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剑指陈朝国都(2 / 3)

待到一幅对联写完,不由地出声赞叹。

这话还真不是韦孝宽拍马屁。

宇文衍的瘦金体,在后世就达到了不俗的境界。

穿越后,几乎每日都有练习,书法境界那是逐年精进。

近几年来。

京城掀起了一股瘦金体风潮。

为数不多流入坊间的字迹,成了文人学子争相临摹的墨宝。

“学无止境,朕以为还远远不够!”

这也不是宇文衍装逼。

他如今的水平大概是后世最高境界时的八成。

毕竟,字需要用手写出来,就算灵魂深处的感悟足够,年龄摆在这,笔下的字也体现不出该有的境界来。

寿县的冬天也冷,但却很少有漫天飞雪的天气。

淮南郡太守慕容三藏给宇文衍的居所安装了铁炉子。

这种烧柴火的冬天取暖神器,在江淮地区一样深受欢迎。

“长安说不定已是白茫茫一片了吧?”

宇文衍写了十来幅对联。

停笔走到殿外,望着北方天空,不无思念地说道。

“是啊,去年这个时候,长安都已经下过两场雪了!”

墨言拿来裘皮大氅(chǎng)给小皇帝披上。

地处淮南交通枢纽位置的寿县。

虽比不上京城那般繁华热闹,却也是人声鼎沸,年味十足。

这是一年当中难得清闲的日子,城里城外的百姓争相购置年货,准备过年。

不过,也有些自耕农家庭的百姓,利用农闲时间给大户人家做小工,挣点工钱补贴家用。

这种非奴役性的雇佣,宇文衍是支持的。

朝廷也对此做了相应规范。

从事商贸的行商走贩还在忙碌,希望趁年底多卖些东西。

他们当中。

有一些外地客商,因离家太远选择在异乡过年,省上一笔返乡的开销。

任何时代,都有那么一些百姓,为了生活而四处奔波。

他们朴实、勤劳、勇敢,有的还有一技之长,甚至颇具才华。

在社会的底层苦苦挣扎,努力奋斗。

为的就是解决一家温饱。

有可能的话,再让家人过上稍微体面点的生活。

“郧国公,你说让天下百姓家家有屋住,人人吃饱饭,顿顿有肉吃,真的很难么?”

“回陛下,确实很难,哪怕强如大汉,也没能做到如此!”

韦孝宽已经习惯了小皇帝这种跳跃性思维,微笑着应答。

宇文衍心里很清楚。

只要社会秩序安定,生产力保证社会物资足够丰富。

加上相对公平的分配方式,达到这个目标并不难。

关键是要统治者愿意去做。

愿意打破日积月累形成土地无限兼并,财富高度垄断的贵族分配模式。

“朕誓必让其成为现实!”

以他后世灵魂的看法。

这只是最起码的标准,华夏百姓应该有更高的生活追求。

宇文衍紧了紧身上的大氅,眸光坚定,刚毅果决地说道。

“老臣替天下黎民百姓谢陛下鸿愿!”

“您说可以,那就一定行……”

韦孝宽发现自己越老心越软。

曾经面对尸山血海,心坚如铁,硬若磐石。

如今却很容易被某一句话触动内心,眸眼朦胧。

“小言子,你去找慕容大人,朕想请寿县的乡老吃顿饭,让他安排一下!”

“奴婢这就去!”

墨言应答。

当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