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视频官网

四柱結算法的正式命名,單式計算法和四柱結算法哪個更早

【四柱(zhu)結(jie)算法是什么(me)意思啊(a),誰能講一下。】

四柱結算法是出現于唐朝中期,成熟與宋代的一種會計核算方法。所謂"四柱"是指舊管、新收、開除、見在四個部分。分別相當于現代的期初余額、本期增加額、本期減少額和期末余額。它們之間的關系是舊管+新收-開除=見在。“四柱結算法”原理及其發展歷程。
“舊管”、“新收”,是我國古代重要的會計結算方法——四柱結算法中的重要構成部分。它們和“開除”、“見在”一起構成了“四柱結算法”的基本要素。“舊管”的基本含義即“期初余額(或上期結存)”,“新收”的基本含義即“本期增加額”,“開除”的基本含義即“本期減少額”,而“見在”的基本含義則為“期末余額”。四柱結算的基本公式為“舊管+新收-開除=見在”。因此用現代的話來講,“舊管、新收、開除、見在”就是進行會計核算及會計結算的四大要素。古人形象地把它們比喻為支撐大廈的四根支柱,缺一而不可,故名“四柱結算法”。

【四柱結算法】

“四柱結算法”原理及其發展歷程
“舊管”、“新收”,是我國古代重要的會計結算方法——四柱結算法中的重要構成部分。它們和“開除”、“見在”一起構成了“四柱結算法”的基本要素。“舊管”的基本含義即“期初余額(或上期結存)”,“新收”的基本含義即“本期增加額”,“開除”的基本含義即“本期減少額”,而“見在”的基本含義則為“期末余額”。四柱結算的基本公式為“舊管+新收-開除=見在”。因此用現代的話來講,“舊管、新收、開除、見在”就是進行會計核算及會計結算的四大要素。古人形象地把它們比喻為支撐大廈的四根支柱,缺一而不可,故名“四柱結算法”。
根據專家的研究考證,在中國唐代中期的官廳會計核算中,已有了“四柱”基本名目的運用[3],開始由“三柱結算法”向“四柱結算法”過渡。從后唐同光三年(公元925年)及長興二年(公元931年)沙州凈土寺編制的年終會計結算賬單中已可以看出“四柱結算法”在唐代后期業已創立,并在一定范圍內得到運用。沙州凈土寺為唐代傳下來的古老寺院之一,后唐同光三年距李唐王朝滅亡僅十八年,后唐長興二年亦僅隔二十四年,故該寺后唐年間的會計水平及對“四柱結算法”的運用,可以說與唐代后期的水平基本一致。
由于晚唐時期皇帝對佛教的迷信,當時寺院的規模一般較大。寺院的收入來源復雜,如莊田收入、園稅收入、放債收入,交易收入,以及散施收入等。另外,支出也比較復雜。在唐代的寺院中,每到年終結算之前,一般由寺院的最高領導者——方丈主持全院的會計核算年終工作會議——“算會”,對“直歲”(即寺院里的主管會計)一年來經手的賬目進行全面的審核,并由直歲編制收支會計結算報告,即“錢物賬”。在舊歷年正月寺院眾僧聚會之時,由直歲將其所編賬單在全體僧眾面前當眾宣讀,以解除直歲當年的責任。在考古發現的一份后唐長興二年沙州凈土寺直歲愿達所編的會計報告中,已經可以發現運用“四柱結算法”核算財物的基本思想萌芽。該份會計報告內容總體上分為六個方面:
1.本年(公元930年至931年)寺院財物總況。在報告人本年度經手的全部收入中,包括“承前帳”(即舊管)及“自年新附入”(即新收)兩部分。兩項合計數為1803.005碩[4],合計數之下依次排列各項實物的“舊管+新收”的數量。
2.“承前帳(舊)”(即舊管)部分。依次排列“舊管”各項財物的數量,本項合計數為1549.765碩。
