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视频官网

五行是誰提出來的相關內容

五行之說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

歷史淵源《尚書·洪范》記述的是周武王與箕子的對話,其中談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傳統認為《尚書·洪范》、《尚書·甘誓》是西周作品。疑古派因為戰國前著作中「五行」出現的很少,就認定戰國前出現「五行」的作品必是後人偽作。這種論證是不妥當的。聶文濤指出,《左傳》所說「五材」是五行思想的應用或延伸,而不是「五行」理論的發端。「材」在春秋時期沒有「行」的含義。《左傳》:「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廢一不可」,表明「五行」理論已經具有很大影響。《左傳》同一時期的《孫子》中就提到了「五行」,疑古派要證明《孫子》是戰國後期的偽作是很困難的。疑古派曾推定《尚書》為漢代作品,但郭店楚墓竹簡證明《尚書》確非漢代人偽作的。
可以肯定,在戰國晚期提出了五行相勝(克)相生的思想,且已把勝(克)、生的次序固定下來,形成了事物之間矛盾、統一的模式,體現了事物內部的結構關系以及整體把握的思想。因為就在這個時期,《內經》把五行學說應用於醫學,這對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積累的大量臨床經驗,形成中醫特有的理論體系,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五帝》篇中記載:「……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時化育,以成萬物。其神謂之五帝。」
那麼,什麼是五行,歷史上又是如何詮釋「五行」的呢?
「五行」一詞,最早出現在《尚書》的《甘誓》與《洪范》中,在《甘誓》中是指「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天用剿絕其命」。《洪范》中則指出「鯀矱洪水,汩陳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疇……鯀則殛死,禹乃嗣興,天乃錫禹洪范九疇,彝倫攸敘……。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五行」在《洪范》中已被明確為水、火、木、金、土,而且被認為是首要之事。在周幽王時,已將「五行」認定為構成萬物的五種基質。在《左傳》中也存在著「五行」,在這里,他是被認為是「地之五行」與「五材」、地之生殖密切相關的。
「五行」是關乎自然的呈現與持續運作。所謂「行」,鄭玄注曰:「行者,順天行氣也。」而《尚書》提到的「五行」則具有一定的象徵的意義——「行」。「行」所指稱的無非是一種自然的「運行」,是依循著本身之為呈現所固有的一種規則而持續地運動,是一種自然的作為。因此當鯀矱洪水時,帝要震怒,因為這是違反自然規律的作為,天命之降於禹,是因為禹因勢利導以治水,水性基本上就是流,阻流以治,自然破壞水性,壞了自然之性,定會引起天怒,因而也必導致人怨,是以夏啟伐有扈氏,認為所行之討伐是「惟恭行天之罰,左不攻於左,汝不恭命。右不攻於右,汝不恭命……」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清楚的瞭解,「五行」意味著物質運動;意味著萬物之宗。以上古人所云,實際在表達一種思想:不順「五行」而行,則將如有扈氏與鯀般,為天命所棄絕!雖有點唯心之嫌,但也并非不無道理。遇事依循自然,因事而治,一定會比盲目胡為要來的順暢。
五行可以由八卦推出來:
五行:金木水火土,一提五行,有人就不屑一顧的說是迷信,有人還穿鑿附會說是五種物質,對應大自然的金屬,樹木,流水,烈火,土壤,其實五行乃是五氣,比喻為五種物質,乃形象描述。當然化氣為物,說是五種物質也有道理,但不能偷梁換柱,五氣乃是根本。
