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视频官网

三世因果輪回相關內容

三世因果,六道輪回前世今生真的存在嗎

南無阿彌陀佛

死后的(de)靈魂,佛教叫中陰身,是真(zhen)有,六(liu)道輪回投胎,因果報應,鬼神和西方極樂世界都是真(zhen)有。

1,是(shi)的,六(liu)道(dao)(dao)輪回(hui),鬼(gui)神和因果報應(ying)是(shi)真實存在的,鬼(gui)神就是(shi)六(liu)道(dao)(dao)中的天道(dao)(dao)和餓(e)鬼(gui)道(dao)(dao)。最早(zao)說六(liu)道(dao)(dao)輪回(hui)的不是(shi)佛(fo)教(jiao),是(shi)比佛(fo)教(jiao)早(zao)8000多年的印度教(jiao)。

2,假(jia)設六道(dao)是不同維度(du)的(de)(de)空間,印度(du)教修世間禪(chan)定(ding)(ding),就可以突破空間的(de)(de)維度(du),看到六道(dao)輪回,你修禪(chan)定(ding)(ding)有所成就后(hou)一樣(yang)可以看到。在(zai)祖師大德看,基(ji)督(du)教的(de)(de)祈禱也是在(zai)修禪(chan)定(ding)(ding),初淺的(de)(de)禪(chan)定(ding)(ding)而已,只是他們稱之為(wei)祈禱。

3,科(ke)學(xue)不是(shi)(shi)證(zheng)明(ming)了沒(mei)(mei)(mei)有(you)(you)六道(dao)輪回和鬼神,而是(shi)(shi)科(ke)學(xue)根本就沒(mei)(mei)(mei)有(you)(you)能力(li)去證(zheng)實,如600多(duo)年(nian)前,科(ke)學(xue)沒(mei)(mei)(mei)能力(li)去證(zheng)明(ming)有(you)(you)沒(mei)(mei)(mei)有(you)(you)地(di)球引力(li),地(di)球引力(li)就不存在了嗎了?400多(duo)年(nian)前科(ke)學(xue)沒(mei)(mei)(mei)能力(li)證(zheng)明(ming)有(you)(you)細菌(jun),細菌(jun)就不存在了嗎?

4,能超越六道(dao)輪(lun)回的(de)只(zhi)有佛教的(de)修(xiu)(xiu)行方(fang)法,但(dan)如果(guo)修(xiu)(xiu)行不(bu)能成就,一樣會(hui)(hui)繼續搞六道(dao)輪(lun)回,六道(dao)輪(lun)回不(bu)會(hui)(hui)停止(zhi),更(geng)不(bu)會(hui)(hui)因為(wei)你不(bu)相信或不(bu)想要而停止(zhi)。

5,其他宗教(jiao)的(de)修(xiu)行(xing)方法最(zui)多死(si)后輪回生(sheng)到六(liu)道中的(de)天(tian)道,天(tian)有28天(tian),天(tian)人(ren)福報大,壽(shou)命長而已,壽(shou)命完,一樣繼續(xu)六(liu)道輪回,投胎(tai)。所以要(yao)吃素,放生(sheng),行(xing)善積德(de),念阿彌陀(tuo)佛(fo),求(qiu)往生(sheng)阿彌陀(tuo)佛(fo)極樂世界,一生(sheng)成(cheng)佛(fo),別讓自(zi)己(ji)來世投胎(tai)搞六(liu)道輪回了(le)。

問:中陰身有多長?一定有中陰身嗎?什么時候會去投胎?

凈空(kong)法(fa)師答:眾生(sheng)跟佛(fo)菩(pu)薩差(cha)別在(zai)哪里(li)呢?佛(fo)菩(pu)薩知道(dao),知道(dao)生(sheng)從(cong)哪里(li)來,死(si)到(dao)哪里(li)去;凡夫不(bu)知道(dao),不(bu)曉得(de)生(sheng)從(cong)哪里(li)來,死(si)到(dao)哪里(li)去,所以對于死(si)亡恐懼。佛(fo)菩(pu)薩清清楚楚、明明白(bai)白(bai),這個地方死(si)了(le),哪里(li)是死(si)!身(shen)(shen)舍掉(diao)了(le)。身(shen)(shen)不(bu)是我,身(shen)(shen)就(jiu)像一(yi)件衣(yi)(yi)服(fu)(fu)(fu)一(yi)樣,衣(yi)(yi)服(fu)(fu)(fu)穿破、穿臟了(le)、穿壞了(le),把它脫掉(diao),這個衣(yi)(yi)服(fu)(fu)(fu)就(jiu)死(si)掉(diao)了(le),不(bu)要了(le),再換一(yi)件新的(de),所以沒有死(si)!

