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视频官网

抽簽文昌帝君相關內容

梓潼大廟 美文

出綿陽市向北走是梓潼縣,再向北幾公里,老川陜路就上了山,進入盆地邊緣團團萬嶺,如龍如蛇的七曲山。見山巒起伏,蟠龍逶迤,望古柏森森,濃蔭蔽日。突見一大片古建筑從公路邊拔地而起,掩映于萬綠叢中。正是“路從古柏蔭中轉,樓向云峰缺處開”,七曲山大廟到了。
大廟文化內涵豐富,“四古三張”概括。四古者,古蜀道、古柏樹、古建筑、古戰場;三張者,張亞子、張飛、張獻忠。四古貨真價實,名不虛傳;三張中有一位值得考究。每次陪朋友到此一游,賣弄我的一知半解,都調侃一番:各位,儒、釋、道等各路神仙,混住道觀的大雜院不稀奇,是宋以來三教合流社會思潮的反應。可是主管道德文章的文昌大帝和驍勇戰將張飛、綠林好漢張獻忠供奉一堂,獨此一家。
游大廟,先懷古。古蜀道“翠云廊”南端,止于七曲山。李白《蜀道難》描繪的“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勾連”的五婦嶺在此。傳說,蜀王派出的五丁壯士,帶著秦王贈送的五個美女、五頭屙金之牛走到此處,看到巨蛇入洞,五壯士玩忽職守去逮蛇,造成山崩地裂。壯士壓死了,美女化山峰,五牛變石頭,佩劍插地成劍泉。劍泉旁邊,過去有一“送險亭”,亭前石坊刊刻“坡去平來”,告知旅人,平川沃野的成都平原就在眼前,有聯云:“歷盡艱險才博得腳跟站穩,前程坦夷豈能夠掉以輕心”。
這里令人流連忘返的還是那滿山遍野的古柏樹。方圓四百余畝的柏樹綠浪滾滾,據說古樹就有兩萬多株,根連枝接,各具風姿,魁梧蒼勁,枝葉婆娑,遮天蔽日,英氣凜然。那年在七曲山莊過夜,清晨風起,戶外古柏搖曳,濤聲如浪,走出門外,柏樹發散的清香氣息,沁入肺腑,頓感進入仙境。
這里還是古戰場,三國孔明曾在此演武練兵,張飛命軍士植柏樹以顯示道路。蜀漢軍隊由此發兵,進軍閬中。明末張獻忠在這里設伏兵大戰楊嗣昌,“梓潼一戰,累骨如山,十三省大軍,喪殲殆盡”。張獻忠大喜,率眾到此祭祖,指著文昌大帝說:“此吾祖也,吾祖助我”,“你姓張,咱老子也姓張,咱們聯個宗吧。”奉文昌張亞子為“始祖高皇帝”,敕封文昌宮為“太廟”,清代因為避諱改為“大廟”。怪不得全國到處都叫“文昌宮”“文昌閣”“文昌殿”,這里卻叫“大廟”。也因此,張姓的人物成了這個眾神居住的大雜院的代表。
大廟古建筑群的主神是文昌帝君張亞子。道家建宮觀,要在神仙福地,幽逸山居,去塵離俗,古林深藏,體現道法自然,這里如是。20多處從元代到明清建筑的廟宇,依山取勢,結構錯落,宏偉壯觀,既風格殊異,又主次分明,以百尺樓、正殿、桂香閣為中軸線,左右延伸,成不對稱分布。此地的建筑很有代表性,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先生考察過這里,在他的《中國建筑史》詳細介紹了這里的《天尊殿》。自從川陜公路開通,深山古廟成了路邊大殿。反映唐明皇當年避亂做夢軼事的“應夢臺”,被分割到了公路的另一邊,想來,中間可能還破壞了一些。
