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慕钱沪剧团在淞沪会战四行仓库演出沪剧《八.一三》(11 / 21)

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发生,日本经济遭受沉重打击,陷入极端困境,并导致政治危机

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日本法西斯势力决意冲破华盛顿体系对日本的束缚,趁英美忙于应付危机,蒋介石大规模“剿共”之际,夺取东北,以摆脱困境,并图谋争霸世界。

淞沪抗战:

1932年1月28日午夜,日本海军第一遣外舰队司令盐泽幸一指挥海军陆战队分三路突袭上海闸北,第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指挥下奋起抵抗,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

自卫抗战: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卢沟桥事变,企图在华北制造第二个满洲国。

为确保首都安全,中国统帅部遵照国防计划甲案,陆军集中兵力准备歼灭上海的三千日军海军陆战队,海军堵塞江阴全歼日军长江舰队。

阵地开进:

后机密泄露,日本长江舰队仓皇逃出长江口。1937年8月9日,日本海军中尉大山勇夫等两人驾车闯入上海虹桥机场挑衅,被驻军保安队击毙。

在全民抗日浪潮推动下,国民政府第二天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告“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开始总攻,中国空军也到上海协同作战,并于8月13日奉令向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虹口基地发起围攻,试图赶敌下海。“八一三”淞沪抗战由此展开。:

数次会议

从卢沟桥事变后,统帅部为了应付“七七事变”后的复杂形势,召开了数次会议,讨论初期的战略政略和各方面准备情况。

七七事变后统帅部会议:

7月11日

军实先行筹备,准备将一部分德机械化师调往北方作战,检讨弹药粮秣储备情况和新武器分发情况;

优先补充韩复榘的部队,安抚韩复榘,稳定山东局势;

通信兵向北推进,切实掌握好北方情况。

战火储备够二十个德械师三个月用,粮秣储备有50万人、10万匹马一个月份,正在购办两个月份的储备。

黄河以北无储备,首要任务是将以上粮弹储备一部推进至黄河以北储备。

7月12日

计划派遣熊斌至保定,并向二十九军承诺,如果需要子弹和军实,中央将源源补充。

害怕二十九军擅自妥协,华北进一步特殊化。

7月13日

增拨第2师补充旅(后更名为独立第20旅)一个团秘密进驻上海市区战略要点(虹桥机场等);95师北上填防。

南方开始注意守好后门,并陆续调兵北上。

7月14日

十一日宋签字认可日方条件,国民政府对北方可能丧失极度担忧,同时觉得平汉、津浦路空隙过大,需要调兵北上;但不应全用德机械化师,应夹杂其它稍差部队。

北方如不能坚守,长江封锁就需要切实进行,开始撤除长江之灯塔、航标;海军设立封锁线,巩固吴淞口阵地,江阴要塞强化,原定装海州的88毫米炮,移装江阴。

日方背景:

日本当时执行的是参谋本部参谋次长石原莞尔制定的《国防国策大纲》。提出的假想敌顺序是美、苏。

首先对苏联已经放弃了进攻战略,取而代之以“完成了军备的充实和持久战的准备后,首先开始积极工作以尽快迫使苏联放弃进攻远东的图谋”的字眼,就是说在以武力为后盾的情况下与苏联谈判,不与其交恶。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对美国则是“努力与美国保持亲善关系”,因为石原知道日本和满洲都有丰富的煤铁资源,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