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视频官网

東寧金光寺大雄寶殿開光奇景,金光寺開光觀音顯靈

【青巖(yan)寺供奉哪些神像】

青巖寺風景區1985年被遼寧省批準為宗教活動場所,這里是融宗教與旅游為一體的著名風景區,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八景十二奇觀”蔚為壯麗。青巖寺有上、中,下三院。進了由趙樸初親筆題字“青巖寺”的山門,踏上石鋪甬道,來到群峰環抱的山腳下,就是青巖寺下院。下院寺門上書“天開靜域”,寺院建有大雄寶殿、天王殿、配殿、禪堂等。大雄寶殿內供奉釋迦牟尼、南海大士等佛像姿態各異,栩栩如生。整個寺院富麗堂皇,氣勢壯觀。
關外多山,以閭山居首;閭山多寺,以青巖寺為奇。青巖寺位于遼寧省北鎮市常興店鎮西部之閭山深處,其建筑位置險要,結構布局奇特。更與層巒翠嶂,古木幽林掩映成趣,成為閭山的著名旅游勝地之一。其后,明朝萬歷四年,清朝光緒十六年都曾重修。
青巖寺始創于北魏,盛于中唐。至今香火綿延。常盛不衰。青巖寺分上中下三院,下院建于群峰環抱之中,形同坐井觀天;建有“大雄寶殿”、“天王殿”、“鐘樓”、“鼓樓”等,院中青桐翠柏,郁郁森森。中院坐落于香爐峰上,香煙裊裊,崗氣蒸騰。上院筑于險涯絕壁之畔,勢若凌空飛懸,風景佳絕,數百米峭壁間退出一剎天然階臺,邊緣筑一帶磚墻,墻下深淵眩目,群嶺如煙。
編輯本段
典故
尤為上院“歪脖老母”名聞天下。據《東北古跡軼聞》載:南海落潮,現一青石佛像,請至青 巖山云中古洞,群工人移石像及門不能入,有戲之者曰:老佛若一歪脖則可入,言已,佛像之頸即歪。眾皆駭,吃驚老佛顯圣。從容移入,皆肅然起敬而出,忘請老佛正脖,故至今尚歪。“歪脖老母”是“世界唯一,中國僅有”的一尊佛像,為觀世音菩薩三十二化身之一。
古往今來,特別是近幾年來,每天到此降香朝拜、觀光旅游者絡繹不絕。尤其是每年農歷的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廟會,五·一、十·一黃金周、春節長假,每月的初一十五上香日以及青巖寺諸佛節令,更是香客如云,摩肩接踵。
出下院,踏上百曲云階,經讀山軒曲廊,進香殿,過抱曲關,走九道彎棧道,再拾級而上,使可到達上院。上院筑于陡崖 絕壁之畔,勢若凌空飛懸,風景絕佳。穿越上書“青巖古剎”四字的山門,沿石階而下,一片神奇的天地便展現在眼前。數百米壁間退出一條天然階臺,階臺背靠絕壁,面臨深淵。臺上古寺莊嚴,松蔭蔽日,院內清泉垂瀑,霧繞云封。在水簾壁旁有一石洞,洞門匾額刻有“虛無真境”四字,石洞中,蓮花臺上端坐一尊神態超然的石雕觀音,谷稱“歪脖老母”。因其造型奇特,故遠近聞名。據《東北古跡軼聞》載:當年,這尊石雕觀世音佛像雕刻完畢,眾僧人選擇吉日,率山民抬著佛像進佛殿。可是,由于佛像高,洞口低,無法將佛像抬入洞中。正當眾人急的沒有辦法時,有人戲言,“如果老母把頭歪一下,就能進去了。”話音剛落,人們見石佛果真把頭歪向一邊,眾僧人與山民便順利的將石佛抬入洞中,穩穩的安放在蓮花寶座上。
編輯本段
青巖風光
山門
山門上書寫的“青巖寺”三個大字,是由中國已故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題寫。站在山門處,可望由趙樸初先生書寫的“青巖圣境”四個大字鎏刻在懸崖絕壁之上。
電瓶車路
電瓶車路是由觀軍場村出資修建的 青巖寺山路,也是我市諸多風景區中第一條電瓶車路。共有電瓶車八輛,乘員十四人,線路長 500米,由山門至大雄寶殿下院,上下車站點均采用仿明清式建筑。挑選十八歲至二十五歲的美麗少女擔任駕駛員。電瓶車路的開通為廣大游客進山旅游提供了方便,又為青巖寺景區增添了一道靚麗的景觀。
圣水院
圣水院全堂佛像開光盛況
圣水院是進入青巖寺景區的第一座大型佛殿,因有圣水井而得名。甘洌的泉水從石縫中涌出,傳說此泉水 青巖寺圣水院具有治病養顏、強身健體之功效。圣水院左臨小溪,右倚崇山,院中雕有滴水觀音立身佛像一尊。游人至此燃一柱香,飲一杯圣水,定會使人賞心悅目,樂趣橫生。在圣水院的后山,建有高大的露天彌勒佛一尊,他右手托金元寶,左手持佛珠,面露笑容,喜迎八方游客。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開光盛況
著名的大雄寶殿為仿明清重檐式建筑,是由中國已故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題寫的殿名。該大殿是由原來的三小間改建成為長 22米、寬 14米、高 15米的五開間大殿。室內重塑三如來佛像(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佛)及十八羅漢像。在大雄寶殿下方,建有兩座大型的漢白玉和花崗巖浮雕,面朝東方的第一座浮雕雕刻有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共計 320平方米,用漢白玉雕刻而成,為趙樸初先生題寫的碑文。面朝北方的第二座浮雕雕刻的是歪脖老母傳說,共計 304平方米,是用閭山特有的花崗巖雕刻而成,所雕刻的人物栩栩如生,再現當年“歪脖老母”顯圣時的感人情景。 青巖寺歪脖老母在大雄寶殿的正前方,建有天王殿和鐘鼓二樓,殿內供奉有彌勒佛、韋馱菩薩、四大天王。
