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视频官网

易經的卦象九二六二怎么看出來的相關內容

周易如何看卦?

這還不簡單!你(ni)既然會搖(yao)卦和排卦,那你(ni)得出的(de)卦幾爻(yao)(yao)動就(jiu)(jiu)看幾爻(yao)(yao)的(de)爻(yao)(yao)辭(ci),就(jiu)(jiu)說明你(ni)處的(de)位置!如沒有爻(yao)(yao)動就(jiu)(jiu)看卦辭(ci)!!...

21887

易經的六二,六三,初九,上九是什么意思

六(liu)二:指(zhi)的是(shi)(shi)第二爻是(shi)(shi)陰爻,畫作(zuo)兩(liang)短橫(heng)。

六三(san):指的是第三(san)爻是陰爻,畫作兩短橫。

初九(jiu):指的(de)是(shi)第(di)一爻(yao)是(shi)陽爻(yao),畫作一長橫(heng)。

上九:指的(de)是第六爻是陽爻,畫(hua)作一長橫。

周(zhou)易八卦里(li)最基(ji)礎(chu)的單(dan)位(wei)是“爻(yao)(yao)”,分為“陽爻(yao)(yao)”和“陰爻(yao)(yao)”。

陽爻就是一長橫,代表陽。在爻辭里說成“九”,因為我國古人認為奇數代表“陽”。

陰爻就是兩短橫,代表陰。在爻辭里說成“六”,因為我國古人認為偶數代表“陰”。

六代表這是個爻是陰爻,九代表這個爻是陽爻。

一卦(六爻)自下而上:

凡陽(yang)爻為:“初(chu)九(jiu)”、“九(jiu)二”、“九(jiu)三”、“九(jiu)四”、“九(jiu)五”、“上(shang)九(jiu)”;

陰(yin)爻(yao)為(wei):“初六(liu)(liu)”、“六(liu)(liu)二”、“六(liu)(liu)三”、“六(liu)(liu)四”、“六(liu)(liu)五”、“上六(liu)(liu)”。

也可以理解為:

第一道是(shi)初,若是(shi)陽爻(yao),就是(shi)初九,如(ru)果是(shi)陰爻(yao),就是(shi)初六。

第二(er)道是(shi)(shi)二(er),若是(shi)(shi)陽(yang)爻,就是(shi)(shi)九二(er),如果(guo)是(shi)(shi)陰(yin)爻,就是(shi)(shi)六二(er),依此類推。

最上(shang)面一(yi)道叫(jiao)做上(shang),是陰爻,就(jiu)(jiu)是上(shang)六(liu),是陽爻,就(jiu)(jiu)是上(shang)九。


擴展資料:

《周易(yi)(yi)(yi)》又(you)稱《易(yi)(yi)(yi)經(jing)》,分(fen)為(wei)(wei)經(jing)部和(he)傳(chuan)(chuan)部,經(jing)部之原(yuan)名就為(wei)(wei)《周易(yi)(yi)(yi)》,是對(dui)四百五十卦(gua)(gua)(gua)易(yi)(yi)(yi)卦(gua)(gua)(gua)典型(xing)象(xiang)義的(de)(de)揭(jie)示和(he)相應吉(ji)兇(xiong)的(de)(de)判斷,而傳(chuan)(chuan)部含《文(wen)(wen)言》、《彖傳(chuan)(chuan)》上下、《象(xiang)傳(chuan)(chuan)》上下、《系辭傳(chuan)(chuan)》上下、《說卦(gua)(gua)(gua)傳(chuan)(chuan)》、《序卦(gua)(gua)(gua)傳(chuan)(chuan)》、《雜卦(gua)(gua)(gua)傳(chuan)(chuan)》,共七(qi)種十篇,稱之為(wei)(wei)“十翼”,是孔門弟子對(dui)《周易(yi)(yi)(yi)》經(jing)文(wen)(wen)的(de)(de)注解和(he)對(dui)筮占原(yuan)理、功(gong)用等方(fang)面的(de)(de)論述。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周易

...