萬物從一開始,一的內涵就夠我們研究的了,可能還好多人研究半天也不懂,外國人就更不懂了,一分為二,畫為「—」和「--」,即陰陽兩儀,陰陽又是根本,外國人,懂陰陽嗎,還是我們中國人說了,才懂,還一知半解,中國古人可陰陽研究透了的,還發展為陰陽學說,這不是中國人智慧的表現嗎?光是陰陽就足以解釋世界萬事萬物了,如陰陽對應季節就是夏、冬。陰陽兩儀分為四象,即太陽,少陽,太陰,少陰,對應1、3、2、4,陽為單,陰為雙,為什麼,不會看不懂吧。太陽,少陽對應1、3,太陰,少陰對應2、4。太陽為1,少陽為3,太陰為2,少陰為4,同時也是1234數的順序的由來,古人發明了1234四個數了。太陽對應太陽,太陰對應月亮。太陽為至陽純剛之氣,月亮為至陰純柔之氣。少陽為木,太陽為火,少陰為金,太陰為水,對應四季為木春,火夏,秋金,冬水。夏的陽氣至明,故太陽為夏火,木春為少陽。這里應該看得懂,把事物分為陰陽四象,現在看來很簡單,但這是三千多年前的知識,把陰陽四象與數相聯系,就更加不簡單了,就是今人也不一定做得到,難道古人的思維是跳躍式的。
陽極而陰,陰極而陽,這個也應該看得懂,現實中有很多例子證明。古人是如何得出來的呢?是觀察自然就得出這麼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高度概括的理則嗎?中國的古人很不簡單,因此在學習古代文化時要多有敬畏之心,不要罵古人,其實現在的很多問題,在古人那里都能找到解決的辦法,只是我們無知淺薄丑陋而已。1為陽氣之始,2為陰氣之始才對,故剛才的太陽為1,太陰為2,是錯誤的要修正,故太陽轉為陰之始為2,相應的火也為2,太陰轉為陽之始為1,相應的水也為1,古人想到這里太了不起了,故水1,火2,木3,金4。
順生逆克,這個定理不知是誰提出來的,但我們在現實生活中能找到很多例子證明,那麼推理是怎麼回事呢?古人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秘訣就是舉一反三,對人類與自然觀察仔細,現今有幾人瞭解自己,瞭解自然,生活在大都市里,迷失在大都市里,認為自己是城市的一部分,認為生來如此吧。在中醫里,氣順則百病除,氣逆則百病生,當然順生逆克,其實犯了循環論證。春夏秋冬,自然之順序也,1234,數之順序也,順則符合自然規律,故順生,違反自然規律則亡,故逆克,說出來道理很簡單,故古人云:大道至簡。金木水火,春夏秋冬皆氣也,由春而夏,由夏而秋,氣之流動也,自然之規律也,不可違反也,違反則自取滅亡。這里也應該看得懂。順生,由春而夏,故木生火,由秋而冬,故金生水,由夏而秋,是不是火生金?否也,由春而夏,陽氣漸旺上升,由秋而冬,陰氣漸旺下降。陽主升,陰主降,也應該看得懂,大自然也很多例子證明。升降是符合陰陽學說的,升為陽,降為陰,故陽上陰下,引申一點,男女交合,男上女下,自然之位,不要說連男陽女陰都不曉得,那麼是不是女上男下就不對,哎,又犯了形式主義了,陰陽是二氣,不是形式,氣之流動,變化莫測,唯有軌跡可尋,陰陽有這麼簡單就對了,男上女下,或女上男下,不過是陰陽二氣流動的兩種形式而已,形式多著呢,研究這方面學問的人就是陰陽家,古代的性保健專家,哎,一兩千年前就出現了性保健專家,而且知識那麼豐富,無所不包,中國人的性生活質量卻不是世界上最好的,究竟是古人拋棄了我們,還是我們拋棄了古人。
由夏而秋,因為有個陽極而陰,陰極而陽,陰陽轉換,故不可火生金,而有個中間轉換的樞紐,名之為土,土在中間,至此五行全,由此可見,陽極而陰,陰極而陽,也不是說變就變,而有個變化的過程,這個過程很好理解,因為火為太陽,變成的是陰之始,但接下來的金是少陰,不是陰之始,由陰之始到少陰,肯定有個過程,故先火生土,土再生金,而且是由陽變陰,陽主生,而陰主亡,陽主進,陰主退,順主陽,逆主陰,故由火到金才有火生土,土生金,而由水到木,只有水生木,無中間土的轉送。火變金,全賴土之功,陽變陰,本為逆,因為有了土,就火生土,土生金,順生了,陰變陽,本來就是順,故水生木。這就是五行相生的原理,五行相克一樣的道理。你自己看看這些是不是騙人的,如果是騙人的,那麼千千萬萬的古人都是騙人的,他們都騙人干什麼?而且在這些虛假的知識基礎上還建立起那麼高深的學問來,陰陽五行說,只是中國古老文化的地基,而在地基上面已經建立起摩天大樓了,難道這座摩天大樓是空中樓閣,古人真的就這麼無聊。一談到陰陽五行學說你就搖頭,那這座摩天大樓你是一點都不知道的。這些在中醫里都是很基礎的部分,中醫辨五行,就是辯五氣,辯五氣,遠遠比這里講的復雜高深,畢竟那是一門學問,這里只是告訴你五行就是五氣,推理五行就是辨識五氣的流動軌跡。
