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也有一个正常的拟任程序。
现在事急从权委任一个州牧……恰好益州目前没有州牧,也没有刺史,由相府长史李邵兼任益州治中从事,行使完整的益州牧职权。
若是关中那位,也向朝廷表奏一人为益州州牧……并直接派兵护送上任,又会怎样?
射援、李严的身影浮现在刘永面前,若是表奏这两个人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联系益州豪强,笼络益州士人……或许可以直接驱逐相府留守的官吏。
翻脸有翻脸的好处,不翻脸也有不翻脸的好处。
刘永收敛思绪,翻看其他军情,再没什么值得关注的,就问:“可查出庞士衡下落?”
庞林跑到沛国,在豫州、徐州边界上来劝魏延,劝阻失败,只好答应帮魏延筹措粮秣,讨价还价一番离去。然后就留书一封,挂印辞官扬长而去。
豫州从上到下的官吏纷纷效仿,即不愿意出面聚集军队去阻击魏延,也不愿意筹措钱粮支援战争……即便有的人想为朝廷分忧解难,也要看豫州士民愿不愿意缴纳钱粮。
豫州官民厌战,抵触情绪强烈,随着庞林出逃,爆发了某种非暴力不合作的风潮。
于是整个豫州失去管理,呈现无主状态。
可魏延只能在边上干瞪眼,他连一个像样的负责人都找不到。
原本还能找个郡吏、县令长,可随着潜逃风气日益浓烈,谁还敢留着当顶梁柱?
出逃风气一发不可收拾,就连各地稍稍有点名望的士人也跟着出逃……没办法,他们不逃,新来的郡县长官绝对会向他们摊派粮饷份额,逼着他们去征集家乡的钱粮。
朝廷如果有点奔头,留在家乡给朝廷出力,也是一个入仕的渠道。
可堂堂州牧都跑了,正经的郡县长官争相出逃……普通士人,谁还敢出头?
所以庞林干犯大事,坏了朝廷的大计,必须抓捕回来,立个说法。
否则这种风气会从豫州向外蔓延,谁都顶不住这股压力。
自然地,没人敢在张飞这里提及庞林的名字。
范疆小心翼翼回答这个问题:“庞使君自离萧县后,沿驰道向西而行。军中猜测,庞使君受徐使君庇护,或许已走虎牢关,去了雒阳。”
萧县在沛国之东,与徐州接壤,也在豫徐驰道上。
从萧县向西,经过梁国治所睢阳就能抵达陈留,沿着这条驰道继续向西,经过开封后就进入河南尹地界,再走就到荥阳、虎牢关。
前后也就接近一千里的路程,程走驰道,哪怕庞林乘车,一日百里,也早早抵达虎牢关。
刘永思前想后,笑说:“今庞使君叛国而出,治罪与否,还真是令仲父、叔父为难。也不知道朝廷是何说法,静静等候,可有佳音乎?”
见他讽笑朝廷,范疆就当了个没听到,拱手长拜,识趣赶紧退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