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是被王明点燃的斗志和决心。他们齐声回应,声音洪亮,在空旷的实验室里回荡。
接下来的几天几夜,实验室里灯火通明。工程师们如同上了发条的机器,高速运转着。电脑屏幕的光芒映照在他们专注的脸上,键盘敲击声、鼠标点击声、以及低声的讨论声交织在一起,谱写着一曲奋斗的乐章。
困意袭来时,他们就直接趴在堆满图纸和文件的桌子上,眯上个把小时,醒来后揉揉惺忪的睡眼,立刻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桌子上散落着吃了一半的面包和泡面桶,空气中弥漫着方便面和咖啡混合的味道,那是他们与时间赛跑的“燃料”。
王明更是身先士卒,他时而紧锁眉头,对着电脑屏幕上的复杂电路图苦苦思索;时而俯身在设备旁,仔细检查每一个接口和线路;时而与工程师们激烈讨论,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他的眼睛布满了血丝,胡子拉碴,头发也乱糟糟的,但他的眼神却始终炯炯有神,充满着对成功的渴望。
为了一个关键参数的优化,王明和技术骨干李工连续奋战了十几个小时。李工揉着酸涩的眼睛,指着屏幕上的数据说:“王总,这个参数的波动还是有点大,是不是传感器精度不够?”王明沉思片刻,果断地说:“再换一个更高精度的传感器试试,同时检查一下线路连接,看看有没有干扰。”他们立刻行动起来,小心翼翼地更换传感器,仔细检查每一根线路,每一个焊点。经过反复测试和调整,终于将参数稳定在了理想范围内。
在攻克接口设计的最后一道难关时,年轻的工程师小刘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但这个设想涉及到对原有方案的颠覆性修改,风险很大。大家一时拿不定主意,纷纷看向王明。王明仔细听取了小刘的方案,并组织大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评估。他鼓励小刘说:“年轻人,有想法就要大胆尝试,不要怕失败。我们一起来论证你的方案,只要有成功的可能,我们就值得去冒险。”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小刘的设想被证明是可行的,并成功解决了接口设计的难题。
从大秦开始的长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