再來與數相聯系,土自然對應5,由此數發展為五個,12345。五行再分陰陽,注意陽中有陰,陰中有陽,陽可再分陰陽,陰也可再分陰陽,故陽木,陰木,陽火,陰火,陽金,陰金,陽水,陰水,陽土,陰土,共十個,用數表示是1234567890,這只是其順序數,即自然數,還沒有與氣相聯系。這里五行再分陰陽,是中國人特有的思維,外國人有嗎?學習中國古代文化只能用中國人的思維才能學會,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容易學會,還是缺乏中國土壤滋潤的外國人容易學會,用西方的話說就是中國注重形象思維、抽像思維和邏輯思維的結合,以形象思維為主,而西方是抽像思維與邏輯思維的結合,以抽像思維為主,你學了西方文化,再來學習中國文化,思維能力都有所提高。12345是有氣的內涵的,故為了區別,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來表示(陽木,陰木,陽火,陰火,陽金,陰金,陽水,陰水,陽土,陰土)十氣,故十干就是十氣,中國用了那麼多年的干支紀年,你不要說現在你才曉得十干就是十氣,由此五氣發展為十氣,甲陽木,乙陰木,丙陽火,丁陰火,庚陽金,辛陰金,壬陽水,癸陰水,戊陽土,己陰土,為什麼戊陽土,己陰土?注意用中國人的思維,土在中間呀。12345為陽,67890為陰,12345為生數,67890為成數,有生數,才有成數,這句話應該看得懂吧,意思是說67890是由12345變來的。12345對應水火木金土,67890也對應水火木金土,12345為陽,67890為陰,故甲陽木3,乙陰木8,丙陽火2,丁陰火7,庚陽金4,辛陰金9,壬陽水1,癸陰水6,戊陽土5,己陰土0,現在應該清楚為什麼會有十個數了吧,十進制是如何來的吧,你每天都在用1234567890,卻不知道他是由陰陽五行變化來的,不是可笑嗎?為什麼1234567890是由陰陽五行變化來的,可以反證,中醫里辨識十氣的流動,可以用1234567890加減得來,這不是證明1234567890,我們常用的十個數代表十氣嗎?氣數,氣數,氣化為外為數,數的加減就是氣的變化,萬物乃氣化凝成(這句話可能好多人看不懂,不是氣變魔術一樣化為萬物,而是說生存在這地球上的萬物都要受陰陽五行的影響),也就是說萬物都是可以計算的,中國人的口氣真大,但你信不信呢?如果告訴你計算的方法,你認為可不可以呢?
再舉例說明數可以計算,1+1=2,很好理解,一畫再加一畫,就是兩個一陽變為太陽,一陽為1,太陽為2,故1+1=2,同樣,1+2=3,2為太陽,陽極而陰,變為陰之始,變為動,動為陽,在上,故一陽加太陽,相當於一陽加太陰,剛好為震卦3。注意,學習中國的文化要用中國的思維。
十干為十氣,剛好圍成一個圓圈,(春夏秋冬就是一個圓圈了,就是地球圍繞太陽運動產生的),但這里的圓圈并不只是因為地球圍繞太陽轉時是個圓,而是認為氣之流動的形式就是平滑線,因為要周而復始,故為圓,因為氣產生於天體運行,沒有地球自轉和公轉,就沒有白天黑夜,沒有春夏秋冬,就沒有陰陽五行,故干又稱為天干。說了干的來歷了,接下來說地支的由來。
地支由來相對簡單的多,因為陰陽產生了八卦四象,六十四卦,還可以接著往下推,2的n次方個卦,相當於用2進制來計算世間的萬事萬物,陰陽分為兩類,四象分為四類,八卦分為八類,64卦分為64類,以致劃分無窮。古人分到64卦,已足夠用矣,因為計算機的出現,朝64卦下面細分不是難事,但要有古人那樣的智慧。作為中國人應該清楚什麼是乾卦和坤卦吧,應該清楚先天八卦圖吧,乾在上代表天,坤在下代表地,乾到坤六種變化,坤到乾六種變化,即十二消息卦,這12種變化剛好為一周,即一日,或一年,故有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的說法,日為自轉,年為公轉。這12種變化古人用地支表示,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這12種變化也是氣的12種變化,故12地支就是12氣。