zhang)杰(jie), 蒲(pu)巴甲(jia) 這(zhe)些都是有名(ming)的...

6177

巴圖吉日嘎拉的介紹

人物名,蒙(meng)(meng)古(gu)語里(li)巴(ba)(ba)圖(tu)是堅(jian)固的意(yi)思(si)(si),吉(ji)日嘎(ga)拉(la)的意(yi)思(si)(si)是幸福快樂。比較有(you)名的有(you)內蒙(meng)(meng)古(gu)錫林郭勒盟著名蒙(meng)(meng)古(gu)摔跤手(shou)巴(ba)(ba)圖(tu)吉(ji)日嘎(ga)拉(la)、阿旗(qi)委(wei)常委(wei)、旗(qi)委(wei)辦公室主任巴(ba)(ba)圖(tu)吉(ji)日嘎(ga)拉(la)等。

...

21696

獲得索龍嘎獎的作品

一、長篇小說:3部
《巍巍呼日胡》  (陶格特胡)△
《辛棄疾》   (任 建)
《青 訣》   (田 彬)
  二、中篇小說:4部
《雕花的馬鞍》  (賀西格圖)△
《誠心化身》   (達·巴圖那松)△
《女兒行》  (張雅琴)
《獵人與麥子》  (空特樂)
三、短篇小說:4部
《太陽斑點》 (瓦·沙仁高娃)△
《尋找巴根那》  (海勒根那)
《歲月老人》 (巴·吉日木圖)△
《遍地風情》 (王建中)
四、散文:5部
《額吉的白云》   (吉格登)△
《陜北,陜北,歌悠悠》  (劉志成)
《故土·母語》  (諾爾吉瑪)△
《天上拉薩》 (侯伊玲)
《國歌賦》  (趙云東)
五、詩歌:6部
《色 瑪》 ( 哈·巴圖吉日嘎拉)△
《變遷三部曲》   (包 龍)△
《沒有墓地的偉人》  (張天男)
《草葉上的海》  (敕勒川)
《風中嫵媚的花瓣》   (蘇德畢力格)△
《平凡的懷念》   (瑪·額爾敦巴圖)△
六、報告文學:2部
《門前一卜槐》   (田培良)
《六十年的留痕》  (巴·寶音德格吉熱呼)△
七、文學評論:3部
《草原文化與北方民族文學藝術》 (額·巴特爾)
《怪誕小說現象(上下)》  (莎日娜)△
《草原畫卷的多描繪和審美超越—對1978年至2007年內 蒙古中短篇小說的幾點思考》 (闞小琴)
八、兒童文學:2部
《選班長》   (珀·烏云畢力格)△
《迷失在玩偶城堡》 (王存喜 馬端剛)
九、譯著:1部
《四胡之神》 (蒙譯漢 海 風)
十、新人新作獎:1部
  《秋天(tian)的(de)設想》   (敖特根(gen)扎日嘎拉)△...

15324

獲得索龍嘎獎的作品

一、長篇小說:3部
《巍巍呼日胡》  (陶格特胡)△
《辛棄疾》   (任 建)
《青 訣》   (田 彬)
  二、中篇小說:4部
《雕花的馬鞍》  (賀西格圖)△
《誠心化身》   (達·巴圖那松)△
《女兒行》  (張雅琴)
《獵人與麥子》  (空特樂)
三、短篇小說:4部
《太陽斑點》 (瓦·沙仁高娃)△
《尋找巴根那》  (海勒根那)
《歲月老人》 (巴·吉日木圖)△
《遍地風情》 (王建中)
四、散文:5部
《額吉的白云》   (吉格登)△
《陜北,陜北,歌悠悠》  (劉志成)
《故土·母語》  (諾爾吉瑪)△
《天上拉薩》 (侯伊玲)
《國歌賦》  (趙云東)
五、詩歌:6部
《色 瑪》 ( 哈·巴圖吉日嘎拉)△
《變遷三部曲》   (包 龍)△
《沒有墓地的偉人》  (張天男)
《草葉上的海》  (敕勒川)
《風中嫵媚的花瓣》   (蘇德畢力格)△
《平凡的懷念》   (瑪·額爾敦巴圖)△
六、報告文學:2部
《門前一卜槐》   (田培良)
《六十年的留痕》  (巴·寶音德格吉熱呼)△
七、文學評論:3部
《草原文化與北方民族文學藝術》 (額·巴特爾)
《怪誕小說現象(上下)》  (莎日娜)△
《草原畫卷的多描繪和審美超越—對1978年至2007年內 蒙古中短篇小說的幾點思考》 (闞小琴)
八、兒童文學:2部
《選班長》   (珀·烏云畢力格)△
《迷失在玩偶城堡》 (王存喜 馬端剛)
九、譯著:1部
《四胡之神》 (蒙譯漢 海 風)
十、新人新作獎:1部
  《秋天的設想》   (敖特根扎日嘎拉(la))△...