5516

周易講訴的卦象中,分為初,二,三...這個是怎么看的?

你問(wen)這是什么意思?每(mei)卦份六爻(yao)(yao),從下到(dao)上(shang)分別是初一二三四(si)五上(shang)。陰爻(yao)(yao)為六,陽爻(yao)(yao)為九。每(mei)卦有每(mei)卦的(de)(de)爻(yao)(yao)辭(ci),代表(biao)著事物發展(zhan)的(de)(de)每(mei)個(ge)階段。...

11698

《易經》中六二,初六,上九各是什么意思

這是對六(liu)十四(si)卦中每個卦中的爻(yao)的稱呼

每個卦有有個爻,從下往上稱“初”“二”“三”“四”“五”“上”

兩個短線--叫(jiao)(jiao)陰(yin)爻(yao)(yao),一根(gen)長線——叫(jiao)(jiao)陽爻(yao)(yao),“六(liu)”指(zhi)陰(yin)爻(yao)(yao),“九”指(zhi)陽爻(yao)(yao)

“初(chu)六”就是指第一(yi)爻(yao)陰(yin)爻(yao),“六二(er)”指第二(er)爻(yao)陰(yin)爻(yao),“上(shang)九”指第六爻(yao)陽爻(yao)。

與上述相(xiang)反的是“初九”指(zhi)第一(yi)爻(yao)(yao)陽爻(yao)(yao),“九二”指(zhi)第二爻(yao)(yao)陽爻(yao)(yao),“上六”指(zhi)第六爻(yao)(yao)陽爻(yao)(yao)。

...

18212

《易》六十四卦是如何出來的??

周易里的六十四卦,圖像上是由兩個八卦上下組合而成。 各卦的含意可參見:周易上經三十卦一覽及周易下經三十四卦一覽。
《易》中的八經卦,兩兩重復排列為六十四卦。
卦名是: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履、泰、否、
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觀、噬嗑、賁、剝、復、
無妄、大畜、頤、大過、坎、離、咸、恒、遁、大壯、晉、明夷、
家人、睽、蹇、解、損、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
震、艮、漸、歸妹、豐、旅、巽、兌、渙、節、中孚、小過、
既濟、未濟。
乾為天、坤為地、水雷屯、山水蒙、水天需、天水訟、地水師、水地比、風天小畜、天澤履、地天泰、天地否、天火同人、火天大有、地山謙、雷地豫、澤雷隨、山風蠱、地澤臨、風地觀、火雷噬嗑、山火賁、山地剝、地雷復、天雷旡妄、山天大畜、山雷頤、澤風大過、坎為水、離為火、澤山咸、雷風恒、天山遯、雷天大壯、火地晉、地火明夷、、風火家人、火澤睽、水山蹇、雷水解、山澤損、風雷益、澤天夬、天風姤、澤地萃、地風升、澤水困、水風井、澤火革、火風鼎、震為雷、艮為山、風山漸、雷澤歸妹、雷火豐、火山旅、巽為風、兌為澤、風水渙、水澤節、風澤中孚、雷山小過、水火既濟、火水未濟
六十四卦卦名由來

乾上乾下。
達于上者謂之乾。凡上達者莫若氣,天為積氣,故乾為天。——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

坤上坤下。
《說文解字》:“坤,地也,《易》之卦也。從土從申,土位在申。”坤為地(《說卦》《明夷·上六》),故卦名“坤”。

坎上震下。坎王則震胎。
屯,難也。《說文解字》:“屯,難也,象草木之初生屯然而難。”震為足(《說卦》《剝·初六》),坎為險(《坎·九二》《彖》),步入險境,其行難也,故曰“屯”。

