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视频官网

周公解夢之夢見蛇纏腰相關內容

女人夢見蛇纏腰但沒咬

女人夢見蛇纏腰但沒咬預示著事業停滯不前,感情可能出現問題,這是不吉利的象征,這是兇兆。

蛇在古代是(shi)邪惡的(de)(de)代名(ming)詞,它的(de)(de)出現(xian)(xian)總(zong)是(shi)讓人感到害怕和恐懼,蛇同時又是(shi)精靈的(de)(de)化身非(fei)常討(tao)喜,蛇的(de)(de)雙面性格讓很多人感到難(nan)以捉摸,除了孕婦以外(wai)夢(meng)見蛇基本(ben)都是(shi)不吉(ji)利(li)的(de)(de)體(ti)現(xian)(xian),兇(xiong)兆的(de)(de)象征,大家一定要做(zuo)好心理準備。

一、女人夢見蛇纏腰但沒咬預示著工作出現問題。

蛇纏住你(ni)(ni)其(qi)實(shi)就是(shi)(shi)不(bu)要你(ni)(ni)往(wang)上面攀(pan)爬,預示著(zhu)事業出現(xian)(xian)問(wen)題(ti)停滯不(bu)前,如果(guo)工作中你(ni)(ni)也感覺(jue)到(dao)力(li)不(bu)從(cong)心或者總是(shi)(shi)打不(bu)起精神,這(zhe)(zhe)個(ge)時(shi)候你(ni)(ni)就要好(hao)好(hao)反思(si)一(yi)下(xia)自(zi)己,到(dao)底是(shi)(shi)工作狀(zhuang)態(tai)不(bu)好(hao),還是(shi)(shi)這(zhe)(zhe)份工作不(bu)適(shi)應你(ni)(ni),潛意(yi)識已經發現(xian)(xian)你(ni)(ni)對這(zhe)(zhe)份工作抱有消(xiao)極的態(tai)度(du),那么我(wo)們高(gao)度(du)重視(shi),這(zhe)(zhe)個(ge)時(shi)候好(hao)好(hao)反思(si),發現(xian)(xian)問(wen)題(ti),解決問(wen)題(ti)才能(neng)夠讓工作變(bian)得游(you)刃有余。

二、女人夢見蛇纏腰但沒咬預示著健康出現問題。

夢中你被(bei)蛇纏(chan)住(zhu)不能夠掙脫(tuo)說明你身體(ti)(ti)非(fei)常虛(xu)弱,如果你也感覺到(dao)自己身體(ti)(ti)不是(shi)(shi)很舒服,那么一(yi)定(ding)要好好調整,去醫院看(kan)看(kan),這個(ge)時候潛意識已經感覺到(dao)了你身體(ti)(ti)發生變化,那么我們就必須高(gao)度重視,面對這樣問題一(yi)定(ding)是(shi)(shi)以防為主,畢竟(jing)身體(ti)(ti)是(shi)(shi)一(yi)切(qie)的基礎。

三、孕婦夢見蛇纏腰但沒咬預示著寶寶要出生了。

開始已(yi)經說了蛇(she)擁有(you)雙重(zhong)屬性,這(zhe)里的(de)蛇(she)化身(shen)精(jing)靈(ling)夢(meng)見蛇(she)是胎夢(meng),預(yu)示著寶寶纏住(zhu)媽(ma)媽(ma),這(zhe)里的(de)蛇(she)沒(mei)有(you)咬(yao)媽(ma)媽(ma)恰恰證明就(jiu)是寶寶,這(zhe)是非(fei)常(chang)好的(de)預(yu)兆,媽(ma)媽(ma)一定要提前做(zuo)好準備(bei),迎(ying)接(jie)寶寶的(de)到來,幸福的(de)日子才開始,期待美好生活(huo)吧。

做夢只是我們潛意識的一種體現,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以防極端情況出現。

...