走進皋門,高高的臺階與皇宮相似,中間雕龍,兩邊階梯,氣勢莊嚴。上去以后,是宏偉的文昌正殿。有古代和現代兩幅對聯,古人說:“列天上星斑兩字傳心惟孝友;掌人間錄籍千秋大業在文章”。今人題:“七曲山九曲水古柏森森是圣地;十年木百年人眾生蕓蕓仰文昌。”我以為,這今人的對聯也不好,因為文昌是造神現象產物,不值得敬仰,聽我道來。
這里的三張中,張飛和張獻忠是確實的歷史人物,主神張亞子卻來歷不明,一團霧水。過去對文化圣人有“北孔子,南文昌”的說法。道家說,文昌星宿歷七十三世化生,降生于晉代梓潼七曲山,極其孝順父母,后來仕晉戰死,歷代加封,成為主宰功名利祿的大神。科舉時代,讀書人必奉祀他。舊時,凡是與紙張文字,如刊刻、印字、書籍、裱畫等有關行業,皆供奉文昌為行業神。道教認為,文昌星明亮則主文運將興。文昌的神坐旁邊有“錄馬神”附從,民間說“錄馬得得跑,官位步步升”,求取功名利祿之心一目了然。省至今還很重視文昌,崇奉文昌、關帝、呂仙、朱衣、魁星為“五帝星君”。
從傳說中看看文昌的來歷吧。梓潼有神的記載,最早見于《華陽國志》,說梓潼縣“有善板祠,一曰惡子”,是個雷神。到了唐代的《北夢瑣談》有了張惡子的故事,說“西州張生所養之蛇,因而祠。時人謂為張惡子,其神甚靈。”而且說,當年五丁開山就是拔的那條大蛇。過去的龍身人首的雷神惡子有名無姓,后來的養蛇的張生有姓無名,兩者結合就有了張惡子其人。惡字,不好聽,雷神、蟒蛇有瀆神靈,于是進一步加工,就叫張亞子吧。竊以為,張亞子的名字與孔仲尼仿佛,兩個文化圣人,“亞”和“仲”都是老二,是否故意,不得而知。
為了給張亞子以孝悌的美名,還有一個“水淹許州救母”的傳說,說七曲山住的張公、張婆,勤儉持家,上山砍柴割破手指,滴血入清泉,幻化為男童,喊爹喊媽,活潑可愛,取名張亞子。張公張婆上街賣柴,男孩化作云彩蟠龍,布云蔽日保平安。許州知府認為是不祥之兆,把二老投入牢房。張亞子向二郎神借箭,三箭射穿許州北三十余里的白陽洞,引涪江水灌許州,投箭桿入水,化作烏木沖開牢門,救出父母鄉親。從此孝敬父母,得道成神。這些,都還是一個地方小神的作為。
唐朝天寶年間,安祿山作亂,史思明響應。唐玄宗避亂,在馬嵬驛處死楊貴妃,心灰意冷逃往四川。路過七曲山住宿,當夜夢到一書生告知,安史之亂已平。到成都天回鎮,果然聽到捷報,玄宗大喜,回程再到七曲山時,見廟內塑像如夢中儒生,即封張亞子為“左丞相”。從此,地方小神受到皇封,身價倍增。唐朝末年,黃巢起義,唐僖宗又逃往四川,在這里效法玄宗,加封張亞子“濟順王”。宋朝的幾朝皇帝又封張亞子“忠文仁武孝德圣烈王”“英顯王”“神文圣武孝德忠仁王”。皇家如此推崇的神仙,道家當然要借題發揮 。南宋時,道家編造了玉皇大帝降旨,“文昌星官”張亞子奉玉帝之命“掌文昌府事及人間祿籍”,張亞子成了“文昌帝君”。