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视频官网

祠堂開光主持流程相關內容

鄭氏北祖平簡公房祠堂在哪里?

第一節 縣城祖祠
一、藹 肅 堂
鄭氏始祖祠藹肅堂,位于原潮陽縣城文光塔西側(現廣場位置),入祀一至四世先祖神位。因舊城改造,該祠被拆。(詳見《鄭氏金浦系族譜》第一冊第115頁周光鎬《藹肅堂記》)
二、孔 安 堂
潮陽鄭氏,宋初入潮,千年歷史,泱泱望族,肇始一本,源遠流長。可謂:滎陽世澤溯姬周,南湖家聲揚九洲,英才偉業耀宗祖,潮邑蕃衍紀春秋。南宋紹興年起,鄭氏徽公、升公、愚翁公接踵蒞潮,只見練江下游地域優美、一馬平川,立籍創業,遂成神山、金浦、平湖之始祖。鄭氏三系先人,懷仁立德,崇文重教,開拓進取,興旺發達,蔚成一大宗族。
孔安堂原是鄭氏神山禮房祠,位于潮邑棉城西門內,乃南宋紹熙年間邑人侍講鄭開先創建的理學講所。理宗寶佑年間,鄭慈珍秉承父志,將其拓展擴建。該祠構筑別致,其藝術特色,為潮汕古建筑中所罕見。它是潮陽唯一保存完好的宋代理學講所舊址。堂內奉祀著神山系歷代先祖祿位。解放后,被征用為校舍。
為弘揚祖德,敦睦宗誼,經鄭金德提議,鄭俊雄、鄭成水牽頭,潮陽鄭氏神山、金浦、平湖三系宗彥倡導,發動宗親捐資,共建鄭族宗祠,安奉三系先祖,和諧人文環境,使其成為潮陽鄭氏三系尋根謁祖、會宗聯誼之所,以思源追遠、緬懷祖先。
公元一九九四年五月二十五日,泰國鄭氏宗親會暨僑領鄭午樓諸宗彥曾致電致函潮陽,要求歸還孔安堂。二零零四年六月,中國鄭氏宗親總會董事局主席鄭世進與領導協商落實宗祠之事,并捐資支持教育事業,使孔安堂物歸原主。二零零四年八月二十三日,宗祠開始興工修建。
二零零五年八月十六日,孔安堂被汕頭市人民批準為文物保護單位。宗祠按市級文物保護標準修復,占地面積二千平方米、建筑面積八百四十平方米,體現宋代講所風貌。理事會深孚眾望,篤誠操持,確保修祠事宜臻于完善。修復后的孔安堂,金碧輝煌,底蘊殷厚,古色今香,面貌煥然一新。于二零零九年落成重光,成為潮陽神山金浦平湖三系共有的鄭氏宗祠。
三、致 嚴 堂
致嚴堂(稱長房祠),位于原潮陽縣城教授巷口(現電影公司辦公樓)。該祠入祀金浦五世祖道亨公派系至十五世祖神位。因舊城改造,該祠被拆。
以上三祠入祀著鄭氏金浦系一至十五代先祖,印證著鄭氏金浦系在古代的輝煌歷史。在古代潮陽四大望族中,鄭氏是其中一大望族,而鄭氏金浦系在潮陽鄭氏三系人口中占40%。古時潮陽“四最”,蕭氏最賢,趙氏最富,姚氏最講究面子,鄭氏因人數最多而被稱為“三斗油麻鄭”。還有一個家喻戶曉沒有成文的衙門慣例,古時候凡到潮陽上任的縣令,在升堂理事之前,必先拜見八個地頭(即族長級別的頭目):城內蕭、趙、姚、鄭的姓氏宗長,城外西面金浦鄭氏、北面華陽吳氏、東至西南面是河浦陳氏和神山鄭氏的老大。八位地頭,鄭氏占三,可見鄭氏當年的輝煌。現在鄭氏金浦系仍然保留著蓬勃發展的強勁勢頭。
以下各村(社區)祖祠,指的是該祠所處位置的現有行政區域。至于其所有權、使用權等權屬問題,國家對地面上蓋物有明確的規定,請認真執行。其文字內容由各祠堂所屬房系提供。
第二節 南門村祖祠
一、瑞 緣 堂