那(nei)(nei)(nei)么諸位都(dou)曉得(de)(de)(de),六道(dao)輪回,你這(zhe)(zhe)身(shen)舍掉了(le)(le),那(nei)(nei)(nei)么在(zai)(zai)一(yi)般講(jiang)法,四(si)(si)十九(jiu)天(tian)(tian)你又(you)得(de)(de)(de)一(yi)個(ge)新的(de)(de)(de)(de)(de)身(shen)體(ti)了(le)(le),絕(jue)(jue)大(da)(da)多數(shu)(shu),四(si)(si)十九(jiu)天(tian)(tian)他就(jiu)投(tou)(tou)胎(tai)了(le)(le)。那(nei)(nei)(nei)么這(zhe)(zhe)四(si)(si)十九(jiu)天(tian)(tian)是中(zhong)陰(yin)(yin)(yin)身(shen),也有心(xin)地善(shan)良(liang)的(de)(de)(de)(de)(de),大(da)(da)善(shan)、大(da)(da)惡(e)(e),他不(bu)要(yao)經(jing)(jing)過四(si)(si)十九(jiu)天(tian)(tian),大(da)(da)善(shan)、大(da)(da)惡(e)(e)的(de)(de)(de)(de)(de)人(ren)(ren)沒有中(zhong)陰(yin)(yin)(yin)。佛經(jing)(jing)上(shang)講(jiang)得(de)(de)(de)很清(qing)楚,他這(zhe)(zhe)里(li)一(yi)斷氣,馬上(shang)大(da)(da)善(shan)的(de)(de)(de)(de)(de)人(ren)(ren)生天(tian)(tian)了(le)(le),沒有中(zhong)陰(yin)(yin)(yin);大(da)(da)惡(e)(e)的(de)(de)(de)(de)(de)人(ren)(ren)墮地獄,無間(jian)地獄,立刻就(jiu)去(qu)了(le)(le);小(xiao)善(shan)、小(xiao)惡(e)(e),那(nei)(nei)(nei)還(huan)要(yao)跟閻羅王、跟這(zhe)(zhe)些判官(guan)見(jian)見(jian)面。投(tou)(tou)胎(tai),佛家講(jiang)往生,時間(jian)長短不(bu)一(yi)定,但是一(yi)般最長四(si)(si)十九(jiu)天(tian)(tian),七個(ge)七大(da)(da)概都(dou)是去(qu)投(tou)(tou)胎(tai)了(le)(le),又(you)換(huan)一(yi)個(ge)身(shen)體(ti)。心(xin)行善(shan)的(de)(de)(de)(de)(de)人(ren)(ren),身(shen)體(ti)愈(yu)換(huan)愈(yu)好;心(xin)行不(bu)善(shan)的(de)(de)(de)(de)(de)人(ren)(ren)、造惡(e)(e)的(de)(de)(de)(de)(de)人(ren)(ren),那(nei)(nei)(nei)他換(huan)的(de)(de)(de)(de)(de)身(shen)體(ti)就(jiu)愈(yu)換(huan)愈(yu)差(cha),換(huan)畜生身(shen)、換(huan)餓(e)鬼(gui)身(shen),比(bi)人(ren)(ren)身(shen)還(huan)要(yao)差(cha)。絕(jue)(jue)大(da)(da)多數(shu)(shu),四(si)(si)十九(jiu)天(tian)(tian)之(zhi)內都(dou)轉世了(le)(le),又(you)不(bu)曉得(de)(de)(de)到(dao)哪一(yi)道(dao)去(qu)輪回了(le)(le),大(da)(da)多數(shu)(shu)。也有少數(shu)(shu),七七日內沒投(tou)(tou)胎(tai)的(de)(de)(de)(de)(de),有少數(shu)(shu),甚至于好幾年、好幾十年都(dou)還(huan)不(bu)投(tou)(tou)胎(tai)的(de)(de)(de)(de)(de),都(dou)在(zai)(zai)中(zhong)陰(yin)(yin)(yin)的(de)(de)(de)(de)(de)狀(zhuang)況,有。這(zhe)(zhe)是哪一(yi)類人(ren)(ren)呢?是特(te)別執(zhi)著(zhu)的(de)(de)(de)(de)(de)人(ren)(ren),他沒有去(qu)投(tou)(tou)胎(tai)。特(te)別執(zhi)著(zhu)身(shen)體(ti)的(de)(de)(de)(de)(de)人(ren)(ren),我們常講(jiang)守尸鬼(gui),他沒去(qu)投(tou)(tou)胎(tai),他舍不(bu)得(de)(de)(de)離開他的(de)(de)(de)(de)(de)身(shen)體(ti),那(nei)(nei)(nei)么這(zhe)(zhe)一(yi)類鬼(gui)多半怎樣?就(jiu)住在(zai)(zai)墳墓里(li)頭(tou)。還(huan)有的(de)(de)(de)(de)(de),比(bi)如對他的(de)(de)(de)(de)(de)房子舍不(bu)得(de)(de)(de),往往他也不(bu)去(qu)投(tou)(tou)胎(tai),那(nei)(nei)(nei)個(ge)房子就(jiu)變成鬼(gui)屋。

大安法師---因果報應有三種方式:現報,生報,后報。異熟果即屬于生報或后報。

一(yi)次,釋(shi)迦牟尼佛對阿難(nan)說:“有人今世(shi)行善,到(dao)臨(lin)命終時,他(ta)反而(er)轉(zhuan)生(sheng)到(dao)地獄;還有一(yi)種人,他(ta)今世(shi)造作了(le)很多的惡(e)業,但是死(si)后(hou)卻轉(zhuan)生(sheng)到(dao)天上。”阿難(nan)尊者就不理(li)解,為什么(me)惡(e)人到(dao)天堂去了(le),善人到(dao)地獄里去了(le),原因何在?善惡(e)報(bao)應(ying)的原理(li)怎么(me)體(ti)現的?

現在社會(hui)上一些(xie)人(ren)看到(dao)善(shan)(shan)人(ren)往(wang)往(wang)受罪、處境不(bu)好,惡人(ren)往(wang)往(wang)得(de)勢,就覺得(de)沒(mei)有(you)因果(guo)(guo)報應。由于他就不(bu)相(xiang)信因果(guo)(guo),由此(ci)推(tui)(tui)演而不(bu)相(xiang)信凈土法門(men)。這確(que)實(shi)是相(xiang)信因果(guo)(guo)的(de)瓶頸(jing)。俗語云:“善(shan)(shan)有(you)善(shan)(shan)報,惡有(you)惡報,不(bu)是不(bu)報,時候未到(dao)。”此(ci)話雖淺顯,道理卻很明顯。對此(ci)嚴肅(su)的(de)問(wen)題(ti),如(ru)果(guo)(guo)不(bu)能(neng)得(de)到(dao)理論上圓滿(man)的(de)解答,因果(guo)(guo)的(de)法則(ze)就被(bei)推(tui)(tui)翻了。推(tui)(tui)翻因果(guo)(guo)法則(ze),善(shan)(shan)惡行(xing)為都沒(mei)有(you)依據,大家就沒(mei)有(you)理由要行(xing)善(shan)(shan)。

佛(fo)法對此問題的(de)解答(da):這在(zai)法相唯識宗中稱為(wei)異熟果。就(jiu)是(shi)你現(xian)在(zai)造的(de)業,是(shi)在(zai)不同(tong)時(shi)(shi)空態中報,即是(shi)異時(shi)(shi)異生(sheng)而成熟果報。凈土宗初祖慧遠大師(shi)《三(san)報論》講到因(yin)果報應有三(san)種方式:

一、現(xian)報(bao),二、生報(bao),三、后(hou)報(bao)。異熟果即屬于生報(bao)或后(hou)報(bao)。

今世(shi)(shi)行善,死后墮地獄(yu)是由(you)于他(ta)(ta)(ta)今世(shi)(shi)行的(de)善還(huan)沒有成(cheng)熟(shu),但他(ta)(ta)(ta)前世(shi)(shi)造的(de)惡先(xian)成(cheng)熟(shu)了(le)。他(ta)(ta)(ta)墮地獄(yu)是他(ta)(ta)(ta)前世(shi)(shi)造的(de)地獄(yu)因在今生(sheng)成(cheng)熟(shu)了(le),他(ta)(ta)(ta)先(xian)得(de)下(xia)地獄(yu)的(de)報(bao)。但今世(shi)(shi)所行善,會在以后時空態受(shou)報(bao)。