當年“凡蜀舉子入貢,必禱之問得失”。為了使文昌的學識與孔子相當,古代文人學士和道教學者,甘當無名英雄,采取“天啟”“神諭”“降筆”手段,以洋洋數千萬字為文昌制作經誥文章,張亞子成了著作等身的大文豪,其作品博大精深,囊括天文地理、文史經哲、星冶醫方所有文化知識。最著名的是《文昌帝君陰騭文》,一篇勸善的短文。自從張亞子從地方小神受皇封發跡以后,全國到處都有他的宮觀,僅北京就有七座文昌宮。竊以為,也是因為進京高考的舉子人多,少了怕不夠用。
知道了文昌的來歷,游大廟就有了目的。游人不一定考究文昌的來歷,但是都知道文昌帝君保佑功名利祿。于是人們都在正殿前面焚香點蠟,煙霧騰騰。有磕頭的,有捐功德的,也有給孩子抽簽的,抽到上上簽,自然高興,抽到下簽,說一聲“騙人的”,把簽捏在手心里,不給他人再看。正殿和桂香殿有12尊巨大的明代鑄鐵坐像,殿中全套祭器如大鼎、一人高的花瓶和鏤空花束均為鐵鑄,乃稀世之寶。鐵鑄造像十分生動,背后銘文“崇禎元年陜西金火匠人薛姓”所鑄。正殿的文昌像高4。7米,全身鎦金。最有意思的是文昌前面兩側的兩個侍童造像,一個瞪眼吐眉,一個張口結舌,一個拿書卷,一個捧印鑒,名叫“天聾”、“地啞”。一個掌管文人錄運薄冊,一個手持文昌大印。道是,能知者不能言,能言者不能知。文昌帝君掌管文章科舉,關系富貴貧賤,保密問題很重要,以免天機泄漏。
這里的許多廟堂,主要圍繞著文昌而設。“桂香殿”院子里,有四棵古代丹桂,顧名思義取“瞻宮折桂”之意,據說丹桂飄香的時候,這里甜香襲人,滿地金黃。“白特殿”和“風洞樓”為上下兩座廟宇,前者供奉的是文昌帝君的坐騎,后者里面有一個兩米深的自然石洞。白特是一匹馬頭、騾身、牛蹄、驢尾的神獸,傳說張亞子年輕時每天騎著它通過風洞到千里之外的陜西讀書。道家總喜歡山洞,無非是道教“洞者,道也,萬物通有此理,即太極之謂”,“洞天福地”“洞觀其邃”的意思。門上有明文學家馮夢龍撰聯:“三清老子騎青牛西出陽關;梓潼帝君乘白特下臨凡界”。其他殿堂也很有說頭,“家慶堂”為文昌創作了五世同堂一大家人。“瘟祖殿”則說降伏妖魔,治理瘟疫的五位瘟神是文昌的化身。
在中國,文昌宮里都同時供奉魁星,古代讀書人眼里,魁星主科舉文事,地位僅次于文昌,奉之甚虔。這里的“魁星閣”又叫“百尺樓”,在大廟正山門上面,過街樓式建筑。二樓正中塑魁星造像,面目猙獰,金身青面,赤發環眼,右手握一管朱筆,左手持一墨斗,右腳踩著鰲魚頭,左腳跛起倒踢呈北斗星狀。魁星,北斗七星之首,或說北斗的第一顆星為魁首,或說前四顆星合起來為斗器之首。古代文人高中狀元后,到皇宮迎榜,皇宮臺階上雕有龍和鰲,進士們站在臺階下迎榜,狀元則站在鰲頭上,表示“一舉奪魁”“獨占鰲頭”。關于魁星有兩種傳說。一說魁星奇丑無比,滿臉麻子,一只腳顛跛,發奮讀書,終于高中榜首。殿試時,回答皇帝對他長相的提問說,麻臉是“麻面滿天星”,跛腳是“獨腳跳龍門”,皇帝大喜,欽點狀元。另一說,魁星本是帥哥,滿腹學問,可是考場腐敗,總是名落孫山,憤而跳海,被海中鰲魚頂起,化身丑陋,升天而為魁星,主管功名。所以說,“任你文章高百斗,就怕朱筆不點頭”。其實,這魁星也是文人們把“魁”字拆開來,一個“鬼”的造型,加上星斗的附會,演繹出來的故事,暗含譏諷和無奈。