天干十氣,也是在一天之中,或一年中變化,故只有年、日有干支紀法,月時沒有,月時的干支由年月干支推出。年有12變化,故年有12月,日有12變化,日有12時,現在發展為24時。地支為12氣,天干為10氣,天干為主導,故12地支可轉換為10天干,10天干就是陰陽五行,故12地支也是陰陽五行,可以用數來計算。一年之中,月亮的圓缺可不是剛好12次,月亮的圓缺用初一、初二來記錄,那年12氣的變化用什麼來表記呢,就是24節氣,每一個節就是氣的轉換點,每過了一個節才是一個新月的開始,這里的月不是月亮,而是12地支對應的12月。故計算地支氣的變化時,要用節來區別。12地支也可分陰陽,就變成24節氣,每一個節氣里氣前為陽,氣後為陰。可以接著變化下去,24變36,變48,變60,變72,以至變化無窮。12地支氣和10天干氣是不同的,10天干氣是陰陽兩儀變化而來的,與地球的轉動沒有關系,符合萬事萬物,放之四海而皆準,古人的描述是充盈天地之間,無處不在。而12地支氣是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引起的,故稱為地支,和地球有關,和大地的位置有關,和大地的方位有關,12地支有方位,10天干沒有方位,知道年有12變化,日有12變化,必然知道地球有自轉,但不知道公轉,認為太陽圍繞地球轉動,古人有太陽的視運動圖,但這是兩千多年前的知識,古人能有這樣的成就,不感到了不起嗎?多少人知道干支紀年,又有幾人知道干支代表氣,干支可以計算,把握我們看不見,卻離不開的氣的運動。學氣功必然懂干支,學中醫,必然懂干支。而這是最起碼的,相當於小學只認識了1234567890。
渾沌初起之狀為一,為圓球狀,分為陰陽,故天干之氣彌漫天地,無處不在,到處都有陰陽,像個實心圓球,故天圓。12消息卦也可以圍成一個圓圈,但是有圓心,從圓心出發,畫出12線,圓均分為12份,12地支代表12方位,圓為大地的平面圖,故地方。結合起來,就是天圓地方,方是方位的意思,你還會不會譏笑古人認為地是方的。古人把由眾多星體組成的茫茫宇宙稱為「天」,把立足其間賴以生存的田土稱為「地」,由於日月等天體都是在周而復始、永無休止地運動,好似一個閉合的圓周無始無終;而大地卻靜悄悄地在那里承載著我們,恰如一個方形的物體靜止穩定,於是「天圓地方」的概念便由此產生。這里的方是平穩的意思。北京,民宅以四合院居多,這種民宅體現了「天圓地方」,這里的方是四平八穩的意思。而四平八穩都是根據地支代表方位而來的。12地支代表12方位,支可以轉化為干,故干也有方位,木東,火南,金西,水北,干和卦的關系很緊密,故八卦可以納干支,熟悉易經的都知道八卦納上干支,就可以演算了。八卦不知產生於多少年前,現在熟悉易經的不知有多少,用易經來偶爾玩下的又不知有多少,易經還被稱為群經之首,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源。源畢竟是源,未免有點淺顯,就像小學的加減乘除的算術,哪能和大學的微積分相比較,易經是基礎部分,群經之首嘛,他制定一套規則,就是陰陽五行,天干地支的演算,陰陽五行,天干地支好比加減乘除的法則,八卦好比1234567890十個數。因此,依靠陰陽五行,天干地支,八卦與八卦的重疊分組,變化無窮,實際上就是氣的流動,萬變不離其宗,靠陰陽五行,天干地支理順氣的變化。
五行與太極
金為陰(陽、柔、剛),水、木為陽(陰、剛、柔),相生、相克能相輔,剛柔結合能協和,剛柔結合,相控相補。
水為陰(陽、柔、剛),木、火為陽(陰、剛、柔),相生、相克能相輔,剛柔結合能協和,剛柔結合,相控相補。
木為陰(陽、柔、剛),火、土為陽(陰、剛、柔),相生、相克能相輔,剛柔結合能協和,剛柔結合,相控相補。
火為陰(陽、柔、剛),土、金為陽(陰、剛、柔),相生、相克能相輔,剛柔結合能協和,剛柔結合,相控相補。
土為陰(陽、柔(rou)、剛),金、水(shui)為陽(陰、剛、柔(rou)),相(xiang)生(sheng)、相(xiang)克能相(xiang)輔,剛柔(rou)結合(he)能協和,剛柔(rou)結合(he),相(xiang)控相(xiang)補。 希(xi)望(wang)對你有幫(bang)助...