今(jin)世(shi)造(zao)(zao)惡(e),死后(hou)生到(dao)天堂去是由于(yu)他今(jin)世(shi)的惡(e)還沒有成熟(shu),但(dan)他前世(shi)善因先成熟(shu)了,先成熟(shu)則先受報。造(zao)(zao)惡(e)的人前世(shi)的善先熟(shu)了,由這個善因生到(dao)天上。

這(zhe)一復雜的(de)格局,我(wo)們凡夫看不清楚,就會對善有善報(bao)、惡有惡報(bao)的(de)因果(guo)律(lv)表示很(hen)大的(de)懷疑,其實異熟果(guo)的(de)情(qing)況在我(wo)們生命流轉的(de)過程當中出(chu)現(xian)很(hen)多。

例如一個修行(xing)(xing)人生了重(zhong)病(bing)(bing)(bing),那(nei)是(shi)否表(biao)明(ming)他(ta)(ta)修行(xing)(xing)沒有(you)(you)功夫(fu),或者修行(xing)(xing)沒有(you)(you)用(yong)?戒(jie)賢論(lun)師(shi)是(shi)古印度的(de)(de)高僧(seng)大德,但是(shi)他(ta)(ta)得(de)了一種病(bing)(bing)(bing),痛苦到要(yao)自(zi)(zi)殺。他(ta)(ta)要(yao)自(zi)(zi)殺時,感得(de)文殊(shu)、普賢、觀音等大菩薩現前告訴他(ta)(ta):你(ni)原來(lai)曾(ceng)作過國王,殺害了很多眾生,按(an)你(ni)的(de)(de)殺業(ye)本來(lai)是(shi)要(yao)下地(di)獄,由于你(ni)今生修道(dao)的(de)(de)成就,重(zhong)報(bao)輕受,受人間病(bing)(bing)(bing)苦的(de)(de)折磨(mo),就把你(ni)下地(di)獄的(de)(de)殺業(ye)給報(bao)掉,不是(shi)說你(ni)修行(xing)(xing)沒有(you)(you)功夫(fu)。而且告訴他(ta)(ta):“三年之(zhi)后(hou)(hou),大唐國玄奘法師(shi)要(yao)來(lai)向你(ni)求學。”這時候戒(jie)賢論(lun)師(shi)心境(jing)才(cai)穩定下來(lai),慢(man)慢(man)懺悔(hui)業(ye)障,繼(ji)續修行(xing)(xing),病(bing)(bing)(bing)漸(jian)漸(jian)好起來(lai)。三年之(zhi)后(hou)(hou),果(guo)然玄奘法師(shi)來(lai)向他(ta)(ta)學法相唯識(shi)。戒(jie)賢論(lun)師(shi)的(de)(de)弟子向玄奘法師(shi)介紹戒(jie)賢論(lun)師(shi)生病(bing)(bing)(bing)的(de)(de)情況(kuang),由于實在太苦,那(nei)位(wei)弟子都哭得(de)說不下去。

...

11911

三世因果是什么意思

三世,指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世間所有的一切事物或現象,在過去、現在、未來時間的遷流中,為一因果的連鎖。過去者為因,現在者為果;現在者為因,未來者為果,此稱為三世因果。


佛教理論,有情的生命(ming)流轉(zhuan),以過(guo)去的業力(li)為因(yin),招感現在(zai)之(zhi)果(guo),復以現在(zai)的業力(li)為因(yin),招感未來之(zhi)果(guo),如是因(yin)果(guo)相續,生死(si)無窮,這就是迷界有情生死(si)流轉(zhuan)的因(yin)果(guo)。

綿(mian)亙過去、現在(zai)(zai)、未(wei)來(lai)三世而立因(yin)果(guo)(guo)業(ye)感之(zhi)理。蓋以過去之(zhi)業(ye)為因(yin),招感現在(zai)(zai)之(zhi)果(guo)(guo);復(fu)由(you)現在(zai)(zai)之(zhi)業(ye)為因(yin),招感未(wei)來(lai)之(zhi)果(guo)(guo)。如是因(yin)果(guo)(guo)相續,生死無窮,此即迷界流轉之(zhi)相狀(zhuang)。

說(shuo)一(yi)切有(you)部(bu)更以三(san)(san)世兩(liang)重之(zhi)(zhi)因(yin)(yin)果(guo)(guo)說(shuo)解(jie)釋十二因(yin)(yin)緣,即以‘無(wu)明(ming)、行(xing)’為過去之(zhi)(zhi)因(yin)(yin),招感‘識、名色、六處、觸、受’等(deng)(deng)現在之(zhi)(zhi)五果(guo)(guo);復(fu)以‘愛(ai)、取、有(you)’為現在之(zhi)(zhi)三(san)(san)因(yin)(yin),招感‘生、老死(si)’等(deng)(deng)未來之(zhi)(zhi)兩(liang)果(guo)(guo)。對其他宗教只論(lun)現在一(yi)世或(huo)現在、未來二世,此三(san)(san)世因(yin)(yin)果(guo)(guo)實為教理之(zhi)(zhi)一(yi)大特色。


...