羅漢山
青巖寺
進入青巖山,跨過山門,便能看見著名的羅漢山。遠遠望去,一尊尊巨大的羅漢威嚴而立。羅漢山上供奉有 500羅漢,均由漢白玉雕刻而成。 500羅漢造型極富變化,眾羅漢似僧非僧,似佛非佛,有文有武,有老有少。有怒目的金剛、沉思的比丘、赤腳的行者、袒腹的彌陀,皆惟妙惟肖、神態各異。在 500羅漢山的頂端,建有普賢菩薩的坐騎、佛教的吉祥物 ——吉象一尊。它象征著吉祥如意,永保天下太平。在 500羅漢的簇擁下,一尊漢白玉釋迦牟尼佛像座落在羅漢山中央,廣大信士爭相朝拜,以求佛主保佑。
觀音殿
觀音殿坐落于羅漢山上,殿中供奉著凈瓶觀音,即“飛來佛”。飛來佛為紫銅塑像,是大明宣德年間制品,造型美觀,神態超然入化,手持凈瓶,向人間遍灑甘露,祈者必得身心安樂,福壽綿長。
戀人松
羅漢山下,路的兩側,有一對蒼松結伴而立,挺撥青翠,直沖云霄,兩樹枝杈在空中相互交錯,好像一對情意綿綿的戀人,并立搭肩,共敘衷腸一般。
十方爐
十方者為上下合八方,于此十方爐燃香諸佛皆受之,如信息達知諸佛,佛知我來也,必令您心清氣爽,豁然頓悟。凡所請之粗香、大香、高香必須在此燃升。再至各佛殿以三柱檀香或其他細香敬拜,默禱所求之事,定會使您心想事成,萬事如意。
漢白玉滴水觀音
滴水觀音在青巖寺的圣水院大殿里,供奉著滴水觀音,觀音菩薩手執凈瓶,清澈的泉水從凈瓶中汩汩流出,拜佛 滴水觀音[1]者可以自備器皿,在此接圣水,飲者可消災祛病,吉祥如意。傳說很久以前,這里連年大旱,瘟疫流行,民不聊生,餓殍遍地。觀音菩薩見到這里的情景,動了大慈大悲之心,將凈瓶圣水倒入山中古井,剎時,古井中一股清澈甘泉涌出井口。當地百姓飲了圣水,頓時身輕氣爽,疾病消除,小山村沸騰了,人們奔走相告,是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救了咱們的命。之后,人們就在這里修了圣水院,消息越傳越遠,前來祈求圣水的人們都如愿以償。
九龍壁
九龍壁長22米,高 3米。九條龍興云吐霧,盤旋回繞,栩栩如生。龍乃中國圖騰,有奮發向上,龍蟠福地之意。
影壁山
也叫屏風山,或錦屏山,在下院對面,齊刷刷的如橫劈下來的一般,擋住了陽光,陰影籠罩住寺院,給寺院增添了一種幽靜、神奇色。
伽藍殿
伽藍殿內供奉的是伽藍菩薩,即武財神 ——關羽。他集三教于一身,在佛教中是伽藍菩薩,在道教中是武財神,在儒教中是武圣人。他具有司命祿、佑科舉、招財進寶等全能的法力。所以民間各行各業婦儒老幼對萬能的伽藍菩薩頂禮膜拜,遠超過其他神佛。
登善亭
亭子的名稱是由“從善如登,從惡如崩”中衍化來的,意思就是說人做好事是十分困難的,它既需要我們腳踏實地從零做起,又要一步一步努力地艱難付出。亭柱所懸楹聯為閭山詩人徐長鴻先生撰,遼西書法家任國翥先生書。聯云:“善德要求真,舉步須登千級路;利名終是幻,洗心且看一亭云。”亭中石上有碑文,記載明萬歷年間重修青巖寺之事。
南極仙翁
壽神 ——南極仙翁是由漢白玉雕刻而成,他右手持龍頭拐杖,左手托壽桃,右側立有一梅花神鹿。老壽星慈眉善目,笑迎八方四海游客。該神像是由阜新信士孫全文、孫全武、孫全金三兄弟敬請。
藥師佛殿
走過登善亭便到了藥師佛殿,殿內供奉的是東方凈琉璃世界的教主藥師佛,與左右兩邊的日光菩薩、月光菩薩合稱為東方三圣,又稱藥師三圣。據說藥師佛曾發下 12條宏大的志愿,主要有除去一切眾生病,令身心安樂,使眾生解除劫賊橫難,使饑渴眾生得以上食,使貧乏無衣食者得衣食,轉女為男等渡一切苦難。故信士們認為他能使眾生離苦得樂,去憂解難,消災延壽。因此,又稱他為消災延壽藥師佛。
猴石
在藥師佛殿西南,去上院的半山腰處,有一巨石迎面而立,高約 3米多,其狀類猿,稱為“猴石”。宛如蹲在道旁恭候游客一般。
龜石
離猴石不遠處,路邊有一龜形石,高 3米,長 4米,寬 2米,形如龜,因此稱之為“龜石”。神話傳說,它是東海龍王敖光手下守護渤海的大將軍,特派來守青巖山的。
進香殿
經過讀書軒,走過半步階,前面隱映在林中的佛殿便是進香殿,俗稱中院。殿內供奉的是觀音菩薩的站像,左為善財,右為龍女,也是歪脖老母的原身塑像。在此燃一柱香就是給老母報道的意思。同時進香殿也供年邁體衰步履艱難的信士在此望山朝拜。
老虎洞
站在進香殿向 青巖寺老虎洞內西南嶺上望去,可以看見一個幽深的石洞便是老虎洞。洞口寬約 5米,洞深 10米,洞內寬 7米,系天然形成,有一人造“猛虎”守在洞中。在清朝以前,閭山青巖寺一帶老虎經常出沒,現如今老虎早已絕跡,但游人看到黑黝黝的虎洞,猶有望而生畏之感。
九道彎
由進香殿向上行走,經龍爪松,過抱曲關,又別有天地。隨著山回路轉,有一處巧借山勢,開鑿而成的盤山路徑,一邊是懸崖絕壁,一側是幽深山谷,地形險峻,這就是通向上院必經之路的九道彎。