9284

阿爾寨石窟的石窟史料

這是一座沉寂多年的石窟寺。在平坦的草原上,它的高大給人一種孤冷和神秘;在日落的夕陽中,它的美麗呈現出一種燦爛和輝煌。在鄂爾多斯地區西部的草原上,有一座規模較大的石窟寺,阿爾寨石窟寺。這座由脆質紅巖石形成的小山叫阿爾寨山,阿爾寨石窟寺的石窟依山開鑿,與阿爾寨山融為一體,所以被人們稱為“阿爾寨石窟寺”。據傳阿爾寨山上原有100多眼石窟,當地人又把它俗稱為“百眼窯”。
阿爾寨石窟中保留著近千幅壁畫,壁畫的顏料為礦物質,顏色多為綠色、黑色、白色、褐色等,壁畫的時代主要為西夏、元代和明代,壁畫內容豐富,是石窟寺中最有價值的文化遺產。
(31號窟)這是西夏時期的高約40厘米的供養菩薩像,其中一供養菩薩,束高髻,眉眼細長,上唇繪小八字胡,袒胸,身穿綠色緊身衣裙,肌膚呈白色;另一菩薩,赤足站立在圓臺上,袒露上身,綠色飄帶搭在胸前和兩臂間,肌膚呈黑色,這兩尊菩薩像是阿爾寨石窟寺中漢傳佛教的藝術作品;而在同一石窟內卻可以看出藏傳佛教壁畫的蒙古風格。這幅壁畫反映了當時蒙古族的喪葬習俗和白鶴銜尸等對靈魂升天的向往,具有明顯的草原特點。
(28號窟)在另一石窟內,保留著較為完整的男女雙修圖,一男一女色瑰麗,充滿著神秘氣息,有一些圖畫的背景光環用金鉑所制,繪制極為精美,看起來富麗堂皇。
阿爾寨石窟寺的研究是從70年代末開始的,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它的史學價值和佛教文化被更多的人認識和接受。
“阿爾寨石窟寺在中國北方,與其它石窟寺相比較它有一些自己的特點。比如說:它是在一個非常遼闊的草原上,突然凸起的一個山包,那么這個山包它有八十米高、三百多米寬、三百多米長。還有一個特點它是坯砂巖山體的結構不是很好,容易遭到風化。另外最大的特點和不同,就是它里面的壁畫內容。這個阿爾寨石窟寺里面的壁畫,它反映了很多有關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的一些內容,正因為這點它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在這幅壁畫中,一尊藏傳佛教密宗法王像,約占整個畫面的五分之三,圖的下部繪有100多位的各色人物。
這就是阿爾寨石窟寺中最珍貴的壁畫之一,成吉思汗家族崇拜圖,經專家初步認定:這組圖表現的是成吉思汗和他的三位夫人及4個兒子,并排坐于高臺之上,臺下置放著供品,接受人們禮拜的情景。
在阿爾寨石窟寺的上部石窟中,還可以看到元代風格的網狀壁畫,上面整齊書寫著回鶻蒙古文榜題,以及少量的梵文及藏文榜題,截止到目前,這是世界上發現回鶻蒙古文榜題最多的一處遺址,它為研究中古蒙古文字語言發展的歷史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阿爾寨石窟的門呈長方形,有的石窟內有佛龕有的則無佛龕,由于自然風化和人為的破壞,很多石窟內的壁畫已經損壞,正因為如此,阿爾寨石窟寺的價值更加引起人們的重視。1996年阿爾寨石窟寺被列為內蒙古自治區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縱觀中國佛教文化的歷史,大型石窟建筑一般都出現于早期,據有關專家推斷,阿爾寨石窟寺的年代大約在公元十世紀左右,是1000多年前的佛教建筑群。
“這個石窟寺它的里面曾經給我們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比如說,在西夏時期的、在元時期的很多宗教的內容。你比如說,有紅教的、黃教的、黑教的、白教的、各種宗教兼容并存。還有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關于世俗方面的一些內容。這方面對于將來我們研究蒙古歷史的、經濟、甚至軍事、文化、藝術和語言文字都提供了非常難得的一些資料。那么對于將來蒙古學的研究是一個推動,它將產生一個重要的影響。”