11978

五行相生相克是什么時候提出的

五(wu)行的(de)(de)最初起源(yuan)是在西周末年,那時被(bei)稱為五(wu)材(cai),后(hou)直到《尚書·洪范(fan)》中正(zheng)式(shi)提出了五(wu)行的(de)(de)說法(fa),將五(wu)材(cai)重新(xin)命名為五(wu)行。至于(yu)五(wu)行的(de)(de)相生相克的(de)(de)思想,是在戰國晚期才正(zheng)式(shi)提出的(de)(de)。在這個時候,《內經》將五(wu)行應用(yong)于(yu)醫學。...

18853

五行八卦是誰發明的啊!

五(wu)行八卦是古(gu)代中國人民的智慧(hui)結晶(jing),沒有切確說明是誰發明的。

五行(xing)按照順時針下(xia)來依(yi)次是:金行(xing)、木行(xing)、水行(xing)、火行(xing)、土行(xing)。

八卦按(an)照順(shun)時針下來依次(ci)是:坤(kun)(代(dai)(dai)(dai)表(biao)(biao)地(di)),震(代(dai)(dai)(dai)表(biao)(biao)雷),離(代(dai)(dai)(dai)表(biao)(biao)火),兌(代(dai)(dai)(dai)表(biao)(biao)沼澤),乾(代(dai)(dai)(dai)表(biao)(biao)天(tian)),巽(代(dai)(dai)(dai)表(biao)(biao)風),坎(代(dai)(dai)(dai)表(biao)(biao)水),艮(代(dai)(dai)(dai)表(biao)(biao)山)。



擴展資料:

五(wu)(wu)行八(ba)卦分為陰陽五(wu)(wu)行和八(ba)卦理論。是(shi)古(gu)代(dai)漢民族(zu)的基本(ben)哲學概念,是(shi)古(gu)代(dai)的陰陽學說。“五(wu)(wu)行”具體是(shi)指金行、木行、水行、火行、土行,一直是(shi)中(zhong)國古(gu)代(dai)漢族(zu)先賢從事(shi)各種研究的工具與方(fang)法,無論道家(jia)、醫家(jia)、兵家(jia)、儒家(jia)、史(shi)家(jia)、雜(za)家(jia)、歷算(suan)家(jia)都必須精通“五(wu)(wu)行”。

以(yi)五行(xing)理論命(ming)名(ming)(ming)(ming)始于秦漢時代(dai)。當時,主要是把商殷的干支命(ming)名(ming)(ming)(ming)法與五行(xing)觀(guan)點配合而(er)命(ming)名(ming)(ming)(ming)。在周秦時代(dai),人們除(chu)了有“名(ming)(ming)(ming)”外,還要取(qu)“字”,因此主要是以(yi)天干配五行(xing),取(qu)出名(ming)(ming)(ming)和字來。如楚公子名(ming)(ming)(ming)壬夫(fu),字子千辛,即(ji)以(yi)水配金,則水生于金,剛柔相濟。

八(ba)卦(gua)(gua),是陰陽、五(wu)行的延續,也或(huo)將(jiang)萬(wan)物(wu)分作為(wei)八(ba)卦(gua)(gua)。八(ba)卦(gua)(gua)是:乾、坎、艮、震、巽(xun)、離、坤和兌(dui)。八(ba)卦(gua)(gua)通常運用(yong)在方位、測卦(gua)(gua)、風水等學科上。而(er)最能將(jiang)八(ba)卦(gua)(gua)發揮得(de)淋漓(li)盡致是梅花易數這學科。