娘娘殿
娘娘殿開光法會 青巖寺娘娘殿娘娘殿為重檐仿明清建筑,俗稱送子觀音殿。殿內供奉有觀世音菩薩像三尊,廣大善男信女爭相朝拜,香火極其旺盛。
青巖香鼎
在娘娘殿的北側有一巨大的金鼎,在金鼎的上方聳立三柱神香,大鼎的四足纏滿了紅綬帶,意寓著平安吉祥。該青銅大鼎是由阜新信士孫全文、孫全武、孫全金三兄弟捐資修建的,可謂功德無量。
龍飲澗
青巖寺上院有天然泉水三處。東邊的一處名曰“龍飲澗”,是峰頂上的一股泉水飛流而下形成的瀑布,落入澗中水池內。古人在澗壁上刻有“玉龍飲澗”,“天與甘露”和“圣水池”摩崖,雖年深日久,但還可依稀辨認。西側還有一泉,從上部懸崖石縫中流入井底,為寺僧食用井,俗你“寶井”,這兩處泉水,為滲山水,甘洌可口,冬不封凍,四季不涸,在這懸巖陡壁間,能有此雙泉水,可稱奇景,據化驗此泉水為優質滲山水,無味無害,雖不能消災治病,但搓手洗臉,可風塵頓消,沉淀后,可以食用。山頂還有一泉,和這兩個泉水相似。
十不全亭
十不全亭內供奉的是一尊殘疾佛像,稱為“十不全”。他是民間神祗,他原為英俊健康之青年,因看到民間多疾病,立志學醫,在自己身上試針試藥,受盡折磨成了一個殘疾人。為了紀念他敢于為中國醫藥獻身的精神,故而千百年來民間百姓奉以香火以示紀念。
老母洞
老母洞是一座天然加人工鑿成的石洞,洞深5.5米,寬高各 4米,洞口高 1.8米,洞內供奉的是觀音菩薩
青巖寺風光(1)(20張)像,通稱“觀音老母”,因稱此洞為“觀音老母洞”,簡稱“老母洞”。“老母”像用花崗巖雕成。奇怪的是,各地寺廟觀音像眾多,不論座像或站像,頭部都是正面的,不偏不倚,然而此洞的觀音像,頭向一側傾斜,故稱“歪脖老母”。“老母洞”內,“老母”端坐在神臺上,神志端祥,目視前方,手托玉瓶,一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神態。石像雕工精湛,造藝頗深。兩旁塑有善財童子和龍女像,兩側神臺上還塑有十八羅漢像。佛龕有一副楹聯寫的是:“白蓮臺上慈悲主,紫竹林中自在佛”。洞口上端的橫額刻有“虛無真境”四字。人們把“歪脖老母”看作是“吉祥”、“美好”的象征,表達人們祈求吉祥幸福,消災除惡的愿望。千百年來,老母香火不斷,前來降香、朝拜、許愿、還愿、游覽、觀光者絡繹不絕,因此,關于老母靈驗的傳說不絕于耳。
仙人橋和藏寶洞
在老母洞東側是半壁樓。過半壁樓,有一處獨石橋,橋長1.5米,寬僅盈尺,橋下懸空,淵深壁絕,不說人行,就連猛獸也難通過,一失足便會粉身碎骨。令人見之,無不目瞪口呆,大驚失色。凡人無法通過,因稱石板橋為“仙人橋”。橋東“藏寶洞”有一間房屋大小。傳說,洞內藏有青巖寺鎮山之寶和珍貴經書文物,因稱石洞為“藏寶洞”,是青巖寺的又一奇妙景觀。
文殊院
文殊院是青巖寺風 青巖寺文殊院景區位置最高的一座佛殿,殿內供奉的是大智文殊佛,佛教認為文殊菩薩以智慧第一,辨才第一,學問深廣,被稱為大智。每到中高考到來之即,許多學子的父母都為自已的子女求學求智慧,以考取更高的學府。
青巖奇松
青巖寺景區奇松多,除戀人松外,青巖山后有株蒼松奇特挺拔,獨具神韻,樹齡足有六百年以上,尊為“神松”。不遠處還有一株古松,盤根虬干,樹葉參天,兩人合抱而圍,其手尚不能相搭,人稱萬年松。西坡還有一株古松,根部被山洪沖露,橫臥于地上,形成蒼龍臥坡之勢,被稱為“臥龍松”。原老母洞附近,有古松數十株,儼如華蓋,現僅存其二。
障鷹臺
上院東部有一座秀聳云端的高峰,海拔 621米,是閭山南部最高峰,連老鷹也難以飛過,故名“障鷹臺”。如站峰頂,舉目環視,頓覺心寬地闊,風景格外迷人。
東路景觀
從障鷹臺至圣水殿之間,還有一條上下山路,分布著數處景觀。障鷹臺西有一座“亂石棚”,東南是“通天洞”。過通天洞兩壁夾立,只見青天一縫,名為“一線天”。向南下行,是“珍珠湖”。湖東北是高麗城,有一座“了望臺”。湖南經臥虎石可望“碧水泉”。
西路景觀
在青巖寺西部,還有兩處景觀,一處為雙人石,另一處為鴿子洞。
編輯本段
廟會節日
正月 初一:彌勒佛圣誕,先拜父母,再拜“歪脖老母”,一年吉祥如意 初五:拜關帝(伽藍菩薩)接五路財神 初七:人日拜“歪脖老母”一生順達 初八:順意節,拜彌勒佛 廿五:老天
青巖寺風光(2)(20張)倉,拜老母庫滿倉盈 二月 初二:玉龍抬頭,土地正神圣誕 初八:釋迦牟尼出家 十九:觀音菩薩圣誕 廿一:普賢菩薩圣誕 三月 初六:眼光娘娘圣誕 四月 初四:文殊菩薩圣誕 初八:釋迦牟尼圣誕 十五:釋迦牟尼成佛 十七:送子娘娘圣誕 十八:娘娘廟會 五月 十三:伽藍菩薩圣誕(關羽磨刀日) 六月 初三:韋馱圣誕 十一:井泉龍王圣誕(上院龍飲澗) 十九:觀音菩薩成道 廿四:財神圣誕 七月 十五:地藏王菩薩圣誕 三十:地藏王成道日 八月 初九:壽星圣誕,拜壽星,授王杖,延年益壽 十五:關羽圣誕 九月 十九:觀音菩薩出家 三十:藥師琉璃光佛圣誕 十月 初十:十不全圣誕 十一月 十七:阿彌陀佛圣誕 十二月 初八:釋迦牟尼成道 每月初一、十五拜佛、誦經,佛法加持,功德無量。 每月初三、十三、廿三拜山神土地,五谷豐登,六畜興旺,家宅平安,事業隆裕。

