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定价权(2)(1 / 4)

要提到定价权的价值链,就必须要先提到两样东西——“剑桥公式”和“费雪方程式”。

………………

在经济学界,比较公认的是,“流动性大小”是定价权的决定因素,对于这个问题的阐释,虽然从西方的货币方程式就可以得出最直观的认识,但很多专家并不把这样的问题明确说出来。

实际上,货币数量与价格的问题在西方是早有研究的,并且有现成的公式,这些公式揭示了定价权问题的答案——需要明白,货币的资产层面和交易流通层面是完全是两码事,对于微观与货币的资产和存储价值,西方使用的是剑桥公式;而对于宏观与货币的交易功能,西方使用的是“费雪方程式”。

所谓“剑桥公式”,就是1917年,剑桥大学教授庇古在《经济学季刊》上发表《货币的价值》一文,提出M=kPy的货币需求函数。

式中y表示实际收入,P表示价格水平,Py表示名义收入,k表示人们持有的现金量占名义收入的比产,因而货币需求是名义收入和人们持有的现金量占名义收入比胃的函数。

而“费雪方程式”是传统货币数量论的方程式之一。

20世纪初,漂亮国经济学家欧文·费在《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提出了交易方程式,也被称为费雪方程式。费雪方程式为:MV=PT。

这两个方程式彼此是有不同的,在这里对于货币的交易功能,其中的货币流通速度参数V是关键,而对于货的资产功能人们持有现金的比例所k占据的影响巨大。

剑桥方程式表达的经济意义被称为“现金余额说”,主要是强调人们保有的现金余额对币值的影响,从而导致对物价的影响。

从货币方程式,我们可以看到价格与货币的关系。

按照费雪方程式,MV是流动性、商品的数量是很难变化的,因此价格P实际上就是被流动性所决定的这就建立了宏观上的价格与流动性的一個关系函数。

而在微观之上,流动性是个比较难以衡量的量,在这个微观社会就体现为现金的多少,因此剑桥方程式的现金余额说就变得更有意义了。

k表示人们持有的现金量占名义收入的比率,这个现金量的多少是比较好衡量的,而Py表示名义收人,人们的名义收入是多少也是很容易衡量的。剑桥方程式告诉我们货币需求是名义收人和人们持有的现金量占名义收人比例的函数。

通过这样的函数,我们就可以看到,信用货币的时代,公式当中的M数量完全是央行调控的,人们是可以通过增加M的数量来博弈定价权的——事实上,后世各国的央行调控控制通胀,就是这样的宠观定价权的体现。

但是央行的货币操控同样是有边际效应的——央行能够调控货币的数量;但要想抑制通胀,则需要注意货币流通速度或者持有货币意愿的变化。

以漂亮国为例,在漂亮国的QE宽松下,美元不通胀的背后是各国持有美元的意愿增强,或者说不是直接的增强。而是因为《巴寒尔协议》不断增加的要求和金融风险,各个位融机构不得不进行去杠杆化以持有更多的货币来对抗风险。

而漂亮国不管是QE还是退出QE,都是按照他们自己的条件,也是把控制通胀通缩放在一个重要的层面后所做出来的决定。

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控制通胀通缩就是控制物价,是一个操纵定价权的体现。

因此,通过货币方程式,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理论上对于流动性决定定价权的支持,真正主导定价权的,就是流动性的博弈。

………………

OK,进入正题,我们来聊定价权的价值链。

在商业层面上,我们说定价权,通常上是指公司对其产品价格制定拥有主动权,而且改变产品的定价,也不会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