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慕钱沪剧团在亚蒙大戏院演出高明的长篇连台本《琵琶记》(4 / 7)

不准量。

三个铜钱买一碗水 ,

淀淀半碗是泥浆。

七个铜钱买一把草,

揣揣没的半锅腔。

大户人家卖牛马,

二户人家买田庄,

三四五户没的卖。

卖儿卖女上街坊。

姑娘只换一斗米。

小伙子只换一斗糠,

为什么小伙没得姑娘贵。

荒年辰一过留给儿子做妻房,

你家哪有什么东西卖 。

我只得剪发卖发上街坊,

东街喊到西街上。

南城卖到北城墙,

有人说我的头发短,

有人说我的头发黄。

有位大嫂说俏皮话,

荒年辰光哪个还梳妆。

大家小户没法想,

纷纷聚集闹公堂,

县太爷连修数道本。

万岁开恩放灾粮,

人家有男男去领 ,

你蔡家无男我赵五娘。

为妻我走路脚打晃,

好不容易才走到粮仓。

东仓粮已放干净,

西仓无粮粮放光。

饿坏五娘就倒罢了 ,

怎能饿坏你爹娘。

我苦苦哀求尘埃跪,

恳求老爷开恩光。

我丈夫上京去赶考,

若高中定不把你恩情忘。

他问我丈夫的名和姓,

我说是姓蔡伯喈郎。

提到伯喈两个字,

他三个人借我六个人的粮。

我身背灾粮回家转,

狠心的强盗丧天良。

撒灰迷住了我的眼,

长篇连台本《琵琶行》第一(出)完。

《琵琶记》,是元末戏曲作家高明根据长期流传的民间戏文《赵贞女蔡二郎》改编创作的南戏,是中国古代戏曲中的一部经典作品。

此剧叙写东汉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

全剧共四十二出,结构完整巧妙,语言典雅生动,显示了文人的细腻目光和酣畅手法,是高度发达的中国抒情文学与戏剧艺术结合的作品。

作品名称:琵琶记:

作品别名:蔡伯喈琵琶记

作者:高明

创作年代:元末明初。

作品出处:《高则诚集》。

文学体裁:戏剧文学。

字数:左右。

内容梗概:

《琵琶记》讲述的是东汉时期书生蔡伯喈离别父母、妻子进京赴试,经年不归,造成家庭悲剧,最终光宗耀祖的故事。

《琵琶记》剧本:

陈留都人蔡伯喈娶妻赵五娘,新婚两月,夫妻和顺相敬,蔡的父母身体康健,一家人和和美美;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全家花下酌酒,为亲祝寿。

不久,朝廷黄榜招贤,郡县把蔡伯喈申报上司。伯喈以双亲年迈不能远离为由,坚决拒绝。

蔡母也恐失去倚恃,不愿伯喈上京赴考。然而蔡父认为此是光宗耀祖的大好时机,硬逼着伯喈赴试。

邻居张广才也一力赞成,且答应照顾蔡家。伯喈万般无奈,只得打点上京。

伯喈一举及第,登上状元,官拜议郎。他思念父母,正要上表辞官,不料牛丞相此时却奉旨招伯喈为婿,伯喈以有妻室、双亲年迈为由予以拒绝,一再辞婚。

牛相非常恼怒,奏明朝廷,圣旨不准伯喈辞官辞婚。伯喈只得与牛小姐成婚。

伯喈走后,赵五娘于家中尽心竭力地待奉公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