【北鎮(zhen)青(qing)巖寺的情況.】

青巖寺風景區位于北寧市常興店鎮境內,醫巫閭山中麓,占地 13平方千米,距北寧市 25公里。青巖寺始建于北魏,興盛于中唐,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悠久歷史,它文化底蘊深厚,佛教氛圍濃重,為渤海國僧人釋·貞素所建,原稱千秋萬古寺,明代易名青巖寺。 1985年被省批準為宗教活動場所,這里是融宗教與旅游為一體的著名風景區,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八景十二奇觀”蔚為壯麗。青巖寺分上院、中院、下院及文殊院(古稱魁星閣)、娘娘殿、財神殿、圣水院、觀音殿等多處禪院,最為上院供奉的“歪脖老母”名聞天下。據《東北古跡軼聞》記載:“南海落潮,現一青石佛像,請至青巖山云中古洞。群工人移石像及門不能入,有戲之者曰:‘老佛若一歪脖則可入。’言已,佛像之頸即歪,眾皆駭,從容移入。吃驚老佛顯圣,皆肅然起敬而出,忘請老佛正脖,故至今尚歪”。“ 歪脖老母”為觀世音菩薩三十二化身之一。其后,明朝萬歷四年,清朝光緒十六年都曾重修。
古往今來,特別是近幾年來,每天到此觀光旅游,降香拜佛者絡繹不絕。尤其是每年農歷的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廟會,春節、五·一、十·一、黃金周,每月的初一、十五上香日以及青巖寺諸佛節令,更是香客如云,紛至沓來。
山門
山門上書寫的“青巖寺”三個大字,是由中國已故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題寫。站在山門處,可望由趙樸初先生書寫的“青巖圣境”四個大字鎏刻在懸崖絕壁之上。
電瓶車路
電瓶車路是由觀軍場村出資修建的,也是我市諸多風景區中第一條電瓶車路。共有電瓶車八輛,乘員十四人,線路長 500米,由山門至大雄寶殿下院,上下車站點均采用仿明清式建筑。挑選十八歲至二十五歲的美麗少女擔任駕駛員。電瓶車路的開通為廣大游客進山旅游提供了方便,又為青巖寺景區增添了一道靚麗的景觀。
圣水院
圣水院全堂佛像開光盛況
圣水院是進入青巖寺景區的第一座大型佛殿,因有圣水井而得名。甘洌的泉水從石縫中涌出,傳說此泉水具有治病養顏、強身健體之功效。圣水院左臨小溪,右倚崇山,院中雕有滴水觀音立身佛像一尊。游人至此燃一柱香,飲一杯圣水,定會使人賞心悅目,樂趣橫生。在圣水院的后山,建有高大的露天彌勒佛一尊,他右手托金元寶,左手持佛珠,面露笑容,喜迎八方游客。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開光盛況
著名的大雄寶殿為仿明清重檐式建筑,是由中國已故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題寫的殿名。該大殿是由原來的三小間改建成為長 22米、寬 14米、高 15米的五開間大殿。室內重塑三如來佛像(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佛)及十八羅漢像。在大雄寶殿下方,建有兩座大型的漢白玉和花崗巖浮雕,面朝東方的第一座浮雕雕刻有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共計 320平方米,用漢白玉雕刻而成,為趙樸初先生題寫的碑文。面朝北方的第二座浮雕雕刻的是歪脖老母傳說,共計 304平方米,是用閭山特有的花崗巖雕刻而成,所雕刻的人物栩栩如生,再現當年“歪脖老母”顯圣時的感人情景。
在大雄寶殿的正前方,建有天王殿和鐘鼓二樓,殿內供奉有彌勒佛、韋馱菩薩、四大天王。
羅漢山
進入青巖山,跨過山門,便能看見著名的羅漢山。遠遠望去,一尊尊巨大的羅漢威嚴而立。羅漢山上供奉有 500羅漢,均由漢白玉雕刻而成。 500羅漢造型極富變化,眾羅漢似僧非僧,似佛非佛,有文有武,有老有少。有怒目的金剛、沉思的比丘、赤腳的行者、袒腹的彌陀,皆惟妙惟肖、神態各異。在 500羅漢山的頂端,建有普賢菩薩的坐騎、佛教的吉祥物 ——吉象一尊。它象征著吉祥如意,永保天下太平。在 500羅漢的簇擁下,一尊漢白玉釋迦牟尼佛像座落在羅漢山中央,廣大信士爭相朝拜,以求佛主保佑。
觀音殿
觀音殿座落于羅漢山上,殿中供奉著凈瓶觀音,即“飛來佛”。飛來佛為紫銅塑像,是大明宣德年間制品,造型美觀,神態超然入化,手持凈瓶,向人間遍灑甘露,祈者必得身心安樂,福壽綿長。
戀人松
羅漢山下,路的兩側,有一對蒼松結伴而立,挺撥青翠,直沖云霄,兩樹枝杈在空中相互交錯,好像一對情意綿綿的戀人,并立搭肩,共敘衷腸一般。
十方爐
十方者為上下合八方,于此十方爐燃香諸佛皆受之,如信息達知諸佛,佛知我來也,必令您心清氣爽,豁然頓悟。凡所請之粗香、大香、高香必須在此燃升。再至各佛殿以三柱檀香或其他細香敬拜,默禱所求之事,定會使您心想事成,萬事如意。
九龍壁
九龍壁長22米,高 3米。九條龍興云吐霧,盤旋回繞,栩栩如生。龍乃中國圖騰,有奮發向上,龍蟠福地之意。
影壁山
也叫屏風山,或錦屏山,在下院對面,齊刷刷的如橫劈下來的一般,擋住了陽光,陰影籠罩住寺院,給寺院增添了一種幽靜、神奇色。
伽藍殿
伽藍殿內供奉的是伽藍菩薩,即武財神 ——關羽。他集三教于一身,在佛教中是伽藍菩薩,在道教中是武財神,在儒教中是武圣人。他具有司命祿、佑科舉、招財進寶等全能的法力。所以民間各行各業婦儒老幼對萬能的伽藍菩薩頂禮膜拜,遠超過其他神佛。
登善亭
亭子的名稱是由“從善如登,從惡如崩”中衍化來的,意思就是說人做好事是十分困難的,它既需要我們腳踏實地從零做起,又要一步一步努力地艱難付出。亭柱所懸楹聯為閭山詩人徐長鴻先生撰,遼西書法家任國翥先生書。聯云:“善德要求真,舉步須登千級路;利名終是幻,洗心且看一亭云。”亭中石上有碑文,記載明萬歷年間重修青巖寺之事。