五行八卦的發展與(yu)道教(jiao)的陰(yin)陽萬物(wu)、有(you)無(wu)相(xiang)生以及道教(jiao)的道是(shi)相(xiang)契合(he)(he)的,這種(zhong)契合(he)(he),就是(shi)五行八卦與(yu)道教(jiao)之間(jian)的聯系。

道(dao)教是(shi)中國本(ben)土宗教,以(yi)“道(dao)”為最高信仰。道(dao)教在(zai)中國古代鬼神崇拜觀念上,以(yi)黃(huang)、老道(dao)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戰國以(yi)來的神仙(xian)方術衍化形成。

在哲學上,道教無中生有(you)、道生萬(wan)物的宇宙本體(ti)論和(he)(he)陰陽轉化、規律運動(dong)的辯證(zheng)思維法(fa),在古代是(shi)被(bei)普遍接受的傳統世界觀和(he)(he)方法(fa)論。

而五行八卦簡單(dan)來(lai)說(shuo)就是古人的世界觀。

古人認(ren)識世界,認(ren)為大道(dao)至(zhi)簡,萬物都是由最基本的一些(xie)成分組成。這就(jiu)出現了陰陽(yang),三才,四象,五行(xing),八卦等(deng)分類(lei)。

這(zhe)些分(fen)類都(dou)是(shi)(shi)(shi)并列的(de),是(shi)(shi)(shi)從不同(tong)角度(du)來分(fen)的(de)。行字本意(yi)為(wei)(wei)道,為(wei)(wei)列。五行就是(shi)(shi)(shi)萬(wan)物發展的(de)最基本的(de)五條不同(tong)的(de)道路。

參考資(zi)料(liao)來源:百度(du)百科-五行八卦

參(can)考資料來(lai)源:百度百科-道教

...

3838

“五行”最早是由誰提出的?謝謝!