德國文化哲學大師恩思特·卡西爾《人論》書中說:“神話的所有基本主旨都是人的社會生活的投影”,的確如此。從“天聾”“地啞”和“魁星”的故事看到,自古以來考場作弊就是防不勝防的,連仙界也要采取裝聾作啞的非常措施。就是這樣千方百計的防范,還出現了魁星跳海的悲劇。逼得舊時的文化人,對考場腐敗無可奈何,寄托于神靈保佑。
今天,看到魁星樓里,掛滿了高考的學子們送的錦旗,祈求祝詞五花八門,突然想到一句俗語:“平時不努力,臨時抱佛腳”,不禁啞然失笑。這個大廟建筑群中,還有一個關帝廟,里面的關公并非紅臉,而是金身、金面。關公也是武財神,所以指示牌上的箭頭指的不是“關帝廟”而是“財神廟”。如今,那里好像比文昌宮的香火旺盛,也是與時俱進的現象。如今的許多游人到此,并非供奉文昌,而是找樂子來了,東看看西瞧瞧,領略文化,休閑心境。走到一處,看到洞經音樂表演,絲竹聲聲,鑼鼓陣陣,男女合唱,抑揚頓挫,時而清麗婉約,時而高亢激昂,時而飄飄然如臨仙界,時而坦蕩蕩胸襟開朗。下面院子里有個很大的古代焚紙爐,過去的文人認為文字是倉頡大帝所造,要愛惜,寫過字的紙不能亂丟,收集到貼有“敬惜字紙”的竹籠里,在文昌廟里集中焚燒,待到每年二月三日文昌帝君誕日祭祀完畢由學生們扛抬紙灰撒入河海。現代,這里成了人們過鞭炮癮的所在,不時傳來噼噼啪啪炮竹聲聲。我擔心,這里的煙火和炮竹會不會那一天引起火災,把幾千年的文物毀于一旦。歷史上,這里的魁星樓就在清雍正年間遭遇火災重建過,我的擔心不是空穴來風。
一件有意思的情景進入我的視線,我看到有一個老婆婆見神就拜,財神廟里燒柱幾根香,文昌殿里磕幾個頭,魁星面前也下跪,瘟神面前也作揖。送子娘娘面前,她還磕頭,我好奇的問:“婆婆,你拜的這是什么神?”老婆婆說:“不知道什么神,不過拜拜有好處。”真是禮多神也不會怪罪。有趣。
離開的(de)(de)(de)時候,我抬頭看(kan)看(kan)那團(tuan)團(tuan)萬(wan)嶺,如(ru)龍(long)如(ru)蛇(she)的(de)(de)(de)七曲山,看(kan)看(kan)那冠如(ru)華蓋(gai),綠蔭(yin)如(ru)云的(de)(de)(de)古柏樹。慨然想到,這里的(de)(de)(de)歷史告訴(su)人們,再(zai)結(jie)實的(de)(de)(de)建筑,也(ye)不會永存,再(zai)神(shen)圣的(de)(de)(de)神(shen)靈也(ye)會退位。只有(you)大自然是(shi)永生永存的(de)(de)(de),歷經風雨,傲視蒼穹。...

