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西域使者(2 / 3)

了一些去往中原考察的商贾。

了解大周及南陈的情况。

听到中原地区已然形成了北强南弱之势,统一只是迟早的事情。

让其心中欣喜不已。

眼看自己的祖国统一在望,即将结束几百年来的分裂与动乱。

他的心中马上产生了内附大周的想法。

于是,第一时间派遣使者前往长安。

……

西域诸国的使者跋山涉水来到长安后,献上国书和贡品。

得到了小皇帝的亲自召见。

表明了商贸往来的意愿,并承诺一定会慎重考虑突厥的事情。

宇文衍当然不会一口答应,帮他们解决突厥的威胁。

他的目的不仅仅是把西域名义上纳入大周版图。

他要的不是朝贡体系下的附属国模式。

而是希望实控,设郡立县,统一政令。

何况。

这些小国暂时连附庸之言都尚未挑明。

他也不能表现地太过主动!

当庭赏赐了一柄横刀,以及一些瓷器、烈酒、精美绢帛作为回礼。

武器,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

像冶铸作坊出品的横刀这种神兵利器。

以超越时代的钢铁材料,和当下最顶尖的铸造技术打造而成。

代表了当前武器铸造的巅峰水平。

从这把宝刀便可对大周的军事实力做出一个大概的判断!

接见过后。

小皇帝让礼部尚书宇文善安排官员,连同鸿胪寺,好生接待这些西域使者,以尽地主之谊。

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

应有尽有,比之前接待那些西域商贾还要隆重!

并且,安排他们参观长安城,考察坊市。

还带他们去了一趟商业最繁荣的洛阳。

来的时候。

他们便体会到了河西走廊上驿站的便利。

从长安到洛阳这一段的驿路。

他们体会到的,除了便利,还有繁华。

宽大平整的官道上。

往来的驿马、商旅、百姓,川流不息,络绎不绝。

来的时候,正是秋收时节。

一路上看到的全是丰收的景象。

所见所闻。

无一不让他们感觉中原真的已经远离了战乱之苦。

开始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看到洛阳完善的坊市设施,繁荣的贸易场景。

他们就知道。

离中原王朝的兴盛已经不远了!

尤其是大周钱庄的异地存取,简直不要太方便。

以后和大周进行商贸往来。

只需把金银在敦煌钱庄兑换成天元通宝的存条就行。

可以在大周任何一个钱庄把钱取出来。

虽然有丢失的风险,但至少比同商队货物一起运输要安全得多。

大周能弄出钱庄,也让这些胡商多了一分信心。

钱庄遍地开花后,存条的防伪显得尤为重要。

小皇帝从他教给天眼情报组织传送密信的方法,想到也可以这样给存条设置密码。

选择一些书籍,给每一册每一页都编号。

每个字对应一组数字。

存钱时让存户想一句话作为密语。

钱庄把每一个字对应的数字写在存条上面。

如此一来。

他在异地取钱的时候,钱庄便可核对他的密语。

这样既能防止伪造存条,也能预防存条丢失后被人冒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