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视频官网

上海嫁娶文化相關內容

婚嫁的婚嫁習俗

婚嫁習俗源遠流長、縱橫千年的華夏古國,婚禮儀俗也蘊含著豐富的內容和文化底蘊。
大喜之日
結婚前夕
祭拜:男方在婚禮前一天要祭拜天地祖先,告知有婚事要舉行。
安慶禮:依八字、房屋座向……拜母床。
結婚當天
祭祖:男方出門迎娶前,應先祭祖。
迎親:迎親車隊以雙數為佳,六的倍數最佳。
燃炮:迎親禮車應于途中一路燃放鞭炮以示慶祝。
食姐妹桌:新娘出發前要與家人一起吃飯,表示別離,大家要說吉祥話。
請新郎:禮車至女家時,一男童持茶盤恭候新郎,新郎下車后予男孩紅包答禮,再進入女家。
討喜:新郎與女方家人見面問好之后,應持捧花給待嫁之新娘,此時新娘之姐妹或好友應刻意阻擾,經新郎哀求后以九九九元紅包禮成交,喻長長久久。蓋頭紗:新郎予捧花后,將新娘頭紗放下并挽出大廳。
拜別:新郎與新娘上香祭祖,新娘叩拜父母道別,新郎行鞠躬禮即可。
出門:新娘由一福份高之女性長輩持竹篩或黑傘護走,進入禮車。
禮車:應懸掛一棵由根至葉的竹子,根上掛著蘿卜,意有頭有尾。禮車后方則有朱墨畫的八卦竹飾。
敬扇:新娘上禮車前,由一生肖吉祥之男童持扇置于茶盤給新娘回贈紅包禮。
不說再見:當所有人要離開女方家時,絕不可向女方家人說再見。
潑水:新娘上禮車后,女方家長將一碗清水、稻谷及白米撒向新娘,代表女兒已是潑出去的水,并祝女兒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擲扇:禮車啟動后,新娘將扇子擲至窗外,謂棄壞性子;擲扇后應哭幾聲,且在禮車后蓋竹篩象征繁榮。
迎娶隊伍以竹篩為先,青竹連根帶葉,竹端系豬肉一片,防邪神白虎。
燃炮:一路燃放禮炮,車抵男方家門時,家人應燃炮竹。
摸橘子:由拿著兩個橘子的小孩迎接新人,新娘輕摸橘子,并贈紅包答禮。
牽新娘:新娘下禮車時,由男方一福氣長輩持竹篩頂在新娘頭上,并扶持新娘入廳。
忌踩門檻:門檻代表門面,故新人應橫跨門檻過去。
新娘入廳后要跨過火盆踩碎瓦片。
敬茶:將新娘介紹給家中長輩認識。
拜天地:新人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相拜,送入洞房。
進洞房:以竹篩覆床,桌上置銅鏡壓驚,新人共同坐在預先墊有新郎長褲的長椅上,謂兩人同心,并求日后生男。然后新郎掀開新娘面紗,合飲交杯酒、吃甜湯,象征早生貴子。
忌坐新床:婚禮當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
觀禮喜宴:宴請客人,同時舉行觀禮儀式。
送客:喜宴完畢后新人立于門口端喜糖送客。
吃茶:由男方已婚親友喝新娘的甜茶說吉祥話并贈紅包。
鬧洞房

...

22148

上海人文精神有哪些

上海,簡稱“滬”,有“東方巴黎”的美稱,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擁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蘊和眾多歷史古跡,江南的吳越傳統文化與各地移民帶入的多樣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本文將為大家介紹上海傳統文化的相關知識,包括建筑類的弄堂文化、外灘建筑群、廟宇的文化;生活類的習俗、節日、嫁娶、飲食、方言的文化;藝術文化類的滬劇、浦東說書、滑稽戲等上海傳統文化,帶你了解一個老上海的風情。
上海話又叫上海方言、上海閑話,俗稱滬語,是主要分布于上海市區的方言,屬于吳語太湖片蘇滬嘉小片。上海話有哪些文化歷史?常用的上海話你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嗎?【上海方言】
上海也是一座新興的旅游目的地,具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蘊和眾多的歷史古跡文化。那么上海都有哪些節日習俗呢?本文為為你盤點了上海的所有節日習俗大全。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上海節日】
上海如今的發展已經達到了國際都市的水平,很多的文化都受到了西方文化的不同程度的沖擊,婚俗文化也是如此,上海結婚習俗具有中西結合的特點,既有中國特色,想要在上海踏入婚姻殿堂的你,應該要了解一下【上海嫁娶文化】
上海位于我國長江三角洲,是一個沿江濱海的城市,氣候溫暖,四季分明,鄰近江湖密布,全年盛產魚蝦,市郊菜田連片,四時蔬菜常青,物產豐富。正是這樣獨特的地理環境以及人文歷史,所以形成了上海獨有的飲食文化。【上海飲食文化】
海派文化誕生于上海,但是上海的本土文化并不完全是海派文化。海派文化本質上是上海的城市文化,糅合了以江南文化為主體的中國傳統文化,以及歐美的外來文化,互相影響,互相交融后形成的上海城市文化。【海派文化】
上海作為國際大都市的上海,在寺廟文化特色方面也有可圈可點之處。寺院廟堂,是供著祖宗神佛著名歷史人物便于世人瞻仰祭祀的地方。那么上海有哪些著名的寺廟,上海的廟會文化是什么樣的?【廟宇/廟會文化】
中國傳(chuan)統戲(xi)曲(qu)劇(ju)(ju)(ju)種。流行于(yu)上(shang)海和江浙地(di)區。淵源于(yu)上(shang)海浦東的(de)民歌東鄉調,清末形成(cheng)上(shang)海灘簧,其間受蘇州灘簧的(de)影響。后(hou)采(cai)用文明戲(xi)的(de)演出形式,發展成(cheng)為小(xiao)型舞(wu)臺劇(ju)(ju)(ju)“申曲(qu)”。1927年以后(hou),申曲(qu)開始演出文明戲(xi)和時事劇(ju)(ju)(ju)。1941年上(shang)海滬(hu)劇(ju)(ju)(ju)社(she)成(cheng)立,申曲(qu)正(zheng)式改稱滬(hu)劇(ju)(ju)(ju)。那么滬(hu)劇(ju)(ju)(ju)發展后(hou)有(you)哪(na)些(xie)藝術特色呢(ni)?【滬(hu)劇(ju)(ju)(ju)文化】...

