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他的老师把一张海报发给了同学们。
儿子立马就把海报发给了我,还要求我必须马上就看。
我一看,4月30日,国际不打小孩日。
好吧,不打小孩,本来就没想要打,这反而引起了我一连串的联想。如果我碰巧打了儿子,儿子肯定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觉得天底下最坏的就是他妈妈了,在国际不打小孩日还打了他,我想着想着就觉得挺好笑的!
今天的疫情防控又紧张了,因为我们家附近也有了病例。
所以,下周又会打回家上学吗?老师们也在等政府的通知。
儿子说,“我可想要上学!”
我也想让你上学。但是如果疫情要求,我也没办法。
但是,好像我没有上次那么反对儿子在家里了,好像我们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了。
---------------------------------------------------------------------------------------------
2022.5.1
今天是儿子假期最后一天,下午的时候听到儿子说物理作业交了,老师给了个满意的回复。
我赶紧鼓励说好,这个时候是要给孩子一些赞许的,否则他会很不满意。至少也要和老师站在一边吧。
我原来不是这样的,我原来会觉得自己缺的作业补上不是应该的嘛,还要夸。
所以,我还是把错误看得比较严重的,对于“应该”还是有自己一贯的执着的。
因此,很少夸孩子,以前就是根本找不到夸的点啊!
现在,我能了,虽然孩子作业没有交,但是利用假期补上了,就是可以给予鼓励的。
突然想到,就像最近我和一位好朋友谈到教育的最终本质是“自我教育”,没有人能教育别人,最终的教育,一定是自己愿意,自己想要。
从刚才的例子来说,以前对于作业没交的小错误我不夸他,甚至批评指责,就是想从外面来督促他,来教育他;(我们的父母就是这么教育我们的,我们也逃不开这个延续。)
后面的做法,我没有指责他,而是在他补救回来后给他以夸奖,这个是夸奖他弥补的过程,是对他犯错的允许。
所以,重点不是你今天犯错了,重点是你今天改正错误了。
“人恒过,然后能改”,选自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老祖宗都说了,人是要犯错的,谁都不可避免。
所以,允许别人犯错,尤其是允许自己犯错。
好吧,今天好像看到一点点错误背后更深的地方了。
---------------------------------------------------------------------------------------------
再说说,打扫屋子。
直到第四天的下午五点多钟,我都没有看到儿子打扫,我那颗焦虑的心又要开始有所动了,但我忍了一会儿。
后来有点忍不住了,我对儿子说“提早到九点检查。”原来我们约定是九点半。
儿子说,“就九点半,你反而给我时间少了。”
“好吧”,我让步了,不想和他顶着。上次的吵架就是我们俩谁也不让步造成的。
后来,七点多钟儿子才开始做家务。
做之前,他问我“有哪些地方需要弄,这次你和我说一下,是我主动问你的。”
还记得吗?三天前的吵架就是因为我主动要告诉他同样的内容导致的。
看来,差别就是:是我要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