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视频官网

易經序卦是什么意思,易經序卦傳解釋

【易經第五十(shi)二卦是(shi)什么意思】

為了方便,我將網上摘抄如下,如果你是算到這一卦,要看有幾個變爻,兩個以上就要看卦辭,兩個以下就要看爻辭。但愿你明白,不知道給我發一個消息。
【原文】 (艮)①:艮其背不獲其身②,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
【譯文】 (艮):卸掉責任,掛笏隱退,朝列之中已看不到他的身影,在他的庭院中尋找,也沒有找到。其人遠走高飛,自無災禍。
【注釋】 ①艮(gèn亙)字當重。上艮字系卦名。不能省,據補。艮,卦名。本卦為同卦相疊(艮下艮上)。艮為山,山為退穩之處,又有靜止穩重之象,喻人進而思退,明哲保身,所以卦名曰艮。艮,《序卦》:“艮者,止也。”②艮,《彖卦》:“艮,止也。”猶言歇息,止息。艮其背,猶言歇背,今語有歇腳,歇手,歇肩之類,其結構相同。此處比喻其人開脫責任,卸職引退。獲,找到,看到。
【原文】 《彖》曰: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艮其止①,止其所也②。上下敵應,不相與也③。是以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也。
【譯文】 《彖辭》說:艮,就是靜止如山的意思。時宜止*止,時宜行則行,行止不失其時,則其道光明。卸掉負荷,歇息其背;離官去職,居家休息。因為上下左右相與為敵,無法協同。連自身也無法保全,于是棄官遠遁,既不在朝,也不在家,所以卦辭說“在他的庭院中尋找,也沒有找到”。其人明哲,自然無災禍。
【注釋】
①艮其止,高亨說:“朱熹(引晁說之)說、俞樾說,朱駿聲說:艮其止當作艮其背。蓋背古字作北,因形近誤為止,或背字筆畫損缺成北。因形近誤為止也。”卦辭背字,漢帛書《周易》作北,可證古本作北。艮,當如《彖
辭》所釋“止也。”②止,止息。止其所,猶言在家休息。③“上下敵應”兩句,本卦三同位爻,都是陰與陰對應,陽與陽對應,所以說上下敵對相應,比喻人處于敵對環境之中,無有相助者(初六與六四為兩陰爻,六二與六五為兩陰爻,九三與上九為兩陽爻,都是同位之爻象相對立)。與,助也。
【原文】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譯文】 《象辭》說:本卦為兩艮卦相重,艮為山,可見艮卦的卦象是高山重立,淵深穩重。君子觀此卦象,以此為戒,謀不逾位,明哲保身。
【原文】
初六:艮其趾①,無咎,利永貞。
《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譯文】
初六:歇腳養息,不要輕舉妄動,自然無災難,這是長期吉利的貞兆。
《象辭》說:歇腳養息,不要輕舉妄動,遠離不義,不失正道,自然永遠吉利。
【注釋】
①艮其趾。猶言歇歇腳。趾,代腳。
【原文】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隨①,其心不快。
《象》曰:不拯其隨,未退聽也。
【譯文】
六二:停立不行,但腿部肌肉還是負傷。心里很不愉快。
《象辭》說:腿部肌肉還是負傷,因為其人固執己見,沒有退回來,聽取別人的意見。
【注釋】
①腓,腿肚。艮其腓,與初六爻辭艮其趾同義而詞異,仍是歇腳之意。拯,拯救,保護。隨,借為隋,垂肉。不拯其隨,猶言沒有保護好腿部肌肉。此兩句比喻其人身處險境,未能迅速走避,反而停立不行,所以遭受災害。
【原文】
九三:艮其限①,列其夤②,厲,薰心。
《象》曰:艮其限,危薰心也。
【譯文】
九三:卸掉重擔,保護腰部,但是脅間肉卻已裂開了,引退不及時,則罹兇險。這是由于為名利所惑,不能迅速引退卸職所招致的災禍。
《象辭》說:“卸掉重擔,保護腰部,脅間肉卻已裂開了,引退不及時,則罹兇險”,危險是由為名利迷惑所致。
【注釋】
①限,《釋文》:“馬云:限,要(腰)也。鄭、荀、虞同。”艮其限,猶言卸肩護腰。②列,裂本字。《集解》本作裂。夤(yín),《釋文》:“馬云:夾脊肉也。鄭本作*。”夾脊肉即脅部肌肉。此兩句,仍是順六二爻辭的意思說下來,言其人引退不及以致身罹災禍。
【原文】
六四:艮其身,無咎。
《象》曰:艮其身,止諸躬也。
【譯文】
六四:引退保身,沒有災禍。
《象辭》說:引退保身,是說其人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自身的安危上,所以不會招惹災難。
【原文】
六五:艮其輔①,言有序,悔亡。
《象》曰:艮其輔,以中正也。
【譯文】
六五:閉口少言,講話有分寸,自然沒有悔恨。
《象辭》說。閉口少言,講話有分寸,沒有悔恨,因為六五之爻居上卦中位,像人謹守中正之道。
以下內容需要帖子數達到80才可以瀏覽
【注釋】
①輔,借為*,頰腮,今語謂嘴巴。艮其輔,猶言閉口少育。今猶有嚼 舌頭之俗語,比喻多言。
【原文】
上九:敦艮,吉①。 《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終也。
【譯文】
上九:注意保護自己的腦袋,首級不失,自然吉利。 《象辭》說:爻辭講以忠厚為歸宿之所以吉利,因為上九之爻為一卦之終爻,像人秉守忠厚,必得善終。
【注釋】
①敦,李鏡池說:“敦,借為專,聲通。《說文》:‘專,物初生之題也。’徐灝《說文注箋》:‘專之言,顛也。頁部:題,*也。*亦顛也。’段注:‘專,猶頭也。’統言之,專指頭,分言之,專指額。”《象辭》作者釋敦為厚,釋艮為止。認為爻辭“敦艮”,猶言以忠厚為歸宿。與經意不合