五行
五行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物質觀。多用于哲學、中醫學和占卜方面。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認為大自然由五種要素所構成,隨著這五個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產生變化,不但影響到人的命運,同時也使宇宙萬物循環不已。
五行學說認為宇宙萬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的運行(運動)和變化所構成。它強調整體概念,描繪了事物的結構關系和運動形式。如果說陰陽是一種古代的對立統一學說,則五行可以說是一種原始的普通系統論。
中國西周末年,已經有了一種樸素唯物主義觀點的“五材說”。從《國語·鄭語》“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萬物”和《左傳》“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廢一不可”到《尚書·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的記載,開始把五行屬性抽象出來,推演到其他事物,構成一個固定的組合形式。在戰國晚期提出了五行相勝(克)相生的思想,且已把勝(克)、生的次序固定下來,形成了事物之間相互關聯的模式,自發地體現了事物內部的結構關系及其整體把握的思想。就在這個時期,《內經》把五行學說應用于醫學,這對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積累的大量臨床經驗,形成中醫特有的理論體系,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古代勞動人民通過長期的接觸和觀察,認識到五行中的每一行都有不同的性能。“木曰曲直”,意思是木具有生長、升發的特性;“火曰炎上”,是火具有發熱、向上的特性;“土爰稼墻”,是指土具有種植莊稼,生化萬物的特性;“金曰從革”,是金具有肅殺、變革的特性;“水曰潤下”,是水具有滋潤、向下的特性。古人基于這種認識,把宇宙間各種事物分別歸屬于五行,因此在概念上,已經不是木、火、土、金、水本身,而是一大類在特性上可相比擬的各種事物、現象所共有的抽象性能。
中國哲學史上的五行思想類別: “直到現在,我們基本上已把五行的各種意義分析過了,為了清楚起見,我們再把這幾種意義綜合列舉如下:
指五種行為原則,疑為荀子所持。
指五種物性,如尚書洪范及周子太極圖說所持。
指人類生活上的五種必須的物質條件,如左傳里蔡墨所持。
為分類學上的五種分類原則,如呂氏春秋所持。
指借著陰陽二氣之流動而存在的五種『存在形式』,如白虎通及黃帝內經素問所持。
指木材(植物)、火炎、泥土、金屬及流水。它們的象征意義分別為生機興發,活動或變化,孕育或培植,禁制與伏藏。此為蕭吉所持。
以上有關五行的六種意義,除(1)及(3)之外,若把其余(2)(4)(5)及(6)這四項結合起來,才是陰陽五行思想中五行的完整意義。
▲------------------------------------五行------------------------------------▲
*五行:金水木火土。
*方位:東西南北中。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相竊:金竊土,土竊火,火竊木,木竊水,水竊金。
*五行相溺:金蒸水,水溺木,木溺火,火燥土,土掩金。
*天干與五行、方位的關系:
甲為棟梁之木,東方。乙為花果之木,東方。
丙為太陽之火,南方。丁為燈燭之火,南方。
戊為城墻之土,中方。己為田園之土,中方。
庚為斧鉞之金,西方。辛為首飾之金,西方。
壬為江河之水,北方。癸為雨露之水,北方。
*地支相沖(激):
子(鼠)與午(馬)相沖,丑(牛)與未(羊)相沖, 寅(虎)與申(猴)相沖,
卯(兔)與酉(雞)相沖,辰(龍)與戌(犬)相沖,巳(蛇)與亥(豬)相沖。
*地支相害(穿):
子(鼠)與未(羊)相害,丑(牛)與午(馬)相害,寅(虎)與巳(蛇)相害,
卯(兔)與辰(龍)相害,申(猴)與亥(豬)相害,酉(雞)與戌(犬)相害。
*地支相刑(妨):
子(鼠)與卯(兔)相刑,丑(牛)與戌(犬)相刑,寅(虎)與巳(蛇)相刑,
辰(龍)與辰(龍)相刑,巳(蛇)與申(猴)相刑,午(馬)與午(馬)相刑,
未(羊)與丑(牛)相刑,申(猴)與寅(虎)相刑,酉(雞)與酉(雞)相刑,
戌(犬)與未(羊)相刑,亥(豬)與亥(豬)相刑。
*地支相合(和諧):
地支三合:
子(鼠).辰(龍).申(猴)合水局;巳(蛇).酉(雞).丑(牛)合金局;
寅(虎).午(馬).戌(犬)合火局;亥(豬).卯(兔).未(羊)合木局;
地支:
子(鼠)與丑(牛)相合化土,寅(虎)與亥(豬)相合化水,
卯(兔)與戌(犬)相合化火,辰(龍)與酉(雞)相合化金,
巳(蛇)與申(猴)相合化水,午(馬)與未(羊)相合化日月。
*地支與五行、方位的關系:
子(鼠)屬陽水,北方;亥(豬)屬陰水,北方。
寅(虎)屬陽木,東方;卯(兔)屬陰木,東方。
巳(蛇)屬陰火,南方;午(馬)屬陽火,南方。
申(猴)屬陽金,西方;酉(雞)屬陰金,西方。
辰(龍).戌(犬)屬陽土,中方;
丑(牛).未(羊)屬陰土,中方。
▲------------------------------------五(wu)行(xing)------------------------------------▲...

11377

中國的五行說法是依據什么得出來的?

其實并沒有(you)什么(me)依(yi)據吧,只不過(guo)是(shi)古人總結(jie)出(chu)來一些理論。...

19246

“五行學說”的起源?其創始人是誰?

