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0章 连城锁北疆(1 / 2)

不明不清 第十个名字 1102 字 4个月前

“嗯,王爱卿对本职工作了如指掌,朕心甚悦。当年太祖和成祖多次北征,开平卫也多次做为辎重粮草转运之地,贡献颇多。之后裁撤,并不是此地不重要,而是朝廷无力支撑大军耗费,才不得已而为之。

朕以为是时候将其恢复了,有开平卫在,无需驻扎大军就可以威慑蒙古诸部,令其无法来去自如。而喀喇沁部则会被开平卫死死钉在宣府以北,不光不会侵扰边关,还会成为大明的遮蔽。

假如朕不派兵相帮,想当渔翁不劳而获,喀喇沁部很可能会选择倒向林丹汗,然后成为第二个朵颜三卫,与大明反目成仇。

多一面遮风挡雨的盾牌,与多一个仇敌,是赔是赚众爱卿应该能算得清,不用朕再详加解释了,然恢复开平卫的好处还不止于此。

它与西边的归化城、东边的富峪城,会慢慢形成一条锁链。只需耗费少量驻军,就能锁死蒙古各部南下的路径,让处处担忧的被动防御变成进可攻退可守的主动防御。从此之后改变边关的态势,该轮到敌人寝食难安了。”

御前会议开到这时已经完全进入了洪涛的节奏,他有个习惯,不喜欢一上来就抛出主题让大家评头论足。

而是先把议题拿出来让别人先出主意想办法,再从中挑选最佳补充自己的想法,实在挑不出来了才抛出结论。

一旦到了这一步大概率就不会改变了,除非能有人提出更合理的办法。可是问题来了,你有办法为何刚刚不提出,非要等着朕提出来再反对,居心叵测啊!

“臣以为恢复开平卫可行,只是此举有趁人之危的嫌疑,由陆军参谋部派人与白洪大台吉私下谋划更为合适,不该见于朝堂之上。”

到底该不该恢复开平卫,其他大臣可能还要仔细谋划一番,但袁可立已经想通了。这不就是又一个归化城和又一个富峪城嘛,有了这两个塞外城廓的驻军效果,开平卫的将来也不难推测。

皇帝以点带线的主动防御策略,从目前来看路子是对的。在节省了防御兵力的同时并没有减弱防御功能,还具备了进攻属性,性价比极高。

只是在手段上总有点龌龊的感觉,不是趁火打劫就是趁人之危,传出去严重拉低皇帝的形象。做为臣子,此时此刻就要主动顶上了,把坏名声全揽在自己头上。

“嘿嘿嘿,礼卿的心意朕领了,不过这次还是要由朕出面,白洪大台吉才有可能信。至于说名声,朕不是不在乎,只是不在乎外人如何评价。

朕做为大明皇帝,只会关心治下子民的想法,何必去为别人操心呢?实际上朕越是被外邦忌恨,越是个合格的大明皇帝。量大明之物力结友邦之欢心,不光朕不会做,也不允许诸位去做,想都不能想!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外邦恨朕,是因为朕把他们的土地、河流、山川、物产抢回来分给大明百姓了。外邦若是爱朕,那大明百姓就要恨了,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有臣子愿意为自己背黑锅当挡箭牌,做为皇帝必须要欣慰。洪涛确实心里甜滋滋的,这是被认同的幸福,但并不需要。

关于如何与外邦交往的问题,今后肯定要和朝中重臣们进行沟通。该装怂的时候必须装的比谁都怂,该拔份的时候也要有大哥的霸气。

礼法不是说不好,但并不是对所有人都适用。人家根本就不认同你这套东西,你还小心翼翼的遵守,甚至为此舍弃了应得的利益,那就是傻了。

“臣愿跟随陛下北征上都!”李如樟在这方面就比较想得开,因为他本身就不是士人,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没那么重,反倒是能恢复祖先的荣耀让他更兴奋。

“嗳,众卿先不要急着规劝,朕没有御驾亲征的打算。小小一座上都城,李都督手到擒来,也犯不着让朕风餐露宿的跑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