14382

上海相親角的“相親文化”有何怎樣的歷史?

“上(shang)(shang)海(hai)(hai)相親角”是(shi)上(shang)(shang)海(hai)(hai)市人民公園內得一片區域,因為(wei)(wei)常(chang)年被(bei)為(wei)(wei)子女物色對象得父母們占據,形成了(le)一個相親廣(guang)場,因此被(bei)稱為(wei)(wei)“上(shang)(shang)海(hai)(hai)相親角”。

因為“上(shang)海相親角”得特殊性(xing)可(ke)謂是(shi)(shi)名(ming)揚(yang)中(zhong)華大地,因為來此處物色未(wei)來媳婦(fu),女婿得父(fu)母們(men)大都(dou)是(shi)(shi)上(shang)海本地人(ren),他(ta)們(men)得條件都(dou)很不(bu)錯,不(bu)是(shi)(shi)上(shang)海戶口,就(jiu)是(shi)(shi)在(zai)上(shang)海有(you)車有(you)房有(you)豪車,年收入過(guo)(guo)百萬(wan),所(suo)以在(zai)他(ta)們(men)眼中(zhong),普(pu)通(tong)得房子(zi),月薪過(guo)(guo)萬(wan)得,不(bu)過(guo)(guo)是(shi)(shi)“三流人(ren)”,他(ta)們(men)得孩子(zi),還(huan)是(shi)(shi)可(ke)以找(zhao)到更好得。

在(zai)這里,上海長輩(bei)(bei)們標(biao)準基本(ben)是(shi):上海戶口是(shi)基本(ben),月薪1萬是(shi)討飯(fan),有車有房算三流人。如此“高”得相(xiang)親(qin)標(biao)準,也(ye)讓(rang)上海相(xiang)親(qin)角在(zai)晚輩(bei)(bei)們心中留下了深刻印(yin)象。

曾(ceng)經發生了一件(jian)引起(qi)熱議事件(jian),莫過于(yu)發生在(zai)(zai)上海人民公園(yuan)相親角得相親角事件(jian)——“在(zai)(zai)上海月薪一萬(wan)是討飯”


上海這座城市(shi),每周相親活動從幾百人(ren)到幾十人(ren)一(yi)場(chang)無數,內容豐富,有桌游、旅游、讀書(shu)會、八分鐘、轟趴等(deng)(deng)等(deng)(deng),價格少(shao)到三(san)四十元,多到七八百元不(bu)等(deng)(deng)。按(an)理說,這么多機會,認(ren)識異(yi)性應(ying)該是一(yi)件極簡(jian)單(dan)得(de)事(shi),只(zhi)要(yao)勤奮,多跑幾個場(chang)子就能很(hen)容易得(de)認(ren)識大(da)量(liang)異(yi)性。然而,現實情況,上海是全國單(dan)身(shen)人(ren)數排名最靠前得(de)城市(shi),結婚率逐年遞減,單(dan)身(shen)大(da)軍充斥(chi)著整個城市(shi)。

什么樣(yang)得業(ye)務員(yuan)會(hui)自(zi)稱(cheng)(cheng)老師,天天關心你(ni)我得嫁娶?當(dang)然是(shi)婚戀(lian)網站,一(yi)家知名婚戀(lian)網站“老師”曾(ceng)自(zi)豪(hao)得給(gei)出(chu)一(yi)組(zu)數據,自(zi)稱(cheng)(cheng)他們(men)(men)在(zai)上(shang)(shang)海(hai)得女會(hui)員(yuan)高達2000萬(wan)人,我們(men)(men)先不(bu)深究上(shang)(shang)海(hai)常(chang)住人口(kou)減去已(yi)婚、老人、未成(cheng)(cheng)年(nian)、男(nan)人,還有(you)(you)沒有(you)(you)2000萬(wan)人?只看這家婚戀(lian)網成(cheng)(cheng)立至少10年(nian),10年(nian)中業(ye)績騰飛,吸引大量資金涌進(jin)相親(qin)市(shi)場(chang),開發各類APP。也(ye)就是(shi)說,婚戀(lian)網站在(zai)10年(nian)內并沒有(you)(you)為上(shang)(shang)海(hai)青年(nian)男(nan)女作出(chu)貢獻,成(cheng)(cheng)功率(lv)低到不(bu)能(neng)再低的水(shui)平(ping),10年(nian)中居然還有(you)(you)千萬(wan)會(hui)員(yuan),證明了會(hui)員(yuan)只有(you)(you)注(zhu)冊得,沒有(you)(you)注(zhu)銷得。我們(men)(men)就以上(shang)(shang)海(hai)常(chang)住人口(kou)2500萬(wan)的十分之一(yi)計算250萬(wan)人也(ye)已(yi)是(shi)一(yi)組(zu)很龐大得人群(qun)了。

