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发展是有着巨大贡献的。
赵匡胤在平定李筠、李重进叛乱后,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军制,发展生产,巩固统治。经过两年在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的准备,确定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战略决策,决心通过战争创造统一局面。
遂于建隆三年(公元962年)九月,部署兵力守卫西、北边境,防止辽、北汉南掠,他采取了先南后北的策略,选择荆、湖为突破口,挥师南下,开始了统一战争。他的第一步就是攻灭荆湖!
在大宋没有建立之前,在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中原地区有后梁后唐后晋后周五个朝代
而中原地区以外则有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统称十国,这就是五代十国,不过到了大宋建立前期,地方比较大的割据势力有楚、南唐,南汉,后蜀和北汉。
赵匡胤决定授衔统一荆湖地区。
荆湖地区主要包括荆南、湖南地区,荆湖地区地处长江中游要冲,南北相邻,又东临南唐,西接后蜀,南靠南汉。
占领荆、湖地区的话,大宋就可以可割裂江南诸国,为以后各个击破创造条件。对于大宋来说这第一步非常重要,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荆湖地区只要有两个割据势力,荆南的南平和湖南的武平,这两个割据势力占据着荆湖地区。
其中南平是十国中最小的割据政权,在后唐时期荆南留后高季兴还是经略荆南,等到后唐的时候,他已经割据了荆南形成一个独立的王国,他是武平的开创者。
他死后其长子高从诲承继父业,南平的国策从这一时期趋于完善和定型,一直奉中原王朝为正朔,避免被吞并,死后南平后继者依次为高保融、高保勖、高继冲,实力一天不如一天,高继冲在位的时候大宋建立,赵匡胤已经有要吞并南平,取得荆南,打通荆南要道。
而武平比南平势力要大上很多,原来在湖南这一地区是马氏所建立的楚国,楚国为南唐所灭,这个时候周行逢等击败南唐军队。
后来周行逢强行占据潭洲,并且向后周称臣,被后周正式任命为清武军节度使,总领潭洲军政大权。后来周兴逢成为武平割据势力的开创者,成为湖南地区最大的割据势力。
想要取得荆湖地区的控制权,就必须要剔除这两股割据势力,但是问题又来了,无论是南平还是武平都是奉中原为正朔。
大宋是他们的宗主国,赵匡胤也不好贸然灭掉他们,这样做只会让其他割据势力对大宋心生警惕,不利于统一大业!
赵匡胤摆平了内部的事情之后,就在考虑要打通荆湖地区,身为一个有远见的帝王,绝对不会放弃他一统天下的宏愿。
可是他要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毕竟这两个势力都是自己的小弟,不可能直接灭了,他也痛苦,但是上天似乎十分眷恋大宋,十分眷恋赵匡胤,机会很快就来了。
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来自于武平节度使周保建隆三年(962)十月,周保是武平节度使周行逢的幼子,周行逢病逝,当然要立他的儿子为继承人了,可是他手下的大将而是他的结拜兄弟张文表不乐意了。
他当初和周行逢结拜,一起打下了偌大的武平,现在周行逢死了,他也想当当土皇帝,于是他就开始发动叛乱。新八一中文网首发
张文表也是久经战阵的,很快就占领了潭洲,这让小周保慌了,在谋士(估计是大宋的间谍)的建议下周保权派大将杨师璠平定叛军,同时向北宋求救。
赵匡胤正发愁呢,听到这个好消息就喜不自禁,这简直是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来,你来求救,我这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出兵了。
而且要去的是武平的地盘必须要借到南平,因为从南唐和后蜀的地盘,人家肯定不让,这也给了大宋机会。
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