3.“自年新附入”(即新收)部分。這一部分除依次排列各類實物的新收總數之外,還抄錄有各項實物收入的明細數目,并逐項說明本年各項收入之來源,本項合計數為253.24碩。以上“舊管”+“新收”=1803.005碩。
4.破用(即開除)部分。開除之數的排列順序與新收部分相同,亦先總數,后明細數目,各項支出一一交待其開支原因,本項合計數為324.751碩。
5.本年財物結存(即見在)部分。根據以上三柱之間客觀存在的經濟關系,按照“四柱結算法”的處理方法,對寺院一年來經濟活動結果進行總的結算。其結算公式實際運用情況如下:
“承前賬(舊管)”+“新附入”(新收)-破用(開除)=見在
即: 1549.765+253.24-324.715=1478.29碩
“見在”各類實物的數量,亦按照“四柱結算法”公式逐項計算之后,依次排列。
6.會計報告的結尾。按照當時官方、民間大體通行的報告格式,說明以上賬目已經過“算會”審核無誤,現將其結果公諸于眾,以待批準核銷。
這份會計報告以“四柱”為基本格式,以“四柱結算法”為基本方法,系統地反映了寺院一年來經濟活動的全過程及其結果。既有總括反映,也有明細反映,且以總合控制明細。收入有源,支出有因,且計算結果正確,條理比較分明。可以說這已是一份比較完善的四柱式會計報告清單。
不過,從“四柱”的名目方面考察,在唐末和后唐時期,“四柱”的名稱還比較凌亂,除“見在”一柱外,其余三柱尚無統一的名稱。說明這一時期的“四柱結算法”尚處于創立、運用的初期階段,還顯得比較粗陋,還有待于在實際運用中不斷加以改進。
?“四柱結算法”在宋代得到了普遍運用,并走向成熟。目前所見到的關于宋代“四柱”記載的最早文獻記錄源于《文獻通考》卷二十三《國用一》:“止齋陳氏[5]曰……淳化五年十二月,初置諸州應在司,具元管、新收、已支、見在錢物申省。”淳化是宋太宗的年號,淳化五年即公元994年,所以,可以肯定地說,早在10世紀末“四柱結算法”就在宋代官廳會計核算中得到了普遍的運用。而且名目劃一,簡明扼要,在實踐中“四柱結算法”不斷得到發展,逐步趨于完善。止齋陳氏所講淳化五年編制“四柱”式會計報告呈送中央,并非第一次,而是“四柱結算法”運用的繼續。止齋陳氏所講“元管”、“已支”、“見在”為我國“四柱”名目由不定稱到定稱的過渡階段的提法。根據現有史料考察,到宋哲宗統治時期,“四柱”的名目就已經發生了變化,“元管”改作“舊管”,“已支”改為“開除”,四柱名目劃一,也基本上成為后來通用的“四柱”名目。
“舊管+新收-開除=見在”的公式在宋代開始定型,并得到普遍運用。由于這一公式自“四柱結算法”產生之日起便在官廳與民間會計中得到普遍運用,人們通過它計算一定時期的經濟活動的結果——見在結存數,故后世之人把這一公式稱之為“四柱結算法”的基本公式,或基本方程式。隨著封建經濟的發展,出于管理經濟的實際需要,人們在“四柱結算法”基本公式運用的基礎上,逐步取得了新的進展。為了比較財政收支,掌握國家的財政收支狀況,當時的人們逐漸學會運用“四柱”之間的平衡關系,作為考核和檢查的手段,在“四柱結算法”基本平衡公式的基礎上,通過移項又產生了以下兩個平衡公式:
四柱平衡公式:舊管+新收=開除+見在
四柱差額平衡公式:新收-開除=見在-舊管
上列公式的運用,標志著我國“四柱結算法”已經發展到了成熟階段,也代表了宋代會計核算的最高水平。