針對以上(shang)情(qing)況,很多人(ren)給出自己的建議:“經濟水平與結婚率(lv)成(cheng)(cheng)反比,經濟水平越(yue)發達,結婚率(lv)越(yue)低(di)。”“一(yi)線(xian)城(cheng)市(shi)(shi)工(gong)作壓力過大,生活成(cheng)(cheng)本過高,壓力與成(cheng)(cheng)本導致單身人(ren)口(kou)劇增。”“中(zhong)國較優秀女(nv)(nv)性(xing)(xing)(xing)大量涌進一(yi)線(xian)城(cheng)市(shi)(shi),一(yi)線(xian)城(cheng)市(shi)(shi)單身女(nv)(nv)性(xing)(xing)(xing)遠高于(yu)男(nan)性(xing)(xing)(xing);而三四線(xian)城(cheng)市(shi)(shi)單身男(nan)性(xing)(xing)(xing)又遠高于(yu)女(nv)(nv)性(xing)(xing)(xing)。一(yi)線(xian)城(cheng)市(shi)(shi)的女(nv)(nv)性(xing)(xing)(xing)看(kan)不上(shang)老家得男(nan)性(xing)(xing)(xing),而一(yi)線(xian)城(cheng)市(shi)(shi)里得男(nan)性(xing)(xing)(xing)也看(kan)不上(shang)外地的女(nv)(nv)性(xing)(xing)(xing),逆(ni)循(xun)環就此形成(cheng)(cheng)。”......這些觀(guan)點多多少少都說明了問題。

那么,問(wen)題背后的問(wen)題是(shi)什么呢?我們暫且(qie)放下城市變遷、國家政策、經濟環境這(zhe)類(lei)客觀(guan)因素(su),這(zhe)類(lei)因素(su)只(zhi)(zhi)能代表(biao)幾個(ge)側(ce)面,由(you)于單身(shen)人(ren)口基(ji)(ji)數(shu)過(guo)(guo)大,2022年最新統計已(yi)超(chao)2億人(ren),占總人(ren)口10%以上,這(zhe)是(shi)多恐怖的一(yi)組數(shu)據,基(ji)(ji)數(shu)過(guo)(guo)大,一(yi)定不會只(zhi)(zhi)有(you)客觀(guan)因素(su),肯定還有(you)多個(ge)主觀(guan)因素(su),這(zhe)種(zhong)主觀(guan)因素(su)映(ying)射出了某種(zhong)社(she)會現象,而這(zhe)種(zhong)社(she)會現象又反(fan)射出人(ren)們得(de)某些(xie)心(xin)理特征,這(zhe)些(xie)心(xin)理特征得(de)到普及和廣泛認(ren)知(zhi),從而促(cu)使中國相親市場得(de)活躍與(yu)無奈(nai)。

...

6947

誰知道全國各地都有哪些婚嫁習俗?