艮上坎下。艮王則坎休。
馬王堆漢墓帛書《繆和》:“夫蒙者,然少未又知也。”蒙:蒙昧無知。坎為知(《臨·六五》),艮為棄(《離·九四》),棄知,故曰“蒙”。

坎上乾下。坎王則乾休。
需,馬王堆漢墓帛書《周易》作“襦”,均應讀作“濡”。濡,濕也。乾為天(《乾·九五》)、坎為雨(《小畜·上九》《鼎·九三》),下雨天,故曰“濡”。需,傳本《歸藏》作“溽”,濡與溽同義。

乾上坎下。乾王則坎相。
《周易音義》:“訟,才用反。爭也,言之于公也。鄭云:辯財曰訟。”坎為盜寇(《說卦》《需·九三》《蒙·上九》)、乾為金(《說卦》《鼎·六五》),盜金,必致訟,故曰“訟”。

坤上坎下。坤王則坎沒。
《彖》曰:“師,眾也。”《周易本義》:“師,兵眾也。”《呂氏春秋·論威》:“凡兵,天下之兇器也。”坤為眾(《說卦》《晉·六三》)、坎為寇(《蒙·上九》《需·九三》),眾寇,故曰“師”。師,兵眾也。

坎上坤下。坎王則坤囚。
《彖》曰:“比,輔也,下順從也。”朱熹《周易本義》:“比,親輔也。”《周易尚氏學》:“比,親也,輔也。”
小畜
巽上乾下。巽王則乾死。
小,馬王堆漢墓帛書《周易》作“少”,當以“少”為正文。《周易音義》:“畜,本又作蓄,同,敕六反,積也,聚也。”“小畜”意思即“少蓄”。乾為金(《說卦》《鼎·六五》《噬嗑·六五》)、巽為散(《渙》《中孚·九二》),金散,故曰“少蓄”。(參見《家人·六二》《大畜》)

乾上兌下。乾王則兌休。
《史記·殷本紀》:“湯曰‘吾甚武’,號曰武王。”兌為武(《履·六三》《巽·初六》)、乾為君(《說卦》《履·六三》),履卦有“武王”之象,而武王商湯名履,故命卦曰“履”。履卦得名于武王商湯之名!

坤上乾下。坤王則乾胎。
泰、否二卦說的正是君民之間的關系:乾為君、坤為眾(《說卦》),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人君謙居民下,以民為上則“泰”;人君驕居民上,以民為下,則“否”。

乾上坤下。乾王則坤廢。
《說文解字》:“否,不也,從口從不。方九切。”否之:否定之。《尚書·周書·無逸》:“民否則厥心違怨,否則其口詛祝。”
否、泰二卦卦名與卦辭均可對讀:君居民上,民否之,危;君居民下,民載之,泰。不仁,不利君子貞;愛人,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小往大來。
同人
乾上離下。乾王則離囚。
《說文解字》:“同,合會也。”同人:會同眾人。《爾雅·釋地》:“邑外謂之郊,郊外謂之牧,牧外謂之野。”野,此處當專指商郊牧野。會同眾人,陳師牧野,此之謂“同人于野”。“同人”應當與“于野”連讀,該卦唯命曰“同人于野”才能盡顯其兵伐其君之意。“同人”當為簡稱。
大有
離上乾下。離王則乾沒。
《周易本義》:“大有,所有之大也。”《周易音義》:“大有,包容豐富之象。”乾為金、 為玉、為木果(《說卦》),離為大車(《大有·九二》《睽·六三》),載之以大車,故曰“大有”。

坤上艮下。坤王則艮死。
朱熹《周易本義》:“謙者,有而不居之義。止乎內而順乎外,謙之意也。山至高而地至卑,乃屈而止于其下,謙之象也。
坤為地(《說卦》)、艮為山(《說卦》《隨·上六》),高山屈居卑地之下,故曰“謙” 。

震上坤下。震王則坤沒。
《周易本義》:“豫,和樂也。”《序卦》:“有大而能謙必豫,故受之以豫;豫必有隨,故受之以隨;以喜隨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蠱。”《序卦》以“喜”說豫。豫,喜也,樂也。