瑞緣堂(二舍公祠),位于南門后溝仔。古代四合院建筑模式,土木結構,二進一拜亭,建筑面積約300平方米。該祠供奉的是金浦鄭氏十二世舜舉、舜興、舜臣、舜員中的舜興公神位(稱二舍公)。該祠解放后曾作金浦工商聯合會會址和辦公場所,期間曾作為潮陽縣一區公私合營工作樣板,第一個抬著“紅雙喜”在兒童英歌隊伍簇擁下游行全鄉,敲鑼打鼓接受社會主義改造。當時的私改主任鄭文,文書鄭春水,通訊員鄭錫保等,成為金浦這場私營工商業者接受社會主義改造的中堅力量和組織者,受到上級的表彰。公社化后該祠改作生產隊隊址,現已破舊待修。
二、榮業 堂
榮業堂(洛符祖祠),位于南門“十房頭巷”與武館街交叉處。屬古代四合院建筑模式。有一廳二房一拜亭和八尺下間、陽埕、一邊厝包,約400平方米。該祠供奉的有金浦鄭氏十六世洛符公、十七世龍友公、十八世西園公等神位。解放前曾作為鄉公所辦事場所,解放后也曾作為潮陽縣一區區公所辦公場所,還曾作為南門劇社、南門民辦學校、南門衛生醫療診所等。現正在修復。
洛符公,字宗范,金浦鄭氏十六世,邑庠生。娶克宜陳氏,太孺人;續娶勤敏陳氏,太孺人。公和克宜祖媽卒后合葬于本里梨園崎。墓祭三月初三日;勤敏媽卒后葬于本里咸寮埠,墓祭三月初十日。后來,公媽之墓移葬于本里塔山內。三位先祖均入祀“榮業堂”,祠祭二月初一日。洛符公有三子,長子龍友公居金浦,次子、三子名諱失考,居潮陽縣城北門。
龍友公,洛符公之長子,金浦鄭氏第十七世,娶克勤莊氏,續娶勤清曾氏。公媽卒后合葬于本里西埔,后移葬于本里塔山內,墓祭三月十六日。三位先祖均入祀“榮業堂”,祠祭三月初一日。
西園公,龍友公之長子,金浦鄭氏第十八世,恩授修職郎,娶妙旺楊氏,太孺人。公媽卒后合葬于古帥寨后烏鴉落洋地,現已遷往塔山崎望山,霜降第二天為墓祭日。公媽都入祀“榮業堂”,祠祭八月初四日。
西園公有三子:長子獻之、次子參育、三子槐三,其后裔花繁葉茂,人才輩出,興旺發達(有部分族譜世系圖)。
三、桂 香 堂
桂香堂(獻之祖祠),位于南門當鋪巷內。屬古代四合院建筑模式,有一廳二房一拜亭一陽埕,約300多平方米。該祠供奉的先祖是獻之公。解放前作為獻之公祠堂,解放后曾作為生產隊隊址。現已破舊待修。
獻之公,西園公之長子,金浦鄭氏第十九世,例修歲進士。娶淑德林氏,太孺人;又娶金祿徐氏,少孺人。公媽卒后合葬于猴仔坑內青官劉厝山(號“倒吊六蘇”),墓祭九月初十日。三位先祖均入祀“桂香堂”。忌日如下:獻之公五月十六日,林氏媽八月十二日,徐氏媽十月初五日。公有六子(稱老六房頭):
日英公,獻之公之長子。公卒后葬于臨昆山(穴名蜈蚣珠),后移葬于塔山內,入祀“善繼堂”。公有六子(稱新六房頭,已有部分族譜世系圖)。
建齋公,獻之公之次子。公卒后葬于咸菜坑。公現有后裔:育清、老徒、扌克 拾、振武等。
云峰公,獻之公之三子。公卒后入祀“通經堂”(三房祠)。公的后裔有部分世系圖。
獻之公之四子(名字暫失考),現有后裔:大砡、繼孝、允祥、喜源、木水、漢庭、允清、可成(子孫)等。
獻之公之五子(名字暫失考),現有后裔:亞隴、允宗、妰、金川、別人等。
琳齋公,獻之公之六子。其后裔分居金浦井下(有家祠“圖南軒”)、棉城中賢巷中央廳(其后裔及業績有部分專述)等地。金浦祖地現有后裔:允平、亞指、亞明、大頭、炳奎、豬糞、珠糖、木慰、木來、木火、小李、允民、來惜、木強、俞賢(子孫)、楚輝(現南門村黨支部副書記)、扁、木河、衍義等。
四、建齋公祠