7041

三世因果六道輪回什么意思

三世因果,六道輪回都是佛教名詞,意思是“三世因果”前世造因,今世受果,今世造因,來世受果、“六道輪回”隨著自己善惡行為,或生天界而為天人,或生人界而為人,或為阿修羅--一種和天人差不多的好戰斗的神,或為畜生,或為鬼,或墮地獄。一切眾生永遠升沉于天、人、阿修羅、地獄、鬼、畜生六道中,猶如車輪沒有始終地轉著,所以叫做輪回。
三世因果(佛教名詞):
綿亙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而立因果業感之理。蓋以過去之業為因,招感現在之果;復由現在之業為因,招感未來之果。如是因果相續,生死無窮,此即迷界流轉之相狀。說一切有部更以三世兩重之因果說解釋十二因緣,即以‘無明、行’為過去之因,招感‘識、名色、六處、觸、受’等現在之五果;復以‘愛、取、有’為現在之三因,招感‘生、老死’等未來之兩果。對其他宗教只論現在一世或現在、未來二世,此三世因果實為佛教教理之一大特色。
六道輪回:
輪(lun)回(hui)理論(lun)是古印(yin)度(du)文(wen)化(hua)(hua)的(de)基本(ben)理論(lun)之一,其本(ben)源來(lai)自(zi)婆羅門(men)教(jiao)。后來(lai)佛教(jiao)將眾(zhong)生(sheng)世間(jian)的(de)生(sheng)滅流轉變化(hua)(hua),按其欲念和色欲存(cun)在的(de)程度(du)而分(fen)為欲界(jie)(jie)、色界(jie)(jie)、無(wu)色界(jie)(jie)三(san)種,統稱(cheng)為三(san)界(jie)(jie)。欲界(jie)(jie)又(you)稱(cheng)為苦界(jie)(jie),或苦海。居住在欲界(jie)(jie)的(de)眾(zhong)生(sheng),從(cong)下(xia)往上,又(you)可分(fen)為“六道”。...

