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李恒成神(求订阅!)(5 / 6)

1987我的年代 三月麻竹 6917 字 3个月前

“李恒说会持续写到11月份,11月份完结。”

巴老爷子低头继续摸索文稿,没吭声。

廖主编补充一句:“我观李恒这次准备很充分,也非常有信心,不会出幺蛾子。”

听罢,巴老爷子这才把文稿放书桌上,感慨道:“江山代有才人出,我果然没看错人。

这李恒啊,心怀大才,回去调一下档期,把《文化苦旅》发出来。”

本来呢,《收获》杂志八月份这期早已排满了,但就因为这句话,廖主编回社里后,撤掉了2篇有分量的作品,把最好的位置腾出来。

当初编辑部有几位自认资历比较老的编辑还对此颇有意见,可当廖主编把《文化苦旅》的6篇章摆他们跟前后,就再也没有不同的声音了。

相反,原本苦大深仇的脸变成了叹息蹉跎,没办法啊,实力压到一切啊,只能替自己手底下的作者暗暗唏嘘一句:既生瑜何生亮,生不逢时!生不逢时欸!

这也是《文化苦旅》能踩着双月刊的尾巴在最后时刻登台的原因。

过去15分钟左右,老校长放下书本,摘下近视眼镜说:

“小林,这《文化苦旅》写得好,发人深醒,作家是用了心的,你抽空得看看。”

小林是老校长的助理,也是他的得意门生,听完立即拿起《收获》杂志翻了翻,接着突兀问出一个问题:

“校长,你说外界为这十二月吵的沸沸扬扬,为版税之事争得不可开交,而人家倒好,不显山不露水,一点都不在意,随你们折腾,不声不响又弄出一部新作品出来。

这是妥妥打脸哎,您老评价还这么高,估计打脸成功了,我一直在琢磨,这十二月到底多大了,怎么这么沉得住气?”

闻言,老校长乐呵呵笑笑,捡起一颗剥好的煮鸡蛋,咬一口随意说:“对了,回校后,你帮我去办一件事,要一份档案过来。”

小林紧着问:“谁的档案?”

老校长说:“管理学院统计学专业的,名字叫李恒。”

小林错愕,“这届新生。”

老校长不轻不重嗯了一声。

得到确认,小林更是懵逼,“有来头?”

要是一般人,是不会问这种蠢问题的,但两人关系亦师亦子,私下里没那么多讲究,于是随性问了。

老校长意味深长说:“别耍滑头,把档案给我要过来就成,没有我的允许,不要去打扰他。”

“真大有来头?”小林语气加重几分。

老校长斜他眼,自顾自吃起了煮鸡蛋。

一老一少说话的声音并不大,但旁边坐着吸烟的麦冬却一字不落地听了进去。

此时他脑壳在嗡嗡作响,一下子想起女儿和李恒的对话,一下子是这位老者对《文化苦旅》的极高评价。

过去良久,麦冬最后还是按捺不住心思,递两根白沙烟过去,热情套近乎:“两位贵姓,是去沪市?”

老校长爱好烟,见到好烟没拒绝,接过说:“鄙人姓孙。”

小林也接过烟,“林树森,回沪市工作。”

稍后林树森看眼正对车厢里有说有笑的李恒、麦穗、孙曼宁和张志勇四人,问:“是送子女去沪市上学?”

麦冬介绍说:“对,那个穿粉衣服的就是我女儿,今年考上了复旦,我和她妈妈去送她。”

一老一少面面相觑,林树森问:“复旦好,哪个专业?”

麦冬豪迈说:“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

接下来就是麦冬的表演时刻,别看他只有高中文化,但经商多年,情商极高,说话滴水不漏,就算三人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但依旧有来有往,气氛意外的好。

等到感觉差不多了时,麦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