五(wu)行(xing)(xing)學(xue)(xue)(xue)說(shuo)(shuo)(shuo)的(de)產生(sheng),在學(xue)(xue)(xue)術(shu)界(jie)中(zhong)(zhong)仍然是(shi)一(yi)個尚(shang)未搞清(qing)的(de)問(wen)題(ti),三種意見對(dui)(dui)立(li)極為(wei)(wei)明(ming)顯,易學(xue)(xue)(xue)界(jie)認(ren)為(wei)(wei)五(wu)行(xing)(xing)學(xue)(xue)(xue)說(shuo)(shuo)(shuo)的(de)產生(sheng),很可能與陰(yin)陽學(xue)(xue)(xue)說(shuo)(shuo)(shuo)是(shi)同(tong)步的(de).但史(shi)學(xue)(xue)(xue)界(jie)有(you)(you)人(ren)認(ren)為(wei)(wei)五(wu)行(xing)(xing)學(xue)(xue)(xue)說(shuo)(shuo)(shuo)創(chuang)始人(ren)是(shi)孟(meng)(meng)(meng)子(zi)(zi)(zi)(zi)(zi)。如范文瀾在《中(zhong)(zhong)國(guo)通史(shi)簡編》中(zhong)(zhong)講(jiang):“孟(meng)(meng)(meng)子(zi)(zi)(zi)(zi)(zi)是(shi)五(wu)行(xing)(xing)學(xue)(xue)(xue)說(shuo)(shuo)(shuo)的(de)創(chuang)始者,孟(meng)(meng)(meng)子(zi)(zi)(zi)(zi)(zi)有(you)(you)五(wu)百(bai)年(nian)必有(you)(you)王者興,由堯(yao)舜至(zhi)(zhi)于(yu)湯五(wu)百(bai)有(you)(you)余(yu)歲……由文王至(zhi)(zhi)孔子(zi)(zi)(zi)(zi)(zi)五(wu)百(bai)有(you)(you)余(yu)歲……等(deng)近乎五(wu)行(xing)(xing)推運說(shuo)(shuo)(shuo)法。比孟(meng)(meng)(meng)子(zi)(zi)(zi)(zi)(zi)稍后的(de)鄒衍(yan),擴大五(wu)行(xing)(xing)學(xue)(xue)(xue)主,成(cheng)為(wei)(wei)陰(yin)陽五(wu)行(xing)(xing)家。”說(shuo)(shuo)(shuo)五(wu)行(xing)(xing)學(xue)(xue)(xue)說(shuo)(shuo)(shuo)是(shi)孟(meng)(meng)(meng)子(zi)(zi)(zi)(zi)(zi)發明(ming)并(bing)沒有(you)(you)確切的(de)證(zheng)據,這一(yi)點(dian),范文瀾自己又否認(ren)了(le)自已的(de)說(shuo)(shuo)(shuo)法。他在同(tong)一(yi)書(shu)同(tong)一(yi)篇中(zhong)(zhong)又講(jiang):“墨(mo)子(zi)(zi)(zi)(zi)(zi)不信(xin)五(wu)行(xing)(xing),駁交占卜術(shu)用五(wu)色青(qing)龍(long)定吉(ji)兇,足風東(dong)周(zhou)時(shi)五(wu)行(xing)(xing)說(shuo)(shuo)(shuo)早已通行(xing)(xing)了(le),至(zhi)(zhi)鄒衍(yan)特別發揮。”孟(meng)(meng)(meng)子(zi)(zi)(zi)(zi)(zi)是(shi)戰(zhan)(zhan)國(guo)時(shi)代的(de)魯(lu)國(guo)人(ren),而東(dong)周(zhou)時(shi)就有(you)(you)五(wu)行(xing)(xing)學(xue)(xue)(xue)了(le),顯然不是(shi)孟(meng)(meng)(meng)子(zi)(zi)(zi)(zi)(zi)發明(ming)了(le)五(wu)行(xing)(xing)。有(you)(you)的(de)史(shi)書(shu)上講(jiang),陽陽五(wu)行(xing)(xing)學(xue)(xue)(xue)說(shuo)(shuo)(shuo)是(shi)漢朝的(de)董仲(zhong)舒(shu)創(chuang)立(li)的(de),那就更不對(dui)(dui)了(le)。 哲(zhe)學(xue)(xue)(xue)界(jie),如巫白慧、王鐮則認(ren)為(wei)(wei):“五(wu)行(xing)(xing)的(de)明(ming)文見于(yu)《尚(shang)書(shu)·洪范》(相(xiang)傳為(wei)(wei)西(xi)周(zhou)初年(nian)文字,據近人(ren)考證(zheng)可以是(shi)戰(zhan)(zhan)國(guo)時(shi)代所作)。五(wu)行(xing)(xing),一(yi)日(ri)(ri)水,二日(ri)(ri)火,三曰木,四曰金,五(wu)日(ri)(ri)土(tu);水曰潤(run)下,火曰炎(yan)上,木曰曲值,金日(ri)(ri)從劃,土(tu)愛稼稿。”見《陰(yin)陽五(wu)行(xing)(xing)學(xue)(xue)(xue)說(shuo)(shuo)(shuo)對(dui)(dui)中(zhong)(zhong)國(guo)傳統科(ke)學(xue)(xue)(xue)的(de)影(ying)響》)。可見五(wu)行(xing)(xing)的(de)學(xue)(xue)(xue)說(shuo)(shuo)(shuo)起源問(wen)題(ti),仍是(shi)一(yi)疑案(an)。...

5226

展開(kai)全文(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