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怀抱,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壮举,为祖国和人民立下了不朽的丰功伟绩。
郑成功在台期间,加强了政治经济建设,置府县、务屯垦、废苛税、兴学校,改善军民关系,安抚台湾土着,颁布了各种法令和条例,为台湾经济社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1662年6月23日(农历5月初八)。
郑成功因病在台湾去世,时年39岁,葬于台南州仔尾。在清朝统一台湾后,康熙川八年(1699年),帝赐迁葬在南安郑氏祖墓。
康熙帝并题写挽联赞曰:“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自清朝开始,汉人被称奴才,从此被驯化成一群不知廉耻,道德沦丧,好死不如赖活的一群人,
再也生不出岳飞那样的民族英雄。中国五千年受野蛮人侵略次数太多太多了,膻骚之俗浸染华夏,汉唐君臣之礼,民族文化,精神道统,士人气节只能在古装沪剧中找到。
沪剧《郑成功》 唱词:
沿着江山起起伏伏温柔的曲线,
放马爱的中原爱的北国和江南。
面对冰刀雪剑风雨多情的陪伴,
行军打仗,餐风露宿和内心的感情,
珍惜苍天赐给我的金色的华年。
做人一地肝胆 ,做人何惧艰险, 豪情不变年复一年。
做人有苦有甜 ,善恶分开两边, 都为梦中的明天。
力挽狂澜拯救汉人江山,
血淹没人间 安得太平美满。
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
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
郑成功38岁早逝,抗虏未成,留下慷慨遗憾!
郑成功,是在南明末年击退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
历史上的郑成功,并非只是一个普通的将领,他的背后依靠的是海商中的龙头老大"郑氏家族"。
郑氏家族发家于素来以"海禁"着称的明朝,是活跃在东南沿海地区的"海商"。当然,在禁止海上贸易的朝廷看来,郑氏家族不是海商,而是海贼。
彼时世界正处于大航海时代,荷兰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伟大航路,将印尼的香料群岛当作了自家的后花园。香料养肥了荷兰这个不足河南省面积1/4大的"弹丸之地",打出了"海上马车夫"的称号,奠定了荷兰海上霸主的地位。
仅仅凭借香料,便让荷兰如此富裕,更何况中国的茶叶、瓷器与丝绸,具让荷兰渴望无比。荷兰商人开出很高的价钱收购这些"中国特产",在巨大的利润之下,即便明朝有海禁政策,浙江、福建一带的海商活动从未停止。
郑氏集团就是众多海商之一,与日本、荷兰交易往来密切,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就是正儿八经的日本人。而后,郑氏集团做到了龙头老大的地位,可谓是东南沿海一霸。
郑家在海边叱咤风云,赚得盆满钵满。大明朝却并没有做出相应的整治措施,这因为当时的明朝已经自顾不暇。此时崇祯当政,明朝内有农民起义,社会动荡不安;外有清军吞并蒙古,像一头猛兽一样趴在大明的脊梁上,虎视眈眈。
偏安一隅的郑氏集团目睹了大明的种种动荡,抛去郑氏集团种种违禁的海上贸易活动。郑成功生于明朝,长于明朝,有一腔忠君爱国之心,见到国家动荡,他毅然地站了出来。
郑成功打着大明的旗号,在福建沿海一带抵御清军,一度攻入过南京。只是愈进行胶着,郑成功愈是看清,大明气数已尽,清军的大势不可阻挡,负隅顽抗已经没有意义。
一腔抱负无处施展,郑成功万分不甘心的撤军。回到福建一带时,遥望着台湾海峡,郑成功突然想到,台湾此时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