這個要看你到底要知道那個地方的,因為每個地方的婚嫁習俗都是大不相同的,我說的是中國式的婚嫁。
上海:定親———排定“八字”,準備禮
嫁娶———唱“哭嫁歌”,中途顛轎
納———金芽玉塵,早生貴子
迎妝———送“子孫桶”,忌諱送鐘
拜堂———吉時成親;吃暖房———賓客敬酒
吵新房———嬉耍新娘;回門———三天后回娘家
北京:新郎虛箭射新娘 同房先要吃餃子
按照傳統的方式北京地區人士說親時,要先托媒人往女家問名,將男女生年屬相相合,只要雙方生肖并無相沖,即可合婚。
婚約確定后,男家便要擇吉日,帶備紅柬(婚書)舉行訂婚禮,男家要給女家送上衣物,首飾,洋酒及果餅等禮物,叫 " 過禮 " ,但這只是 " 小定禮 " ,婚期前一個月,得送 " 大定禮 " ,一般是吃的,穿的,及洋酒及活鵝,樣樣俱全。
至吉日臨近,男家還要給女家送上 " 催妝 " 禮,計有豬羊肉,干面,年糕等。其中 " 肉 " 是要女家割離骨肉,讓女兒出嫁,年糕則是女兒出嫁后步步登高之意。
女家在男家 " 催妝 " 后,便要立即將嫁妝送往男家,以裝設新房。
新娘到達男家進門前,新郎會手持弓箭,于新娘腳下虛晃三下,借以驅除邪妖,之后新娘跨過火盆,方可進門。
然后,新郎新娘雙雙拜天地,入新房 " 坐帳 " ,并一起吃 " 子孫餑餑 " (餃子)及長壽面,并飲交杯酒等。
婚后第三天,新姑爺陪伴新媳婦回門,叩拜岳父母。
貴州侗族: 踩腳后跟試情意和火把迎親
“踩腳后跟”是貴州東南一帶侗族青年交往的一種活動。侗族小伙子若是看上了哪位姑娘,他就會在趕場的時候,悄悄地跟在對方身后,故意踩一下對方的腳后跟。對方被踩了,回過頭來覺得這個小伙子自己中意,便會跟著對方走,一直走出場外,兩人悄悄細談。如果自己不中意,就假裝不知道,不去理睬。踩的人發現對方不跟出來,也就作罷,再進場另覓對象。
“踩腳后跟”是貴州東南一帶侗族青年交往的一種活動。侗族小伙子若是看上了哪位姑娘,他就會在趕場的時候,悄悄地跟在對方身后,故意踩一下對方的腳后跟。對方被踩了,回過頭來覺得這個小伙子自己中意,便會跟著對方走,一直走出場外,兩人悄悄細談。如果自己不中意,就假裝不知道,不去理睬。踩的人發現對方不跟出來,也就作罷,再進場另覓對象。
天津婚俗
天津的婚俗在外地人看來是頗覺熱鬧有趣的。新婚之家大門兩旁的紅雙喜字,嫁女之家貼的單喜字,向人們宣告了新婚的喜訊。這紅紙金色喜字把婚事的紅火喜慶氣氛,把人們的歡樂心態都濃縮其中。
然而解放前,在紅喜字貼出之前和結婚之日,卻有著繁瑣講究的婚姻禮俗過程。那時天津民間的婚姻俗基本遵循著古代六禮程序。先是媒人說合,然后下聘禮定親,最后擇吉日接。也有少部分人家實行新的文明結婚方式。
那時富裕人家辦婚事,最愛鋪張奢華,追求體面熱鬧。男家下聘禮時,有的女家還請吹鼓手吹起嗩吶接,亮禮給親友看,吃一頓喜面。下聘之后,如果男家禮聘重,女家也要準備很重的嫁妝。嫁妝多得有48臺。最少的嫁妝也必有一個喜桶一對燈臺。臨到嫁娶之前3天,女家要在院子里吹起嗩吶亮嫁妝。男家也要在院子里吹起嗩吶亮轎。晚上要讓童男童女圍著花轎邊轉邊唱喜歌,叫童子轉轎,引來觀者滿巷。
迎親結婚之日當然是最熱鬧的時候。男家的花轎在旗羅傘扇儀仗和吹鼓手的陪同下,抬到女家門口打催妝。頭蒙紅蓋頭、上下里外一身紅的新娘坐進花轎,懷抱一只裝著棗、栗子的大瓶子,被吹吹打打、熱熱鬧鬧的迎到男家。花轎后面跟著的送親人中還有一個夾著涼席、抱著公雞的童男和一個抱著大瓶的童女,據說抱雞意在拍雞使鳴以避邪,涼放到新房窗臺表喜泰吉祥。兩只瓶寓雙雙平安之意。黃昏時,花轎停男家門口,男家大門關閉,以為避邪氣,新娘喊媽媽開門,實際也是改口稱媽的儀式,這時門才開。一對新人拜堂行禮之后,各抱包著貼金紅紙的金磚一塊,并肩坐帳,交換金磚,放進斗里。然后新郎用秤桿挑開新娘的蓋頭,一對新人正式見面,算是明媒正娶,再就是鬧洞房、分大小等細節。在親、拜堂等儀過程中,司儀、伴娘的喜娘要求是夫妻子女俱全的全可人。全可人在每個儀式細節中念這祝福的喜歌。
婚禮后的第四天,還有四回禮儀。新娘帶新郎回娘家。舊時四回時,新娘要帶回貞節紅(處女紅)布,當眾交給親娘擺到祖宗供桌前,這是特殊的習俗。
解放前,天津由于受九國租界地外來的習俗的影響,已有一部分人家采用新的文明結婚方式。介紹人把男女青年及雙方父母帶到戲院看戲,雙方借機對面相親。然后按舊例下聘禮訂婚。迎親不用花轎用轎車。新娘不是舊式打扮,而是頭戴白紗,身穿拖地白群,由童男童女拖紗,在教堂或禮堂舉行結婚典禮。