宋代要求各級官吏按照 “四柱”格式向中央和皇帝編制會計報告,包括年報、季報和月報,分別反映各種物資的“原”(元),“入”、“出”、“存”情況。南宋時,對各部門所編制的“四柱”式會計報告,還統一頒行了專門的格式,要求各部門必須遵照格式編報,不得違反章法。如各倉申報錢帛、糧草的會計報告一律采用“四柱”式,各轉運司所編制的會計報告,亦須采用“四柱”式;負責飼養官馬的部門,每季所編會計報告,必須按“舊管若干”、新收若干”、“死失若干”(即“開除若干”)和“見管若干”列示各類馬匹數目。更有意思的是,當時呈報的各種名籍,也規定用“四柱”式,如關于各州和尚、道土的名籍,也必須用“舊管若干”、“新收若干”、“開除若干”和“見在若干”的格式編報。宋代這種在全國范圍內統一編報格式、編報內容和明確提出編報要求的作法,不僅體現了在“四柱結算法”運用方面的顯著進步,而且體現了我國官廳會計編報制度、會計報告方法的顯著進步。這也是前所未有的進步。
到元、明、清時代,不僅“四柱結算法”的運用和影響擴大到會計核算的各個方面,而且出現了對這種專門方法的總結,人們開始把會計核算方法方面的問題上升到理論上加以認識。在元代,手工業者、商業經營者在結算賬簿時,各會計科目須按“四柱”列示數據,并按“四柱結算法”的基本公式求計本期余額。年報、月報也必須按“四柱”歸類。明代從賬簿到各種會計、統計報表,以及各種名籍的編制,均以“四柱”為基本格式。清代時“四柱”法已普及到憑證、盤點清單等各個方面;光緒年間,出現了會計報告的最新格式——“四柱報告表”。在官廳會計中,凡考核財政收支是否平衡,必然采用四柱平衡公式和四柱差額平衡公式。
“四柱結算法”的歷史地位
“四柱結算法”的創立和運用,是我國唐宋時代在中式會計方法上的重大突破,是我國古代的會計工作者在管理社會經濟實踐中創造的科學結算方法,它的產生、運用和發展完善,在會計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從宋代到清代,“四柱結算法”在實際運用中,已成為系統反映王朝經濟活動或私家經濟活動全過程的科學方法,成為中式會計方法的精髓。它集中歸結了中式會計的基本原理,是中式會計方法的精髓。
“四柱結算法”的發展完善與普及運用,不僅為我國會計分析方法的產生創造了基本條件,而且為我國由單式記賬發展到復式記賬奠定了基礎。在“四柱結算法”的影響之下,我國明末清初,出現了中國固有復式記賬法的早期形態——“龍門賬”;也是由于“四柱結算法”和“四柱”式會計報告編制方法的影響,這個時期在民間會計中產生了中國固有的復式記賬法——“四腳賬”。
“四柱結算法”的創立、運用,是中國會計對世界會計方法發展的一個重要貢獻,它對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會計核算,都曾有過重要影響。1494年盧卡·帕喬利在其《數學大全》一書中列示出“一人所有財物=其人所有權總值”的平衡公式,標志著西式平衡結算法的創建完成。西式平衡結算法與中式“四柱結算法”的形式雖然不同,但原理和作用卻大致相同。如果把西式平衡結算法產生的時間確定在13世紀的話,那么,我國“四柱結算法”的創立和運用,比西式平衡結算法的出現要早好幾百年,在世界會計發展史上,這一方法一度處于領先地位。我國的“四柱結算法”,不僅得到世界會計史學家的肯定,而且普遍受到世界會計學者和研究者的重視。

【四柱的簡介】

四柱即出生人的出生年、月、日、時分別稱之為年柱、月柱、日柱和時柱;以天干地支紀年法表示出來每柱兩個字,共八個字也稱生辰八字,用以推算個人運程。具體解釋如下:
用天干、地支相配標出一個人出生的年、月、日、時四項,分別稱為年柱、月柱、日柱和時柱,每一柱由一個天干和一個地支組成。在應用中有以年柱或月柱為主,但多用日柱為主,以年干支代表父母,月干支代表兄弟姐妹(本人是男性,月干代表兄弟,月支代表姐妹;本人是女性,月干代表姐妹,月支代表兄弟)日干代表本人,日支代表配偶。時代表子嗣。更取命宮、胎元、大運、小運、流年,配合行年太歲、月令等的五行生克制化定休咎。五代有徐居易,宋有僧道洪,元有徐大升,明有劉伯溫,清有沈孝瞻、陳素庵、韋千里、袁樹珊任鐵樵,今有張東海等。黃泓露先生更是在國內讓算命回歸科學。今人多以劉伯溫著、任鐵樵所注之《滴天髓徽義》為代表古籍,一說本法源出天象、命宮取法及十二宮次同于密宗星學,以人命始生為四柱。
古代漢族命理學俗稱算命術, 又稱推四柱或批八字,它是以一個人出生的年月日時所代表的天干地支配成八個字,以《易經》為理論基礎,以陰陽五行的生克制化為手段,對人一生的吉兇禍福進行預測的一門學問,是哲學與自然科學互相融貫而成的一種學說,是周易預測學的一個重要門類。千百年來,經過人們的不斷發展與完善,已經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理論體系,而且已深深地扎根與人們的心靈中,經久不衰,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
八字命學始于唐朝時期,初以年柱為主體,以生年干為本命,輔以納音法推命。唐代的李虛中改以年為主,取年、月、日、時四柱推命。五代的徐子平改以日干為我(日主),查四柱間之五行生克制化、刑沖會合為推命重點,并發揚光大。當今的八字推命,皆以子平法為正宗,故八字命學又稱為八字排盤。
另外在我國的會計發展史上也有四柱一詞。在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唐、宋年間,會計上的一個突出成就就是創立并完善了科學的結算方法——“四柱結算法”,在會計賬冊與報表中并列四大要素——即四柱:“舊管”、“新收”、“開除”、“實在”(其含義分別相當于現代會計中的“期初結余”、“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結存”)。“四柱結算法”的基本公式為“舊管+新收-開除=實在”。
10天干本身只有屬性,沒有方位;只有搭配了地支后,才會有方位.可以東南西北統統行。陰陽五行。奇偶,陽的往陰的地方跑。陰生陰,陽生陽,這個非常的重要。相克也一樣是。陰克陰,陽克陽,陽克陰,非常重要。天干五和,人跟人之間的相處之道,不外乎這幾種。
地支:跟氣溫,溫度,方位有關,月,時有關。跟年,日沒有關系。
逢龍而化,什么是龍,龍就是辰
癸未年,乙丑月,庚子日,庚辰時
(戊癸合化火,所以辰3月是丙辰月,2月和12月一樣,是乙,所以丑月就是乙丑。)
年推月:甲己化土之年,如甲申年,辰3月就是戊辰,戌9月就一定是甲戌,因為辰戌沖,所以天干就是陽甲木克陽戊土(只要記住3月和9月就好了,其他照推算就可以了)天干有10個,地支12個,所以1月份的天干和11月份的一樣,2月份的天干和12月份的一樣。如甲申年1月是丙寅月,11月是丙子月;2月是丁卯月,12月是丁亥月。
日推時:
庚子日,庚辰時。乙庚合化金,所以辰時是庚辰時,戌時是甲戌時(辰戌沖,所以天干就是陽庚金克陽甲木)。推時的道理跟年是一樣的,所差有一點不一樣的是,時辰一天有13個,因為有早子時,晚子時,如甲己日的早子時是丙子,即甲己日的凌晨12-1點和網上23-24點是甲己日的子時;晚子是戊子,即乙庚日的凌晨12-1點和網上23-24點是乙庚日的子時;而月份一年有12個;時辰從子開始,月份從寅開始,其他都一樣。