兌上震下。兌王則震死。
《周易本義》:“隨,從也。” 《禮記·郊特牲》:“婦人,從人者也,幼從父兄,嫁從夫,夫死從子。夫也者,夫也。夫也者,以知帥人者也。”

艮上巽下。艮王則巽胎。
蠱:敗壞。巽為信(《中孚》)、艮為棄(《離·九四》),棄信,其德敗壞,故曰“蠱”。

坤上兌下。坤王則兌相。
馬王堆漢墓帛書《易之義》:“林(臨)之卦,自唯不無瞿(懼)。”《易之義》以“懼”說“臨”。兌為惕(《乾·九三》《夬·九二》)、兌為憂(《臨·六三》)、坤為眾(《說卦》《晉·六三》),畏于民眾,故曰“臨”。臨者,懔也,懔于民眾也。此乃治民之道。

巽上坤下。巽王則坤胎。
《說文解字》:“觀,諦視也。”《尚書·商書·咸有一德》:“七世之廟,可以觀德;萬夫之長,可以觀政。”《書經集傳》:“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七。七廟親盡則遷,必有德之主,則不祧毀,故曰‘七世之廟,可以觀德’。天子居萬民之上,必政教有以深服乎人,而后萬民悅服,故曰‘萬夫之長,可以觀政’。”坤為眾(《說卦》)、巽為信(《中孚》),眾信,能獲眾信,其政教必大有可觀,故曰“觀”。
噬嗑
離上震下。離王則震廢。
《彖》曰:“頤中有物,曰噬嗑。”朱熹《周易本義》:“噬,嚙也;嗑,合也。物有間者,嚙而合之也。為卦上下兩陽而中虛,頤口之象,九四一陽間于其中,必嚙之而后合,故曰噬嗑。”非也。震為鼓(《離·九三》)、離為大腹(《說卦》),鼓其腹,飽食之象,故曰“噬嗑”。噬:嚙。嗑:咬。

艮上離下。艮王則離沒。
賁,文飾也。《周易音義》:“賁,傅氏云:賁,古斑字,文章貌。鄭云:變也,文飾之貌。王肅云:有文飾,黃白色。”

艮上坤下。艮王則坤死。
剝,阜陽漢簡《周易》作“仆”,傳本《歸藏》亦作“仆”,當以“仆”為正文。坤為臣仆(《損·上九》《遯·九三》)、艮為家(《家人·初九》《蒙·九二》),家中臣仆,故曰“仆”。

坤上震下。坤王則震囚。
復:返,歸。震為林(《屯·六三》),震為莽(《同人·九三》),坤為地(《說卦》)。木,生則冒地而出,死則返歸于土。坤上震下,入土之象,故曰“復”。
無妄
乾上震下。乾王則震沒。
無妄,阜陽漢簡《周易》作“無亡”,王家臺秦墓竹簡《歸藏》作“毋亡”并有“安處”“安藏”之辭。《說文解字》:“亡,逃也。”震為足(《說卦》《剝·初六》),乾為牢(《大畜·六四》),足陷牢中,甭想逃亡,故曰“無亡”。“亡”與震象足動之義合,故當以“亡”為正字。“無”“毋”同義通用。
大畜
上艮下乾,艮王則乾廢。
乾為金(《噬嗑·六五》《鼎·六五》),艮為家(《蒙·九二》《家人·九五》《損·上九》),家中有金,故曰“大畜”。畜,蓄也。

艮上震下。艮王則震相。
《爾雅·釋詁》:“頤,養也。”《釋名·釋形體》:“頤,養也。動于下,止于上,上下嚼物以養人也。”鄭玄說:“頤,口車輔之名也。震動于下,艮止于上,口車動而上,因輔嚼物以養人,故謂之頤。頤,養也。
大過
兌上巽下。兌王則巽囚。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論語·為政》)巽為信(《中孚》)、兌為毀折(《說卦》),毀信,大錯,故曰“大過”。過,錯也。