5738

陶然亭公園的景區景點

勝春山房景區
“勝春山房”景區為公園的八大景區之一,坐落于公園西側,是一處以月季為美景的景區。“勝春山房”景區以噴泉和不同品種的月季為主景。在中心廣場設置了一個3米高的主噴泉,以此為中心,月季種植塊呈發散狀,每個種植塊選用全部來自荷蘭的不同品種、顏色的月季。
華夏名亭景區
華夏名亭景區是公園的園中園,景區內集中仿建了中國六省九地的知名歷史名亭,有“醉翁亭”、“蘭亭”、“鵝池碑亭”、“少陵草堂碑亭”、“滄浪亭”、“獨醒亭”、“二泉亭”、“吹臺”、“浸月亭”、“百坡亭”等十余座。這些名亭都是以1:1的比例仿建而成。亭景結合園內各個亭區不但獨立成景,而且景景相連,以竹樹分區,使峰回路轉,各有千秋。1989年華夏名亭園榮獲全國設計金獎。
陶然佳境景區
陶然佳境景區位于陶然亭湖中央島,為公園代表性景觀。島上主要栽種秋色植物,是一處突出“陶然”主題的生態型景區。作為文化游覽區,島上歷史遺跡較多,其中慈悲庵、陶然亭、高石墓等為該景區的核心景點。
潭影流金景區
景區內銀杏林豐密茂盛,銀杏樹高大挺拔,樹冠上的枝葉相互交錯著。此景區原是北京南城一處名勝——黑龍潭。“潭影”,指北京人記憶中的黑龍潭舊景;“流金”,穿過銀杏林的蜿蜒溪水漂滿金色落葉。林間設有棧道與木平臺供游客休息。景區內還設有茶屋閱覽室、太極運動場、健足步道等多處休閑運動場所。花街栽種顏色豐富、品種多樣的花卉。 陶然亭 陶然亭是清代的名亭,也是中國四大名亭之一。清康熙34年(公元1695年),當時任窯廠監督的工部郎中江藻在慈悲庵內創建此亭,并取唐代詩人白居易“更待菊黃家醞熟,共君一醉一陶然”之詩意,為亭題額曰“陶然”。這也是公園名稱的由來。亭上黑色的匾額是齊白石老先生留下的字,下面楹聯:“煙藏古寺無人道,踏倚深堂有月來”,是光緒皇帝的老師翁同龢書寫的。亭內金色“陶然”二字的匾額是建亭人江藻書寫的,下面“似聞陶令開三徑,來與彌陀共一龕”是禁煙名將林則徐留下的楹聯。在亭梁上還有優美的蘇式彩繪,它們是:采菊圖、八仙過海、太白醉酒和劉海戲金蟾。在亭子兩面的墻上還有許多石刻都非常珍貴。
慈悲庵
慈悲庵是創建于元代的古剎,距今已有700余年歷史。它山門向東,院內有四個小院。廟內西側的三間敞軒就是陶然亭。這座建筑最初是清康熙34年(公元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修建的,廟的總面積為2700平方米,建筑總面積800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觀音殿、準提殿、文昌閣、陶然亭等。自清代以來,一直成為封建士大夫、文人墨客聚會游覽的地方,至今留下很多詩文作品。在近代,特別是五四運動以后,李大釗、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先后在此進行革命活動,而成為北京的一處具有紀念意義的革命遺址。
到解放前夕,這里已經到處是殘墻敗壁,建筑凋零。解放后,隨著陶然亭公園的新建,慈悲庵才獲得了新生。作為革命紀念地,這座廟于1978年重修并重新恢復了革命陳列室,開辟了園史陳列室。
觀音殿
觀音殿是慈悲庵的主殿,觀音殿殿內原來供奉的是西方三大士:大乘佛教阿彌陀佛、大勢至菩薩、觀音菩薩的藤胎泥像。在道光28年,殿額為“大自在”。康熙43年,殿額改為:“自在可觀“。
準提殿
準提殿坐南朝北,與觀音殿相對。“準提”是梵語的音譯,意思是清凈。準提殿原來供奉準提等3位菩薩。殿額為:“準提寶殿”。殿聯是:“法雨慈云眾生受福;金輪寶蓋兩戒長明”。現為公園碑刻陳列室。