月份按照木火土金水,這樣的相生順序來排。如知道辰3月是戊土辰,則5月是戊土生庚金,即是庚午;則7月是庚金生壬水,即是壬申;則9月是壬水生甲木,即是甲戌;則11月是甲木生丙火,即是丙子;知道了陽的,也就知道陰的了。因為月份是按照陽陰陽陰陽陰...的順序排列的,所以知道了奇陽月份的,那偶陰月份也很好類推了。
24節氣包括12個節,和12中氣。中氣算命用不到。記住:寅立春1,巳立夏4,申立秋7,亥立冬10;
丑小寒,卯驚蟄,辰清明,午芒種,未小暑,酉白露,戌寒露,子大雪;
假設當月有M日,當月第N日是節,某人的生日是該月K日,是當月節后所生,即K>N,則該人生日到節的日子數是:v=M-N+k;即該人是節后V天所生。
排運原則:陽男陰女順排;陰男陽女逆排;從生日到還末到的下一個節,叫順(順未來);從生日到已過的上一個節,叫逆(逆歷史,時光倒流);逆時,要計算從生日到已過的上一個節的日子數,比較容易錯亂,老師的經驗是:計算從已過的上一個節,到生日的日子數,這樣更符合習慣。順逆的方向,實際上就是順逆時間的運行方向,按照時間的自然方向,就是順;反之,就是逆。
重點:因為月是以節計算的,所以多1個月,即是多1個節;多2個月,即是多2個節;相關知識 要弄懂八字,首先必須了解干支、陰陽和五行的基本關系。
天干共有10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它們的陰陽和五行屬性分別是:甲是陽木、乙陰木;丙陽火、丁陰火;戊陽土、己陰土;庚陽金、辛陰金;壬陽水、癸陰水。地支共有12個: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它們的陰陽和五行屬性分別是:子是陽水,丑陰土,寅陽木,卯陰木,辰陽土,巳陰火,午陽火,未陰土,申陽金,酉陰金,戌陽土,亥陰水。每個地支包含有一個或多個特定的天干,從而包含一種或多種的陰陽五行,這叫做“地支藏干”。每個地支藏干,按照強弱來分可分為“本氣”、“余氣”和“雜氣”,影響分別占5/8、2/8和1/8。合、沖、刑、害、破是天干與天干、或地支與地支之間的作用關系,引發干支轉化、受傷等的效果,推命中用以分析與命主有關的事件。命理名家于大有老師提醒您,推算命理是很嚴肅認真的事情,不要輕 信一些網絡軟件的命理批斷。
推命
四柱八字排定之后的程序就是推命,即根據八字來推斷命運,推斷的內容包括大運、小運、流年、命宮、用神、星宿神煞等。
排大運的頭一步是求出起運的歲數。凡天干逢甲、丙、戊、庚、壬等陽年生的男性,以及天干逢乙、丁、己、辛、癸的女性,從本人生日的那天順數到下一個節(節,是指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立冬、大雪、小雪等十二個。

合分為天干的合、地支的會、三合、和暗合。
若缺少任何一個地支,則成半會(半個會局),力量很強。如只得寅辰,則半會木局,木之力量很強。
三合(地支)亥卯未三合木,寅午戌三合火,巳酉丑三合金,申子辰三合水,若三個地支齊全,則成全三合

沖表示攻擊。強勢的一方會勝出弱勢的一方;若均等,受克的一方則敗。
子午沖、丑未沖、寅申沖、卯酉沖、辰戌沖,巳亥沖。

刑是另一種攻擊,力量較沖弱。刑包括自刑、相刑和三刑。

害,又稱相害、穿,是另一種攻擊,力量較沖弱。
起源