【周易六十四(si)卦到底是按什(shen)么順(shun)序排列的?(序卦傳所(suo)說不能(neng)令人信服)_百度...】

《周易》記載的八八六十四卦,是在商周的數字卦及畫卦的基礎上產生的。構成易卦的基本符號有兩個:“—”和“--”,是我國迄今發現的第一部帶有繇辭的卜筮書。
八卦的基礎便是一二三的數目。整畫“一”是一;斷畫“--”是二;三畫疊而成卦是三。這樣配出八個卦,乾、兌、離、震、艮、坎、巽、坤便這些卦的名字。

現在通行的周易包括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稱為易經,
即易的本身,
包括六十四卦、卦形、卦名、卦辭、爻題、及爻辭。第二部分稱為易傳,
包括彖、象、系辭、文言、說卦、序卦、雜卦七個題目十篇文章。
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順序有三種,
一是現通行本的順序,
一是京房易傳的八宮順序,
一是長沙馬王堆三號墓出土的周易順序。
通行本周易順序,
古人有一歌訣:






師,






否;






隨,






賁;






頤,






備。






壯,晉





睽;






萃,升





繼;






巽,兌





至;






濟,是





四。

【“易經(jing)”卦序的安排有什(shen)么意義(yi)】

易學上的所謂太極,不同于一般哲學上所謂的太極,易學上的太極直接就是卦體,對卦體的描繪可以分為兩儀、四象;兩儀加四象就是六爻,六爻的八個“網結”就是八卦。
在傳統易學中,“太極”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是每一個治易者不容回避的問題。圍繞著什么是太極,可謂眾說紛紜,要想理出一個頭緒,真成了一件十分困難的事。那么到底什么是太極呢?事情還得從源頭說起。

太極一詞最早出現在系辭,系辭謂:“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其實這段話并不難理解,它也是描述卦體的,就描述卦體這一點看,它同河圖、同八卦沒有甚么區別。但是,這個比較簡單的問題卻被傳統易學復雜化了。如果我們一一跟蹤各種說法的話,那就不知要耗費多少沒有價值的勞動,所以這里我們只能簡略作個評述。

傳統上對太極的說法雖然五花八門,但歸納起來不外乎兩種,一種是結合卦體,一種是脫離開卦體。結合卦體的留在了易學領域,脫離開卦體的便進入哲學領域,與“道”一起,成了中國傳統哲學特有的概念或范疇。在關于《天地之數在周易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筆者曾簡略談到了“道”與“器”的關系問題,指出易經上的道器與一般哲學意義上的道器是不同的。易經上的器,就是我們說的卦體,易經上的道,就是卦體的構建和運行的幾個法則。這些法則是不能脫離開卦體的,最多它們之間有一個內在外在之分。哲學意義上的器和道是抽象的概念或范疇,它們與卦體沒有直接關系。至于它們在哲學領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在本文的議論范圍之內。同樣,脫離開卦體進入到哲學領域的太極,也不在本文的議論范圍之內,就讓哲學家們去思索和推論吧,我們這里只對結合卦體的太極,看看傳統易學是怎么說的。

