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三把火(2 / 3)

”。

不过在改口之后李达康却在心里默默吐槽,心说我喊师叔只是表达一种尊重,看你这么大的年龄,我都不好意思和你同辈份,没想你个老家伙还想扮嫩?

那行吧,你既然不服老还想扮嫩,那我也只能满足你这个要求了。

当然喽,两人的交流也仅限于此,毕竟李达康现在只是个无足轻重的小角色,麦亨利才是正主,因此喊完师兄师弟以后,聊天的主角就变成老肖和麦亨利了。

李达康开始打酱油,开始静静当一个旁听者。

说句实话,他俩的聊天其实相当难懂,这其中尤其是麦亨利,他的国语烂得一比,因此他在和老肖闲聊的时候,港普里夹杂了大量英语单词,并且在李达康看来,麦亨利就算是港普都很不标准,也不知道他受什么人的影响,口音里有很浓的客家味。

好在李达康的语言天赋相当不错,连颜真真的江宁土话都能听懂而他本身就是客家人,因此他尽管听得难受,但两人的闲聊基本还是都能听懂,并且从中捕捉到大量信息。

捕捉到两人闲聊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后,李达康很是小吃一惊,同时也解开了他刚才心中的谜团。

因为他俩的闲聊也没有特意规避和隐瞒,其中好几次提到一个人的名字,而这个人,李达康在前世是有所知晓的,这人原先当过香江大社的社长。

换句话说,那个人原先正是老肖的顶头上司。

只不过后来那家伙出了事,竟然来个不辞而别,没向组织汇报就跑到国外去了。

很明显,这是一起很严重的事件了,说是叛国都不为过。

联想起这茬,李达康当时就相通了很多问题,而想通之后,李达康不由向自己刚认的“师兄”投去同情的目光

很明显,这家伙十几年一动不动原地踏步,应该就是受到这件事的牵连了,因为老大出事以后,他这个副手不可避免的要受到组织进一步的审查。

李达康同时进一步分析,老肖同志这人应该还是不错的,至少在立场上应该靠得住,不然在审查完之后,组织上也不可能让他继续留在香江当副社长。

当然喽,尽管他在政治上应该靠得住,但受到牵连还是在所难免,最最起码,他一个“丧失警惕导致失察”的责任,那肯定是跑不了。

李达康认为很可能就是这个原因,这才导致他十多年原地踏步。

心里分析完这些信息后,李达康却产生新的疑问了:

因为他认为假如自己的猜测没错的话,那老肖同志应该是个倒霉蛋啊,他现在应该郁郁不得志才对。

而在前世的时候,李达康见过太多在体制内混得郁郁不得志的人物,这些人大多意志消沉,无论遇到什么高兴的事,他们无论表面上笑得有多欢,但他们的眉目当中,好像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郁结情绪。

但是在今天,李达康却没在老肖身上看到这种郁郁不得志的情绪。

与之相反,这家伙倒像是意气风发,踌躇满志,他现在和麦亨利在那指点江山,当真是红光满面,挥洒自如,反倒有一种“天下我有”的意味。

李达康在旁边看了啧啧称奇。

不过等他们的交流继续深入,让李达康捕捉到更多的信息,倒是让他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也明白麦亨利他一个纯英资太古集团的高管,为什么会特意跑过深圳来给老肖同志送行。

原来这里面另有隐情。

老肖同志虽然在体制内混得不算如意,这都已经十几年原地踏步了,但在香江这么多年,却也认识了不少朋友。

想麦亨利这样的也就不去说他的,根据他们聊天中透露出来的信息,老肖竟认识董生,并且据说两人私交相当不错。

没错,李达康说的董生,就是现在已经成为香江特首的那位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