對命理學源于陰陽五行學說。在遠古時代,人們面對諸多的困惑與對前途的不可捉摸,對兇吉無法揣測,試圖尋找一種方法來把握自己的命運,這是很自然的事,于是就有了命理學產生的溫床。在漢朝以前,人們只是根據五行納音來算命,納音即年命,比如甲子年、乙丑年出生的人為金命,丙寅、丁卯年出生的人為火命。這是一種粗線條的算命方法,為命理學的萌芽狀態。
五代末宋
五代末宋初的徐子平先生,將李虛中的算命術進一步發展與完善,他將年月日又加上了時辰,由三柱六個字變為四柱八個字,這樣為人推命就更加精確了,這是命理學發展史上的一次飛躍,至此,命理學才正式進入相對成熟與完備階段。徐先生著《淵海子平》是命理學的重要著作。
解放以后
解放以后,命理學被扣上“封建迷信”的帽子,有相當一段時期,算命術在中國大陸上銷聲匿跡了。而與此同時,在、及日本、韓國卻頗為盛行此道。改革開放以后,命理學逐漸抬頭。這期間,民間對宣傳命理學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重新喚起了國人對命理的熱情,使后繼者風起云涌,各種關于命理的著作也紛至沓來,。命理學的興盛程度由此可見一斑。這些現象的出現是命理學發展史上的一個必然。但自從改革開放后,大陸易學的發展就帶來了新的春天,首先有一邵偉華為代表的傳統繼承派在神州大刮起了周易預測的旋風,但真正跨越歷史、引領易學潮流的當屬劉玉珍張睿的《人體生物節律學》、尤其是2006年《六柱預測學》的問世。開辟了預測科學的新紀元! 古代漢族人民以天為干以地為支。天干為十個,計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為十二個,計有: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天干地支用以記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組合成六十個單位,以天干的單數配地支的單數,天干的雙數配地支的雙數,從甲子開始到癸亥終止共計六十,稱為六十甲子。古代漢族人民用這一方法記載年、月、日,因而復始循環不斷。
天干地支不但是古代漢族人民進行星命測算的工具還是計時算刻的歷法,并在中國從歷史、文化到日常生活都有關聯。 財星就是日元所克者,意思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財富。有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也寸步難行。所以任何人都不可以無財。對男命來說,財星也就是自己的妻子,所謂妻財此之謂也!官星就是屬于克我者,意思就是說給我擔子,讓我擔當。因而在具體生活層面,官也就是步入仕途者。需要說明的是,有官星不一定就可以步入仕途,但如果在歲運沒有官星,幾乎不可能步入仕途。當然這只能在《六柱預測學》層面才會明確這樣的道理。對于任何人,官星都屬于貴氣的標志,換句話來說,如果一個人沒有官星,盡管他富有也不會有貴氣,官星的作用與價值不言自明。生我者為印,有印星我才會強旺,只有比較強旺,日元(就是我)才有可能勝財官,才會具備勝財勝官的能量。所以,印星也就是智慧的象征、引申就是文憑、技能的標志。所以,人體生物節律學表明,有財無官不貴氣;有財無印富不久;有官無財雖然可以是清官,但沒有發展的潛力;有官無印就是蠢官,不可能長久;有印無官,也就機遇不佳,一肚子的聰明才智有可能爛在自己的肚子里。故此,財官印三件寶是人生要達到自己的良好愿望必不可少的三件寶!
