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思想变化。但是,我们能做的是什么呢?老师说得很对,至少孩子离开之前,能对自己的情况,自己的水平,自己的计划和目标有个清晰的认识,所以他决定要推动孩子这一块的发展。
插入一个题外话,我跟老师分享了我的思想动态的变化,从我之前极力想让孩子在这个学校上到毕业,到后来接受孩子有他的想法,有他的愿望,只要他足够清晰;老师也跟我分享了当他知道这个孩子想离开的想法后,也想过很久,他应该给出怎么样的建议,后来觉得说还是不要给什么建议,而是在学校就推动孩子去了解清晰自己的想法和计划,对自己的现状有足够的了解和清晰。在这个条件满足之后,他才能愿意给予孩子支持(如果孩子清晰了之后选择要离开就离开,选择留下就留下,他都支持),否则就还有很多需要做的,没有完成的事情。我觉得挺有意思的,虽然老师和家长站的角度不同,思考的方向不同,但是我们是有很多相同之处的,在对于“如何支持到孩子”老师和家长拥有比较类似的理解的前提下,我们容易达成共识。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所以,我们就自然过渡到下一步,谈到了在这个过渡期之中,在孩子稳定之前,根据孩子目前的状态:在学校里的课程,作业也常常是马虎做完就好,还似乎总是觉得是老师在让我学习,不是我自己要学习(这还是因为他不够成熟而致);在家里,我和他沟通关于要进行高中学业水平考的准备问题,孩子回答说还在调整之中,还没能进入备考阶段这个状况,我们打算做些事情来推动。比如,个体导师这边会和孩子进行深一点的面谈,以要考试作为契机,会拉着他和各个科目的老师进行面谈,从而了解自己的科目水平,以及各科老师给的建议,PUSH孩子去了解自己的状况,制定自己要备考的计划;而家庭这边,继续生活上、情感上支持孩子,同时找到一些考试资料预备着,等到孩子自己要的时候可以提供给他。谈到这一点,我就觉得这个水平考恰恰可以当成高考前的练兵和很好的经验,如何去准备一场考试,如何去制定计划,如何去执行计划,都是很好的体验。因为两年后的高考那就是真刀真枪的呢,现在这个水平考还是比较简单的,于是正好是一个好的练兵。
还有家庭可以做的事情,就是假期里带着他可以体验一下他上的高复班,他觉得别的学校可以支持到他的学习,那咱们就试试看学习两周感受一下是不是可以,也是一个很好的体验。
我提出了几种孩子下学期的可能的动向:留在学校到毕业;留在学校,发现不满意,要求退学,出去上高复班;直接退学,去上高复班;直接上高复班,但感觉不是自己想要的,中途回学校。首先在这四种可能上,我们双方都持有宽松的态度,如果孩子决定变换,我们都可以接受。
其实之前当孩子告诉我要去外面上高复班之类的学校时,我为了表示这是个慎重的决定,就告诉他“你要想清楚了,一旦选择了哪条路就走到底,不可以回头”,儿子也回答“是”。但是,现在我的想法有变化,就是当然还是慎重的决定,是思考之后的决定,但是如果情况变化了,也是可以调整的。
而老师给了我一个想法,就他对孩子的理解,这个孩子如果决定了去外面上学,即使再难,他也不会回头的,因为他自己会觉得没面子,很尴尬,不是学校不让他回来,是他自己不选择回来。我听到老师的想法,我也认同,想来儿子是会这么做的。所以,我们不能让孩子自己在完全不清晰的前提下,做出不成熟的决定。
中间还谈到了一些家庭的应对孩子的方式,我觉得特别认同,也逐步往这个方向努力,就是80%的信任,和20%的有情感的提醒。这里,我们谈到了手机的部分,老师就说到在九年级十年级的孩子,手机的管控是比较严格的,但在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