南極仙翁
壽神 ——南極仙翁是由漢白玉雕刻而成,他右手持龍頭拐杖,左手托壽桃,右側立有一梅花神鹿。老壽星慈眉善目,笑迎八方四海游客。該神像是由阜新信士孫全文、孫全武、孫全金三兄弟敬請。
藥師佛殿
走過登善亭便到了藥師佛殿,殿內供奉的是東方凈琉璃世界的教主藥師佛,與左右兩邊的日光菩薩、月光菩薩合稱為東方三圣,又稱藥師三圣。據說藥師佛曾發下 12條宏大的志愿,主要有除去一切眾生病,令身心安樂,使眾生解除劫賊橫難,使饑渴眾生得以上食,使貧乏無衣食者得衣食,轉女為男等渡一切苦難。故信士們認為他能使眾生離苦得樂,去憂解難,消災延壽。因此,又稱他為消災延壽藥師佛。
猴石
在藥師佛殿西南,去上院的半山腰處,有一巨石迎面而立,高約 3米多,其狀類猿,稱為“猴石”。宛如蹲在道旁恭候游客一般。
龜石
離猴石不遠處,路邊有一龜形石,高 3米,長 4米,寬 2米,形如龜,因此稱之為“龜石”。神話傳說,它是東海龍王敖光手下守護渤海的大將軍,特派來守青巖山的。
進香殿
經過讀書軒,走過半步階,前面隱映在林中的佛殿便是進香殿,俗稱中院。殿內供奉的是觀音菩薩的站像,左為善財,右為龍女,也是歪脖老母的原身塑像。在此燃一柱香就是給老母報道的意思。同時進香殿也供年邁體衰步履艱難的信士在此望山朝拜。
老虎洞
站在進香殿向西南嶺上望去,可以看見一個幽深的石洞便是老虎洞。洞口寬約 5米,洞深 10米,洞內寬 7米,系天然形成,有一人造“猛虎”守在洞中。在清朝以前,閭山青巖寺一帶老虎經常出沒,現如今老虎早已絕跡,但游人看到黑黝黝的虎洞,猶有望而生畏之感。
九道彎
由進香殿向上行走,經龍爪松,過抱曲關,又別有天地。隨著山回路轉,有一處巧借山勢,開鑿而成的盤山路徑,一邊是懸崖絕壁,一側是幽深山谷,地形險峻,這就是通向上院必經之路的九道彎。
娘娘殿
娘娘殿開光法會
娘娘殿為重檐仿明清建筑,俗稱送子觀音殿。殿內供奉有觀世音菩薩像三尊,廣大善男信女爭相朝拜,香火極其旺盛。
青巖香鼎
在娘娘殿的北側有一巨大的金鼎,在金鼎的上方聳立三柱神香,大鼎的四足纏滿了紅綬帶,意寓著平安吉祥。該青銅大鼎是由阜新信士孫全文、孫全武、孫全金三兄弟捐資修建的,可謂功德無量。
龍飲澗
青巖寺上院有天然泉水三處。東邊的一處名曰“龍飲澗”,是峰頂上的一股泉水飛流而下形成的瀑布,落入澗中水池內。古人在澗壁上刻有“玉龍飲澗”,“天與甘露”和“圣水池”摩崖,雖年深日久,但還可依稀辨認。西側還有一泉,從上部懸崖石縫中流入井底,為寺僧食用井,俗你“寶井”,這兩處泉水,為滲山水,甘洌可口,冬不封凍,四季不涸,在這懸巖陡壁間,能有此雙泉水,可稱奇景,據化驗此泉水為優質滲山水,無味無害,雖不能消災治病,但搓手洗臉,可風塵頓消,沉淀后,可以食用。山頂還有一泉,和這兩個泉水相似。
十不全亭
十不全亭內供奉的是一尊殘疾佛像,稱為“十不全”。他是民間神祗,他原為英俊健康之青年,因看到民間多疾病,立志學醫,在自己身上試針試藥,受盡折磨成了一個殘疾人。為了紀念他敢于為中國醫藥獻身的精神,故而千百年來民間百姓奉以香火以示紀念。
老母洞
老母洞是一座天然加人工鑿成的石洞,洞深5.5米,寬高各 4米,洞口高 1.8米,洞內供奉的是觀音菩薩像,通稱“觀音老母”,因稱此洞為“觀音老母洞”,簡稱“老母洞”。“老母”像用花崗巖雕成。奇怪的是,各地寺廟觀音像眾多,不論座像或站像,頭部都是正面的,不偏不倚,然而此洞的觀音像,頭向一側傾斜,故稱“歪脖老母”。“老母洞”內,“老母”端坐在神臺上,神志端祥,目視前方,手托玉瓶,一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神態。石像雕工精湛,造藝頗深。兩旁塑有善財童子和龍女像,兩側神臺上還塑有十八羅漢像。佛龕有一副楹聯寫的是:“白蓮臺上慈悲主,紫竹林中自在佛”。洞口上端的橫額刻有“虛無真境”四字。人們把“歪脖老母”看作是“吉祥”、“美好”的象征,表達人們祈求吉祥幸福,消災除惡的愿望。千百年來,老母香火不斷,前來降香、朝拜、許愿、還愿、游覽、觀光者絡繹不絕,因此,關于老母靈驗的傳說不絕于耳。
仙人橋和藏寶洞
在老母洞東側是半壁樓。過半壁樓,有一處獨石橋,橋長1.5米,寬僅盈尺,橋下懸空,淵深壁絕,不說人行,就連猛獸也難通過,一失足便會粉身碎骨。令人見之,無不目瞪口呆,大驚失色。凡人無法通過,因稱石板橋為“仙人橋”。橋東“藏寶洞”有一間房屋大小。傳說,洞內藏有青巖寺鎮山之寶和珍貴經書文物,因稱石洞為“藏寶洞”,是青巖寺的又一奇妙景觀。
文殊院
文殊院是青巖寺風景區位置最高的一座佛殿,殿內供奉的是大智文殊佛,佛教認為文殊菩薩以智慧第一,辨才第一,學問深廣,被稱為大智。每到中高考到來之即,許多學子的父母都為自已的子女求學求智慧,以考取更高的學府。
青巖奇松
青巖寺景區奇松多,除戀人松外,青巖山后有株蒼松奇特挺拔,獨具神韻,樹齡足有六百年以上,尊為“神松”。不遠處還有一株古松,盤根虬干,樹葉參天,兩人合抱而圍,其手尚不能相搭,人稱萬年松。西坡還有一株古松,根部被山洪沖露,橫臥于地上,形成蒼龍臥坡之勢,被稱為“臥龍松”。原老母洞附近,有古松數十株,儼如華蓋,現僅存其二。
障鷹臺
上院東部有一座秀聳云端的高峰,海拔 621米,是閭山南部最高峰,連老鷹也難以飛過,故名“障鷹臺”。如站峰頂,舉目環視,頓覺心寬地闊,風景格外迷人。
東路景觀
從障鷹臺至圣水殿之間,還有一條上下山路,分布著數處景觀。障鷹臺西有一座“亂石棚”,東南是“通天洞”。過通天洞兩壁夾立,只見青天一縫,名為“一線天”。向南下行,是“珍珠湖”。湖東北是高麗城,有一座“了望臺”。湖南經臥虎石可望“碧水泉”。
西路景觀
在青巖寺西部,還有兩處景觀,一處為雙人石,另一處為鴿子洞。
***小松博客搜集整理、轉載請注明***