建齋公祠,位于金浦“舍人老爺”宮左邊巷頭。屬古代四合院建筑模式,約500平方米。該祠解放后被金浦供銷社用作倉庫,現已破舊待修。現有后裔衍雄等,詳見“桂香堂”之建齋公介紹。
五、通 經 堂
通經堂(三房祠),位于宮前下,為二十世云峰祖祠。建筑面積約1200平方米。
六、圖 南 軒
其后裔及分布見“桂香堂”之琳齋公介紹
七、侍 衛 祠
侍衛祠,位于南門寨門邊的寨門路南面。祠匾“織云家廟”。約400平方米。該祠屬“四點金”建筑模式,屋脊上兩邊裝飾二個龍頭貝灰雕,是大潮陽九座“龍頭祠堂”之一〔大潮陽“龍頭祠堂”是:金浦侍衛祠、道爺祠、五房祠(梅花饗祀堂)峽山周都爺祠、貴嶼二座陳國舅房系祠堂、棉城蕭厝祠、陳御史祠、井都平湖供奉明朝洪武皇后的鄭厝祠〕。該祠曾借給滋長公裔孫辦學,校名“滋長學校”。解放后,該祠作酒廠、油廠、圈牛用地,現已破舊待修。
侍衛祠供奉清朝光緒皇帝貼身侍衛(三品)秉高公,號仰山,屬金浦鄭氏第廿五世。秉高公為官至終,享壽60多歲,卒后安葬于金浦飛鷹山。
公有二子,長為總爺如玉(廿六世),次為雞蛋少爺,現有后裔:亞九(廿七世)、好食(廿八世)、亞鵝(廿八世)、大塊(廿八世)等。
八、三 省 祠
三省祠,位于南門市場后,
九、四 道 堂
四道堂(道爺祠),東里公(俗稱道爺)過世后,其子孫為之修建專祭祠堂,并得到朝廷特許:在祠堂屋脊上塑有六個短嘴龍頭、門口雄踞石獅等,以表彰東里公的功勛,祠堂落成于清嘉慶十九年(1814)甲戌歲。東里公門生江西劉世寧(戶部山西司郞中、原惠潮嘉兵備道)為四道堂題寫堂名及牌匾。劉世寧認為:東里公一生欽佩戰國子產、繼承東漢鄭玄學說、精通程(程顥、程頤)朱(朱熹)理學的精髓,東里公集四者于一身,故堂名為:“四道堂”、內牌匾為“學紹康成”(鄭玄字康成)。東里公系道亨公派系仕凱公(旗幅)派下十九世裔孫。
祠堂為二進一拜亭,開間17米、進深24米,原有的金漆木雕精巧細致,栩栩如生,更有魚身龍頭寓意鯉魚躍龍門、子孫人才輩出之意;精巧的鏤空石雕更是維妙維肖……
1949年,祠堂被列為公產,后成為南門小學一分校,1993年學校遷址,祠堂荒廢。辛卯年(2011)秋,東里公后裔欽波、益忠等倡導修復,多方籌謀,并得到當地支持,同時,成立了鄭氏宗祠四道堂(道爺祠)理事會,理事會以服務鄭氏宗祠四道堂為宗旨,負責籌款、修繕、晉祠、處理祠堂的相關事宜。
祠堂修繕原則是盡量利用原有的材料,最大程度地保存祠堂原來風貌。對后廳保存完好的楹和木雕進行翻新利用。原先的石雕有損壞部分進行修復,除連廊石雕外,其余的石雕全是原先留下的文物。
經近一年修繕,壬辰年十一月竣工,擇吉壬辰年(2012)十二月初四日重光晉主。
十、佐 錫 堂
佐錫堂(大二房祠),位于南門樓仔頭。屬古代四合院建筑模式,建筑面積約500平方米。
佐錫堂是四世佐龍公為紀念養育他的叔父——三世應星公而建。該祠曾作為私塾講所,后借辦 “際云小學”。解放后曾作薯粉倉庫和碾米廠,現已破舊待修。
佐錫堂入祀大二房應星公等列祖列宗神位,其后裔分布于金浦祖地和潮陽縣城等地。當代軍級干部鄭輝,系應星公的裔孫。金浦祖地現有裔孫鄭闊嘴、鄭漢林、鄭振嘉、鄭振展。移居縣城裔孫有鄭福興(老房頭俗稱)、鄭進強、鄭忠興、鄭忠誼,海門鄭羅蒂,洪洞鄭增輝。居住的有鄭學瑩、鄭學宗等。
第三節 三堡社區祖祠
一、致 敬 堂