文昌閣
文昌閣坐北朝南,面闊3間(8.1米),進深1間(44米)。高約10米,總建筑面積為83.28平方米。閣前有一小方亭。樓上朝南一面有廊,可憑欄眺望。文昌閣木質的梁檁棟枋外露部分,以及亭、廊的天花板,都飾有彩繪,頗為華美,加之此閣雖小卻頗具特點,因而,它雖無飛檐斗拱的造型,但危樓高聳,也頗覺飄逸靈秀。文昌閣內祀奉的是文昌帝君(又稱梓潼帝君)和魁星,這兩位神祇是主宰文運興衰和功名祿位之神,最受讀書人的崇敬。故在封建時代,它一直是進京參加會考的考生們頂禮膜拜的圣殿。文昌閣舊有為人預卜命運的“文昌閣簽詩”百首,皆系集古詩而成的七言絕句,傳為紀曉嵐所作。僧人把這些詩寫成“文昌靈簽”,供來此問卜者抽簽。
云繪樓
云繪樓皇家園林建筑,建于清朝乾隆年間,原在中南海內東岸,雙層樓廊,畫檐雕梁,玲瓏秀麗,是當時皇帝登樓觀賞太液清池,寫字、繪畫、吟詩作曲之處。1954年因施工需要拆除,建筑學家梁思成考慮這組建筑結構和風格獨具特色,建議保留,周總理表示贊同,并與梁思成一起到陶然亭親自選址,把這組建筑完整地遷建到本園的西湖南岸。1984年,云繪樓,清音閣被列位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公園再次油飾修繕,并配以漢白玉欄桿,使它更加巍峨壯觀。
遼代經幢
經幢全名為:故慈智大德佛頂尊勝大悲陀羅尼幢。是為了紀念慈智和尚而建的。幢身上刻的是慈智和尚的生平事跡。慈智和尚姓魏名震,在遼道宗耶律宏基年間進宮講過法,并賜予紫衣慈智的稱號。慈智和尚圓寂的第二年,他的弟子為了紀念他,在他的墳前建立此幢。1964年,當代著名歷史學家郭沫若來到陶然亭時說:“遼幢很有歷史價值,它是測定金中都城址位置的重要坐標,同時還是北京歷史上的一處重要水準點。”
金代經幢
經幢是古代宗教的一種石刻,創建于唐代。庵內這尊經幢幢身為8面型。幢身刻有4尊佛像以及4段梵、漢兩種文字的經文。4尊佛像都是螺髻袒胸,盤膝而坐,腦后襯有火焰光環,神態安詳,栩栩如生。各自按照佛家特定的涵義,擺出不同的手勢。4段經文分別是《觀音菩薩甘露陀羅尼》、《凈法界陀羅尼》、《智炬如來心破地獄陀羅尼》。但是有一面的經文已經模糊不清,只能看到“天會九年”幾個字。在中國歷史上,只有北漢主劉君和金代太守完顏盛用過“天會”這個年號,但是北漢政權僅存在29年,而且地域沒有涉及北京的范圍。所以學術界認為這尊經幢是金代遺物,距離現在已經有800多年的歷史了。在經幢兩邊各有南北兩個大殿。
窯臺
明朝的朱棣皇帝曾經在陶然亭一帶設立了一個黑窯廠,專門掌管燒制磚瓦的事物,又因為前面的小山上建有高大的窯神廟,所以人們就都叫這座小山為“窯臺”,久而久之窯臺成為了黑窯廠的代表。
到了康熙年間,這個窯廠交給窯戶自己打理,而后就衰敗了,到了乾隆年間有些人自發的在窯臺上搭涼棚,設茶具,很多人都喜歡到這里來登高飲茶,在歷史上也留下了不少登窯臺的詩句,像王漁洋就在《黑窯廠登高》中寫到:寒云蕭瑟古今哀,攜客同登萬里臺。“窯臺登眺”逐漸成為了南城的一處著名的觀景點。
解放后公園為了恢復這處古跡于1961年重修了窯臺茶館,并于1982年和1984年兩次對它進行了重新修繕,茶館的院中還擺放一塊唐代出土的窯煉,具有一定的史學價值。
賽金花墓
賽金花(hua)墓在錦秋墩南坡上,位于香(xiang)冢(zhong)、鸚鵡(wu)冢(zhong)之西。墓為大理石(shi)砌成,墓前立(li)有(you)高(gao)1.8米的花(hua)崗(gang)巖巨碑(bei),現墓碑(bei)陳放于慈悲庵石(shi)刻陳列(lie)室內。