坎上坎下。
習:重。坎上坎下,重坎,故曰“習坎”。《彖》曰:“習坎,重險也。”

離上離下。
離,馬王堆漢墓帛書《周易》作“羅”,王家臺秦墓竹簡《歸藏》作“麗”,均應讀作“儷”。儷,偶也。離主婚媾(《賁·六四》)。《說卦》:“相見乎離。”萬物至此相儷成偶,繁衍生息,故離為娠(《震·上六》)、為大腹(《說卦》《明夷·六四》)。

兌上艮下。兌王則艮沒。
咸,通“禁”。臨卦初九之辭和九二之辭“咸臨”,馬王堆漢墓帛書《周易》均作“禁林”,由此可見“咸”與“禁”通假。兌為法(《蒙·初六》《豐·六二》)、艮為止(《說卦》),依法禁止,故曰禁。咸,亦可讀作“緘”。緘:封,閉。

震上巽下。震王則巽相。
《說文解字》:“恒,常也。”震為動(《說卦》)、巽為信(《中孚》),其德有信,行為有常,故曰“恒”。

乾上艮下。乾王則艮胎。
《周易音義》:“遯,徒巽反。字又作□,又作遁。同。隱退也,匿跡避時奉身退隱之謂也。鄭云:逃去之名。《序卦》云:遯者退也。”《周易本義》:“遯,退避也。”
大壯
震上乾下。震王則乾囚。
《象》曰:“雷在天上,大壯。”震為雷(《說卦》),雷震天上,故曰“大壯”。王家臺秦墓竹簡《歸藏·大壯》卦辭中有“豐隆”一語,顯然取意于震雷之聲。

離上坤下。離王則坤相。
晉,進也。離為日、坤為地,日出地上,故曰“晉”。
明夷
坤上離下。坤王則離休。
夷,傷也。坤為地,離為日(《說卦》),日落地下,故曰“明夷”。
家人
巽上離下。巽王則離相。
家人一卦,王家臺秦簡《歸藏》名“散”,傳本《歸藏》名“散家人”。家人,當讀作“嫁人”。離為女、巽為散(《說卦》《渙》《中孚·九二》),女散嫁人,故曰“家(嫁)人”,故曰“散”,故曰“散家(嫁)人”。

離上兌下。離王則兌胎。
睽卦,王家臺秦墓竹簡《歸藏》卦名字從目從瞿,即“瞿”。《說文解字》:“瞿,鷹隼之視也。”《禮記·玉藻》:“視容瞿瞿。”《禮記集說》:“瞿瞿,驚遽之貌。”《說文解字》:“睽,目不相聽也。”聽,從也。目不相聽,當為受驚時兩眼發呆之貌。睽,當為視容驚懼之貌。

坎上艮下。坎王則艮相。
《彖》曰:“蹇,難也。”坎為禍(《隨·九四》)、坎為患(《比·初六》《大過·九四》《中孚·初九》)、艮為門(《同人·初九》《隨·初九》),禍患臨門,故曰“蹇”。

震上坎下。震王則坎廢。
解:解脫。坎為險(《坎·九二》)、震為足(《剝·初六》)、震為出(《隨·初九》),足出險外 ,故曰“解”。

艮上兌下。艮王則兌囚。
損,減也。馬王堆漢墓帛書《要》:益之為卦也,春以授夏之時也,萬物之所出也,長日之所至也,產之室也,故曰益。損者,秋以授冬之時也,萬物之所老衰也,長夕之所至也,故曰產道窮焉而損道生焉。《易緯·通卦驗》:兌主秋分,艮主立春。自秋分至立春,產道窮焉而損道生焉,故曰“損”。兌為成(《豫·六五》校)、艮為敗(《復·上六》),成而敗,故曰“損”。

