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挑了写的,可不许要钱!”
郑之路已经打算好了,先把正事办了,然后带沈晓舟二人去客厅里坐坐,聊聊公务。
梁建武欣然点头:“多半是要挑的了,的字比我秀丽。”
郑之路笑道:“那可说不定,建武兄的名头可是在那摆着呢。”
梁建武淡淡一笑,摆手道:“写字,写字,别说别的。”
刘锐却插话道:“两位前辈,我倒有个更好的想法。”
“临都市招待所里头,新建了一座贵宾楼。”
“这座贵宾楼,专用于接待市级以上的重要领导与嘉宾,乃是招待所的重中之重。”
“梁前辈的字大气磅礴,有千钧之重,不妨为贵宾楼题字,也对得上贵宾楼的主旨及地位。”
“郑总裁的字,则秀丽雅致,更符合大众审美观。”
“那就请郑总裁,为招待所新招牌题字。”
“两位前辈觉得,我这个建议怎么样?”
“说起来有些斗胆和冒昧,还请两位海涵。”
郑之路和梁建武对视一眼,先后点头同意。
二人自然都看得出,刘锐这个建议,其实是避免自己二人过会儿可能因作品落选而产生纷争或是不快。
尽管二人已是老友,不会因为这种小事就闹矛盾,但如果谁的作品没被选中,心里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小别扭。
刘锐此举,就完全避免了这种可能,而且让两人作品都能被高挂扬名。
郑之路在悔恨自己虑事不周、险些惹梁建武不快的同时,也在心里暗暗佩服刘锐的睿智。
梁建武则是赞许的看向刘锐,觉得这小伙子人如其字、字如其人。
沈晓舟更是高兴,如果临都市招待所有了梁建武这位大人物的题跋,那等于是拥有了金字招牌,以后就不用发愁没有客源了。
至少,招待所内的贵宾楼会天天客满了。
随后,两位民间书法家,先后挥毫泼墨,写下了“贵宾楼”和“临都宾馆”两幅大字。
墨干以后,刘锐先是分别拍照,随后各自卷起,找来袋子装上。
正事办完之后,郑之路请三人去客厅里喝茶小憩。
照顾到梁建武这个外人的存在,沈晓舟没有说起临都市公司的人事变动与经营情况,免得梁建武无形中被孤立冷落。
沈晓舟说起了接下去临都市公司要干的一件大事:扶贫!
因为沈晓舟知道,梁建武这个省里四把手,就主抓省里的扶贫。
之前,梁建武更是亲自赶赴临都市调研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从梁建武在临都待了两天可以得知,他是非常重视扶贫工作的。
因此提及扶贫,既可以让梁建武插得上话,还能得到他的教诲指导,更能凑他的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