2503

志公和尚淡三世因果六道輪回

志公禪師的故事
志公和尚(418—514年),本名寶志和尚,俗姓朱,梁代著名禪師,7歲出家于鐘山道林寺。成年之后,道行高操,與梁武帝蕭衍往來甚密,深受武帝的尊崇。志公和尚不僅在日常生活中向信徒廣開講席,接納學人,而且還經常以詩文來闡說佛理,化導群迷。
《萬空歌》
南來北往走西東,看得浮生總是空。
天也空來地也空,人生渺渺在其中。
大地本來無寸土,人生勞碌一場空。
日也空來月也空,來來往往不留蹤。
日月星辰常運轉,人亡千載永無蹤。
山也空來水也空,隨緣變化體無窮。
青山綠水依然在,為人一死不相逢。
田也空來地也空,換了多少主人翁。
世間多少窮后富,也有多少富后窮。
金也空來銀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
萬兩黃金拿不去,為他一世受牢籠。
生也空來死也空,生死如同一夢中。
生如百花逢春好,死如黃葉落秋風。
夫也空來妻也空,大限到了各西東。
夫妻本是同林鳥,可憐死后不相逢。
男也空來女也空,黃泉路上難相逢。
貴子賢孫休貪愛,人因癡愛墮牢籠。
幻化空身虛變現,空是色來色是空。
空手來了空手去,到頭總是一場空。
朝走西,暮走東,人生恰似采花蜂。
采得百花成蜜后,一場辛苦一場空。
夜深聽得三更鼓,翻身不覺五更鐘。
從頭仔細想一想,便是南柯一夢中。
不信但看桃李樹,花開能有幾時紅。
任你做到公卿相,死后還歸泥土中。
敗壞不如豬狗相,何不當初問志公。
生有一,死無二,休向人前夸伶俐。
生前置下田萬頃,死后只得三步地。
寬八尺、長丈二,仔細思量真個是。
若人死后帶得去,志公與你親書契
寶志禪師的一生,屢現神異。
一、十二面觀音像
丹青馳譽于南朝的張僧繇yáo曾受梁武帝詔請,為寶志禪師畫像。禪師一時興起,以指端輕輕地朝面門一剺【lí割;劃開】,竟現十二面觀音像妙相殊麗,或慈或悲,僧繇竟無法成筆。
二、屢現神異
齊建元年間,禪師幾天不進食也不覺得饑餓;又常講一些他人不理解的話,但事后他所說的話都應驗了,所以江東一帶的官員、百姓都很尊崇他。可齊武帝卻認為禪師妖言惑眾,將他囚禁在獄中。但人們仍見他在街市上游走,前往探監時卻又見他確在獄中。一日,禪師對獄卒說:“門外有人用金缽盛飯來,你快去取!”獄卒到獄外一瞧,果真是文慧太子送飯來給禪師。當這件事傳到齊武帝的耳中,他才將禪師迎入宮中,居于后堂,但仍禁止他自由出入。
三、游化世間
直到齊亡,梁武帝即位立刻下詔:“大士寶志,跡拘塵垢,游甚冥寂,水火不能燋濡,蛇虎不能侵懼。語其佛理,則聲聞之上;談其隱倫,則遁仙高者,豈可以俗法常情空相疑忌?自今中外,任使宣化。”在兩位武帝之間,地位截然不同的寶志禪師,從此悠然自在,游化世間。
四、智識詭計
“翩翩舞廣袖,似鳥海東來”這是形容佛教法服海青縫合的廣袖。據說廣袖的縫合便是寶志禪師的杰作。梁武帝信佛虔誠,然而夫人郗【xī 古讀chī】氏卻生性忌妒,不信佛法。某日,郗氏準備了許多肉包子,請禪師及其弟子們前來應供,心想:“和尚若吃了肉包子便是犯戒;若拒絕不吃便是違逆后旨。”要陷僧眾于兩難之中。寶志禪師知郗氏心懷不軌,臨行前,要眾僧將海青廣袖的袖口縫合,袖筒中暗藏饅頭。入宮應供時,一手把包子放進空袖筒內,一手取出饅頭來吃,使郗氏的詭計無法得逞。
五、化導仁慈治國
梁武帝曾藉志公禪師神通力,見到地獄眾生的種種苦相,志公云鐘聲可使地獄眾生暫免受苦。武帝即下詔天下寺院,擊鐘時要舒緩其聲。帝即位之初,國政嚴刑峻法,志公透過神通力,讓梁武帝親眼見到先王在地下受苦的慘狀,終于廢除錐刀之刑。
六、武帝前世之因
公答曰:“我皇前世是個樵夫。只因上山砍柴,遇見山間靈壇古廟,庵宇朽爛,惟有古佛一尊,雨淋日曬,無人侍奉。汝自發起善心,將己頭上箬笠一個,遮蓋佛身。佛以天眼觀見,有此善心,贊言:“善哉善哉!貧苦布施,甚為希有。汝于來世,當作上人。’是故今生得此福報也。”武帝自思之:“苦舍這些,就得為帝,我今更作大福不難。”厥后武帝又敕圣旨,遍行天下建立五里一庵十里一寺。
七、梁武帝問病
帝大病問師:“寡人今發大善遍造庵宇,今且大興善因,如何反加大病耶?”志公答:“汝說興善因,我言作惡業。”帝驚問何故?師曰:“我王前世舍笠蓋佛,乃是無意之中傾心布施,故得大福。你今敕行天下廣造庵宇,自己又不舍財施利,惟使天下百姓之力但為主上造庵,以此人人受苦,個個艱辛,磨殺世人不知幾何。所以天下軍民盡皆怨嘆。雖是真命天子難當萬民尤怨。故曰:‘汝是造業人也。'”武帝聞說心中慚愧,復問師曰:“吾今太子遍身瘡疥,日夜不安,未知是何緣故?”師言:“皆因此業累及于他。我主若要懺悔,仍然快敕圣旨曉諭天下,即將錢糧賞給工資,自然有福,太子安康。若欲修諸善事,不得空勞眾力。若用眾力者,務宜償賜工資,或是矜孤惜寡,愛老憐幼。或有僧道及貧子,來化討者,宜當發心不得輕欺。為僧有善者,身貧道不貧,故來化引者,能令汝等為善事故。若空慢他去,元是自己錯過了也,自后你家,祖宗煩惱,香火神不安矣。”
八、帝問:“人不修善作福,祖宗香火神為何生煩惱?”
