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 演习后,有压力的,不仅军方(3 / 3)

所联合开发的超7乙表现耀眼。

哪怕超7乙在演习过程中坠毁了一架。

这坠毁,沈飞更是不敢去比。

任何战机在列装部队的过程中,都需要摔,不摔无法让战机设计更完美。

可沈飞摔不起。

一架苏27,哪怕是沈飞自己组装,成本架都超过了8000万!

哪里摔得起?

所以,即使生产出来的,试飞,也都是小心翼翼,绝对不允许试飞员做一些危险的机动动作。

“无论是苏27,还是歼8II,问题都很明显。苏27不具备对地攻击能力,仅仅是争夺制空权,成本太高,无法加载多任务武器模块……歼8II航程依然不足,探测能力太差……”

被誉为歼8之父的总师顾诵芬环视了一圈沉默不语的众人,缓慢地开口。

在苏27引进之前,海军航空兵使用的歼8,那是沈飞的主力产品。

即使歼8II在1984年6月这个404已经开始发不出工资的时候就已经完成首飞,很快就投入了批量生产,可性能的不足,依然是所有人都明白的。

要不然,也不会有82工程的出现了。

“顾总,歼8II真的无法跟他们的超7乙竞争?”112厂厂长赵玉军不甘心,“或许,最开始他们把苏27的全套技术给我们,就是一个阴谋。苏27的国产化,消耗了我们大量的资金跟精力……”

如同赵玉军说的,苏27的国产化,消耗了整个沈飞太多的资金跟精力。

在这样的过程中,对歼8II的改进工作,就缓慢了很多。

“也不能这样说。国内技术力量最强的就是我们,如果不是上级的关照,404根本没有可能把他们搞回来的全套技术给我们……何况,他们最早搞超7的时候估计都没有想到今天这样的局面。”

对于404,顾诵芬这位歼8之父,感情很复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