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距巨大,而现行的资讯触点结构已经可以说相当泛用了,如果它们都不能在新的生命体中很好的起到作用的话……
任务此起彼落,交织的信息流在存在性网络中涌动传输。帝国的标准主轴时间,就在这些存在于整个文明层面上的“日常”中大段大段的流过。
……
“陛下,对于新的生命的初步与中期研究,以及第十四天区的初步规划已经完成,第十四天区可能需要的世界结构已经完成上传。”在不断走向融合与联结的帝国网络之中,由皇帝议会与天区指挥者构成的帝国决策机构又一次通过了值得被他们注意的重大事件的相关方案。这一次,总旗舰暂时停止了利用概率闪电簇来进行的超大规模创世纪活动用以保障大容量实形资讯的传输带宽,许多布施在虚空中的资讯广播中转机构也将注意力全部调往这一会议区间。
这些体型庞大的中继广播节点中被赋予了一片极其特殊的资讯倍增镜面,所有被授意的波动在经过中继广播站时,它们的强度会被这层镜面放大数亿倍。一般而言,至多进行两次中继,原有通讯之中未被授权的噪波部分就会因为十分明显的数量级差异而被“清理”的干干净净。
“场态生命,生命基础资讯结构存在重大变化,同时广义灵魂与狭义灵魂也需要作出重大改变……这的确是一种足以称为全新的生命构型,至少在我们的认知范围内,我们从来没有见到过脱离实体结构的生命——长久以来,我们一直认定,生命本身的运作需要一定的基础。除去构型差别巨大的莫多里虫族和另一个“帝国”的个体之外,我们在故乡世界中,在不算太久之前仍然在实施的观察者计划之中从未观察到过能够以低于环境内生命基元的密度存在的狭义生命。而资讯态出现之后,我们已经可以拓宽自己对生命的认识——或许,以往认识之中的一些有规律的常态活动,甚至是某些异状恒星的规律颤抖同样可以被视为生命……”
“目前我的认知同样存在限制——我能看到更多的事件属性,我也能处理更多的深景细节,不过我无法很有效的将它们转化为目前可以被处理的资讯条目,我也无法进行超越现有水平的解析,我的“见识处理水平”与现在的帝国同等,我也没有更多更好的工具来处理庞大的整体资讯环境,因此,帝国以后的发展还是需要靠你们,需要靠每一个帝国个体共同发挥作用才行。”
“场态生命的有关特点已经记录——该形态生命直接取消与实形资讯有关的封装体系,狭义灵魂与广义灵魂均与现有实形资讯生命存在巨大差距。该型生命通过概率富集操作,填补实形资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可能漏洞与缺失之处,具体行使细节有待探明。”
“是的,陛下,这一部分我们进行过多次相关试验。从诸多方案之中,第五、第九、第十二与第十三天区的联合方案中的大部分条目被采用,不过这一部分条目仍然还不够。目前而言,虽然我们的发展之中存在漏洞与缺失,但是这些“缺失”之处本身并不像是一片连续平面之中的空缺与褶皱一样体现的那么直接。它们是体现在现有造物的功能缺失、我们的思路与认知缺失等方面上的。这就意味着这些断口实际上处于“封装”体系以内。而如果要进行有关的解析弥补操作并做到“平滑稳定”,那么按照现有的技术体系而言,我们必然会用到白物质,但是现在,我们还没有很好的、能够驾驭白物质的灵魂相关资讯模型……”
……
“目前,按照场态生命的基础生存要求与功能要求来看,他们仍然需要一部分实体资讯,他们需要恢复增殖,而与此同时,我们之间也需要沟通。”
“第十四天区很有可能是一个比较纯粹的“功能天区”,或者说“对内天区”——这个天区不需要维持帝国的对外扩张与战争作业。不过,第十四天区除去实体部分之外,场态部分应该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