答:“祖宗或有生前未修善作福,死后久滯幽冥受苦,專望陽世子孫為善積福,有善因相助,能得沾恩減罪。所以子孫不為善事者,他無所靠,故生煩惱。人家香火神,正是門丞戶尉、井灶神君、土地神等,掌管人家住宅,亦復愛人行善,亦可同沾善力也。”
九、帝問:“僧道修行,信是好事,如何又要去化緣?”
志公答曰:“我佛釋迦如來,有大慈大悲,憫念眾生,猶如赤子,平等救度。佛在兜率天上,觀見一切眾生,雖得人身在世,只知恩愛貪戀,但知受福不肯作福,只知造業不知懺悔,受盡陽命死入幽冥,受大苦惱無有出期。故從兜率下降人間,托生凈飯王宮為悉達太子,棄舍皇宮,雪山修道成等正覺,普度眾生。法說四十九年,教啟三百余會。教化佛門弟子,住在一方一所,且要教化一方人們,回心向善,修辦前程。正是與佛掌教,所以佛陀歡喜,龍天擁護。若為出家者,游手好閑,不務究理,不肯看經念佛,不去搬柴運水,不顧常住,空消信施,辜負四恩,如此之人罪業不輕也。若是好僧道人,早晚之中,務要勤參三昧,苦下殷勤之心,勿起懈怠之意。看見常住淡泊,或是庵堂佛像朽壞,應當發起勇猛精進之心,募緣修整。施主錢米,不可私自受用,務要公平正直,交入常住,公使公用。乃是化緣者之功德也。古人云:難行能行,難做能做,方是出家之佛子,學道之好人。是以天寬地闊,男女善心者多。若不去化他,縱有錢米,他也無處下手作福田,乃是僧道有過,枉在空門,為人無慈悲心,不肯引他出苦。僧道善人化到你家。汝若慳吝不舍,是自己當面錯過了也。”
十、問:“人用錢米供佛齋僧,功德如何?”
答:“其福甚大不可量。若人有此信向自有無量功德。經云:供佛又禮拜,福等虛空無比量。齋僧復施,如同行路著腳跟。譬如耕種田園一般,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然雖如是,全要后代修行人脫俗離塵,守戒清凈,剃除須發,不離道場,參求明師,勇猛精進,明心見性,宏法度人,接引后來,報佛恩德。若有如是僧道,應受人間供養。所以舍財施主要信心不退,切莫生疑。異日有因緣,亦同得此道也。”
十一、問:“世間人死后,請僧道建立道場,超薦父母,未審超得不得?”
答:“譬如我主超度郗氏皇后,一般世人死后若有因緣,得值一個戒行僧道與他誦經禮懺,莫說一個亡魂,十個百個,亦可超得。莫說要作道場,他若肯到靈前囑咐一聲,承斯善力,即將超升,存亡兩利也。又復多見世人不知因果,請那飲酒食肉僧道,來作道場敲鈸擂鼓,不以經懺為主,專事熱鬧為勝。不知教人清凈齋素,反更令人殺生害命。又將酒肉熏污佛壇,休言超度亡人,反與父母增添重罪。此等僧道,自己不怕地獄,如何度得亡人。古云:欲度他人,先須度己。果然度得自己出苦海,莫道度亡一個,但是汝等上祖先亡,并及鄉中,枉死鬼魂,承他善力俱獲超升。嘆僧偈曰:有德僧人作道場 堅持齋戒諷經章 誠心禮佛多功德 利益存亡獲吉祥。訓僧偈云:手提鐃鈸響叮當 飲酒茹葷做道場 熏穢佛經真可惜 亡人反更獲災殃。
十二問:“世人得聞佛法,微妙廣大,能度生死。有欲為僧學道,超出輪回,何故幼入空門,受師恩德,不喜為僧學道,反起邪惡狠心,將山門錢米搬去還俗、娶妻受用者,后日如何?”
答:“此輩罪根深厚,福力淺薄,不信出家是解脫道,不知懺悔是安心行。這等人,從畜生中來,初轉人身,邪心易熾,正法難知。吾佛法門中錢米,卻是海外行糧,如同官物一般。或是念經禮懺,或是布施齋僧,種種皆是佛祖之余糧功德,庇蔭修行弟子養膳。三心不了,信施難消,況復搬去反俗,娶妻受用!畜發是生尾,眠妻臥鐵床,有日無常到,追見老閻王。那時節,我蛇王菩薩,方才與他算數,將他所作罪業絲毫清算,打落無間地獄,自作自受。入地獄如箭,恰似秤錘落海,再無出期矣。”
十三、楊和尚的故事
曰:“當初有個楊和尚是個德行好僧,在山修行,功成果滿。一日思維,云游參方,方才發足起程,就被蛇王(護法神)扯住:‘汝要還匹絹去。‘楊和尚曰:‘我在山門,并無過犯。為何要我還絹?蛇王對曰:‘正是汝無過犯,是你當初在我常住,拿紙一張,包果子寄奉母親去了。算至于今,該還絹一匹。楊和尚曰:‘即今天下,一切不學道者,幾多胡作亂為、敗壞山門者,你都不去尋他。如何獨來扯我?蛇王曰:‘他眾人不學好,胡作亂為,憑他自作自受,我豈不去尋他?等他陽命將盡,我不容他,銖錄對算,打他地獄,受罪滿足,罰出陽間,作種種畜生償還人之夙債。你今肯入地獄,我也不來扯你。'楊和尚曰:‘拿紙一張,如何要還絹一匹。'蛇王對曰:‘我昔日在靈山會上,受佛囑咐,教我管理山門常住之事。故我當時。對佛發大誓,愿毫茅寸草,什物諸般,凡是我山門物器,吾等盡皆掌管守護。十方信施進門有數,出門注簿日長三分,夜長七分,一日一夜,對充利息。我發誓:磚瓦成灰,吾才不管。所以算至于今,你該還我山門一匹絹去。'楊和尚,見說分明,膽碎心寒,連忙拜倒,萬望寬恩,容轉俗家,辦來還你。蛇王贊曰:‘善哉善哉。快須辦來,還我去,免作負恩欠債人。'和尚回舍,即取絲銀三兩,填還常住,拜辭伽藍。乃作一偈警誡后人:
日操勤勞夜坐禪 免得伽藍算飯錢
若不依吾言警誡 墮落地獄萬千年。
說偈已畢。只見云生足下騰空而去。
蛇王菩薩復作偈曰:蛇獄靈王不可欺 威靈顯應不思議
昔日靈山會發誓 莖茅寸草盡維持
侵害山門人絕種 偷盜常住禍相隨
不信但觀楊和尚 拿張紙去還匹絹
若不填還常住物 萬劫輪回沒了(le)期...