20932

夢見三條蛇纏腰

夢見三條蛇纏在腰桿上的周公解夢:
吉兇指數:89(由佛滔居士數理文化得出,僅供參考)
夢見蛇盤在床下,表示床的主人會得重病,有可能數月之后才會康復。
夢見吐著信子的蛇盤踞在你的身旁,預示敵人將控制你,而你無力掙脫或者你將受到疾病的打擊。
很多人經常做夢都會夢見蛇,在周公解夢中,夢見蛇多數是吉兆,但也有個別情況是不好的預示。蛇在夢中,往往代表了欲望、內在力量等等。同時蛇在夢中也是胎夢的一種。
夢見三條蛇纏在腰桿上,希望在朋友圈中變得突出的心情,讓你的講話有些夸張呢。有你在的場合總是不會冷場,大家也很喜歡你。
夢見三條蛇纏在腰桿上,所代表的票號碼是 2。
以上是夢見三條蛇纏在腰桿上的相關夢境分析。佛滔居士權威解夢,轉載請注明出處。
0
這夢解得好
夢見三條蛇纏在腰桿上的吉兇:
基礎運(yun)吉(ji),境(jing)遇(yu)可稍安定,因勤(qin)勉(mian)而有(you)一時(shi)之大(da)成功,但成功運(yun)劣(lie),以致不能有(you)所伸(shen)張發(fa)展,且恐(kong)有(you)再(zai)敗之兆,若人(ren)格或地格有(you)兇數者,恐(kong)交通(tong)生禍或陷于(yu)體弱病難,或急(ji)功招敗,或兇變遭難、禍端危(wei)害之慮。【吉(ji)兇相抵】...

21911

夢見蛇纏腰但又脫了

夢見蛇纏腰但又脫了意味著:
象是要一改之前你睡獅的狀態,這兩天是你是標準的戰力全開,想一口氣地想要解決所有的事情。有效率當然是件好事,但也記得別讓你的霸氣太過外顯,這樣容易惹人不快唷!同時也別在這兩天燃燒過頭,要不隔天就虛脫了那可多劃不來。
夢見蛇纏腰但又脫了的吉兇:
可獲得意外(wai)之大成功,名利(li)(li)雙收,且得大發展(zhan),諸事順利(li)(li)隆昌,大吉大利(li)(li)。但數(shu)理若兇則(ze)恐(kong)好景不長。若無(wu)兇數(shu),則(ze)可免憂(you)慮(lv)。【大吉昌】W 僅(jin)供娛樂,不能當真(zhen)!...

1000

夢見蛇纏腰內

夢見蛇纏腰上意味著:
容易泄露秘密的一天。承擔重要項目的朋友,尤其要注意這一點,很可能在閑談中一時性起就說了不該說的話。雖然對方不一定有居心來套出你的秘密,但是卻很容易給以后留下隱患呢!
夢見蛇纏腰上的吉兇:
有父祖余德所蔭益,或由長輩愛護栽培,易向上發展,境遇安泰,雖無驚人成就,但可平順而逐漸伸展,欣慶幸福長壽之兆。【大吉昌】
夢見蛇纏腰上的宜忌:
〖宜〗:宜嘗試新狗糧,宜用手機拍照,宜晚睡晚起,宜殘殺小昆蟲,宜辦公室曖昧,宜乘坐自動扶梯;
〖忌(ji)〗:忌(ji)哭泣,忌(ji)精打細(xi)算,忌(ji)紅酒腐乳同吃,忌(ji)戴三個表(biao),忌(ji)Bassanova,忌(ji)扶老奶奶過馬路。...

