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对。只是不机灵而已。
孙山安慰孙小姑:“小姑,表哥一点也不笨。”
这种话一出,孙小姑,周二郎,周大宝眼睛齐刷刷地看向孙山,眼里有光。
孙山认真地说:“小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表哥虽然不擅长读书,可擅长种地啊。听说家里的地都是表哥在种,而且种得非常不错。小姑,别看种地简单,实际很难,有些人种了大半辈子也种不明白。表哥就不一样了,年纪轻轻就会种地了,比一般人强。”
其实孙山也不知道周大宝有什么优点。
只是听黄氏说,家里的地都是周大宝夫妻弄,周二郎走街串巷卖货。
这么一对比,肯定周大宝在周家最擅长种地了。
孙小姑一开始听孙山说周大宝不笨,非常开心,等孙山说完后,不由地翻了翻白眼。
好一个狡猾的山子!
说来说去,还不是说她的儿子只配种地。
呸,说到底,还是让大宝在家里种地,不帮忙找工作。
孙小姑想发脾气,可想到如今大侄儿身份不一样,家里全要仰仗大侄儿,便忍了下来。
哼了一声后,不吭声了。
周二郎跟孙小姑想的一样,不由地失望。
看来孙山是不帮大宝找工作了。
反而周大宝高兴地说:“山表弟,你说得对,我还是在家里耕田好了。顺便种些菜到城里卖。”
孙山赞许地看了一眼周大宝,笑着说:“表哥,这个安排很不错。”
孙小姑和周二郎对视一眼,想着既然孙山不帮忙找工作,等会多向黄氏和孙伯民要好处。
听说孙山这次从京城回来,带了不少好东西,一定要多扒拉些回去。
黄氏的话虽然让孙小姑和周二郎很生气,但有一点说得很对,就是多赚钱,多买地,留给子孙后代。
至于如何多赚钱,呵呵,肯定要依仗孙家了。
最好不劳而获地赚钱,多哄哄黄氏,手指头一漏,呵呵,他们兜里满满。
周妙妙眼珠子溜溜转,看了看阿爹阿娘,又看了看外婆大舅。
想到山表哥几年前从金陵给家里送了一匹绸缎布。
周妙妙和周大宝媳妇抢啊抢啊,才抢到一半。
那些布料黄阳县根本没有,周妙妙至今还想再次拥有。
听说这次山表哥带了不少好东西回来,周妙妙安安下决心,一定好好哄外婆和大舅舅。
他们一高兴,自己好处多多。
至于年少和孙山那一点“难堪的小事”,周妙妙早就忘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