解放以后,天津婚俗就大大簡化了。不查八字,不做花轎,不吹吹打打,中叩拜天地,不驗貞節紅。男經人介紹在公園或電影院見面,然后經過一段時間的戀愛了解,男方給女方某種禮物訂親。雙方商定備住房、家具、衣物,辦好結婚登記手續,選個雙日,貼出喜字,就迎親結婚。近幾年來,天津的婚禮習俗仍然是簡化的趨勢,男女雙方量力而行。
云南彝族--奇俗婚宴跳跳菜
云南大山里的彝族,有一種被稱為"跳跳菜"的婚宴. 這種喜宴上菜的過程仿佛是高難度的雜技和舞蹈。為首的大師傅率眾師兄弟,雙手拱揖,面對賓客亮相,先拜天地"三界"神仙,次拜列祖列宗"三明"先祖,再拜吹嗩吶的諸樂師,向他們深鞠一躬,希望配合默契,上菜成功。
然后是鮮明、嘹亮的嗩吶齊鳴,大師傅們次第從廚房魚貫而出,臂搭肩頂,頭頂置案,表演著啞劇,幽默而滑稽,一前一后,一張一合,互為配合步姿,一步步地進入宴席。動作要輕松、優美、流暢、連貫,落菜時先放哪碗,后放哪碗,全有固定程序。此時,大家緊張,興奮的心弦剛一松弛,后邊又接上來第二對、第三對……。 險哪!多達一二十個盛滿了菜肴的碗,放在一雙手臂上還兼跳著舞步,弄著怪相,別小看托盤,分量可不輕,非一個壯漢絕托不起來,稍有不慎,扣地一盤,那可要在眾人面前丟臉,這真是頂尖民間大師級的表演賽。 最精一幕是用10根手指,每指頂一碗菜,叫"空手疊塔跳",上菜時,雙手兩肘要有各種動作,前伸,側展,左拐右扭,雙腳踢踏節拍,在樂曲中跳著舞上場,此時,宴樂達到高潮,兩位搭檔忽前,忽后,忽左,忽右保駕護航,觀眾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盯著看,但卻沒有一滴油汁濺下…… 更奇的是"口功送菜",口中銜兩柄銅勺,內中各置一大碗菜,口功、臂功、腕功、指功齊用,絕不亞于雜技分毫。 宴桌上每一碗菜都是全棋中一粒"子",各有定位。一招一式,一起一落,皆自成韻。
僳僳族有趣的婚禮
婚禮,在不同的民族中,各有特色。云南騰沖僳僳族的婚禮分 “送親”、“婚禮”兩部分舉行。
送親
隨著數支火藥銅炮槍齊鳴,新娘由自己的姐妹兄弟、叔伯嬸娘等直系親屬二十四人組成的“高親”隊伍陪伴著,在一位穿著打扮與自己一模一樣的女朋友伴隨下,向男家出發。一路上,人馬浩浩蕩蕩,銅炮槍遇水鳴幾次,過橋放幾槍,充滿熱鬧的氣氛。將到新郎家,迎新的第一批人馬,送上水酒,大家喝上幾口又繼續進發。隨后第二批迎親隊伍又到來,送來了晌午飲食,“高親”隊伍吃喝之后,又風塵撲撲,趕到新郎家。
婚禮
隨著陣陣鞭炮聲,熱鬧非凡的婚禮正式開始。新郎、新娘在主婚人——“總管”的指揮下,雙雙向祖宗行禮,然后共同吃兩碗飯、兩碗肉、兩碗酒,再與親屬:“高親”共進晚宴。宴席以吃肉(“高親” 特別受優待,一人一斤)喝酒為主。凡是參加婚禮的客人,要喝三碗酒。酒足飯飽后,婚禮便進入高潮。除新朗新娘外,在“梆梆頭”的領唱下,參加婚禮的男女老幼,或者在堂屋里圍繞著火塘,手拉著手,載歌載舞,跳起“梆梆舞”。
“梆梆舞”主要由“梆梆頭”領唱(梆梆頭一般五、六個。少者二、三,多者十幾個,由長者或本寨有聲望、懂舞的人充當)。領唱者一般只唱兩句,每句七個字,男女老少合唱。群舞者重復“梆梆頭” 領唱的詞。結尾句,群舞者可唱高八度。歌詞內容大都是新郎、新娘成長的過程以及他們的優點和一些慶喜的詞句。
對客人的招待,根據主人的財力而定,有一天招待三餐酒飯的,也有招待四次的。第二天晚上繼續跳“梆梆舞”。第三天親朋吃了早飯,紛紛告辭。到此,歡樂的婚禮才告結束。
青島婚禮習俗
青島的舊風俗禮儀很多,隨著社會的進步,一些繁瑣的風俗禮儀也已被革去,下面是筆者對目前的青島婚俗的略記,共有興趣的讀者參考:
新娘出門不得回頭招手
新娘出門不要哭泣,一方面會不吉利,另一方面是破壞新娘妝面,
下車時,新郎和新娘要從車的同一側下,不要分開下,否則不吉利
有身孕這不宜參加婚禮
在新娘家吃水餃時,碗內要留雙數。
青島地區的婚姻風俗?與山東省其他地區大體相同。男子結婚稱“將媳婦”,女子結婚稱“出門子”。結婚禮儀除特殊情況外,要經過說媒、相親、訂婚、送日子、娶親等多道手續。
說媒
也叫保媒”,由媒人為男女兩家介紹,締結婚姻關系。媒人可以是親友、熟人,也可以是專門的媒婆,他們按照門當戶對、年齡般配、家境相當等基本條件,往返男女雙方家中說合,一般是對男方要求條件要高一些。若雙方有意,則由男方向大家提親。向女家提親的人越多,女家越感到榮耀,即所謂“一家女百家求”。如女方向男家提親,則會被譏諷為“閨女嫁不出門了”。舊時,若雙方滿意,兩家男女要互挽年庚帖子,把男女雙方的出生年、月。日、時各寫在上面,字數還必須是雙數。請算命先生“合婚”,推算雙方屬 相和生辰八字是“相生”還是“相克”,如不相克,才可商議結親的事。
相親