2642

夢見蛇纏腰上,叫別人拿開了是什么意思

愛新覺羅?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第八子,在八大貝勒中排名第四,又被稱為四貝勒。皇太極12歲喪母,20歲帶兵打仗,35歲登極,在位17年,52歲去世,是清朝繼努爾哈赤之后又一位杰出的家、軍事家。
皇太極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當時,中國上空有四顆耀眼的明星:一顆是清太宗皇太極(1592~1643年),一顆是明崇禎帝朱由檢(1611~1644年),一顆是農民軍領袖李自成(1606~1645年),再一顆是蒙古察哈爾部林丹汗(1592~1634年)。這四個人,各代表自己民族或集團的利益,參與了那場空前慘烈而又可歌可泣的角逐。最后結局是:林丹汗敗死青海打草灘,時年43歲;崇禎帝逼迫皇后自殺、砍傷親生女兒、走上煤山自縊,時年34歲;李自成在紫禁城做了一天皇帝,敗死在九宮山,時年40歲。林丹汗、崇禎帝、李自成的基業,最后都歸了皇太極和他的子孫們。
皇太極成為最大的贏家絕非偶然,不論是文治還是武功,他都顯然比對手要技高一籌。
文治:革弊圖新
皇太極在文治的棋盤上,調整關系,革弊圖新,有四步高棋:
革除弊政,調劑滿漢。努爾哈赤晚年,特別是進入遼河平原以后,實行了一些錯誤政策——大量遷民,按丁編莊,清查糧食,強占田地,滿漢合居,殺戮諸生,遭到遼東漢民的反抗,民族矛盾十分尖銳。漢人有的向飲水、食鹽中投毒,有的把豬毒死出售,有的攔路擊殺單獨出行的滿人,有組織的武裝暴動也此起彼伏。努爾哈赤卻沒有停止對漢人的奴役和屠殺,繼續執行高壓政策。結果矛盾進一步激化,人口逃亡,丁壯銳減,田園荒蕪,“民將餓死”,寇盜橫行。
皇太極繼位之后,對其父汗的失誤之策,適時做出調整:
對漢民:他提出“治國之要,莫先安民”,強調滿洲、蒙古、漢人之間的關系“譬諸五味,調劑貴得其宜”。他決定:漢人壯丁,分屯別居;漢族降人,編為民戶;善待逃人,放寬懲治——“民皆大悅,逃者皆止”。
對漢官:漢官原從屬滿洲大臣,自己的馬不能騎,自己的牲畜不能用,自己的田不能耕;官員病故,妻子要給貝勒家為奴。皇太極優禮漢官,以此作為籠絡漢族上層人物的一項重要政策。對歸降的漢官給予田地,分配馬匹,進行賞賜,委任官職。皇太極重用漢官,范文程是一個例子。“太宗即位,召直左右”,參與軍政大計。每逢議事,總問:“范章京知道嗎?”遇有奏事不當之處,總是說:“為什么不和范章京商量呢?”大家說:“范章京也這么說。”太宗就認可。有一次范文程在皇宮里進食,看著滿桌佳肴美味,想起老父親,停箸不食。太宗明白他的心思,立即派人把這桌酒席快馬送到范文程家里。后來,范文程做到內秘院大學士,這是清朝漢人任相之始。
對漢儒:“士為秀民,士心得,則民心得矣”,誰占有更多的優秀人才,并發揮其才能智慧,誰就能戰勝對手。大明有人才卻不能用,大順沒有鴻儒俊彥,牛金星不過是個舉人,而決定大清能否在這場中取勝的關鍵也在于能否大量地占有人才。努爾哈赤對明朝生員屠殺過多,對所謂通明者“盡行處死”,其中“隱匿得免者”約有300人,都淪為八旗包衣下的奴仆。皇太極下令對這些為奴的生員進行考試,各家主人,不得阻撓。這是后金科舉考《清太宗圣訓》試的開端,結果得中者共200人。他們從原來為奴的身份,盡被“拔出”,獲得自由,得到獎賞。后又舉行漢人生員考試,取中228人,從中錄取舉人,加以重用。這項舉措,反響強烈,“仁聲遠播”。