根據系辭上面記載的那段話,人們認為,易的本源是太極,由太極生出“兩儀”,即一個陽爻和一個陰爻。兩儀再發展就變成“四象”,即所謂老陽、老陰、少陽、少陰。四象再發展就形成八卦(經卦),八卦再兩兩重合,于是便有了六十四卦。以上所言,未必是傳統易學對太極與卦體關系理解的全部,但至少這是一種主流派的理解。作為易卦起源或者一種宇宙生成學說,這種認識由來已久。直到今天,仍有廣泛而巨大的影響。人們常說的“陰陽老少”和“八卦重合說”,很大程度上是導源于此。

對這種說法,歷史上也早有人表示了懷疑和反對。比如王夫之在《周易稗疏》中就說:“兩儀生四象。生者非所生為子,生之者為父之謂,使然則是有太極無兩儀,有兩儀無四象,有四象無八卦之日矣。生者,于上發生也,如人面生耳目口鼻,自然賅具,分而言之,謂之生耳。邵子執加一倍之小數,立一二象之,象一純陽一純陰,一陽上陰下、一陰上陽下謂之四象,更加一畫而其數倍為八卦。遂畫四畫之象十六,五畫之象三十二,無名無義,但以八生十六,十六生三十二,三十二生六十四。教童稚知相乘之法則可,而于天人之理數毫無所取。使以加一畫即加一倍言之,則又何不可以為七畫以倍之為一百二十八,漸加漸倍,億萬無窮,無所底止,又何不可哉?不知易但言四象生八卦定吉兇生大業,初不可損而為二爻,益而為四爻五爻,此乃天地法象之自然,事物變通之定理,不可以算博士銖積寸累有放無收之小術,以亂天地之紀也。四象者,通之象二,乾坤也,變之象二陰陽,六錯震坎艮一象也,巽離兌一象也,故又曰易有四象,若以二畫之象為四象,則易無所本,無不得言有矣。要而言之,太極即兩儀,兩儀即四象,四象即八卦,猶人面即耳目口鼻,特于其上所生而固有者,分言之則為兩為四為八耳。邵子之術繁冗而實淺,固其不足從,以經考之自見,故讀易者以不用先天圖說為正,以其雜用京房魏伯陽呂巖陳摶之說也”。

以上所引,除了王夫之把八卦(經卦)看作實體以外,他的看法基本上還是正確的。太極、兩儀、四象、八卦,它們無所謂先后,是同時存在,只是一個分而言之的問題。用“加一倍法”,就會“無所底止”、“有放無收”,“教童稚知相乘之法則可,而于天人之理數毫無所取”。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人們又把“二進制”引入了易學,把萊布尼茨的發明權攬到了我們祖先的頭上。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萊氏是否讀懂了易經,參透了太極,即便是萊氏的二進制是受了太極的啟示,也不能說明太極就是二進制,更不能說明易經卦體的構成或卦序的排列就是依據了二進制。而十進制在經文中是顯而易見的,如“十年乃字”(屯二)、“十年勿用”(頤三)等,另有天干可證。

