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请罪,陛下宽宏大量,悲悯圣心,小老儿感激隆恩,掩袖涕零……”
且不论真心与否,至少杨宽把态度摆出来了。
从这几年弘农杨氏为官成员的表现来看,小皇帝还算是满意的。
宇文衍点了点头,转而看向两位父母官。
“两位爱卿治下政通人和,农商兴旺,百姓安居乐业,朕甚欢心……”
“谢陛下,臣等定当再接再厉!”
两人得到皇帝的肯定,顿时大喜过望。
“时辰尚早,几位带朕去永丰仓看看!”
永丰仓是宇文衍于天元三年下令修建的,于今年秋收后正式投入使用。
有粮窖五百余座,每个仓窖能存粮五千石。
与同时开建的常平仓,黎阳仓规模相当。
另外的一座粮仓,回洛仓设计规模更大,目前还没完工。
永丰仓主要是用于长安与洛阳之间粮食运输中转所用,同时兼具京城储备粮仓的功能。
对于小皇帝的提议,三人自然是满口答应。
粮仓四周筑有高墙,并驻扎重兵把守,设仓曹参军一职管理一应事务。
永丰仓所处位置地势较高,土质干燥,土层深厚,不怕水淹。
仓窑的基槽进行了有效夯打,十分坚实,使得水分不宜渗透,利于防潮。
内部墙壁进行了火烤,涂抹膏泥,再铺设木板,板上敷草席,缝隙填充瘪谷。
一系列的防潮措施,使得仓窖十分干燥,有利于粮食的长期存储。
随便察看了十来个仓窖,并由仓曹参军叙述了粮仓的运行、管理规范。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宇文衍打从心底佩服粮仓的建筑技艺,其中凝结了无数工匠的智慧和心血。
对于存储的粮食,严格执行三年一换新的规定,以免存粮时间过长导致霉变、虫噬等,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庾爱卿,陈爱卿,永丰仓关乎京畿道粮食安全,务必慎之又慎,切莫有任何闪失……”
“臣等遵命,定然尽忠职守,确保万无一失!”
视察完粮仓,小皇帝叮嘱了一句,众人返回华阴县官邸。
等小皇帝下榻后,三人不敢多打扰,告罪退下。
不过。
他们都没有返回各自居所,就在附近找了个地方住下来。
“郧国公,你说杨坚一族到底是不是出身弘农杨氏?”
杨宽三人离开后,天色已暗,宇文衍让韦孝宽和王鹰一起用膳。
随军的光禄寺卿易太仲弄了五菜一汤,君臣三人边吃边聊。
“回陛下,这个臣不敢妄言。”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绝对不是嫡系!”
韦孝宽出身关中六姓之首的“京兆韦氏”,是从西汉传承至今的郡望士族。
其它五姓分别是河东裴氏、河东柳氏、河东薛氏、弘农杨氏、京兆杜氏。
在封建社会,特别是唐末黄巢起义以前,贵族门阀几乎垄断了读书和做官的机会。
很多时候,都以出身来衡量一个人的社会地位。
这就使得一些寒门、白身、不入流的小人物,在稍有成就后,附会同姓贵族以提高身份地位。
就像蜀汉刘玄德,一句“备乃是中山靖王之后”,就混了个“刘皇叔”的名头。
小皇帝怀疑,杨坚一族与弘农杨氏之间,就同刘备与中山靖王的关系差不多。
……
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