族名滿洲,建號大清。皇太極做了兩件大事,影響千古,史冊永存。一件是改族名女真為滿洲。天聰九年(1635年)十月十三日,天聰汗皇太極發布改族名為滿洲的命令,從此,滿洲族(簡稱滿族)的名稱正式出現在中華和世界的史冊上;另一件是改國號大金為大清。天聰十年(1636年)四月十一日,皇太極在沈陽皇宮大政殿舉行即皇帝位的典禮,改國號“大金”為“大清”,改年號“天聰”為“崇德”。因為皇太極有兩個年號:一個是天聰,另一個是崇德,所以清朝出現十二帝十三朝的現象。皇太極為什么改國號為“大清”呢?有一個傳說:努爾哈赤早年逃難時騎著一匹大青馬,慌急趕路,馬被累死。努爾哈赤難過地說:“大青啊,大青,將來我得了天下,國號就叫大清!”當然這是一個傳說故事,不必深究。皇太極改國號、稱皇帝意在表明:自己不僅是滿洲的大汗,而且是蒙古人、漢人以及所有人的大汗,是大清國臣民的皇帝。
“南面獨坐”,完善體制。隨著后金的發展,皇太極改革并完善政權機構。一是,除掉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又挾制大貝勒代善,廢除大汗同三大貝勒并坐制,改為皇太極“南面獨坐”,強化君主極權;二是,鞏固和完善八旗制度,逐步設立八旗漢軍,以管理漢軍及其眷屬的軍、政、民等事宜,并擴編八旗蒙古,加強對蒙古的統轄;三是,創設蒙古衙門(崇德三年改稱理藩院),以專門處理民族事務;四是,仿效明制,設立內三院、六部、都察院,形成內三院、六部、都察院和理藩院所謂“三院六部二衙門”的架構,基本完善了組織的體制和架構。
造紅衣炮,創建重(zhòng)軍。天聰汗皇太極在經過寧遠之戰、寧錦之戰和北京之戰三次重大失敗之后,終于明白了一個道理:戰敗的重要原因是自己沒有最新式武器——紅衣大炮。此炮為西洋人制造,稱作“紅夷大炮”;滿洲忌諱“夷”字而諧音為“衣”,稱作紅衣大炮。天聰五年(1631年)正月,后金仿制的第一批紅衣大炮在沈陽造成,定名為“天佑助威大將軍”。從此,滿洲終于有了自己制造的紅衣大炮。這是八旗兵器史上劃時代的大事件,也是八旗軍事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皇太極在八旗軍設置新營“重軍”,就是以火炮等火器裝皇太極的腰刀
備的重型新兵種——炮兵。從此,清軍有的強大騎兵明軍沒有,明軍有的紅衣大炮清軍也開始擁有。
這樣,皇太極糾正了他的父親晚年所犯下的錯誤,使得后金軍政事業有了新的發展。皇太極死后被謚為“文皇帝”,這個“文”字恰恰說明他一生文治功業的特征。
武功:四向開拓
皇太極在武功的棋盤上,四面出擊,開拓疆域,也有四步高棋:
向東出兵,兩征朝鮮。天聰元年(1627年)正月,皇太極命二大貝勒阿敏等率軍東征朝鮮。阿敏統率大軍,過鴨綠江,占領平壤。三月,雙方在江華島殺白馬、黑牛,焚香、盟誓,定
下“兄弟之盟”。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稱帝大典時,朝鮮使臣拒不跪拜,雙方撕扯,仍不屈服。皇太極認為:這是朝鮮國王效忠明朝、對清不從的表現。十二月,皇太極以此為借口,第二次對朝鮮用兵。皇太極親自統率清軍渡鴨綠江,前鋒直指王京漢城。朝鮮國王李倧(zōng)逃到南漢山城。皇太極也率軍到南漢山城駐營。第二年正月,李倧請降,奉清國正朔,向清帝朝貢。于是,皇太極在漢江東岸三田渡設壇,舉行受降儀式,確立了清同朝鮮的“君臣之盟”。皇太極兩次用兵朝鮮,達到一石三鳥的目的——一是改變了朝鮮依違于明朝和清朝之間的立場,二是得到了來自朝鮮的物資供應,三是解除了南攻明朝的東顧之憂。