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第六次攻打西夏,在與敵軍的對峙中,成吉思汗曾在阿爾寨附近活動,一次他到阿爾巴斯山打獵,不幸墜馬受傷。
至今在阿爾寨山上,有一處石窟傳說是當年成吉思汗養傷住過的窯洞,門口豎立的蘇勒德神矛,是成吉思汗戰無不勝的象征,門前石壁上鑿有兩道豎壕,是成吉思汗在阿爾寨養傷時射箭所坐,在前方一望無際的草原上,還可以尋到成吉思汗以樹為靶練劍的地方。阿爾寨石窟寺是成吉思汗戎馬一生中,遺留的一處既有地名可考、又有準確地點可尋的故址。
阿爾寨山頂上的廟宇和敖包遺址,傳說是為了紀念成吉思汗而修建的,數百年來人們禮佛、祭祀的活動一直延續著。
阿爾寨石窟寺是唯一以藏傳佛教為主要內容,既有佛及佛經故事,又有現實生活中偉大歷史人物的具體內容的石窟;石窟內保留的中古佛教壁畫內容,將成為研究中古時期蒙古民族彌足珍貴的歷史寶庫。
阿爾寨石窟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西北部的阿爾巴斯山中。阿爾寨一詞,蒙古語意為“隆起的”、“平地突起的”,整個阿爾寨是一座狀似平臺的紅色砂巖小山崗,高約40米,東西長約300米,南北寬約50~80米,山頂海拔高度為1460米。
被稱為阿爾寨的山崗其實有3座,即“蘇美圖阿爾寨”、“伊克阿爾寨”和“巴嘎阿爾寨”。“蘇美圖”,蒙古語意為“有廟的”,“伊克”是大,“巴嘎”為小,亦即是說,總共有“有廟的阿爾寨”、“大阿爾寨”和“小阿爾寨”3處。這3座山崗以“有廟的阿爾寨”為首居南,“小阿爾寨”居東約1公里處,“大阿爾寨”居北。換句話說,阿爾寨石窟曾是個佛教寺院,是一座集寺廟、石窟、巖刻為一體的佛教建筑群,創建于北魏時期,距今已有1600多年,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草原地區規模最大的石窟建筑群。 石窟群分布在“蘇美圖阿爾寨”山崗上。洞窟多分布在崖頂以下高約30米左右的范圍內,目前得到確認的有65個石窟,保存較為完整的有43個窟,其余多埋沒于黃沙之中或倒塌。石窟中的塑像今已蕩然無存,但每個窟中都多多少少留有一些塑像的殘片。除此之外,石窟中目前仍有近1000余幅留存的壁畫,包括多幅密宗法王畫像、較完整的男女雙修圖和元代禮佛圖等,堪稱存世精品,這是石窟中最有價值的文化藝術遺產。而反映蒙古民族特色的大量世俗壁畫更是舉世罕見,如成吉思汗晚年活動遺跡和安葬圖、崇拜圖等,內容包羅萬象,是研究近千年蒙古草原地區、經濟、文化、宗教、藝術、地理以及民風民俗彌足珍貴的形象史料。
阿爾寨石窟所在的鄂托克旗和阿爾巴斯山中,流傳著許多成吉思汗與阿爾寨石窟相關的傳說故事。傳說成吉思汗在征服西夏的時候曾經路過阿爾巴斯山,并在山中狩獵。成吉思汗被坐騎摔下受傷之后,曾經在巴音溫都爾的溫泉處治傷,由此,該溫泉至今仍叫做“沙日哈因?阿日善”,意即“愈傷之泉”。后來,成吉思汗又前往阿爾寨石窟,在石窟附近操練兵馬。近年來,有學者指出這些傳說并非無根無據,可以從語言學角度佐證這些傳說反映的是歷史事實。
《蒙古秘史》第265節如此敘述:成吉思汗既住過冬。欲征唐兀惕。從新整點軍馬。至狗兒年秋,去征唐兀惕以夫人也遂從行。冬間于阿兒不合地面圍獵,成吉思汗騎一疋紅沙馬為野馬所驚,成吉思汗墜馬跌傷,就于搠斡兒合惕地面下營……之后,成吉思汗終于征服了唐兀惕即西夏,并將其國王處死。《蒙古秘史》在回顧這次征戰時是這樣講的:成吉思汗自雪山起程。過兀剌孩城。卻來攻打靈州城。時唐兀惕不兒罕將著金佛并金銀器皿,及男女馬駝等物,皆以九九為數來獻,成吉思汗止令門外行禮。行禮間,成吉思汗惡心了。至第三日,將不兒罕改名失都兒惚,命脫侖殺了。對脫侖說,初征唐兀惕時,我因(于阿兒不合之地面)圍獵墜馬,你曾愛惜我的身體來……
