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
且在有外国租界的上海开战,极有可能引起大国势力的干涉,并可能在外国调停下赢得一个光荣的和平,进而挫败日军对华北的野心,这对相对弱小的中国来说是极为有利的。
8月21日,以日本长门号、陆奥号战列舰为首的庞大舰队,运输着日军上海派遣军先头部队约1万余人从日本出发奔赴马鞍群岛。
22日晚上,日军陆军在马鞍群岛乘换为轻巡洋舰、驱逐舰后,分别向川沙镇、吴淞口一带驶入。
三师团吴淞口登陆:
日军于16日退守江湾以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为中心的据点,中日双方在上海一地不断投入军队。
此役国民党方面先后投入8个集团军又48个师、15个独立旅、9个暂编旅、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炮兵7团、财政部税警总团、宪兵1个团、上海市保安总团、上海市警察总队、江苏省保安团4个团,3队海军舰队,兵力总数在60万人以上。
日军投入5个师团1个旅团达13万人,鏖战两个月后,日军依靠强大的火力突破中国军队防线。
失利:
10月20日,日军秘密组建第10军准备对中国军队实行大包围,11月5日日军第10军8万人在金山卫登陆,蒋介石因幻想九国公约签字国的干涉,拖延了撤退时机,但此时西方国家绥靖之风盛行,称中国军队主动在上海非军事区挑起战争为破坏和平,对中国的要求置之不理。
中国军队围攻日本陆战队:
几天后,日军包围网即将形成,前线中国军队大乱,部分部队为避免被围已经自行组织撤退。
蒋介石仍死抱着对国联不切实际的幻想,迟迟不肯下令后撤,耽误了宝贵的时间。
最终撤退时,因没有讲明各部队撤退顺序,三四十万中国将士挤在几条公路上,被日军空军轰炸,大撤退变成了大溃逃。
*数十万将士在撤往南京时分散,为南京保卫战的失利埋下伏笔。12万守军各自为战,无法统一作战,数天上海就告陷。
此次为中国军队第一次军种(空军、海军、陆军)和诸兵种(步兵、炮兵、坦克)大规模协同作战,协同效果很差:步兵逼坦克冲锋又不予以掩护,结果坦克被日军全部击毁。
步兵失去坦克掩护后攻坚伤亡惨重,甚至出现一个营部队挤在一条街内被日军堵住街口全部击毙的悲剧。
陈诚回顾上海围攻未胜的教训,认为“以5师之众,对数千敌陆战队实行攻击,竟未能奏效,实在是当时部署种种不当的缘故”。
史说回忆,“步兵与炮兵、战车协同作战的训练从来没做过”。
中日相持受挫:
8月下旬,中国各部队继续围攻盘踞在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杨树浦等据点的日军,新抵达战场的中国军队精锐之师第36师迅速投入战斗,在战车掩护下攻入汇山码头,同时空军再次出动配合,轰炸地面及江上日军目标。
我军终因装备低劣、火力不够威猛,面对钢筋混凝土筑造的工事而一筹莫展。
上海守军在闸北堡垒内同日军巷战
8月20日凌晨1时,国民革命军第51师接到军委会发出的入沪参战电令,
于4小时内集结所部于宝鸡火车站开往淞沪,参加上海作战。
8月20日晨至8月22日,宋希濂第36师、王敬久第87师、孙元良第88师和夏楚中第98师的进攻均受阻,伤亡严重。
战局陷入僵持,日军龟缩据点负隅顽抗待援。
8月23日拂晓,日军松井石根率领的2个师团援军先头部队在海空火力掩护下,在狮子林、川沙口、张华浜等方面登陆。
蒋介石闻讯,急令军政部次长陈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