向北用兵,征撫索倫。皇太極向北用兵,兵鋒直指黑龍江上游、中游和下游地域。皇太極的策略是:“懾之以兵,懷之以德。”達斡爾頭人巴爾達齊居住在精奇里江(今結雅河)多科屯。皇太極將宗室女兒嫁給巴爾達齊,他成了皇太極的額駙(駙馬,侄女婿)。不久,索倫部的許多首領相繼到沈陽朝貢,表示歸順。崇德年間,皇太極兩次發兵索倫,征討博穆博果爾。雙方在黑龍江上游雅克薩(今俄羅斯阿爾巴津)、呼瑪爾(今呼瑪)等地遭遇,經過激戰,清軍獲勝,但損失很大。博穆博果爾率余部北逃。皇太極采用“聲南擊北”的計謀,預先埋伏蒙古騎兵截其逃路,將率眾逃到齊洛臺(今俄羅斯赤塔)的博穆博果爾擒獲。皇太極征撫并用,以撫為主,終于使貝加爾湖以東、外興安嶺以南、烏蘇里江至鄂霍次克海的廣闊地域歸屬于清朝。
向西用兵,三征蒙古。明清之際,我國蒙古分為三大部:漠南蒙古即內蒙古、漠北蒙古即外蒙古、漠西蒙古即厄魯特蒙古。漠南蒙古位于明朝和后金之間,并同明朝定有共同抵御后金的盟約。漠南蒙古察哈爾部林丹汗,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后裔。他強大,自稱是全蒙古的大汗。明廷每年給林丹汗大量“歲賞”,使其同后金對抗。努爾哈赤時漠南蒙古東邊諸部多歸服后金,但察哈爾部成為漠南蒙古諸部對抗努爾哈赤父子的堅強堡壘。皇太極即位后,西向三次用兵,其主要目標是察哈爾部的林丹汗。天聰二年(1628年),皇太極利用漠南蒙古諸部的矛盾,同反對林丹汗的喀喇沁等部結盟,首次親統大軍進攻林丹汗。到敖木倫,獲得勝利,俘獲11000余人,后乘勝追到興安嶺。四年后,皇太極再次率軍遠征林丹汗,長途奔襲至歸化城(今呼和浩特市)。林丹汗聞訊,驚慌失措,星夜逃遁。皇太極回軍,途中獲得明塞外民眾數萬、牲畜10余萬。此后,察哈爾部眾叛親離,分崩瓦解。林丹汗逃至青海打草灘,出痘病死。天聰九年(1635年),皇太極命多爾袞等統軍三征察哈爾部。林丹汗的繼承人、其子額哲率部民千戶歸降,并獻上傳國玉璽。據說這顆印璽,從漢朝傳到元朝,元順帝北逃時還帶在身邊。他死之后,玉璽失落。200年后,一個牧羊人見一只羊三天不吃草,而用蹄子不停地刨地。牧羊人好奇,挖地竟得到寶璽。后來寶璽到了林丹汗手中。皇太極得到“一統萬年之瑞”,如同自己的統治地位得到上天的認可,自然大喜過望。他親自拜天,并告祭太祖福陵。昔日為敵20余年的察哈爾舉部投降,廣闊的漠南蒙古歸于清朝。
向南用兵,五入中原。皇太極向明朝用兵,先后取得大凌河之戰和松錦之戰的勝利,并五次向關內用兵。第一次是天聰三年(1629年),皇太極親自帶領大軍,繞道蒙古地區,攻破大安口,圍攻北京城;第二次是天聰八年(1634年),皇太極親統大軍,蹂躪宣府、大同一帶;第三次是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命多羅郡王阿濟格等率軍入關,到延慶,入居庸,取昌平,逼京師。接著,阿濟格統軍下房山,破順義,陷平谷,占密云,圍繞明都,蹂躪京畿。此役,清軍阿濟格奏報:凡56戰皆捷,共克16城,俘獲人畜17萬。他們凱旋時,“艷服乘騎,奏樂凱歸”,還砍木書寫“各官免送”四個大字,以戲藐大明皇朝;第四次是崇德三年(1638年),皇太極派多爾袞率軍入關,兵鋒直到濟南。在長達半年的時間里,多爾袞轉戰2000余里,攻克濟南府城暨3州、55縣,獲人、畜46萬;第五次是崇德七年(1642年),皇太極派阿巴泰率軍入關,橫掃山東一帶,俘獲人口36萬、牲畜32萬余頭。皇太極五次大規模入塞,攻打北京,擄掠中州,陷落濟南,皇太極之膽識、之氣魄、之謀略確是雄奇的。但他多次派兵入塞,屠城、殺戮、焚毀、搶掠,卻是兵略中之最下者。
謀略:謀位施計