舊時,新婚夫妻在侗房揭蓋頭時方能見面。為了防止受媒人欺瞞,女方父母只能暗地里打聽,了解男方的相貌、年齡與媒人說的是否相符,同時還要打聽男方的為人和家庭境況。如今相親己成為公開的必不可少的程序。
溫州婚禮習俗
討歡
結婚求吉利,討好兆,稱紅喜事,庚貼用紅紙,禮品中必有紅喜蛋,蛋呈圓形,諧為“狀元”,并與紅棗(早)、花生(生)、桂(貴) 、蓮子(子);合成“早生貴子狀元郎”話。婚后,將此蛋果連同喜糖分送親鄰。嫁妝、重盛、門窗均貼上紅雙喜或吉祥圖案剪紙。
請庚幟
舊時,媒婆奔走于男女網家之間說合,并代男方往公家請庚帖(生辰八字)。男家將庚帖置于灶神香爐前,三日后卜吉合婚。七日內家中平安無事,由媒人將男庚貼送至女家,亦經卜吉,合則議聘,不會將庚帖退回。
定親
舊時定親分“小定”和“大定”。定親前議定聘金,聘金多寡決定嫁妝豐薄。“小定”聘物多為金戒指一對,及糕餅、魚肉等禮品;女方回送江西瓷碗一筒十只,以“碗”諧“穩”,含“百年好合”意,另有紅棗、花生等、“大定”為正式定親,主要送聘金和龍鳳婚書、女方收起男婚書,另一份填寫后裝入原帖盒,交媒人送回男方。“
大定”與“送日”常并合進行。即男方同時將迎娶日期告知女方。
嫁娶
嫁前一日,女家設宴待客。擇吉辰在中堂為新娘絞去面毛,謂“開額”,母親為女兒加笄,謂“上頭”、婚娶日,男方先迎取嫁妝。而后迎親隊伍啟行、女家母女、姐妹、姑嫂哭別、內容通常為:留戀父母,勸勉女兒或訴說怨苦,各地均有《哭嫁歌》流傳。
花轎至男家,由儐相念贊,按贊詩內容舉行拜堂儀式。新娘由兩個“利市人”用貼有紅雙喜的新米篩遮護,跨過火盆至中堂,與新郎同拜天地,眾撒以紅綠米,紅花生。禮成,入洞房,吃“和同飯”,飲“交杯酒”。畢,中堂開筵、第一桌左上首,謂之“頭位”,例由岳父或舅父坐。
鬧調房
諺云“七日洞房無大小”,結婚之日鬧房尤烈。親友至,新娘敬煙奉茶。客人瓷意調弄新娘,出難題,索禮物,常發生羞辱新娘新郎、主客各不歡悅情事。建國后,鬧洞房較往昔文明,若遇客人有越軌言行,陪人或長輩出面調解。近年此俗已趨淡化。
部分地區有唱歌祝賀習俗,如“三字豎起本是川,百年夫妻好姻緣;夫妻雙雙成好合福祿壽禧共周全”。
坐筵
即婆媳交家儀式,婚后三日舉行。中堂設筵,上為朝天主位,下為關封位,旁設女賓席。吹班樂作,新娘立主位,婆立關封位,女賓人座、樂曲聲中,婆媳互換位置,新娘以主人身份向賓客行見面禮。
文明結婚
“五四”運動后,部分人結婚儀式仿效西萬國家,請地萬名流為證婚人,主持婚禮,雙方家長稱主婚人。婚禮開始,新郎西裝革履,新娘穿白色禮服,在樂聲中并肩 進場。證婚人、主婚人及新郎、新娘俱在婚書上蓋章,婚者互換戒指、互相鞠躬致意,繼而證婚人、主婚人與新致詞。
解放后,婚札更簡樸。干部結婚只擺茶點。70年代,婚俗趨繁。訂婚時男方要送金飾,女方回贈衣、鞋。雙方分喜糖給親友。結婚時,女方多數帶縫紉機、自行車等“四大件”。至80年代,一些經濟發達地區,攀比之風嚴重,聘禮高者,金飾達500克、聘金萬元以上,女方回以高檔西服、摩托車等;結婚時,女方還帶電、電冰
箱、立體雙頻道收錄機等“新五大件”。
閩臺婚俗-茶禮
在我國,茶與婚姻有著密切聯系,早在明朝時就有“訂親茶”的記載。清代人福格在《聽雨叢談》卷八中說:“今婚禮行聘,以茶葉為幣,清漢之俗皆然,且非正室不用。”與茶有關的婚俗,最有趣的當推閩南和。
閩臺婚姻禮儀總稱為“三茶天禮”。“三茶”即訂婚時的“下茶”,結婚時的“定茶”,同房合歡見面時的“合茶”。
在舊社會,男方隨媒婆或父母到女方家提親、相親,女方的父母就習慣叫待字閨中的女兒端茶待客,茶杯斟滿后,依輩份次序分送到男方親客手中,由此拉開了“相親”的序幕。男方家人乘機審察姑娘的相貌、言行、舉止,姑娘也暗將未來夫君打量一番,當男到女家“送定”(定親)時,由待嫁女端甜茶(閩臺民間叫“金棗茶”),請男方來客品嘗。喝完甜茶,男方來客就用紅紙包雙數錢幣回禮,這一禮物叫“壓茶瓶”。到了娶親這一天,男方的迎娶隊伍未到女家,女家就要請吃“雞蛋茶”(甜茶內置一個脫殼煮糖的雞蛋)。
男方婚宴后,新郎、新娘在媒婆或家人的陪伴下,捧上放有蜜餞、甜冬瓜條等“茶配”的茶盤,敬請來客,此禮叫“吃新娘茶”。來客吃完“新娘茶”要包紅包置于茶杯為回禮。結婚成親的第二天,新婚夫婦合捧“金棗茶”(每一小杯加兩粒蜜金棗),跪獻長輩,這就是閩南、民間著名的“拜茶”,也是茶禮在婚事中的高潮。倘若遠離故鄉的親屬長輩不能前往參加婚禮,新郎家就用紅紙包茶葉,連同金棗一并寄上。
在閩南、,茶樹是締結同心、至死不移的象征。據郎英的《七修類稿》和陳躍文的《天中記》載:“凡種茶樹必下子,移植則不復生,故舊聘婦必以茶為禮,義固有所取也。”
總之,說(shuo)三天三夜(ye)也說(shuo)不完的(de)。...