20518

有誰知道六道輪回的排列順序?

從低到(dao)高:地獄,惡鬼,畜生,人,修羅,天...

16643

六道輪回是哪六道,到底什么意思?說清楚點.

六道是指:一、天道,二,阿修羅道,三、人道,四、畜生道,五、餓鬼道,六、地獄道。此中上三道,為三善道,因其作業(善惡二業,即因果)較優良故;下三道為三惡道,因其作業較慘重故一切沉淪于分段生死的眾生,其輪回的途徑,不出六道。所謂輪回者:是描述其情狀,去來往復,有如車輪的回旋,在這六道中周而復始,無有不遍,故名六道輪回。世間眾生無不在輪回之中。只有佛、菩薩、羅漢才能夠跳出三界,不入輪回。輪回理論是佛教的基本理論之一。
古人有形容六道之說
人道渺渺,仙道茫茫;鬼道樂兮,當人生門;仙道貴生,鬼道貴終;仙道常自吉,鬼道常自兇;高上清靈美,悲歌朗太空;唯愿天道成,不欲人道窮;北都泉苗府,中有萬鬼群,但欲遏人算,斷絕人
命門;阿人歌洞章,以攝北羅酆,束誦妖魔精,斬或六鬼鋒,諸天氣蕩蕩,我道日興隆.
佛家有六道之說,人道,鬼道,仙道是六道中的三道。這句話大概的意思就是勸戒人們:正確的道路往往是撲朔迷離的,在人生的道路上面臨選擇時要慎重考慮,不要選錯
道!鬼道代表的是歧途,歧途開始給人一種美好的感覺,但越走你就會發現它越邪惡,妖魔鬼怪群魔亂舞肆意而為。而仙道和人道剛開始感覺真的不好走,給人很迷茫的感覺,但越走你就會發現諸天氣蕩蕩,我道日
興隆,越加顯示了你選擇的明智性!
地獄道
在一般的民間傳統的認知中,都以為人死後,若生前做了壞事,死後就會下地獄,尤其窮兇惡極的人更會下十八層地獄。中國自古以來,有關地獄的故事不計其數,最有名的當是《聊齋志異》中的〈續黃粱〉,敘述一位福建省曾孝廉做了一個夢,夢中他成為宰相,卻貪贓弄權,無惡不作,死後下地獄受盡酷刑,文中對地獄的種種情景,有非常精采的描述。
事實上,佛教所說的地獄和鬼,是不同的兩類眾生。地獄之名在許多佛經中皆有出現,最常見的是《立世阿毗曇論》中稱「泥梨耶」(梵文niraya或naraka),意思是沒有喜樂和福德的地方。而在《新婆沙論》中,稱為「那落迦」(梵文naraka),則是沒有喜悅意和喜樂之意。從意譯上可知,地獄道是欲界六道中最苦的境界,因為在這里的眾生,不但沒有一絲的喜悅,還備受各種酷刑折磨。(地獄道是欲界六道中最苦的境界)
例如在等活地獄(又名想地獄),此中眾生備受砍、刺、磨、搗之苦,皮開肉綻,痛苦至死,當身體被冷風所吹,傷口愈合,身體復生,重又受罪,如此不斷的受罪,直到業報受盡才能出離這苦痛無間的地獄。而且在地獄中的眾生,壽命又特別長,在受罪之時,真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根據印順導師在《成佛之道》的說法,地獄可分四大類:1.八大地獄:八大地獄是此道的最根本,到處充滿火焰,所以也叫做「八熱地獄」,與基督教所說的「永火」相近。最底層就是令人聞之喪膽的阿鼻地獄,亦即無間地獄。2.游增地獄:八熱地獄的每一熱地獄都有四門,每門又有四小地獄,總共一百二十八地獄。凡是從八熱地獄出來的眾生,要一一游歷此處受苦,所以稱為「游增」。3.八寒地獄:極為寒冷,此處眾生經常因寒冷而悲號,身體也為之凍得變色。4.孤獨地獄:這是在人間的山間,江邊等,過著孤獨、非人的生活,可說是人間地獄。總計八熱、八寒、游增、孤獨,地獄共有十八處。
餓鬼道
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認為,人死之後都會變成鬼,其實會轉世鬼道是因為前生造作惡業,心吝嗇而多貪欲,所以要受饑渴的苦報。雖然有的鬼也能享有人天福報,但是十之八九都是只能接受苦報的餓鬼,飽嘗饑渴饋乏之苦,故以「餓鬼」為名。
在經典里所提到的餓鬼,多是鎮日汲汲於飲食,但是卻飽受求不得苦,不是遇水成火,就是喉細無法咽食。據《瑜伽師地論》所載,餓鬼在飲食上會受到三種障礙1.外障:此類餓鬼因為常受饑渴,所以發亂面黑,形容枯槁,唇口乾焦,只能以舌舐口,雖然四處奔走求食,所見的池水卻都變成膿血而不能飲用。2.內障:此類餓鬼咽細如針,口大如炬,腹鼓如山,然而即使得到食物,卻因喉細而不能吞咽。3.無障:此類餓鬼飲食雖沒有障礙,但是不論所受食物為何,皆會燃燒成火,仍受饑渴大苦。
因為前世造作的善惡業不同,在餓鬼道所受的果報也會不同。若依鬼的生活境遇貧富,大致可分為有威德鬼與無威德鬼兩類;無威德鬼生活非常貧困,有威德鬼則非常富足,民間信仰所祭祀的鬼神,即多為此大威德鬼。《大智度論》也依福報的不同,將常受饑渴之苦的鬼稱為「餓鬼」,有威德、能享受多樂的鬼則稱為「弊鬼」。
畜生道
畜生道有情對人類而言,雖有可愛不可愛之分,或有所謂有害、有益之別,但整體而言,它們最主要的特質是苦多於樂的,就如《過去現在因果經》中所記載的,它們不但生得雜丑的外形,也因為身上的骨、肉、筋、角、皮、牙、毛、羽被人類視為「寶物」,而遭捕捉殺害;或被人類抓來負荷重擔,以致饑渴疲累;還有種種穿鼻、鉤首、鞭撻、困綁的折磨,或甚至彼此互相傷害,置身弱肉強食的情境驚恐惶惑。
因此畜生道眾生在輪回的六道當中,被列入苦難悲慘的三惡道之一;此外,也因為它們智慧不高,甚至僅有神經的反應,因此無法了解佛法,連修行的機會也沒有,只能等待臨命終時,隨宿世業力流轉他趣。
若以品類及數量來看,畜生道是六道當中為數最多的一類,《正法念處經》中甚至指出畜生共有三十四億種之多,早已超出人類所能想像的范圍。而這些品類眾多的有情,彼此的相貌、體態差異極大,飲食、生活習性也都不相同,以活動范圍區分,可分陸行、空行及水行三大類,依生活習性來分,則可歸類為晝行、夜行及晝夜行三種。
畜生道有時也稱為「旁生」,若從梵文音譯,也有稱為「底栗車」(tiryanc)的。畜生之名是指它們常為人所蓄養,但事實上,其涵蓋的范圍遠超過此,甚至擴及天上、地下種種不可思議的天界、地獄、神異處。而旁生的意思,則是說它們的形狀有別於人的直立,而且行走方式、生活方式也是旁橫不直的。它們的壽命就與眾多的種類一樣參差不齊,有短如蜉蝣那樣朝生暮死的,也有長如龍王一樣達一中劫者。
針對這麼繁復的種類,佛教經典里也分別記載了各種不同的業報成因。這些因緣當中,有些屬於畜生、惡鬼及地獄等三惡道的共通業因,也有單純屬於畜生道的。例如《辯意長者子經》中就指出會墮入畜生道的「五畜生事」,包括常常犯偷盜罪、負債不還、喜歡殺生、不喜聽聞經法,以及造作種種因緣阻撓他人辦法會等。
人道
人到底是什麼?在哲學、文學、生物學,乃至各宗教中,對人類的討論很多,至於佛經中,關於人的名稱,在《立世阿毗曇論》卷六中提到,人道以摩奴沙、末奴沙(梵文manusya)為名,又稱人間界、人趣、人道,或單稱人,為欲界中的有情眾生之一。
而依佛經說法,人分別居住在東勝神洲、西牛貨洲、南瞻部洲、北俱廬洲等四洲。在《長阿含經》中敘述道,世界的中心是須彌山,四周有七金山圍繞,七金山之外,則是浩瀚無邊的咸海,四大洲即分散在此。四洲中居住著不同的人類,之間完全隔絕,互不相通。而我們亦即地球上的人類,則是居住在南瞻部洲,又名「閻浮提」。四洲的人各具特點。四大部洲的敘述,散見於《長阿含經》、《樓炭經》、《立世論》、《俱舍論》、《造天地經》等經典中,各洲各有特點,例如西牛貨洲以多牛、多羊、多珠玉為特點;東勝神洲的特色則是土地極廣、極大、極妙,所謂極妙是指土地肥沃;而北俱盧洲的人沒有膚色、種族優劣之差別,也沒有憂悲啼哭,但這里是佛法中視為八難之一的地方,因為這里只有純物欲的享受,而缺乏崇高的精神生活。
