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林城大捷的战报通过八百里加急递送到军部的时候,一群军部大佬仍在夜以继日地开会研究着平叛战术,其中就包括摩西.特罗伦斯的父亲。老特罗伦斯正在绞尽脑汁地部署接下来的军事布局和安排,结果一回头,却发现自己那貌似体质虚弱的二儿子已经谈笑间将反抗军主力打得灰飞烟灭。
起初,收到捷报的军部大佬们还在怀疑是不是摩西谎报了军情,但是紧跟而至的军部驻马林城情报人员送来的信息,才让他们真正地相信了这个事实。一时间所有人都被震撼得傻了眼,曾经让帝国朝廷束手无策的波尔斯反抗军在连续战胜了两批帝国大军后,居然被一个二十四岁的毛头小子不费吹灰之力就打回了原形,而且这个小子还根本就不是帝国军方的在编军人。
除了老特罗伦斯红光满面外,其他大佬都觉得有些脸面无光,但是仍旧不敢有丝毫耽搁地将捷报送到布斯曼罗兰陛下的案前。
这个捷报是近一年来,布斯曼罗兰陛下收到的少有的让他开心的消息之一,大喜之下,他立刻下旨表彰,册封特罗伦斯为帝国一等子爵,官拜讨逆大将军,该旨意即刻生效。
册封一个二十岁的大将军,估计也就希格十三世这种不知轻重的年轻皇帝才能干得出来。
旨意刚拟出来,还没有下达下去,就已经举朝哗然,无数的大臣在朝会上跪求希格十三世收回圣命,摩西.特罗伦斯虽然立下大功,封爵已经足够表彰他的功劳,但是官拜大将军,他毕竟年龄太轻、资质太浅,偶尔一次胜利可能更多的还是运气,如果真的做了大将军,手下一群骄兵悍将如何能服从一个只有二十四岁的毛头小子的命令。
大臣这么一劝,希格十三世又有些不知所措,收回成命吧,自己身为帝王的面子往哪搁,紫荆花战争的结果已经让自己丢尽了脸面,如果此事再退缩,以后自己这皇帝的旨意谁还遵从?但是不收回吧,面对大臣的一致反对意见,他心里对自己的决定也感觉有一些没底,紫荆花战争失败的可不仅仅是希格帝国的军队,还有希格十三世的信心,这一刻,希格十三世又习惯性地犹豫了起来,不过他看到同样跪在殿下恳求自己收回成命的老特罗伦斯,忽然眼前一亮。
于是几日后,终于准备完毕的帝国平叛军在特罗伦斯大将军的带领下从凯旋城誓师出发。经巴登城后,五万大军浩浩荡荡直扑露亚城,而摩西.特罗伦斯则率领马林关精兵五千沿着东南方向扑向露亚城,和老特罗伦斯的主力部队汇合,形成新的平叛军团。
希格十三世的圣旨一字未动,只是大将军由小特罗伦斯变成了老特罗伦斯,但是大帝又补充一个圣旨任命小特罗伦斯为平叛军监军,实际上行使指挥之权,父亲是总指挥,儿子是二把手,儿子越权指挥应该不是什么问题,这是布斯曼罗兰自认为高明的做法。
规劝的大臣自然明白皇帝的小聪明和死要面子的性格,不过既然已经达到目的也就见好就收,总不能真的和皇帝撕破脸,那和叛军又有何区别。
于是一场相互较劲的风波过后,君臣又将目光聚集到东部平叛的战事进展上,大家都迫切地盼望着最终胜利的消息传来。但是让他们失望的是,每天的例行战报显示,特罗伦斯父子此番的战术与之前又有很大的不同,他们似乎并不急于建功,而是采用了内围外攻的稳健战略,一方面由老特罗伦斯带领主力军队利用兵力的优势将反抗军团团困在露亚城内,另一方面小特罗伦斯带领约一万军队,开始对露亚城外围的反抗军占领区域和势力进行扫荡,并且扫荡一处恢复一处的帝国行政建制,其目的就是力求先稳定外围,断绝反抗军的后路,而没有外援、困守孤城的反抗军就如同是瓮中之鳖。而且这样做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避免反抗军战败后变成流寇,四处流窜,反抗军的兵力主要以骑兵为主,而以骑兵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