巽上震下。巽王則震休。
益,增也。馬王堆漢墓帛書《要》:益之為卦也,春以授夏之時也,萬物之所出也,長日之所至也,產之室也,故曰益。損者,秋以授冬之時也,萬物之所老衰也,長夕之所至也,故曰產道窮焉而損道生焉。《易緯·通卦驗》:震主春分,巽主立夏。自春分至立夏,萬物生長增益之時,故曰“益”。

兌上乾下。兌王則乾相。
夬,快也。快,銳也。夬字古文象以刀劈削木棍之形,故夬字有銳利之義。

乾上巽下。乾王則巽死。
姤,馬王堆漢墓帛書《易之義》作“坸”或“句”,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周易》作“敂”,當以“敂”為正。《說文解字》:“敂,擊也。從攴,句聲,讀若扣。”乾為金(《說卦》《鼎·六五》《姤·初六》),巽為木(《說卦》《大過》),金克木,故曰“敂”。敂,擊也。(參見《姤·初六》)

兌上坤下。兌王則坤休。
萃,聚也(《彖》《序卦》《雜卦》)。坤為川、坤為河(《泰·九二》),兌為淵(《乾·九四》)、兌為澤(《說卦》),川入淵澤,故曰“萃”。坤為眾(《晉·六三》),兌為歸(《歸妹》),眾歸,故曰“萃”。

坤上巽下,坤王則巽廢。
《周易本義》:“升,進而上也。”升,馬王堆漢墓帛書《周易》作“登”。《說文解字》:“登,上車也。”升與登同義。

兌上坎下。兌王則坎胎。
兌為法(《蒙·初六》《豐·六二》)、兌為律(《師·初六》)、坎為盜寇(《說卦》《需·九三》《屯·六二》),兌上坎下,盜寇伏法之象,故曰“困”。

坎上巽下。坎王則巽沒。
巽為木(《說卦》《困·初六》《大過》),坎中有木,故曰“井”。古代以木構架支護井壁,故“坎中有木”為井之象。

兌上離下。兌王則離廢。
革,改也。兌為毀折(《說卦》《大過》《離·上九》)、離為戈兵(《說卦》《噬嗑·初九》),毀之以戈兵,故曰“革”。

離上巽下。離王則巽休。
《說文解字》:“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離為缶(《坎·六四》),離為甕(《井·九二》)。離為容器、離為三(《晉》《訟·上九》《明夷·初九》)、巽為股(《說卦》《咸·九三》),器有三股,鼎之象也,故曰“鼎”。

震上震下。
震,動也。震主春分(《易緯·通卦驗》)。春分之時,萬物萌動,故震卦的基本含義為動。

艮上艮下。
艮,馬王堆漢墓帛書《周易》作“根”。《廣雅·釋詁》:“根,始也。”《老子》:“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夫物生蕓蕓,各復歸其根。”根為始,根為終。《說卦》:“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終萬物始萬物者莫盛乎艮。”艮卦卦辭描述的正是其終萬物始萬物的特性。

巽上艮下。巽王則艮廢。
漸,序也。艮為鳥(《小過》)、巽為信(《中孚》),鳥有信,候鳥也,故爻辭取象為“鴻”;鴻,飛成行,止成列,排列有序,故曰“漸”。《艮·六五》艮之漸曰“有序”,亦取義于此。
歸妹
震上兌下。震王則兌死。
兌為歸、震為女(《隨》《震·上六》),故曰“歸妹”。歸妹:意思是把媳婦娶回家。兌與震為夫婦(《隨》),兌男娶震女,故曰“歸妹”。

震上離下。震王則離胎。
豐:大鼓。殷墟卜辭反映出豐和庸關系密切,“可以斷定‘豐’本是一種鼓的名稱”。即“庸是大鐘,豐是大鼓,所以它們才會時常并提”。(裘錫圭:《甲骨文中的幾種樂器名稱》,載《古文字論集》,中華書局1992年版。)震為鼓(《離·九三》《中孚·上九》)、離為大腹(《說卦》《明夷·六四》),大腹之鼓,故曰“豐”。由豐卦卦象也可以反證“豐”本是一種大鼓。