或問,說了半天,到底什么是太極呢?其實這個問題筆者已經回答了一部分,那就是從數的角度看,太極就是零,零就是太極。在關于《零在天地之數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筆者曾經談到,零是初始態,又是終極態;零是0,因為它曾經表示過“什么也沒有”;零是一,因為它在天地之數中占有一席之地;零又是二,因為它時而以一個天數的身份出現,時而又以一個地數的身份出現;零是三,因為它既不是天數,也不是地數,只能算個第三者;零是一個進入天地之數的數,又是一個能夠包容全部天地之數的數,所以它有無限豐富的內容。如此等等,這些內容的總合就是太極。但是必須特別說明,零或者太極包納如此眾多的相互矛盾的內容是有條件的,困難不在于指出它包含這,包含那,而在于說明是在什么條件下,它使那些原本對立的東西獲得了同一或統一。以往對太極的研究,大多是在概念的范圍內進行的,包括我們上面從數的角度。在概念范圍內研究有它的好處,就是可以充分利用和展現思維的創造能力,但是也容易出偏,因為它可以不受時間、地點和條件的限制。列寧說過:“概念的全面的、普遍的靈活性,達到了對立面同一的靈活性,——這就是實質所在。主觀地運用的這種靈活性=折衷主義與詭辯。客觀地運用的靈活性,即反映物質過程的全面性及其統一的靈活性,這就是辯證法,就是世界的永恒發展的正確反映”。為了避免“主觀地運用”,用所謂“主觀存在”去替代或偷換客觀存在,我把這部分內容放到對卦體問題的探討中。在前面的議論中,我們曾經談到,卦體或者說是“器”也不是單純的自然物,而是“抽象物”,是“主觀和客觀的統一”,但是作為抽象過程的最后產品,它不是概念,而是“形體”,還沒有誰把卦體當作概念去研究。因此,結合卦體探討太極,也許可以避免“主觀地運用”。

關于卦體,在前幾篇文章中,我們已經作了一些探討,那就是從數的角度看,它不過是天地之數的總和,從形狀上看,它又是一個球體。假定我們再對這個球體作一個描繪的話,那么這里首先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從哪開始。我們知道,天地之數是一個絕對數、大限數,是數外無數的數。由這樣的數構成的卦體也是一個絕對物,是物外無物的物。換句話說,這是一個“沒有把的葫蘆”。葫蘆有把,說明它是有來龍和去脈的,至少是有“來龍”,這樣我們可以從它的“來龍”說起。葫蘆沒把,我們又該從何說起呢?一般的敘述,在這里分成了兩條路線,一條是聰明的哲人們由太極想到了無極,認為是無極產生了太極。但隨后的問題就是無極又是從哪產生的?從絕對的虛無中是不可能產生出有來的,于是老子又想出了“有無相生”這個道理。另一條路線就是不承認有什么無極,太極的本意就是極到不能再極。于是由太極而兩儀而四象而八卦,這便是前面談到的一般人們對太極的理解。筆者的淺見是,說有“無極”還是有些道理的,葫蘆沒把,還不就是無極嗎?但這個無極,同時又是太極,因為一切的一切,又要從這里開始,這不就是太極嗎?所以太極的第一個意義就是這個“葫蘆”,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卦體,卦體就是太極,太極也就是卦體。對這個卦體的研究、描繪或敘述總得從一個什么地方開始,這個開始的地方(點、方面、局部、部分等)就是“一”,老子的“道生一”就是這樣的一,在系辭上叫“兩儀”。為什么老子說一這里說二呢?原來我們面對的是一個球體,球體有這樣一個特性,那就是球面上的任何一點(或面)只要一經確定,那么與它相對立的球面的另一點(或面)也便同時被確定下來,就是說這一點(面)非它莫屬,其它任何點(面)是不能代替的,這就是太極生兩儀。太極是“二”,這就是太極的第二個意義。兩儀一經確定,則兩儀之間的“四象”也就同時確定下來。不難看出,“兩儀”加“四象”就是卦體的六爻,六爻在球形卦體上正好有八個交匯點,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六爻之網的“網結”,這八個網結就是八卦。六爻卦不是八卦兩兩重合的結果,而是八卦的總合構成了卦體,或者簡單說八卦就是卦體,卦體也就是八卦,只是這里對八卦的理解不是三爻卦,而是卦體上的八個樞紐。從這里我們也可以看出,太極、兩儀、四象、八卦,它們確實無所謂先后,不是誰“生”誰的問題,只是個“分而言之”的問題。分而言之是敘述,敘述的順序不等于“事情”的順序,甚至也不等于研究的順序。把敘述的順序誤認為“事情”的順序,由此導出“陰陽老少”和“八卦重合說”等,這就是用“主觀存在”代替客觀存在為我們釀成的一顆苦果。

