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关于益州分治氐羌夷人的纲要。
荀崧越看越是紧张。
上面的一个个政策,不仅要削减氐羌部落首领对于部众的控制权,而且最终的目的就是彻底的编户齐民。
不是什么上百年,几代人的缓慢同化,而是短短四五年之内的计划。
不仅于此,上面还要氐羌首领送未成年的子弟去成都当太学生,让他们直接进入到礼教开化的氛围中,一步步从心底割裂他们。
手札中的文字异常的直白浅显,每个目的都是那么明晃晃的摆在荀崧的眼前。
除了这两条最为激进的之外,其余的不允许再取夷狄姓名,不允许各部父子相继的继婚制,不允许膜拜西域胡教等等十多条政策,都是已经算小事了。
“陛下,若真的如此施行,恐怕益州必然还将大乱啊。”荀崧叹了一口说道。
“天下大势都已经这样了,朕也不怕大乱啊。”
刘预脸上丝毫不以为意。
“若是真的大乱,那就是有多少人作乱,那就再杀多少人。”
“一直杀到他们肯遵从教化,肯接受朕的以德服人,那就是才能截止。”
荀崧已经彻底明白了。
眼前这个武夫天子,所谓的‘以德服人’,就是杀的夷狄各部心服口服,然后再提着滴血的屠刀教‘德’。
“益州能有那么多的兵马吗?”荀崧问道。
作为曾经与匈奴、羯胡、叛军都交战过的将领,荀崧对于氐羌各部还真没有多么惧怕。
当然,前提是手中有足够的兵马。
“益州将来至少还能有五万兵马,大半都是军府兵,虽然土地是有些紧张,但是好在成都天府之国,物产丰饶,能与中原府兵差别不大。”刘预说道。
按照五万兵员的数目,益州的土地其实并不太充足。
毕竟,益州的精华地带都在成都附近。
“五万军府兵倒是不少,可是至少需要两年成军,两年编练,中间若是氐羌各部作乱,那该如何是好?”荀崧心里的算盘打的啪啪作响。
绝对不能因为一个益州刺史的职位,就轻易的身处险地。
“呵呵,荀卿倒是好算计。”
刘预笑着点点头。
的确如荀崧所说,等到他上任的时候,这一切又是从新开始。
如今在益州的汉军,顶多只能留下一万兵马,剩余的兵马都要返回关中或者中原。
这就是军府兵的不便之处。
这些士兵都是拥有恒产的小地主,都是心心念念着自己的家产。
和普通的募兵不一样。
作为拿钱干活的募兵,只要给开的工钱管够,别说常驻益州,就是安家在益州,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你放心好了,益州的氐羌,其实强悍者,朕已经帮你去掉了一半了。”刘预缓缓的说道。
“什么?去掉了一半?”荀崧也是一惊。
“朕说的是强悍者,去掉了一半,可不是总数去掉了一半。”
刘预继续说道。
“郗鉴上奏说,南下的苟晞已经打通了西南夷道路,与宁州的交通已经要恢复了。”
“南下的有不少的水土丰饶之地,朕已经命令苟晞挑选了一些氐羌南下征讨,也算是减少了益州动乱分子吧。”
刘预之前安排人去游说宁州,很快就达到了目的。
宁州刺史部,其实就是之前蜀汉的南中地区。
自从诸葛亮平定南中地区后,魏晋继承者设置了宁州刺史部,以方便管辖当地。
之前中原大乱,荆襄一带也是动乱不堪,就连远在西南的宁州也是百濮蛮族频频作乱。
自顾不暇的晋室根本拍不出一兵一卒救援,最后还得依仗当地的官吏将士们自救。
如今刘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