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自然得靠我出头(1 / 2)

趁着八斗去备茶,罗大业迷惑道,“阁主适才引用陶公的桃花源记为典,说那也是南柯一梦,这似乎有些说不通啊!”

赵匡一脸沉肃,“陶公笔下的景象看似是描写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实际上乃是渔夫误入死人国的经历。”

罗大业更加困惑了,“什么?死人国?老夫一辈子读书无数,还从未听闻过这种解释。”

“那些怪力乱神的解释自然不会被写进史书里,所以后世之人便只将其理解为陶公臆想出的一个虚构仙境。”

“老夫不明白,不明白,还请阁主不吝赐教。”

赵匡长叹一声,“您老就不要为此费心了,这些东西知道的越多越没有什么好,还是不知道为罢。”

罗子业凄然摇首,“此文意境优美,文辞令人心向往之,老夫教过此文也不下百遍,若阁主不说,我回去翻书也找不到,定然寝食难安。”

“文章第一句,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现今很多产业都是世代相承,更不用说是魏晋时期,以此推断,这位渔夫便是自幼就开始捕鱼的,一个在河道里捕鱼的当地渔夫,理应对当地水域十分熟悉,迷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但是,渔夫却迷路了。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忽逢桃花林,中无杂书,芳草优美,落英缤纷。

民间说法桃木有辟邪之功效,所以经常作为阴阳两界的屏障,这是陶公不可能不知道的。

桃花四月盛开,即清明节前后,陶公爱菊世人皆知,如果这段经历是假的,为什么不写为菊花村?

这些都在为渔夫进入死人国做铺垫。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在魏晋时期,为了防止被盗,墓道都是前窄后宽,而且为了吉利,也不会把屋舍修建成这般模样。所以渔夫进过的则是一个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墓道。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里的房屋坐落整齐有序,只有长安这样的大城市才会规划的整整齐齐,而桃花源只是一个小村落,小山村一般都是错综杂居的形式修建,唯有坟墓才会修建的整整齐齐,所以渔夫进入的桃花源,便是坟墓中的另一个世界。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阡字有时被用来形容墓道。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从秦自东晋已有五百载,但里面之人穿着打扮却与外人无异,所以很大可能,他们穿的衣服并不是自己编织,而是外面的后人烧给他们的。

而且五百年不出,里面的人想要休养生息,必得近亲联姻,所以里面根本就不是人,而是鬼。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外面战乱不断,生存本就不易,但是桃花源中家家有酒有肉,安居乐业。渔夫在桃花源的那几日,定是不听的吃祭品。

从桃花源出去以后,渔人处处留下标记,很多人以为渔人贪图赏赐,可是彼时发现这些人,无非就是多征收些税赋,渔人又会有多少好处?

更大的可能则是渔夫可能已经意识到桃花源乃是一个鬼村,所以这才慌忙的报告太守。

郭璞曾在藏书中道门前桃桑乃大凶。

渔夫可以进入桃花源,可是为何里面的人却出不来?

那是因为门口全是桃树,出不来。

不过里面的人都已经忘记了自己已经在战乱中死去,误入的渔夫给他们讲诉外面的世界时,这些人也就意识到自己是鬼了。

所以这个地方就消失了,后人再也找不到。

南阳刘子骥听闻之后,想去寻找,但最终没有找到回来之后便已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