談到太極,不能不說說太極圖。世傳太極圖多種多樣,大多為宋以后,作者有的可考,有的不可考。就筆者所見到的太極圖看(所見極少),從形式上看,差不多都是平面圖,或者包括作者在內都理解為平面圖。從內容上看,有的試圖同八卦(三爻卦)掛勾,有的試圖同五行掛勾,也有的試圖同六十四卦或氣象等等掛勾。對此筆者的認識是,輕言否定是不妥的,試圖引申甚么也需謹慎。因為不論是什么樣的太極圖,都已經不再是抽象的概念,都是試圖把概念還原、轉化、或過渡為形體,這是易經同一般哲學的一個重大區別。當然這里還有一個還原、轉化或過渡的準確性問題。在諸多太極圖中,筆者最有興趣的是來知德的“太極河圖”,其圖解認為:“河圖雖曰一六在下,二七在上,其實皆陽上而陰下;雖曰三八在左,四九在右,其實皆陰左而陽右;雖曰以五生數統五成數,其實皆生數在內,而成數在外;雖陰陽皆自內達外,其實陽奇一、三、七、九,陰偶二、四、六、八,皆自微而漸盛。不可分裂將其幾點置某處。陰陽左右雖旋轉而無定在。陰陽合于中心,而上本天地之中氣,故不可拘執河圖虛中五十無位之說”。來氏此說雖未脫離“平面”之見,但畢竟是把太極圖與河圖結合的一種嘗試。如果預知河圖所描繪的是一個特定的球體,那么把太極圖也設想為一個球體,那就不是多難的事了。

【易經四十三卦(gua)什么意思?】

易經四十三卦
易經第四十三卦,澤天夬,上兌下乾。
夬,揚于王庭。孚號,有厲。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釋〗
兌上乾下,卦名稱作“澤天夬”。“序卦傳”說:“益而不已,必決,故受之以夬;夬者決也。”意思是增益不止一定會決口,所以在益卦之后接著是夬卦。增益到容納不下的時候,自然會決開口子流出來,這是把決講成崩決、潰決。
“夬”本來是拉弓時戴在大拇指上的護套,弦由護套上彈離,所以有決斷的意思。大凡夬旁的字,如決、快、訣、缺等,都有離的含意。夬卦有五個陽爻,一個陰爻,是強大的陽,將陰切斷的形象;所以稱作夬卦。這一卦,也是“消息卦”,代表三月。
這一卦陽盛,象徵君子強大,僅有少數的小人,有待驅除。但仍應在朝廷上,先宣告他們的罪狀,然后以誠信號召群眾,合力將小人排除。不過,小人詭計多端,仍然會有危險,不可掉以輕心。所以首先應當告知自己領地的人,先獲得支持,不可立即動用武力,這樣進行,才會有利。亦即,本身應先有萬全準備,然后才可以發動攻擊。

【什么是易經?】

《周易》即《易經》,是傳統重要經典之一,相傳系周人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占卜之用。《傳》包含解釋卦辭和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統稱《十翼》,相傳為孔子所撰;但一般認為它是戰國或秦漢時期的儒家作品,并非出自一時一人之手。

【求教:易(yi)經的(de)卦辭(ci)、爻辭(ci)、系(xi)辭(ci)、說掛、序(xu)掛、雜(za)掛分別是誰寫(xie)的(de),都講什(shen) ...】

1。《易經》主要分為兩部分,。第一是《經》,就是《周易》的本經,包括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辭和三百八十六爻的爻辭,(例:乾卦初九:潛龍勿用)就是《周易》本經的卦辭。第二是《傳》,就是所說的《十冀》。包括《大象傳》、《小象傳》、《系辭傳上、下》、《乾、坤文言傳》《彖上、下》、《說卦傳》、《雜卦傳》、《序卦傳》。一般咱們現在在書店里買的易經,都是《經》、《傳》一體的。
2。《十冀》相傳是孔子和他弟子共同完成的,也有人說完全是孔子的弟子記錄孔子對《易經》的理解而所寫的,意思就點兒像《論語》。目前只能知道《十冀》和孔子是有關系的,但到底是不是他所著還有待研究。
3。文王作卦,周公作辭這個也是一種目前比較公認的說法。目前學術界比較認可的是,周公等一批人參與了對卦象的作辭,很可能是以周公為首。在古代,尤其是像周朝的奴隸制王朝,《易經》不是誰都可以看的,只有士大夫才能看的書。
《易經》只所以到今天還能有生命力,就是因為它有解釋的空間,可以讓你有無限的想像。

標簽: 易經序卦是什么意思 易經中卦是什么意思易經序卦傳解釋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