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这系统能处,诸葛亮:好幸福!(2 / 3)

如此多牛羊,凉州发展将提速很多,他开办个牧场,也能多很多工作岗位,养活更多的百姓。

特别是女子也可以薅羊毛,挤牛奶、有了纺车,可以大力发展纺织业。

小纺车一转,百姓生活水平大改善。

大纺车效率更高,更适合办厂。

不得了!

搭配上丝绸之路,倾销整个世界,不是梦。

尤其是这只可以种一季的玉米,对他来说作用可太大了。

汉代非现代,粮草运输是个难题。

他虽然利用水运,但如此多粮草运输,耗费人力、物力无数。

玉米为他节约无数人力。

让人力可以用在其他地方,比如最重要的:修路!

最关键是现在五月,凉州大战后,百废待兴,现在种植,8月底就可丰收。

可以多养活无数人口。

系统为了我事业,还真是煞费苦心啊,这种种子都给他搞到。

这系统能处!

……

三日后。

诸葛亮匆匆赶至。

常言道: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

他知陈诺喊他来此地,目的便是治理凉州。

他刚赶来就将凉州兵马、百姓数量,向陈诺汇报:

“主公,此次俘虏11万。

如今,凉州有步兵20万,西凉铁骑14万,其余各类铁骑5万。

百姓56万汉民,羌民34万。”

说着,他一叹:

“凉州南北数千里,地大物博,可惜人口却非常少,不利发展。

国以民为基。

自古,牧羊者为羌。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自炎黄二帝以来,羌族与我们关系,剪不断,理还乱。

神龙氏姜姓,可能便与羌有关……”

诸葛亮洋洋洒洒说着。

陈诺耐心听完,轻笑道:

“孔明(诸葛亮字)你意思便是,纳羌入汉?”

“主公可否?”诸葛亮眼带期望。

“可!”陈诺颔首,马腾、马云禄、马超都有羌族血统,如今凉州、关中、并州,羌汉区分,便是入汉籍者为汉。

想着,他郑重道:

“孤只有两个要求。

其一,既然要入汉,那待遇便与汉民无异,不要搞不利于团结的事。

其二,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穿汉服、讲汉语。”

“遵命!”

诸葛亮激动躬身应命。

羌族居住西海高原,如今全是冻土,难以存活,生活非常困苦,死亡率极高。

而收服羌人,非常简单,以工代赈陈诺用过多次,简单却非常好用。

修渠、修路、扩河,包括修建铜雀台,都是以工代赈完成的。

诸葛亮向陈诺讲解了他的治羌方针,简单总结起来便是八个字:

武力震慑,以工代赈。

羌民最缺的什么?

就是粮食!

在这人吃人,粮食贵如黄金,有粮食,还不是有无数羌民趋之若鹜?

陈诺本来也有以工代赈想法。

他喊诸葛亮来目的,便是让他自玉门关开始修建铁路的。

此次盲盒又开出急用物资,他索性一并交给诸葛亮,当给他的支持了。

他赞赏点头,将纺车图纸、火车图纸递给诸葛亮,道:

“孔明此计甚妙!

便依此计!

步兵孤给你五万,14万西凉铁骑尽数给你一年,以震西凉。

扰乱者,立斩不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