而我們南瞻部洲的人,最大的特點,則是有無數的欲望,所以能造種種善、惡業行,但也由於具有思惟能力、慚愧心,所以,能夠修行,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因為釋類具有憶念、梵行、勇猛心三種特性。形諸於外的則是為了他人的利益,寧可犧牲自己;可以忍受各種苦的意志力、毅力;勇猛心則是展現出難行能行,難忍能忍,難受能受的「菩薩道」精神。
而在六道中真能發菩提心、修菩薩行的,也唯有人,可見生在人道,是多麼的可貴,所以《涅盤經》卷三十二有言:「人身難得,如優曇花」。
更何況唯有人能夠修禪定、出家、持戒、修行、了生死、成佛。所以,人間雖然充滿了各種苦難,但是透過人身來修行,也可化煩惱為菩提,化苦痛為喜樂,凈土也可在人間展現。
但是對大多數人而言,面對世界人口不斷增加的事實,以全球人口來說,目前已超過五十億人,不免要問:「人身會難得嗎?」事實上,若從六道眾生來看,要投生為人還真是不容易。在《中阿含經》有一個故事譬喻投生為人的困難,如同有一只瞎龜在茫茫汪洋中,要剛好遇上一塊浮木,這塊浮木上必須又恰好有一個小孔,這樣的機會已是少之又少,而這只烏龜的頭又要恰好從浮木孔伸出來,這樣的機會真可說是難上加難,經典中便以此來形容得人身之難得。
那麼如何才能投生為人呢?據《成實論.六業品》指出,投生人道的眾生,是因為過去生曾造作了人道的業。關於受生人間的業因,在《雜阿含經》卷三十七:「若行不善業則生地獄,後若轉生人中則受諸難,又若行十善業則得生天上,後若轉生人中可免諸難。」所以,《法華文句》說道:「五戒為人,十善生天。」過去生若能遵守五戒,終生奉行,來生可得人趣之果報。
阿修羅道
以好戰出名的阿修羅道,因有福報而沒有德性有的說法只是將他納入鬼神中,或說是墮落的天人,北傳佛教將他列入善道,南傳佛教則歸類入惡道中。
阿修羅原是印度遠古諸神之一,被視為惡神,屬於兇猛好斗的鬼神,經常與帝釋天爭斗不休。如同阿修羅的梵文翻譯意指「非天」,他的果報殊勝,能生活得有如天人般享福,但卻沒有天人的德性,性好爭斗。
阿修羅另被稱為不飲酒神,則有段典故。據說居住在海底的阿修羅原本是很愛喝酒的,但是因為他們喝的是由海水釀成的酒,總是味道咸苦,所以一氣之下就發誓再也不喝酒。
轉生到阿修羅道者,過去生雖無大惡行,但是輕慢心很重,非常的驕傲,不是瞧不起別人,就是忌妒別人比自己優秀。《業因差別經》詳細條列出十項業因,包括身行微惡、口行微惡、意行微惡、起驕慢、起我慢、起增上慢、起大慢、起
邪慢、起慢慢與回諸善根。
因業力的牽引,阿修羅可分為胎、卵、濕、化四生。卵生者身在鬼道,能以其威力,展現神通入空中;胎生者身在人道,投生的原因是原本在天道中,卻由於降德而遭貶墜;濕生者身在畜生道,住於水穴口,朝游虛空,暮歸水宿;化生者身在天道,誕生談起。
據《觀佛三昧經》說,世界剛剛形成山海大地時,光音天上貪玩的仙人便到人間游戲。其中一位仙人在大海洗浴時,因「水精」入身而生一肉卵。這肉卵經八千年後,終於生出一個女怪,身長有如須彌山,具一千支眼睛、二十四只腳,頭、口與手數皆為九百九十九,樣貌好不駭人,即為阿修羅始祖。
女怪後又產下一男怪名毗摩質多,因有無比威力可自由來去天上人間,所以在看到天人身旁皆有無數美女環繞後,也想娶妻。女怪便替其子向美冠群芳的乾闥婆女求婚,結果乾闥婆欣然同意婚事,於是阿修羅一族日漸繁盛。毗摩質多風情萬種的女兒,使得已有妻妾億萬的天界帝釋為之傾心,娶為嬪妃。不料帝釋婚後喜新厭舊,阿修羅女將委曲告之父親,引發前所未有的一場大戰。就在阿修羅將帝釋所居的須彌山團團圍住,千鈞一發時,帝釋想到佛曾說若遇大難,只要念般若波羅蜜咒,便能破解鬼兵。果然一持咒,空中忽然飛出四只大刀輪,幾乎削盡阿修羅王的手足,幸好遁入藕孔方避過此難,但是元氣大傷難以復仇。
然而天人與阿修羅的戰爭,并未自此劃下休止符。在經過多年後,帝釋又愛上一位羅喉羅阿修羅的女兒,便命天界樂神帶聘禮,透過歌曲威脅利誘羅喉羅應諾婚事。不料羅喉羅因氣憤帝釋欺人太甚,不但將樂神驅逐出宮,并立刻發兵攻打天人。就在驍勇善戰的阿修羅攻下天宮時,帝釋又憶起上次的神咒,於是阿修羅軍被殺得節節敗退,只好退入蓮藕藏躲。
就在帝釋擄走了全部的阿修羅女後,羅喉羅派出一位使者前往談判,指出帝釋身為佛弟子,不應犯戒偷盜。雙方幾經談判最後達成數項協議,帝釋承認犯下偷盜戒,愿歸還阿修羅女,并贈送天上甘露;阿修羅則除將愛女獻與帝釋,并自愿受持三皈五戒,成為佛弟子,此戰終得圓滿落幕。
在天界的戰爭中,有一位阿修羅王與帝釋作戰時,因手能執日月,障蔽其光,而被稱為羅慟羅阿修羅,羅慟羅意即為障月。他能有以手障日月,形成日月蝕的威力;是因他過去生為婆羅門時,見到大火燒塔,滅火而使塔不壞,而以此救塔之福德為因,愿得大身。然雖有此愿,仍不信正法,常愛斗戰,故死後墮入阿修羅道。
天道
雖然佛法常強調「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所以得生人間已是相當殊勝的因緣,有機會修學佛法。可是大多數的人,仍然企望過著「神仙」的生活,向往羨慕生在天界。即使在人間,也有人要去歌頌「天上人間」的生活型態。
而佛經里也說道,所謂的「天人」,其實就有三種,一種叫做「假名天」,也就是過著人王等帝王之家的生活;一種是「清凈天」,就是修行到阿羅漢果位的行者,可以過著像清凈天人一樣的生活;第三種就是真正天道的有情眾生,也就是所謂的「天人」。
天道眾生遍及欲界、色界及無色界等三界。其中在欲界有六欲天,色界有四禪十八天,無色界四天,共有二十八天。
在天界的眾生當中,欲界的六天還有男女之別,也有婚姻嫁娶,但是不像人間的男女關系。以他們滿足欲望的方式而言,四大王天、忉利天是以氣和合陰陽;焰摩天則只要互相靠近,兜率天藉著互相牽手,化自在天彼此深深對看,而他化自在天只要短暫的對視即是。
而色界的眾生則已經擺脫了對欲望的執著,只是尚未從形體的束縛中解脫。所以無論是居住的地方,或是本身的形體已經十分凈妙,但是仍有形質。而他們與欲界眾生最大的差異,是他們已經離了淫欲,只有清凈微細的形色,所以他們已無男女之別,而以光明為他們的語言與食物。
至於無色界的四天,更是超越了物質世界的存在,是厭離物質色想而修四無色定的有情眾生死後所生的天界。在這個天界里,自然沒有男女相之別。
天(tian)人們所過的生活(huo),在《過去現在因(yin)果經》中,有著(zhu)迷人的形容,例如(ru)他們的身體極為清凈,不受塵垢染污(wu),就像(xiang)琉璃(li)一樣(yang)充(chong)滿著(zhu)光(guang)明,兩眼更(geng)是清澈明亮。只要(yao)心(xin)(xin)有所想,就能(neng)心(xin)(xin)想事成,因(yin)而(er)心(xin)(xin)態上(shang)能(neng)時常保(bao)持歡悅適意。平日更(geng)以仙樂清揚(yang)作為娛樂,乃至(zhi)(zhi)飲食衣物,就似魔術幻(huan)化一樣(yang),只要(yao)心(xin)(xin)念一動,就應念而(er)至(zhi)(zhi)。...

13099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