【遼寧寺(si)廟什么地(di)方的最(zui)好啊?】

北鎮有個青巖寺,里面主要供奉的是崴脖老母。我自己很虔誠的去過,我覺得挺靈驗的!
青巖寺風景區位于北寧市常興店鎮境內,醫巫閭山中麓,占地 13平方千米,距北寧市 25公里。青巖寺始建于北魏,興盛于中唐,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悠久歷史,它文化底蘊深厚,佛教氛圍濃重,為渤海國僧人釋·貞素所建,原稱千秋萬古寺,明代易名青巖寺。 1985年被省批準為宗教活動場所,這里是融宗教與旅游為一體的著名風景區,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八景十二奇觀”蔚為壯麗。青巖寺分上院、中院、下院及文殊院(古稱魁星閣)、娘娘殿、財神殿、圣水院、觀音殿等多處禪院,最為上院供奉的“歪脖老母”名聞天下。據《東北古跡軼聞》記載:“南海落潮,現一青石佛像,請至青巖山云中古洞。群工人移石像及門不能入,有戲之者曰:‘老佛若一歪脖則可入。’言已,佛像之頸即歪,眾皆駭,從容移入。吃驚老佛顯圣,皆肅然起敬而出,忘請老佛正脖,故至今尚歪”。“ 歪脖老母”為觀世音菩薩三十二化身之一。其后,明朝萬歷四年,清朝光緒十六年都曾重修。
古往今來,特別是近幾年來,每天到此觀光旅游,降香拜佛者絡繹不絕。尤其是每年農歷的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廟會,春節、五·一、十·一、黃金周,每月的初一、十五上香日以及青巖寺諸佛節令,更是香客如云,紛至沓來。
山門
山門上書寫的“青巖寺”三個大字,是由中國已故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題寫。站在山門處,可望由趙樸初先生書寫的“青巖圣境”四個大字鎏刻在懸崖絕壁之上。
電瓶車路
電瓶車路是由觀軍場村出資修建的,也是我市諸多風景區中第一條電瓶車路。共有電瓶車八輛,乘員十四人,線路長 500米,由山門至大雄寶殿下院,上下車站點均采用仿明清式建筑。挑選十八歲至二十五歲的美麗少女擔任駕駛員。電瓶車路的開通為廣大游客進山旅游提供了方便,又為青巖寺景區增添了一道靚麗的景觀。
圣水院
圣水院全堂佛像開光盛況
圣水院是進入青巖寺景區的第一座大型佛殿,因有圣水井而得名。甘洌的泉水從石縫中涌出,傳說此泉水具有治病養顏、強身健體之功效。圣水院左臨小溪,右倚崇山,院中雕有滴水觀音立身佛像一尊。游人至此燃一柱香,飲一杯圣水,定會使人賞心悅目,樂趣橫生。在圣水院的后山,建有高大的露天彌勒佛一尊,他右手托金元寶,左手持佛珠,面露笑容,喜迎八方游客。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開光盛況
著名的大雄寶殿為仿明清重檐式建筑,是由中國已故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題寫的殿名。該大殿是由原來的三小間改建成為長 22米、寬 14米、高 15米的五開間大殿。室內重塑三如來佛像(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佛)及十八羅漢像。在大雄寶殿下方,建有兩座大型的漢白玉和花崗巖浮雕,面朝東方的第一座浮雕雕刻有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共計 320平方米,用漢白玉雕刻而成,為趙樸初先生題寫的碑文。面朝北方的第二座浮雕雕刻的是歪脖老母傳說,共計 304平方米,是用閭山特有的花崗巖雕刻而成,所雕刻的人物栩栩如生,再現當年“歪脖老母”顯圣時的感人情景。
在大雄寶殿的正前方,建有天王殿和鐘鼓二樓,殿內供奉有彌勒佛、韋馱菩薩、四大天王。
羅漢山
進入青巖山,跨過山門,便能看見著名的羅漢山。遠遠望去,一尊尊巨大的羅漢威嚴而立。羅漢山上供奉有 500羅漢,均由漢白玉雕刻而成。 500羅漢造型極富變化,眾羅漢似僧非僧,似佛非佛,有文有武,有老有少。有怒目的金剛、沉思的比丘、赤腳的行者、袒腹的彌陀,皆惟妙惟肖、神態各異。在 500羅漢山的頂端,建有普賢菩薩的坐騎、佛教的吉祥物 ——吉象一尊。它象征著吉祥如意,永保天下太平。在 500羅漢的簇擁下,一尊漢白玉釋迦牟尼佛像座落在羅漢山中央,廣大信士爭相朝拜,以求佛主保佑。
觀音殿
觀音殿座落于羅漢山上,殿中供奉著凈瓶觀音,即“飛來佛”。飛來佛為紫銅塑像,是大明宣德年間制品,造型美觀,神態超然入化,手持凈瓶,向人間遍灑甘露,祈者必得身心安樂,福壽綿長。
戀人松
羅漢山下,路的兩側,有一對蒼松結伴而立,挺撥青翠,直沖云霄,兩樹枝杈在空中相互交錯,好像一對情意綿綿的戀人,并立搭肩,共敘衷腸一般。
十方爐
十方者為上下合八方,于此十方爐燃香諸佛皆受之,如信息達知諸佛,佛知我來也,必令您心清氣爽,豁然頓悟。凡所請之粗香、大香、高香必須在此燃升。再至各佛殿以三柱檀香或其他細香敬拜,默禱所求之事,定會使您心想事成,萬事如意。
九龍壁
九龍壁長22米,高 3米。九條龍興云吐霧,盤旋回繞,栩栩如生。龍乃中國圖騰,有奮發向上,龍蟠福地之意。
影壁山
也叫屏風山,或錦屏山,在下院對面,齊刷刷的如橫劈下來的一般,擋住了陽光,陰影籠罩住寺院,給寺院增添了一種幽靜、神奇色。
伽藍殿
伽藍殿內供奉的是伽藍菩薩,即武財神 ——關羽。他集三教于一身,在佛教中是伽藍菩薩,在道教中是武財神,在儒教中是武圣人。他具有司命祿、佑科舉、招財進寶等全能的法力。所以民間各行各業婦儒老幼對萬能的伽藍菩薩頂禮膜拜,遠超過其他神佛。
登善亭
亭子的名稱是由“從善如登,從惡如崩”中衍化來的,意思就是說人做好事是十分困難的,它既需要我們腳踏實地從零做起,又要一步一步努力地艱難付出。亭柱所懸楹聯為閭山詩人徐長鴻先生撰,遼西書法家任國翥先生書。聯云:“善德要求真,舉步須登千級路;利名終是幻,洗心且看一亭云。”亭中石上有碑文,記載明萬歷年間重修青巖寺之事。