22065

中國結婚習俗都有什么?

一、交杯酒與結發夫妻
“合巹”這個詞對于現代人而言是陌生的。然而,新郎與新娘的“交杯酒”卻是每一個結過婚或參加過婚禮的人非常熟悉的。“合巹”就是指新婚夫妻在洞房之內共飲合歡酒。巹是飄之意,把一個匏瓜剖成兩個瓢,新郎新娘各拿一個,用以飲酒,就叫合巹,合巹始于周代,后代相巹用匏,而匏是苦不可食之物,用來盛酒必是苦酒。所以,夫妻共飲合巹酒,不但象征夫妻合二為一,自此已結永好,而且也含有讓新娘新郎同甘共苦的深意。正如《禮記》所載:“所以合體,同尊卑,以親之也。”
宋代以后,合巹之禮演變為新婚夫妻共飲交杯酒。《東京夢華錄·娶婦》記載:新人“用兩盞以結連之,互飲一盞,謂之交杯。飲訖,擲盞并花冠子干床下,盞一仰一合,谷云大吉,則眾喜賀,然后掩帳訖。”這個儀式的象征意義是意味深長的。
用綢或紙把兩個酒杯聯接起來,男女相互換名,各飲一杯,象征此后夫妻便連成一體,合體為一。當然很多情況下,“惟新婦羞澀,不肯染指一嘗”。(民國:《解縣志》)
飲過之后把杯子擲千床下,以卜合諧與否,如果酒杯恰好一仰一合,它象征男俯女仰,美滿交歡,天覆地載,這陰陽合諧之事,顯然是大吉大利的了。民國時期,山西民間結婚,拜天地之后,“導入洞房,婿先進,上床踏四角,新娘繼入,坐床后隅,飲交杯酒,是日‘合巹’,合巹之后,尚有謁祖日見勇姑等禮,大抵于結婚之翌日行之”。(民國:《浮山縣志》)
今天,山西農村青年的婚禮上,交杯酒是必不可少的,但其形式比古代要簡單的多。男女各自倒酒之后兩臂相勾,雙目對視,在一片溫情和歡樂的笑聲中一飲而盡,或者是在洞房或是在舉行婚禮的大廳、飯店、酒樓。按民俗傳統,交杯酒是在洞房內舉行的,所以都把合巹與入洞房連在一起,但不管此俗的表現方式有何不同,其寓意與心態都是一致的,結永好、不分離的暗示對于新婚夫妻今后長期的婚姻生活都會產生影響。
當人們置身于偏僻山村的婚禮中,不管平常人們的生活多么艱辛,但通過交杯酒所洋溢出的歡笑,我們可以看到人們對愛情的堅貞,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照婚禮習俗,在交杯酒過后,常常還要舉行結發之禮。結發在古代稱合髻,取新婚男女之發而結之,新婚夫妻同坐于床,男左女右。不過,此禮只限于新人首次結婚,再婚者不用。人們常說的結發夫妻,也就是指原配夫妻,娶妾與續弦等都不能得到結發的尊稱。
古代婚俗中,結發含有非常莊重的意義,后來這一習俗逐漸消失,但結發這一名詞卻保留下來了。結發夫妻受到人們的尊重,結發向征著夫妻永不分離的美好含義,如同交杯酒一樣,在農村仍然得到大多數人的充分肯定和贊許。
在男人們可以娶妾、養姨太太的時代,結發夫妻就顯得尤為突出。以至于不論是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新科進士,還是突發橫財的商人地主,在攀援富貴、尋花問柳、續納小妾之時,一般都要對結發夫妻保持一定的尊重。
在中國人的心理和情感上,從古至今,漫漫幾千年,尤重結發夫妻。
因為結發意味著“第一次”。在男女授受不親,人們一生中深交的異性寥若星辰的情況下,結發,意味著第一次接受了異性的新鮮,第一次發出會心的微笑,第一次品嘗了愛的幸福,第一次組建了屬于自己的家庭。所以,無論如何,這個第一次都是彌足珍貴,值得珍惜的。
此外。結發還具有莊嚴、神圣、天意、緣份等等得到社會認可的深層含義,在此基礎上,婚姻的雙方產生了義務和責任感。
--------------------------------------------------------------------------------
二、鬧洞房的秘密
鬧洞房是婚禮的最后程序,也是任何婚禮都不可少的內容,它是婚禮的高潮,也是最熱鬧最有趣的節目。
新婚之夜,親戚朋友圍坐房中,對新娘百般戲謔,稱之為“鬧房”、“戲新娘”。鬧的方式各種各樣,各地有同有異。總括起來可分為文鬧和武鬧兩種。文鬧以較文雅的方式,往往都是向新娘出謎語、對對子,請其講述戀愛經歷及平常不見于口的男女之事,山西民間有稱“說令子”,妙趣橫生,迫使新娘無法對答而大出洋相,借以取樂。“是夕,好事者多以談諧語編為詞調,強使新婦歌之,名曰‘鬧房’。近則變本加厲,慶賀之忱出以戲謔,抑失禮之甚矣。”(民國:《翼城縣志》)武鬧是使用較為粗野的方式,不僅口出穢言,還對新娘動手動腳,頗有惡作劇的性質。
鬧洞房時,平輩的、晚輩的、親戚朋友,同學同事紛紛擁入新房,喜笑逗樂,尤其是新郎的朋友,他們極盡所能,想出種種方式,讓新娘當眾表演,以逗樂取笑,俗話說“三日沒大小”,除了爹媽都能鬧。這期間,人們之間隨隨便便的關系是禮俗所允許的,很多禁忌都被解除了,頗似西方文化中的狂歡節。因此,無論如何戲鬧,如何難以接受,新娘是萬萬不能反目生氣的。如若氣走了鬧洞房的人,將被視為是新娘的任性,人緣不好,日后的光景就不會好過。
鬧洞房是對新婚夫妻的一種祝賀方式。在民俗中,人們認為洞房中常有狐貍,鬼魅作崇,為了趨逐邪靈的陰氣,增強人勢的陽氣,才鬧洞房的,所以民間俗語說“人不鬧鬼鬧”。
鬧房在功能上也是對新婚夫妻的考驗,包括機智與耐心,原本是一種“關口考驗”,但在民間往往行之過分,成為陋俗。
鬧洞房的習俗起源甚古,《漢書》記載“燕地嫁娶之夕,男女無別,僅以為榮。”(《漢書》,《地理志》)鬧房之俗可能起源于“聽房”。在新婚之夜,親朋好友在洞房窗外竊聽新媳婦的言語和動作,人們感興趣的無非就是男歡女愛之事。從性心理的角度講,這種舉動似乎正是弗洛伊德理論中的“意淫”之舉。以后逐漸演變成為戲弄新娘的鬧洞房。此種風俗行至唐代,風行民間,不但男方親屬,賀賓客朋都有戲弄新娘的權利,連不相干的陌生人,也可以中途阻攔,品頭論足,撫摸取笑,需索于難。這種習俗由古至今,已由個人行為變為集體行為。
綜觀鬧洞房之俗,驅動人們聽房、鬧洞房的心理動機是復雜的。
首先,這是一種人們性意識的外化與下意識的沖動,人們從鬧房戲婦與撫婦之中,表現了對異性的某種挑逗,發泄出來之后便可克服既羨且忌的心理,以達到性在“下意識”界域的某種平衡,這種對異性的態度與行為在平時是受到嚴格限制的,鬧洞房正好提供了一種機會。