阿爾寨石窟
眾所周知,《蒙古秘史》一書以漢字標寫蒙古文,因此,在分析這本書中的詞匯時,必須要考慮到十三世紀時期蒙古語的特征。語言學家那?巴圖吉日嘎拉博士(非本文作者)通過仔細分析十三世紀蒙古語的語音特征并結合鄂爾多斯蒙古語的特征之后提出結論,《蒙古秘史》中的“阿兒不合”和“搠斡兒合惕”意為“北方的公牛”、“眾多石窟”,分別指今天的阿爾巴斯山和阿爾寨石窟。 從1991年開始,阿旺巴拉當決定在阿爾寨石窟23號窟進行合法的宗教活動,拯救這一處遺址并使其香火重燃。阿旺巴拉當曾告訴筆者,達拉特旗內的班沁召(寺院名)以前就設在阿爾寨石窟。班沁召從阿爾寨石窟遷走時,窟內的經文和佛像等寶物亦悉數搬走。他還說:“嚴密地講,班沁召是阿爾寨石窟的繼承寺。”
1991年,在鄂托克旗各地行醫的阿旺巴拉當仔細探查了阿爾寨石窟。他為了使自己的計劃得到其他更多的有學有識之士的支持和贊助,決定向高僧沙日布陶依森(已故)請教。依沙日布陶依森所見,阿爾寨石窟寺約建于700百年前蒙古帝國時代,巖崖上有一處極像椅子的地方,相傳即是成吉思汗來到此地時坐過的地方。之后,阿爾寨石窟經久不衰,并于1645年左右的時候又重建過一次。
阿旺巴拉當又到黃河北岸訪問了班沁召,并在那里見到了一位名叫巴拉藏的喇嘛。阿旺巴拉當要求說:“班沁召以前曾在阿爾寨石窟,如今,我們決定重建阿爾寨石窟寺,希望班沁召方面給予支持”。巴拉藏喇嘛聽了之后,便將一個白法螺作為紀念送給了阿旺巴拉當。據說,這個白法螺就是很早以前從阿爾寨石窟寺帶往班沁召的法物之一,現在,重返阿爾寨石窟的白法螺被喇嘛們視做至寶而保存于窟內。
1992年5月24日,迪延廟的沙日布陶依森來到了阿爾寨石窟。當年農歷7月25日,以沙日布陶依森、阿旺巴拉當等為首的眾多喇嘛和當地群眾匯聚于阿爾寨石窟,吹響了從班沁召招請回來的白法螺并舉行了盛大法會。就這樣,阿爾寨石窟寺院正式宣告復興。時至今日,喇嘛們以23號窟為寺廟,每月25日皆召開法會,附近迪延廟、多倫喜日克廟的喇嘛們都來參加。應該承認,喇嘛們常駐在阿爾寨石窟,對保護石窟起到很大的積極作用。
對于鄂爾多斯佛教界的人們來說,阿爾寨石窟并不是一處荒廢的寺廟,也并不是一座孤寺。阿爾寨石窟寺廟曾經繁華一時,盡管后來走向了衰落,但并沒有由此而中斷,其繼承寺班沁召一直延續至今。 阿爾寨石窟最晚從北朝時期成為禮佛之地以后,經隋唐及西夏,一直繁華不衰。在蒙古人登上世界歷史舞臺以前,阿爾寨石窟只不過是不同時期不同民族王朝的眾多寺院之一。當蒙古人成為世界征服者之后,阿爾寨石窟寺的地位已登峰造極,蒙古人在這里長期祭奠成吉思汗,在整個蒙古帝國時期,阿爾寨石窟寺一直是祭奠成吉思汗的幾個不同性質的紀念堂之一。
蒙古人入主中原以后,大汗即位等國家重大禮儀活動均依薩滿教方式進行。后來,忽必烈汗迎藏傳佛教薩迦派高僧八思巴為帝師,獲得了國教地位的藏傳佛教很快開始滲入國俗領域。到1276年時,“薦佛事于太廟,命即佛事處便大祭”。可見,“佛事”與國俗已經緊密相接共處大祭。
蒙元汗室曾繪制歷代祖先畫像以供祭奉,祖先畫像當時被稱為“御容”。《元史》詳細記述了大都城內各個寺廟所奉大汗御容。大汗活著的時候是政教合一的最高統治者;長逝后是社稷守護神,大汗所建寺廟必須供奉其御容并祈求冥福。總之,蒙元祖先祭祀已由國俗和佛事雙方參與,香火不斷。