離上艮下。離王則艮囚。
旅:羈旅,出行在外,作客寄居 。離為火、艮為屋(《萃·初六》《鼎·九四》),火焚其屋,失其居,無所容,故曰“旅”。

巽上巽下。
巽,馬王堆漢墓帛書《周易》作“筭”。《說文解字》:“巽,具也。”“筭,長六寸,計歷數者,從竹從弄,言常弄乃不誤也。”“算,數也,從竹從具,讀若筭。”段玉裁注算字云:“筭為算之器,算為筭之用,二字音同而義別。算從竹者,謂必用筭以計也。從具者,具數也。”桂馥曰:“從具者,本書‘十,數之具也。’《三蒼》:‘算,選也。’選當為巽。本書‘巽,具也。’”

兌上兌下。
兌,馬王堆漢墓帛書《周易》作“奪”。《篇海類編·通用類·大部》:“奪,強取也。”《廣韻》:“敚,強取也。古奪字。”兌當為敚字之省。

巽上坎下。巽王則坎囚。
渙,散也。《說文解字》:“渙,流散也。”坎為鬼(《睽·上九》《既濟·九三》《未濟·九四》)、巽為散(《說卦》《中孚·九二》《小畜》《家人·六二》),鬼魂流散,故曰“渙”。

坎上兌下。坎王則兌廢。
《說文解字》:“節,竹約也。”《孟子·離婁》:“得志行乎中國,若合符節。”朱熹《集注》云:“符節,以玉為之,篆刻文字而中分之,彼此各藏其半,有故則左右相合以為信也。”
中孚
巽上兌下。巽王則兌沒。
孚,信也。《說文解字》:“孚,卵孚也。從爪從子。一曰信也。徐鍇曰:鳥之孚卵皆如其期不失信也。”《序卦》:“節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 《雜卦》:“中孚,信也。” 兌為節(《節》)、巽為信,節而信之,故曰“中孚”。
小過
震上艮下。震王則艮休。
小過,馬王堆漢墓帛書《周易》作“少過”,當以“少過”為正文。艮為止、震為足(《說卦》),止步不出,故曰“少過”。過:出訪,探望。
既濟
坎上離下。坎王則離死。
既,已也,盡也。濟,止也。《莊子·齊物論》:“厲風濟則萬竅虛。”注:“濟,止也。”離為火,坎為水,火遇水,故曰“既濟”。既濟:已止。
未濟
離上坎下。離王則坎死。
《爾雅·釋言》:“濟,渡也。”《史記·宋微子世家》:“襄公與楚成王戰于泓。楚人未濟,目夷曰:‘彼眾我寡,及其未濟擊之。’公不聽。已濟未陳,又曰:‘可擊。’公曰:‘待其已陳。’陳成,宋人擊之。宋師大敗,襄公傷股。國人皆怨公。公曰:‘君子不困人于厄,不鼓不成列。’”未濟:未渡。
坎為水,離為舟筏(《泰·九二》),舟在水上,未成其渡,故曰“未濟”。
參考資料:《三(san)易(yi)通義》,齊魯書(shu)社2006年11月版...

2835

易經六十四卦是怎樣排列的

151****3156 :你好。
朱熹有《卦序歌》,把六十四卦按序排列:如下:
乾坤屯蒙需訟師 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謙豫隨 蠱臨觀兮噬嗑賁
剝復無妄大畜頤 大過坎離三十備
咸恒遯兮及大壯 晉與明夷家人睽 蹇解損益夬姤萃 升困井革鼎震繼
艮漸歸妹(mei)豐旅巽(xun) 兌換節兮(xi)中孚至(zhi) 小過既(ji)濟兼未濟 是為下(xia)經三十四...

10011

展開全文(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