...

14481

求簽王公17簽的意思

王公靈簽總共有五十支,王公靈簽又稱王公祖仔靈簽,王公祖仔(320年-385年)姓謝名安,字安石,號東山。是東晉王朝有名的宰相,祖籍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他出身名門大族,祖父謝衡以儒學知名,官至國子祭酒;父親謝裒(方音蒲),官至太常卿,母親錢氏,生有謝奕、謝據、謝安、謝萬、謝鐵、謝石等六個兒子,謝安排行第三。
王公17簽就是王公靈簽中的第17簽。
王公靈簽 第十七簽:春來逢景秀、登舟汛五湖、一枝波濤浪、庶得貴人扶。
解簽 春天來了,四處都是一片繁華美好的景色,我不想辜負這大好的春光,于是駕著一葉小舟,泛波在五湖四海之上,欣賞著那種璀麗的山光水色。忽然驀地襲來一股高大的巨浪打在小舟上,我無畏無懼、堅定信念的牢牢穩住舟身才能夠幸免于難。這一切都要歸功于貴人扶持之力。
釋義 “吉人天相”,這是一句“至理名言”。行善的人無論何時,不論何處,都會受到神明的蔭佑,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一有兇事,便能逢兇化吉。“王公祖”仔此簽文示意我輩鄉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真是語重心長啊!有空,請鄉親多看看文昌帝君“陰騭文”。
功名 站穩腳步、青云得路。
升遷 意志若堅、名題乃遷。
事業 方向緊握、無畏無錯。
失物 多方得助、重歸故土。
財利 景況大好、投機破耗。
疾病 疾病消散、神前拜懺。
婚姻 雖有波折、終必合和。
行人 偶有小失、見面待時。
田宅 景象可喜、暗藏兇機。
出行 有驚無險、行止自便。
店面 看似繁華、暗探高掛。
六甲 先女后男、必有才干。
官訟 訟可止息、貴人助力。
六畜 偶有疾災、并無大礙。
家運 偶有低潮、終必福到。
求謀 再接再厲、貴人提攜。
移居 先衰后穩、我自屈伸。
祖(zu)塋 堂局(ju)不密、或有(you)壓(ya)逼。...

1332

成都哪里有求佛的地方啊?可以抽簽的那種、

青羊宮有. 金字橫匾“青羊宮”高懸在山門上方。此匾為清乾隆年間成都華陽縣令安洪德的墨跡,筆力遒勁,為青羊宮的中一大文物。 青羊宮位于新西門一環路東側,是成都最早的道教宮觀。它始建于唐,現存殿宇修于清代。整個建筑占地為300余畝,自大門起有靈祖殿、混元殿、八卦亭、無極殿、斗姥殿等建筑。八卦亭頂飾以琉璃瓦,8根圓石柱上透雕8條黃龍。說法、紫金、降生三高臺建于三清殿的北面10余米高的土丘上,均為重檐式建筑。高臺上建有亭閣。三清殿為青羊宮的主殿,又名無極殿,供奉著三清貼金泥塑坐像,左右各6尊,為十二金仙。殿內香案前有一對銅羊,均為清代鑄造。宮內還存有全國僅有的道教典籍《道藏輯要》木刻版片,內容為歷代道教名師對醫學、氣功、丹法、道教史、方術等方面的精著。....在成都市區百隅。據《成都縣志》載;青羊宮古名青羊觀,為老子遺跡,相傳老子曾牽青羊過此。唐乾封元年(666年)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故易名青羊宮。現存殿宇建于清代。 文殊院坐落于天府之國成都市中心,占地90余畝,四川著名佛寺,全國佛教重點活動場所,中國佛教禪宗四大修持場所之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它的前身是唐代的妙圓塔院,宋時改稱“信相寺”。后毀于兵災。傳說清代有人夜見紅光出現,官府派人探視,見紅光中有文殊菩薩像,便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集資重建廟宇,稱文殊院。 1988年新建一座千佛和平塔(鐵塔)初建于隋朝,原名信相寺,迄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明朝末年,該寺毀于戰火,康熙年間,慈篤禪是由在廢墟中結茅打坐,誦經修持,于禪定中出現紅光,化出文殊菩薩形象,謂其是文殊菩薩的化身,因此改名為文殊院。
還是繼續努力(li)學習吧。...

10738

拜佛求簽解簽大全

你去拜廟了?
然后其實是廢話啦,就是想要你給煙火錢。
其實并沒有必要,這樣子直接開口要錢的,吃相太難看了,這座廟不會有神佛庇佑的。
你做好自己就好,祝福您...

20474

為什么大多數求簽只有觀音菩薩,沒有普賢菩薩呢?

南(nan)無(wu)(wu)普賢菩(pu)薩(sa)!南(nan)無(wu)(wu)普賢菩(pu)薩(sa)!南(nan)無(wu)(wu)普賢菩(pu)薩(sa)!...

8321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