致敬堂(磚埕祠),位于金浦三堡下厝,建筑模式為單進一拜亭,占地約6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積301。8平方米,祖祠分金坐卯向酉兼甲庚,來龍秀美,前臨大魚塘,俗稱下厝池。
致敬堂作為十一世(邦)嘉譽公派下裔孫尋根問祖,敦宗睦族,聯誼聚會,共謀家鄉建設之佳址。始建于清宣統己酉年(1909),時由先哲鄭娘枝、鄭峯泉、鄭臚、鄭槐、鄭娘池等籌建主持,合族精誠協作(民間流傳著“圓股”之故事),是本堂順利竣工落成的根本原因。
致敬堂與敦厚堂系兄弟祠,一貫攜手合作,弘揚祖德,緬懷先賢“一門四代科甲”之輝煌,子孫后裔枝繁葉茂,分布于金浦各鄉村,分創棉城各街道(有容祖公派下十七世的二、三、五房),名流賢達延伸國內各地及港澳臺、東南亞各國。
致敬堂曾作為學校教室使用,后又當初、高級社、生產隊址,現年久失修,破朽荒廢。時逢盛世,民族文化大力弘揚,由鄭衍旭(廿八世)熱誠倡導,與鄭偉鵬、鄭炳坤、鄭炎坤、鄭鎮明等事業成就者帶頭捐巨資,同時組建祖祠修繕委員會(又稱:董事會),作為修繕項目決定啟動以及今后堂事主持的決策機構;在此基礎上,召集各房系代表醞釀,產生由鄭清輝、鄭繼源等17人組成的致敬堂理事會,作為主持祖祠的重建和全面運轉的執行機構。聘請廣西北海地理學家鐘先生,擇吉定于甲午年(2022)五月十二辛亥日辰時興工。
二、敦 厚 堂
敦厚堂(石埕祠),亦稱“后田祠”,建成于清光緒庚子(1900)年,建筑模式為單進一拜亭,祠前雙石鼓,坐甲向庚兼卯酉,占地約6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積280平方米。敦厚堂與致敬堂系兄弟祠①,在下厝石門斗巷,至今還保留著明朝年間修建具有文物價值的石門,稱之為“府祖門”。每年時節掛著“御史家風”的對聯曰:
祖德輝煌溯思九世監察御史名標青史籍在昔聲名威振
宗功丕振追念十世三省察院傳紀公廉官吏治卓著無私
該祠曾征用作糧食倉庫,現年久陳舊。在鄭漢城、鄭克新等宗親的倡導下,鄭鑫波、鄭松榮、鄭錦源、鄭木清、鄭李賽娥等事業成就者帶頭捐巨資,熱心人士踴躍解囊,群策群力啟動修繕祖祠項目,擇吉日已于甲午(2022)年六月初四興工。
敦厚堂后裔人才輩出,古代有逸叟義官嘉誥公、漳州通判慶宸公、建寧通判元復公等;子孫枝繁葉茂,分布于金浦,分創棉城赤杜園及新厝社等,俊彥創業延伸至國內各經濟特區、廣州、大連以及港澳臺、東南亞各國。
三、敬 愛 堂
敬愛堂(tang)(木圍(wei)(wei)(wei)祠),位于(yu)三堡市場東側(ce),下厝橋仔頭三角河北岸邊。建(jian)于(yu)民國癸酉年臘月(yue),因金浦(pu)鄭(zheng)氏十(shi)六(liu)世鹿萍(ping)公卒后(hou),葬于(yu)“木圍(wei)(wei)(wei)山”,故稱“木圍(wei)(wei)(wei)祠堂(tang)”,屬古代四點(dian)金建(jian)筑模(mo)式,約(yue)600平(ping)方米。該祠堂(tang)供奉鹿萍(ping)公等木圍(wei)(wei)(wei)世系列(lie)祖列(lie)宗神位。解放(fang)后(hou)該祠被分配給缺房戶居住,現已破舊(jiu)。...