皇太極為什么能取得上述的文治武功?原因很多,但關鍵在于謀略。謀略是關乎家、軍事家心智高下、事業成敗、民族盛衰、國家興亡的大事。下面講四個例子。
精心謀劃,繼承汗位。滿族先人女真像許多游牧民族一樣,汗位繼承沒有實行嫡長制。努爾哈赤身后的大位由誰來繼承?當時沒有一個制度。努爾哈赤生前為著鞏固權位,先幽死胞弟舒爾哈齊,又殺死長子褚英。努爾哈赤晚年在汗位繼承問題上非常煩惱,他沒有指定繼承人,而是宣布《汗諭》:實行八和碩貝勒共議推舉新汗和廢黜大汗的制度。所以,他死之后,尸骨未寒,汗位之爭,非常慘烈。當時在諸貝勒中,以四大貝勒的權勢最大,地位最高;此外,還有多爾袞、多鐸。四大貝勒是: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皇太極在四大貝勒中,座次和年齒均列第四,為什么卻能登上后金國汗的寶座?因為皇太極在大位爭奪中,長期而巧妙地運用了謀略。
當時的形勢是:二貝勒阿敏是皇太極的堂兄,其父舒爾哈齊獲罪被圈禁至死。阿敏自己也犯下大過,自然沒有資格也沒有條件爭奪汗位繼承權;三貝勒莽古爾泰是皇太極的五兄,有勇無謀,生性魯莽,軍力較弱。他的生母富察氏曾因過失獲罪,莽古爾泰竟親手殺死母親。這種人,名聲差,可做統兵大將,但不能做一國之君,更沒有條件爭奪汗位;大貝勒代善有資格、有條件也有可能繼承汗位。代善性格寬柔、深得眾心,且軍功多、權勢大。努爾哈赤曾預示日后由其襲受汗位,說:“百年之后,我的幼子和大福晉交給大阿哥收養。”大阿哥就是代善。皇太極雖懷大志、藏玄機、有帝王之材,但同乃兄代善爭奪汗位繼承,各方面均處于不利的地位,于是不得不暗設機關。
這里面有一個故事:努爾哈赤小福晉德因澤向天命汗告訐(jié)大福晉兩次備佳肴送給大貝勒,大貝勒受而食之;又送給四貝勒,四貝勒受而未食。大福晉經常派人去大貝勒家,還在深夜外出宮院。努爾哈赤派人調查屬實。他不愿家丑外揚,便借故懲處大福晉。這件事在滿洲貴族中曝光后,大貝勒代善的威望大降,已無力爭奪汗位。有人說小福晉德因澤告發是受到皇太極的指使,皇太極藉大福晉同大貝勒代善難以說清道明的“隱私”,施一箭雙雕之計:既使大貝勒聲名狼藉,又使大福晉遭到懲處。大福晉在這次事件中受了點“傷”,但沒有“死”,不久又得到努爾哈赤的寵愛。
大福晉就是多爾袞、多鐸的生母大妃烏拉那拉?阿巴亥。阿巴亥12歲嫁給努爾哈赤,共同生活25年。她當時37歲,正值盛年,豐姿饒艷。阿巴亥生有三個兒子:當時阿濟格22歲、多爾袞15歲、多鐸13歲。多爾袞、多鐸兄弟也有資格同皇太極爭奪皇位。要削弱多爾袞、多鐸的力量,最好的辦法就是處死大妃。努爾哈赤死后,皇太極和幾個貝勒說先汗有遺言,讓大福晉殉葬。在皇太極等四大貝勒的威逼下,她自縊而死(一說被用弓弦勒死)。阿巴亥死后,多爾袞、多鐸年幼,失去依靠,沒有力量同皇太極爭奪大位。據《清史稿?索尼傳》記載,多鐸曾說:“當立我,我名在太祖遺詔。”由此看來,努爾哈赤生前或有遺詔,可是至今沒有見到。多爾袞死后議罪,一大罪名就是曾說:“太宗文皇帝之繼位,原系奪立。”所以,皇太極到底是繼位還是奪位?至今學界仍有不同的意見。
代善失勢、多爾袞失母,皇太極在大位爭奪中處于有利地位。新汗的推舉議商,在廟堂之外進行。大貝勒代善的兒子貝勒岳讬、薩哈璘到其父代善的住所,說:“四大貝勒(皇太極)才德冠世,深契先帝圣心,眾皆悅服,當速繼大位。”代善說:“這是我的夙愿!你們所說,天人允協,誰不贊同。”這樣,父子三人議定。第二天,諸王、貝勒、貝子聚于朝。代善將他們的意見告訴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及諸貝勒。沒有發生爭議就取得共識。皇太極經過長達15年的精心謀劃,終于登上大位。皇太極初登新汗寶座時,四大貝勒并肩而坐,處理軍政大事,四人輪流分值。爾后,皇太極除掉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脅服大貝勒代善,終于“南面獨坐”,穩固了權力。