南極仙翁
壽神 ——南極仙翁是由漢白玉雕刻而成,他右手持龍頭拐杖,左手托壽桃,右側立有一梅花神鹿。老壽星慈眉善目,笑迎八方四海游客。該神像是由阜新信士孫全文、孫全武、孫全金三兄弟敬請。
藥師佛殿
走過登善亭便到了藥師佛殿,殿內供奉的是東方凈琉璃世界的教主藥師佛,與左右兩邊的日光菩薩、月光菩薩合稱為東方三圣,又稱藥師三圣。據說藥師佛曾發下 12條宏大的志愿,主要有除去一切眾生病,令身心安樂,使眾生解除劫賊橫難,使饑渴眾生得以上食,使貧乏無衣食者得衣食,轉女為男等渡一切苦難。故信士們認為他能使眾生離苦得樂,去憂解難,消災延壽。因此,又稱他為消災延壽藥師佛。
猴石
在藥師佛殿西南,去上院的半山腰處,有一巨石迎面而立,高約 3米多,其狀類猿,稱為“猴石”。宛如蹲在道旁恭候游客一般。
龜石
離猴石不遠處,路邊有一龜形石,高 3米,長 4米,寬 2米,形如龜,因此稱之為“龜石”。神話傳說,它是東海龍王敖光手下守護渤海的大將軍,特派來守青巖山的。
進香殿
經過讀書軒,走過半步階,前面隱映在林中的佛殿便是進香殿,俗稱中院。殿內供奉的是觀音菩薩的站像,左為善財,右為龍女,也是歪脖老母的原身塑像。在此燃一柱香就是給老母報道的意思。同時進香殿也供年邁體衰步履艱難的信士在此望山朝拜。
老虎洞
站在進香殿向西南嶺上望去,可以看見一個幽深的石洞便是老虎洞。洞口寬約 5米,洞深 10米,洞內寬 7米,系天然形成,有一人造“猛虎”守在洞中。在清朝以前,閭山青巖寺一帶老虎經常出沒,現如今老虎早已絕跡,但游人看到黑黝黝的虎洞,猶有望而生畏之感。
九道彎
由進香殿向上行走,經龍爪松,過抱曲關,又別有天地。隨著山回路轉,有一處巧借山勢,開鑿而成的盤山路徑,一邊是懸崖絕壁,一側是幽深山谷,地形險峻,這就是通向上院必經之路的九道彎。
娘娘殿
娘娘殿開光法會
娘娘殿為重檐仿明清建筑,俗稱送子觀音殿。殿內供奉有觀世音菩薩像三尊,廣大善男信女爭相朝拜,香火極其旺盛。
青巖香鼎
在娘娘殿的北側有一巨大的金鼎,在金鼎的上方聳立三柱神香,大鼎的四足纏滿了紅綬帶,意寓著平安吉祥。該青銅大鼎是由阜新信士孫全文、孫全武、孫全金三兄弟捐資修建的,可謂功德無量。
龍飲澗
青巖寺上院有天然泉水三處。東邊的一處名曰“龍飲澗”,是峰頂上的一股泉水飛流而下形成的瀑布,落入澗中水池內。古人在澗壁上刻有“玉龍飲澗”,“天與甘露”和“圣水池”摩崖,雖年深日久,但還可依稀辨認。西側還有一泉,從上部懸崖石縫中流入井底,為寺僧食用井,俗你“寶井”,這兩處泉水,為滲山水,甘洌可口,冬不封凍,四季不涸,在這懸巖陡壁間,能有此雙泉水,可稱奇景,據化驗此泉水為優質滲山水,無味無害,雖不能消災治病,但搓手洗臉,可風塵頓消,沉淀后,可以食用。山頂還有一泉,和這兩個泉水相似。
十不全亭
十不全亭內供奉的是一尊殘疾佛像,稱為“十不全”。他是民間神祗,他原為英俊健康之青年,因看到民間多疾病,立志學醫,在自己身上試針試藥,受盡折磨成了一個殘疾人。為了紀念他敢于為中國醫藥獻身的精神,故而千百年來民間百姓奉以香火以示紀念。
老母洞
老母洞是一座天然加人工鑿成的石洞,洞深5.5米,寬高各 4米,洞口高 1.8米,洞內供奉的是觀音菩薩像,通稱“觀音老母”,因稱此洞為“觀音老母洞”,簡稱“老母洞”。“老母”像用花崗巖雕成。奇怪的是,各地寺廟觀音像眾多,不論座像或站像,頭部都是正面的,不偏不倚,然而此洞的觀音像,頭向一側傾斜,故稱“歪脖老母”。“老母洞”內,“老母”端坐在神臺上,神志端祥,目視前方,手托玉瓶,一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神態。石像雕工精湛,造藝頗深。兩旁塑有善財童子和龍女像,兩側神臺上還塑有十八羅漢像。佛龕有一副楹聯寫的是:“白蓮臺上慈悲主,紫竹林中自在佛”。洞口上端的橫額刻有“虛無真境”四字。人們把“歪脖老母”看作是“吉祥”、“美好”的象征,表達人們祈求吉祥幸福,消災除惡的愿望。千百年來,老母香火不斷,前來降香、朝拜、許愿、還愿、游覽、觀光者絡繹不絕,因此,關于老母靈驗的傳說不絕于耳。
仙人橋和藏寶洞
在老母洞東側是半壁樓。過半壁樓,有一處獨石橋,橋長1.5米,寬僅盈尺,橋下懸空,淵深壁絕,不說人行,就連猛獸也難通過,一失足便會粉身碎骨。令人見之,無不目瞪口呆,大驚失色。凡人無法通過,因稱石板橋為“仙人橋”。橋東“藏寶洞”有一間房屋大小。傳說,洞內藏有青巖寺鎮山之寶和珍貴經書文物,因稱石洞為“藏寶洞”,是青巖寺的又一奇妙景觀。
文殊院
文殊院是青巖寺風景區位置最高的一座佛殿,殿內供奉的是大智文殊佛,佛教認為文殊菩薩以智慧第一,辨才第一,學問深廣,被稱為大智。每到中高考到來之即,許多學子的父母都為自已的子女求學求智慧,以考取更高的學府。
青巖奇松
青巖寺景區奇松多,除戀人松外,青巖山后有株蒼松奇特挺拔,獨具神韻,樹齡足有六百年以上,尊為“神松”。不遠處還有一株古松,盤根虬干,樹葉參天,兩人合抱而圍,其手尚不能相搭,人稱萬年松。西坡還有一株古松,根部被山洪沖露,橫臥于地上,形成蒼龍臥坡之勢,被稱為“臥龍松”。原老母洞附近,有古松數十株,儼如華蓋,現僅存其二。
障鷹臺
上院東部有一座秀聳云端的高峰,海拔 621米,是閭山南部最高峰,連老鷹也難以飛過,故名“障鷹臺”。如站峰頂,舉目環視,頓覺心寬地闊,風景格外迷人。
東路景觀
從障鷹臺至圣水殿之間,還有一條上下山路,分布著數處景觀。障鷹臺西有一座“亂石棚”,東南是“通天洞”。過通天洞兩壁夾立,只見青天一縫,名為“一線天”。向南下行,是“珍珠湖”。湖東北是高麗城,有一座“了望臺”。湖南經臥虎石可望“碧水泉”。
西路景觀
在青巖寺西部,還有兩處景觀,一處為雙人石,另一處為鴿子洞。
***小松博客搜集整理、轉載請注明***
參考資料://www.lvshan.com/fengjing_info.asp?id=215