最令人驚奇的是,阿爾寨28號窟內南壁入口右方畫有成吉思汗御容圖,大小為120厘米×50厘米。在這幅圖上,成吉思汗等人以阿爾寨石窟為背景端坐中央,其周圍繪有近百數各色人等。其構圖與鄂爾多斯部祭奉的八白宮內自古相傳之畫非常相似;人物姿勢與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所藏元代曼荼羅中的大汗和哈屯一模一樣。
石窟中的成吉思汗遺跡
此畫由以下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中央白色臺座上繪有8人,左起第三為圣主成吉思汗,環繞在其周圍的3女子自右首依次為孛兒貼哈屯、忽蘭夫人和也速干夫人。成吉思汗左方的4男子當為皇子術赤、察合臺、窩闊臺和拖雷。此8人皆著蒙元時期只孫服,眾人前擺有供桌,上有獻牲。
第二部分:臺座右下方畫有一女子率約20多人向中央8人行禮。此女子當為隨成吉思汗征西夏之也遂夫人,他們亦著只孫服并攜駝馬和羊拜謁。
第三部分:中央臺座右方偏下處有20多人向正中8人行禮。
第四部分:位于中央臺座左下方有20多個著只孫服者由一官員率領分兩排就坐。此畫為阿爾寨石窟中人物最多的壁畫,場面生動而壯闊,所含內容豐富無比。
應該注意的是,28號窟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場地。除南壁畫有成吉思汗及其家族以外,左右二壁皆畫有藏傳佛教之勝樂尊和憤怒尊。諸尊或手持盛血的骷髏杯或懷抱明妃,藏傳佛教密宗認為他們象征永恒的世界。此類佛畫一般遮在絹布之下,絕不向非灌頂者開放,唯供深造修密。那么,為什么要將圣主與藏傳佛教諸尊繪在一窟之內呢?
我們知道,大凡宗教多慎重對待血與性,而藏傳佛教之密宗則通過修行將血與性從不凈的地位提高到了純凈至上的高度,并以此表現世界。正因為其克服了不凈而使之圣化才達到了密宗的頂峰。可以說,28號窟同時又是密宗神圣之地。有權進入28號窟的人將不僅體會到世俗界天之驕子的神圣,而且將臨界于佛教界的神圣。蒙古人非常巧妙地將自己和佛教結合起來并占據了阿爾寨石窟寺中的至高地位。 阿爾寨石窟31號窟南壁左側還有一幅圖,稱其為《成吉思汗鎮守蒙元汗室圖》。在這里,成吉思汗以四天王之一多聞天王的形象出現,他右手拿寶傘,左手執寶鼠,上下左右為眾夜叉和羅剎所圍,帶有典型的藏傳佛教佛畫傳統。
多聞天王原本為印度神話傳說中的財寶之神庫貝拉,在佛教神話中鎮守北方并掌財富,故亦稱“施財天”。蒙古人稱多聞天王為那木薩萊,也認同其為財富之神。但有一點不同,那就是他們認為多聞天王是成吉思汗長逝升天后而變成的。為什么會產生如此信仰呢?問題似乎與忽必烈汗的帝師八思巴有關。
八思巴在其名著《彰所知論》中說:自佛滅寂后3250年,北方蒙古國先積福德,果熟生王,名曰成吉思。成吉思先統一北方,后又征服了許多不同語言的疆域,猶如輪王。這種說法與多聞天王在須彌山執掌北方的信仰不謀而合。作為帝師的八思巴將成吉思汗推到如此神境高度,蒙古人又有什么理由去反對呢?
可(ke)以(yi)確定,阿(a)爾(er)(er)巴斯山和(he)阿(a)爾(er)(er)寨石窟寺附近是成吉思汗(han)晚年行(xing)軍之地(di)。當天之驕子長逝于此地(di)之后,其子孫便將其御容描繪在佛教(jiao)石窟寺院內(nei)的(de)(de)(de)墻壁上以(yi)行(xing)祭奠(dian)祖先之禮,隨著薩滿教(jiao)國俗與佛教(jiao)的(de)(de)(de)統合,升天后的(de)(de)(de)大汗(han)也就演變成了四天王(wang)之一的(de)(de)(de)多聞天王(wang),也就是說,阿(a)爾(er)(er)寨石窟是成吉思汗(han)的(de)(de)(de)佛教(jiao)紀(ji)念堂。

...

3575

展(zhan)開全文(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