設反間計,除袁崇煥。天聰汗皇太極在事業發展過程中,有一件事很值得大書一番,這就是巧設反間計,除掉袁崇煥。事情要從源頭說起。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努爾哈赤在寧遠之戰中,攻而未克,不久郁郁而死。皇太極親臨戰場,目睹了八旗戰史上這場最慘痛的失敗。父汗死了,皇太極要報仇!于是,發動了寧錦之戰。天聰元年(1627年)五月,皇太極在寧遠、錦州戰敗。寧遠、寧錦兩役失敗,皇太極認識到:袁崇煥是他經山海關進入中原通道上的“攔路虎”。所以,皇太極用了一計:繞道山海關,攻打北京城;調動袁崇煥“勤王”,實施“反間計”,除掉袁崇煥。
天聰三年(1629年)十月,皇太極親率大軍,避開山海關,繞道內蒙古,進攻北京城。這時的袁崇煥被崇禎帝重新起用為兵部尚書、薊遼督師。他曾奏報,遼東防守堅固,敵軍不會通過;但薊鎮一帶防務空虛,應當加以重視。朝廷對他的奏報未予理睬,而塵封起來。當袁崇煥在山海關巡視的時候,得到皇太極進攻京師的軍報。他急點九千騎兵,日夜兼馳,前來救援,同敵決戰,保衛北京。
袁崇煥駐兵在北京廣渠門外,兵無糧,馬無草,白天作戰,夜間露宿。袁崇煥身先士卒,中箭頭的衣甲,像刺猬皮似的。袁崇煥連獲廣渠門和左安門兩捷,京師轉危為安。皇太極就使用《三國演義》中周瑜利用蔣干盜書使曹操中反間計的手法,設計陷害袁崇煥。此計,《清史稿?鮑承先傳》記載:
翌日,上誡諸軍勿進攻,召承先及副將高鴻中授以秘計,使近陣獲明內監系所并坐,故相耳語云:“今日撤兵,乃上計也。頃見上單騎向敵,有二人自敵中來,見上,語良久乃去。意袁經略有密約,此事可立就矣。”內監楊某佯臥竊聽。越日,縱之歸,以告明帝,遂殺崇煥。
十二月初一日,崇禎帝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以議軍餉為名,命袁崇煥到紫禁城。當時,北京城戒嚴,九門緊閉。袁崇煥坐在筐里,被人吊到城上。袁崇煥到了紫禁城平臺,崇禎帝并未議餉,而是下令將他逮捕,下錦衣衛獄。第二年八月十六日,一代名將袁崇煥在北京西市被凌遲處死。《明季北略》記載:袁崇煥受刑時,人們咬牙切齒,買從袁身上割下的肉就酒喝,喝一口,罵一聲。這個記載,未必可靠。但說明當時京城上下都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誤認為袁崇煥“通敵”。事情一直到清朝修《明史》,在滿文檔案中看到當時的記載才真相大白。事過100多年后,袁崇煥的冤案由乾隆帝給予平反。
皇太極用反間計使得大明崇禎帝“自毀長城”。《明史?袁崇煥傳》說:“自崇煥死,邊事益無人,明亡征決矣!”
皇太極心機之深、謀略之高、手段之辣,令人嘆為觀止。這自然與其先天稟賦有關,但所處環境和人生經歷則是更重要的原因。
皇太極出生那年,父親努爾哈赤34歲,生母那拉氏18歲。他的生母是葉赫部貝勒揚佳努的愛女,名孟古,稱孟古格格。14歲嫁給努爾哈赤,29歲撒手歸天。12歲的皇太極自此失去母愛。那拉氏之死,在很大程度上是心情抑郁所致。孟古從結婚到患病、逝世,建州同葉赫部一直敵對。古勒山一戰,孟古的堂兄布齋貝勒,戰馬在廝殺中被木墩絆倒,死于非命。努爾哈赤命將布齋的遺體劈作兩段,將其一半歸還。從此建州與葉赫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孟古病危,覺得自己在世的日子不多了,要求見生母一面。努爾哈赤派人去葉赫迎接,但葉赫貝勒不許。孟古終未得見生母,抱憾九泉。
