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宣纸(2 / 3)

就不得不说跪坐神器——支踵。

也就是历史上倭奴从中原引进后,用来摆放寿司、水果的那玩意。

支踵配矮案几。

是隋唐以前最主流的“正坐”形式。

唐时逐渐流行坐胡床。

胡床不是床,其实就是一种可折叠式的马扎。

椅子就是在胡床的基础上,加装扶手和靠背衍生而来的。

看到少年天子一脸和气,众人心中稍定,不敢忤逆,乖乖坐了下来。

宇文衍开始逐一查看他们带来的纸张。

白色的纸张相比泛黄的麻纸来,确实让人赏心悦目,眼前一亮。

不过眼下泾县产的白纸,质量却是一般。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纸浆不太均匀,略显粗糙。

“这些纸的主要原料是泾县特有的青檀树皮吧?”

“正是,陛下竟然知道这个?”

一个老工匠拱手回应,疑惑皇帝为什么知道这些。

要说这也不算什么秘密,泾县人都知道。

可从一国之君嘴里说出来,还是让他们大为吃惊。

随后。

小皇帝详细询问他们的造纸原料以及相关工艺。

知道了为什么眼下泾县的出产的纸,还不是后来宣纸的原因。

那就是少了一种原料,以及一样“秘方”。

这种原料就是稻草秸杆。

秘方就是杨桃藤汁。

青檀树皮加稻草纤维按一定比例打制的纸浆,加上神奇的杨桃藤汁

不仅制浆均匀,质地白,出产还更高。

另外,他们的涂布也只用了石膏一种原料。

最好的涂布材料是白垩土、石膏、石灰、瓷土等细粉混合物。

要是有滑石粉则更佳。

宣纸的名头太大了。

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宇文衍的灵魂记忆中有不少关于宣纸的内容。

小皇帝娓娓道来。

一众工匠越听越惊,个个全神贯注,生怕漏了哪怕一个字。

以他们专业的眼光来看。

皇帝所说这些绝对是有关造纸术的诸多关键,必定有大用。

等到宇文衍说完。

大家还是意犹未尽,痴痴地望着端坐上首的少年天子。

好一会才回过神来。

“吾等叩谢皇上!”

数十名工匠翻身跪地。

“有关造纸种种,朕都写在这个册子上了,你们可以每人抄录一份。”

“回去后不要闭门造车,应博众家所长,共同研究,把泾县造纸工艺发扬光大……”

“谨遵圣命!”

刚刚还在为很多细节没能记住而悔恨不已的工匠闻言大喜,再次磕头谢恩。

“等到泾县造出上品纸张,朕便将其定为贡纸所用!”

末了。

宇文衍还给众人画了一个大饼。

工匠们眼里直冒精光。

这要是成了,他们以后再也不用为生计发愁。

宇文衍给每人赏赐了一些财帛,由墨言带他们下去抄录册子上的内容。

随后。

宇文衍又接见了会稽郡(绍兴)慈溪县越窑,江西道豫章郡陶阳镇的陶瓷工匠。

在撤州设道,合并郡县前,会稽称越州。

因而南朝最有名的一处官窑称作越窑。

越窑以青瓷闻名天下。

与北地襄国郡(邢台)的白瓷形成了当下“南青北白”的瓷器格局。

越窑青瓷胎质坚致细密,以莲瓣纹装饰,釉色类玉似冰,集古朴、精美于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