【求音(yin)樂(le):《佛(fo)潤東寧》】

男:白皓 白揚 白祈
女:白倩 白晨 白默

【金光寺掃塔(ta)故事梗概】

唐三藏金光寺掃塔
唐僧師徒過了火焰山,不幾日走了八百里路程,見前面有一城池。他們走進城門,正行間,看見有十幾個和尚,一個個披枷戴鎖,沿街乞討、實在可憐。三藏曰:“兔死狐悲,物傷其類。悟空,你上前問問,他們為何這等遭罪?”行者上前打問,才知道這城名喚祭賽國。此國有個金光寺,寺內有座寶塔。這塔原來祥云籠罩,瑞靄高升,夜放霞光,萬里能見;晝噴氣,四國無不同瞻。故此以為天府神京,四夷朝貢。只是三年之前一天夜里下了一場血雨。天明時。家家害怕,戶戶生悲。祭賽國國王聽臣胡奏,硬說是和尚偷了寶塔上的寶貝,昏君更不察理,將和尚們抓去千般拷打,萬樣追求,當時。這里有三輩和尚,老一輩的受不住打,死了;剩下的便問罪枷鎖。
唐僧深知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眾多和尚有苦,自己如何心安?三藏道:“這樁事暗昧難分。一則朝廷失政,二來和尚有災。既然天降血雨污了寶塔。我離長安時曾立下誓愿,在上西天的路上逢廟燒香,遇寺拜佛,見塔掃塔。今天在此遇有受屈的僧人,乃因寶塔之累。我何不去掃塔,解救他們于苦難之中。”
唐僧住下,沐浴畢,手持笤帚同悟空直奔金光寺掃塔。到了金光寺,唐僧在佛前拜道:“弟子陳玄奘奉東土大唐之差去西天取經,今至祭賽國金光寺,遇本僧言寶塔被污,國王疑僧盜寶,銜冤取罪,上下難明。弟子謁誠掃塔,望我佛顯靈,早示污塔之原因,莫致凡夫之冤屈。”說罷,唐僧與行者開了塔門,自下層往上掃去。唐僧掃了一層,又掃一層,掃到第七層時已打二更。唐僧漸覺困倦。行者說:“師父困了,你坐下歇息,老孫替你掃罷。”唐僧問:“這塔有多少層?”行者說:“不下十三層哩。”唐僧強打精神又掃了三層,腰酸腿疼,就在十層上坐倒說:“悟空,你替我把那三層掃凈罷。”
行者抖擻精神掃了十一層,又登上十二層。正掃著,聽到塔上有人言語。行者想:怪哉!怪哉!已三更時分了,怎么會有人在上面說話?定是邪物罷,我去看看。猴王輕輕地挾著笤帚鉆出前門,踏著云頭觀看,只見十三層塔心里坐著兩個妖精正在吃肉喝酒。行者大喝一聲:“好怪物,偷塔上寶貝的原來是你們。”行者把兩個妖精抓住,下到十層來見師父。那怪戰戰兢兢,口喊饒命。接著如實招供:“我兩個是亂石山碧波潭萬圣龍王差來巡塔的。他叫奔波兒灞,我叫灞波兒奔。他是鲇魚怪,我是黑魚精。萬圣老龍生了一個女兒,喚做萬圣公主。那公主長得花容月貌,有二十分人才。招了一個駙馬叫九頭駙馬,此人神通廣大。前年與龍王來此,他大顯法力,下了一陣血雨,污了寶塔,偷了塔中的舍利子佛寶。公主又去大羅天上靈霄殿前偷了王母娘娘的九葉靈芝草,養在潭底下,金光霞晝夜光明。近日聽說有個孫悟空往西天取經,說他神通廣大,沿途專尋人的不是,所以時常差我們來此巡攔。”行者聽了冷笑道:“這龍王如此無禮,難怪前幾日還請牛魔王去赴宴。”正說到這里,豬八戒領幾個小和尚打著燈籠來了。行者將兩個妖精交給八戒看管。
不覺天曉,唐僧與行者入朝倒換關文。那國王看了唐僧遞上的關文,心中喜悅地說:“你大唐王有福,能選高僧,不嫌路途遙遠拜佛取經;而寡人這里的和尚專會做賊,敗國傾君!”三藏道:“萬歲,‘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矣!貧僧昨晚到天府,一進城門,就見十幾個戴枷之僧。問及何罪,道是金光寺冤屈者。貧僧昨夜掃塔,已獲偷寶之賊。”國王大喜道:“妖賊何在?”三藏說:“現被小徒鎖在金光寺內。”唐僧便讓行者去帶妖賊。國王看見悟空相貌丑陋,便說:“圣僧如此豐姿,高徒怎么這等相貌?”孫大圣聽到,高聲說:“陛下,‘人不可貌相,水不可斗量’,若愛豐姿者,怎么能捉得妖賊?”國王忙道:“圣僧言之有理。朕這里不是選人才,只要獲賊得寶歸塔者就是英雄好漢。”國王親自審問了兩個妖賊,舉行盛宴感謝唐僧師徒。在宴席上,行者和八戒表示要立即去把盜寶的妖怪除掉,奪回寶貝。國王喜之不盡。
孫大圣和豬八戒駕著狂風,提著兩個小妖來到亂石山碧波潭,定住云頭。行者把兩個小妖放了,讓他們告知龍王,就說大圣爺爺來了,若肯交還金光寺寶塔上的寶貝,免他一家性命,若敢說半個“不”字,叫他全家遭誅。
那兩個小妖下到潭底如實向龍王報告,那老龍王一聽說孫行者齊天大圣來了,嚇得魂不附體,魄散九霄。戰戰兢兢地對駙馬說:“賢婿啊,別人來還好對付,若是孫大圣來,卻不善也!”駙馬笑道:“岳父大人放心,愚婿自幼學了些武藝,四海之內也曾認識幾個豪杰,怕他做甚!我出去與他交戰三合,不取他的首級不來見岳丈大人!”妖怪拿了月牙鏟,步出宮分開水道,在水面上高喊:“是什么齊天大圣,快來納命!”行者按一按緊箍,理一理鐵棒,道:“老孫便是。”那怪問:“你家居何處?出身何方?怎么到了祭賽國與那國王守塔,而且大膽抓我頭目上吾寶山索戰?”行者罵道:“你這賊怪,原來還不認識你孫爺爺,你上前來,聽我向你介紹:
老孫祖住花果山,大海之間水簾洞。
自幼修成不壞身,玉帝封我齊天圣。
只因大鬧斗牛宮,天上諸神難取勝。
當請如來展妙法,無邊智慧非凡用。
為翻筋斗賭神通,手化為山壓我重。
整到如今五百年,觀音勸解方逃命。
大唐三藏上西天,遠拜靈山求佛頌。
解脫吾身保護他,煉魔凈怪從修行。
路過西域祭賽城,屈害僧人三代命。
我等慈悲問舊情,乃因塔上無光映。
吾師掃塔探分明,夜至三更天籟靜。
捉住魚精取實供,他言你等偷寶珍。
合夥為盜有龍王,公主連名稱萬圣。
血雨澆淋塔上光,將他寶貝偷來用。
殿前供狀更無虛,我奉君言馳此境。
所以相尋索戰爭,不須再問孫爺姓。
快將寶貝獻還他,免你老少全家命。
那駙馬聽了,冷笑道:“你原來是個取經的和尚。我偷他的寶貝,你取你的經文,井水不犯河水,與你何干?”行者道:“這賊甚不達理!我雖不受那國王的恩惠,但你偷他的寶貝,使金光寺僧人受冤。他們都是我的同行,怎能不為他們出氣。”駙馬說:“你既要打,常言道;‘武不善作。’但只怕手下無情,一時間傷了你性命,誤了你取經大事!”行者大怒,罵道:“你這潑賊,竟敢如此狂妄!走上來,吃孫爺爺一棒!”兩個往往來來,斗了三十回合不分勝負。豬八戒舉耙相助,原來那怪有九個頭,四面都有眼睛,哪邊來棒他都看得明白躲得及時。突然在半腰里又伸出一個頭來,張開口如血盆相似,一口咬住八戒鬃,半拖半扯捉進碧波潭。
孫行者見妖精擒了豬八戒,心想;這廝果真厲害!我一定要想辦法把八戒救出。只見行者變成一只螃蟹,下到潭內找到八戒,悄悄咬斷捆他的繩索,找到他的耙子。八戒要悟空走出水面,他雙手舉耙,一聲喊,打將進去。慌得那大小水族,奔奔波波亂跑亂竄。八戒虛晃一耙撤身就走。那老龍王追出水面,悟空上去就是一棒,把老龍王的頭打了個稀爛。九頭駙馬收了老丈人的尸體,轉宮而去。
行者和八戒正在商量對策,只聽得狂風滾滾,立時慘霧陰陰。行者定神一看,原來是二郎顯圣,領梅山六兄弟、架著鷹犬、挑著狐兔、抬著獐鹿,一個個腰挎彎弓,手持利刃,縱風霧踴躍而來。行者告訴八戒:“那是我七圣兄弟,正好留他助戰。若得成功。倒是一場大機會呢。”行者留住二郎,細說經過。二郎愿意助戰。他對行者、八戒說:“你們既打死了老龍,正好殺他個措手不及。”八戒道:“雖是如此,奈何天晚。”二郎道:“兵家云‘征不待時’,何懼天晚!”二郎要八戒下水叫戰,把九頭蟲引出水面。
八戒下到水里,見龍子龍孫正披麻帶孝,守著龍尸哭;那駙馬在后面收拾棺材哩。八戒上去就是一耙。于是那駙馬與八戒一直打出水面。二郎取出金弓、安上銀彈,扯滿弓往上就打。那怪要咬二郎,剛伸出一個頭來,狗竄上去,“汪”地一口,把頭咬了下來。那怪負痛逃生。八戒要追,行者攔住道:“窮寇勿追。”八戒下潭取出一個白玉匣子,遞給行者。八戒和行者謝了二郎,捧著匣子返回祭賽國。金光寺的和尚都在城外迎候,見他兩個云霧定時,近前磕頭禮拜,接入城內。國王見了,連忙下殿,馬上命設宴謝恩。三藏道:“等小徒歸了塔中之寶方可飲宴。”那國王遂同三藏攜手出朝,文武百官。隨至金光寺上塔,將舍利子安在第十三層塔頂寶瓶中間。寶物發出霞光萬道,瑞氣千條,可令八方共睹,四國同瞻。
行者對國王說:“陛下,‘金光’二字不好,不是久駐之物。金乃流動之物,光乃閃爍之氣。貧僧為你勞碌這場。不如將此寺改名為伏龍寺,叫你永遠常駐。”那國王聽著言之有理,即命換了寺號。國王賜金玉酬謝。師徒們一毫不收。這正是:邪怪剪除萬境靜,寶塔回光大地明。

【夢見旭(xu)日(ri)東(dong)升,還有閃閃發光的觀(guan)音菩薩像】

夢見佛是好的。出生菩提心經云:“若有夢見佛形像,諸相具足莊嚴身,眾生見者應歡喜,念當必作調御師。” 圣一法師
因緣成熟的眾生,多有從此信佛學佛,獲福無量,受益無量。

標簽: 東寧金光寺大雄寶殿開光奇景 東寧縣金光寺大雄寶殿開光金光寺開光觀音顯靈

展開(kai)全(quan)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