皇太極少年喪母,又沒有同母的兄弟姐妹,可以說是孤苦伶仃!而他的家庭,卻是一個大家族。他有4個叔父,僅二叔穆爾哈齊門下就有11個堂兄弟,三叔舒爾哈齊門下有9個堂兄弟,其中阿敏貝勒門下有6位侄子、濟爾哈朗貝勒門下有11位侄子。而他又有15位同父異母兄弟,親兄弟的子侄多達一百四五十人。他的7位同父異母的兄長由5位福晉所出,這5位福晉都是建州本部人,唯獨其生母是葉赫部,而葉赫又同建州結下血海深仇。這種家庭環境,對皇太極少年時代的成長有著許多正面和負面的影響。
第一,皇太極外公為女真著名領袖,生母那拉氏是一位聰明靈秀的格格。受遺傳的影響,他聰敏過人。而其他兄弟的外公(除多爾袞外公)都名不見史傳,這個背景增強了他上的自信心。
第二,少年喪母,使他在生活中遇到過多的艱難與困苦,磨煉了他的獨立性格與頑強意志。
第三,沒有母親呵護,沒有同母兄弟姐妹,格外勢孤力單,養成他慎言少語的性格,鍛煉了溝通與協調的能力。
第四,皇太極因舅父同建州有世仇,長期冤怨相報,使他在家族中處于不利地位,促成他長于心計。
泰化否,否生泰。少年喪母,自是人生中的一大不幸。然而,挫折于懦弱者會磨損意志,于堅強者會愈挫愈奮。以清初的四位君主來說,太祖努爾哈赤11歲喪母,太宗皇太極12歲喪母,世祖福臨6歲喪父,圣祖玄燁8歲喪父、10歲喪母。努爾哈赤雖少年喪母,卻鍛煉了獨立品格。同樣,皇太極失去母親的關愛,卻促使他學習、仰慕父汗,也更錘煉他獨立、慎思、頑強、拼搏的品格。似可以說:皇太極在對內轄制和對外征服的過程中能夠挫敗群雄,是同他挫折長智慧、困厄磨意志的特殊家庭環境和人生經歷分不開的。
這樣一代英杰,本來應該能夠創立更大的功業。但是,皇太極在52歲的盛年(1643年)卻遽然辭世,他離世的當天,還在進行政務活動。天不假年,使他無緣端坐在紫禁城的寶座上,實現其終生為之奮斗的定鼎燕京的美夢。他死后葬在昭陵,陵前的石像中有一對石馬,就是“昭陵二駿”,相傳是仿照皇太極生前喜愛的坐騎——大白、小白二駿雕制的。
皇太極的死,標(biao)志(zhi)著大(da)清(qing)(qing)皇朝一個朝代的結(jie)束,也(ye)標(biao)志(zhi)著大(da)清(qing)(qing)皇朝奠基(ji)工程(cheng)的完結(jie)。太祖、太宗(zong)兩(liang)代整整60年(nian)的奮爭,為后來(lai)清(qing)(qing)軍入關(guan),定鼎燕京,統一中原,奠下了(le)(le)基(ji)礎,準備了(le)(le)條件。...

4615

夢見一條蛇纏腰然后甩掉了

夢見一條蛇纏腰然后甩掉了意味著:
目前的你正處(chu)于運氣切(qie)換(huan)快速的時(shi)期(qi)。最好不(bu)要(yao)在(zai)一件事情上(shang)花太多(duo)時(shi)間,不(bu)然瞬間其他機會(hui)就(jiu)跑掉了(le)喔。不(bu)過這兩天(tian)在(zai)團體中(zhong)你將(jiang)有(you)站在(zai)領導地位的機會(hui),但切(qie)記(ji)話(hua)不(bu)要(yao)太多(duo),默默以身作則更能贏得信(xin)任。...

6920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