6952

天水堂祠堂里舉行過什么活動?

舉辦過追悼(dao)會(hui)(hui),開光會(hui)(hui),廟會(hui)(hui)等等...

13425

家族祭祖的流程一般是怎樣的?

祭祖儀式流程:
1、開始前先宣布紀律:
祭祖開始后要保持莊嚴肅靜、不準嬉鬧、追逐、除工作人員外不準站到凳上、桌上。
2、祭祖儀式開始,請人員入場。
凈水(有上供的童男送凈水,參加祭祖人依次凈臉、凈手)。
凈巾(有上供的童男送三塊擦手巾,參加祭祖人依次擦手)。
3、準備亮燭上香。
4、向列祖列宗行大禮,全體祭祖人起立向列祖列宗三鞠躬。
5、禮畢,進饌。敬上三牲,豬頭(中)、全雞(左)、全魚(右),供果,鮮花。
6、讀祭文。
7、再次向列祖列宗行大禮,全體祭祖人起立向列祖列宗再次三鞠躬。
8、禮畢。...

20228

家族祠堂落成慶典儀式如何進行?

首先,各家族(zu)代表讀(du)發(fa)言詞(ci)。

然后(hou)燃放煙火,以示慶祝,最好燃放色(se)的(de)。

再(zai)請家族長輩帶(dai)領(ling),進入新建祠堂(tang)進行認祖歸宗(zong),擺(bai)族譜(pu)。

參拜默哀,禮畢。

各族人入席,開宴。

...

5142

我想給去世多年的爺爺立碑,不知有什么講究沒有,

每個(ge)地方(fang)都有自(zi)己的民(min)俗風情,不知道朋友是那里(li)的...

12608

供奉堂口有什么講究

在供奉上出現的問題很多,主要有三大類:不供奉、亂供奉、混供奉。下面逐一分析。
不供奉是最常見的問題,主要的原因是不知道要供奉。中國現在社會宣揚馬克思主義,對于其他宗教不宣揚、不鼓勵、不詆棄。導致大多數人沒有接觸過宗教,偶爾知道的也是一些樸素的口口相傳的簡單道理,涉及不到供奉。只是緣分各有不同,如果緣分深到需要供奉的時候,還茫然不知,便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警覺現象。如生活中出現各種莫名其妙的怪異現象;身體出現奇異的病癥體感;工作不順利;情感不順心;對某位佛、菩薩、仙家感念強烈等等。這是在警示去了解相關的知識,了解各自的緣分。最好去堂口查清楚,如果有供奉的緣分,便可以按照各自的情況,進行供奉。
知道“要供奉”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對于很多人來說是開啟了生活中的另一扇大門,也許從此開始的是另一種生活。所以我們不防多醒示自己,以免耽誤了供奉,甚至警示而不知。
亂供奉多源于過分虔誠和湊熱鬧心態,主要表現是無論佛、仙、道、神,只要碰到一律供奉,或者廣結緣,或者是仿效別人,人有我也有。不講究緣分,只講究感覺。經常聽到供全佛,經常聽到同時供著財神、關公、菩薩,經常聽到同時供著堂單、菩薩。亂供奉如果適得其意,那還好。大多數會混淆緣分,自然也會混淆自己的生活,惹來不必要的是非,因此招災惹禍的大有人在。無緣分的人因為亂供奉擾亂了自己的生活,鬼怪纏身。有緣分的人由于亂供奉,耽誤了自己的修行,神佛怪罪。所以,亂供奉雖然比不知道供奉有所進步,但同樣是供奉中的大忌。一個人有多大的緣分可以供奉全佛,廟小尚且一兩尊,何況是在個人家中供奉。一個人又有多大的福緣可以同時供奉佛、神、道、仙,同時接受他們的加持和福佑,福緣天地乎?
混供奉是亂供奉中的一種情況,主要是指供奉中同時包括不同道門的現象。最常見的是佛、道同桌,甚至同用一個香爐。佛、道殊途,界限明顯,混淆不得。信佛不奉道,侍道不奉佛,皆信便是皆不信。混供奉招惹是非也就在所難免。
那么如何供奉才是正確的供奉呢?
建議如下:
首先,在供奉前去堂口看清楚自己的緣分。佛緣還是道緣,如果是佛緣,緣于哪位佛菩薩。看清看準。
其次,遵循儀式。開光儀式:供奉的神像、佛像,請堂口舉行開光儀式開光。開光之后才能開通靈性。立壇儀式:開光,設置好供桌后,擇日開壇供奉。具體開光立壇儀式參照前文《立壇之匙—開門香》和《看香的知識—開光》。
最后,按時供奉。初一十五要按時上香。及時的更換供品。
注意事項:
1、如果同時供奉不同道門,各道門分桌供奉。佛一桌,道一桌。
2、有鑒于供奉不當影響生活,供奉請慎重。
3、供奉只需要供奉和本人有緣者即可,不可貪多,適度最好。
由于現在的紙錢中多有假錢,祭拜時可多燒元寶。
4、祭拜的禁忌
無論是在陵墓,還是住宅附近的路口祭拜的時候,要忌口、忌行。如果在祭拜時想和先人說說心里話,不要帶怨氣,不要貶損,更不要惡言,要忌口。以免惹怒陰魂或“旁鬼”,以至于惹禍上身。在祭拜的活動中,祭拜前后都要注意自己的行為,不要隨意丟東西,不要隨意吐痰,更不要隨意大小解,以免無意中沖撞陰魂。否則,輕則日感輕疾,夜做惡夢。重則陰氣纏身,病痛非常,異事頻發。
出現虛病癥狀、異事(shi)的(de)時候,盡早(zao)找堂口解決。...

20407

展開(kai)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