其次,鬧洞房是傳統婚姻中包辦婚姻的產物。因為只有在新婚典禮之后,激動的新郎才可搞開新娘的紅蓋巾,這對新人以前不相識,無相交,更無情感的溝通,第一次見面便要共墮愛河,顯然是陌生和難堪的。因此,鬧洞房習俗可以消除彼此的距離和陌生感,協調倆人之間的緊張氣氛,融洽感情。無疑,洞房之鬧是百米賽跑前的必要準備。
再者,在興旺發家的心理趨動下,大多數的新婚之家,都存在著既苦于眾親友之鬧,又樂于讓其鬧的雙重心理。
鬧房可以使雙方的親友們熟悉起來,顯示家庭賓朋滿座,興旺發達,增進親友間的溝通與感情,以及鄰里間的和睦。
熱鬧是中國人生活的美學理想,鬧洞房正是臻于此境的手段。熱鬧了才能形成喜事喜慶的氛圍,鬧是一種快樂的場景,是一種歡騰與興旺發達的象征,只有鬧、大鬧特鬧,喜慶才有市場,財路才可大開,人丁才能興旺。
--------------------------------------------------------------------------------
三、洞房驗貞
在中國,性行為是一種受習俗高度制約的行為。人們不僅對公開的、合法的性關系表現出極大的興趣,而且習俗的規范試圖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縫隙之中。
在《詩經》中,我們可以談到許多婦女與情人們私奔的故事,至少在孔子時代,社會上層中,男女之間的性關系之混亂多少有如墮落的羅馬時代。當時離婚很容易,再婚也并不難,少女的貞操還不是人們特別關心的問題。
然而,隨著儒學的興起,特別是宋代的理學泛濫之后,婦女被認為要對社會道德負起責任,理學家們強迫婦女生活在禁閉的世界里,寡婦再嫁是道德上的罪惡,極其珍視婦女的貞潔。
此后,中國人對于婦女貞潔的崇拜也就成了一種心理上的癡迷。這種癡迷的一個惡劣的例子便是所謂的“洞房驗貞”。這種習俗把新娘子的貞潔與否,變成了一種當場驗明并有眾人在一旁作證的赤裸裸的處女檢驗,可悲的是,新郎并不以為這是對自己情感的褻讀,新娘也不覺得是對自身人格的侮辱。習俗已經扭曲了人們的心靈。
洞房驗貞的習俗在民間被稱作“驗紅”、“授巾”,古已有之。一般是在結婚之日,由新娘之母送給女兒或者女婿的白色巾帕,以為初行房事時之用,民間也稱“喜帕”。
舊時,歷朝定婚禮,都有授巾之禮。有的地方如廣東,授巾之后,新郎新娘關門入室,云雨作愛,而新郎的父母親友則在門外靜候,風流之后,新郎手捧朱盤,盤內放著所授之巾,蓋以紅帕,其所示新娘為處女新紅,眾人皆大歡喜,紛紛表示祝賀,并以燒豬送于新娘娘家。在此之前,娘家人一直揣惴不安,惟恐新娘不見處女紅。
由于處女膜是否破裂成為檢驗貞女的唯一標準,一旦未見其紅,新郎與家人便要歸因于新娘不貞,至少在心理上要產生很大的猜忌與不和,形成隔膜。輕者使新娘無言以對,受辱終生,在婆家和丈夫面前無地位,重者由媒人遣送女子返回娘家。
重視處女紅,是中國社會的普遍觀念。善于觀察的文人們又把其賦予了浪漫的情調。
王實甫的《西廂記》在記述了張生與崔鶯鶯的幽會之后,特別提及香巾,他寫道:
“(后庭花)春羅兒瑩白,早見紅香點嫩色,燈下低睛覷,胸前著肉揣,暢奇哉,渾身通泰,不知春從何處來。”
劇作家湯顯祖在其《邯鄲夢》那頗具艷麗色的對白中曰:“好夫妻進洞房花燭,……大河犯客槎,猛擒拿,無媒織女容招嫁。休計掛,沒嗟呀,多喜檀郎蘸眼驚紅乍,美人帶笑吹銀蠟。今宵同睡碧窗紗,明朝看取香羅帕。”
陶宗儀的《輟耕錄》記載了一個人娶新娘后未見處女紅,文人袁可潛贈與如夢令一首“今夜盛排宴筵,準擬靈芳一遍,春已去時,問甚紅深紅淺,不見,不見,還你一方白絹。”
今天,在山西農村,驗紅之俗已不多見。但有些地方常在新婚的第二天早上,把見紅的白毛巾放在新房外的明眼處,以示外人表明新娘是處女。
--------------------------------------------------------------------------------
四、婚禮習俗
完整的婚禮習俗在古代有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六禮。但是明清以來,山西各地完整的六禮已經不復存在,如大量地方志中所載的,“婚禮各處不同,大約六禮之中,僅存其四:問名、納采、請期、親迎而已,亦有不親迎者。”(乾隆:《平陽府志》)
解放以后,在婚禮形式上新舊相間,而新的婚禮形式逐步在取代舊的形式。新的,較為文明和現代的婚禮形式在民國期間就已在山西各地開始實行,作為一種新的婚禮習俗,我們把它詳述如下:
“結婚證書,仍用向來紅柬,但主婚人、證婚人、介紹人、新郎、新婦,俱署名耳。其結婚儀式,系就庭前設禮案,奏樂,由司儀人入席面北立,宣唱:“男女賓人席”而北立。男女族主婚人人席,而南立。男女族全體人入席,而東西立。證婚、介紹人入席,而南立。糾儀人人席,而北立。男女賓相引新郎、婦人席,俱面北立。
奏樂。證婚人讀證書,并為新郎新婦交換飾物。新郎、婦行結婚禮,東西向立。雙鞠躬。奏樂。
主、征婚人致訓、箴詞,新郎、婦謝證婚、介紹人,三鞠躬。
男女賓代表致頌詞、贈花,兩鞠躬。奏樂。
新郎、新娘致謝詞,兩鞠躬。
女賓代表唱文明結婚歌。
證婚人、介紹人、男賓、女賓俱退。
新郎、新娘謁見男女主婚人及男女全族全體禮,奏樂,男女主婚人及各尊長面南立,三鞠躬,男女平、晚輩面東而立;兩鞠躬。男族女族全體行相見禮,東西相向立,兩鞠躬。
男女嬪相引新郎、新娘退。男女兩家主婚人及男族、女族全體、糾儀人、司儀人俱退。禮畢筵宴。”(民國十二年:《臨汾縣志》)
今天山西農村的婚禮習俗也大體如此,僅是在內容與形式上更富有一些時代特色。
參考資料://www.tydao.com/sxsu/qiao/3.4.htm...

15293

中國的傳統婚嫁制度源于何時,根在何處?

伏羲是中國(guo)婚(hun)嫁(jia)、嫁(jia)娶制(zhi)(zhi)度的(de)肇(zhao)啟(qi)者,他最大功績之一(yi)就是“正姓(xing)氏、制(zhi)(zhi)嫁(jia)娶”,創(chuang)立了(le)男(nan)女對(dui)偶的(de)婚(hun)配制(zhi)(zhi)度,最終使人類的(de)體質和智力都有了(le)一(yi)個(ge)質的(de)飛躍(yue),極大地促進了(le)社會(hui)的(de)進步。...

8852

展開全(quan)文(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