構成
四柱是由“年干,年支”、“月干,月支”、“日干,日支”、“時干,時支”,共八個干支所組成(八個字)。每一個組合稱為“柱”,形成“年柱”、“月柱”、“日柱”、“時柱”,故四柱又稱為“八字”或“四柱八字”。以日干為我(日主,命主),查四柱間的五行生克制化、刑沖會合為推命的重點。
示例
清朝乾隆帝的八字命盤(《子平真詮評注·〈卷一〉》沈孝瞻原著/徐樂吾評注)
時柱 日柱 月柱 年柱 四柱
丙 庚 丁 辛 天干
子 午 酉 卯 地支
1.神話傳說中撐地的四根支柱。 晉張華《博物志》卷一:“地下有四柱,四柱廣十萬里。”
2.古錢名。《梁書·敬帝紀》:“己卯,鑄四柱錢,一準二十……壬辰,改四柱錢一準十。”《隨園詩話》卷一引 清 楊蓉裳 《詠錢》:“五銖工剪鑿,四柱細摩挲。”
3.舊時星相家以人出生的年、月、日、時為四柱;合四柱之干支為八字。 清周亮工《書影》卷十:“人命八字,共計五十一萬八千四百……其所得四柱,皆不能越于五十一萬八千四百之外。”
年、月、日、時,統稱為“四柱”。因每柱均由天干地支二字組成所以也叫八字。
年柱:
年與年之交換點是立春,并非以農歷一月一日為一年之開始,是以立春之日為新的一年開始,每年立春日都不相同,應依萬年歷之記載為標準。
其中古代多以23:00時為一天的交界,現代天文學發展后認為0:00為一天交界更為合理。 基本概念
陰陽五行學說應該說是中國古代的哲學。是古代漢族人民對自然和世界的看法。陰陽五行學說原本分陰陽五行兩種說法。陰陽學說來自《易經》。正所謂“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種學說將世界的變化歸集于陰、陽,這是矛盾對立統一的變化。
基本簡介
五行說是將世界萬物都看作是由金、木、水、火、土構成,五行不斷的運動變化才創造出這豐富多的物質世界,因此世界萬物都帶有這五種原素的內在氣質。而五行之間以相生相克關系又影響著由它們構成的事物的總的氣質。五行的相生相克是指五行的一種對另一種是促進的就是相生,是約束的就是相克。相生關系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與天干地支
星命術認為世界萬物都具有陰陽兩性。而陰陽的此消彼長是由五行的相生相克引起。而人身本身是一個世界的縮影。同世界的多變相對應,由一個人的出生年、月、日、時所涵陰陽五行之氣可測知某一生命運。人身是由五行和合而成,五行在人身的不同稟性又是由他出生時太陽的光線,地球的吸力,星宿的位置氣候的不同等多種現象決定。出生時的自然環境不同,五行之氣也不同,因而有了千差萬別的人生命運。 五方
是指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五行及其代表的天干地支各有所主的方向。即東方主甲、乙、寅、卯之木;南方主丙、丁、巳、午之火;
四時
指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天干地支及五行在四時之中各有盛衰之不同表現。星命理論中以旺、相、休、囚、死分別代表五行在四季中盛衰表現。旺是旺盛之意;
春季里萬木復蘇,所以以木為當令者,木為“旺”,所屬干支為甲、乙、寅、卯、辰等。與木相生的是火、所以火在春季里屬“相”。而生木的是水,所以水在春季屬“休”。
夏季為流火之季,以火為“旺”。所屬干支為丙、丁、巳、午、未等。
秋季為金黃收獲之季,以金為“旺”。所屬干支為庚、辛、申、酉、戌等。金生水,所以水在秋季屬“相”。 概述
是指五行在十二個月中的發展變化過程,又叫十二運,用長生、沐浴、冠帶、臨宮、帝旺、衰、病、死、墓、絕、胎、養,表示,意思是代表事物或人從沒有到受孕育,出生、成長、發展、成熟、擔當大任、強盛、衰落、再衰落、死亡、歸墓等十二個階段。
關系
沖,是沖突,沖激之意,有天干與地支兩種相沖,天干中甲庚、乙辛、壬丙、癸丁四種對沖關系。東方甲乙與西方庚辛,北方壬癸與南方丙丁方向兩兩相對,陰陽相斥,所以相沖。南方丙丁與西方庚辛雖然相克,但方向不對立,故有沖無克。戊己居中,沒有方向上的對立,所以也沒有對沖。十二地支中每隔六位就要相互沖激,共有子午、丑未、寅申、卯酉、辰戌、巳亥六對,因而又叫天沖。 一:旺衰體系
旺衰是一種實際的能量,和承受能力有關,疲勞程度也有關,所以也牽涉到健康,看六親,健康,災禍等比較管用,受出生地姓名等一些外在環境的影響, 旺衰區間的劃分, 也有細微差異,
身旺的人, 一般來說平常懶一些的, 也是沒太多事情要做,
這個身旺是相對的旺, 就是比起財官要旺,有的流派說身旺, 定義是不同的,
只要身有根無傷, 有的流派有的書就說是身旺,
就是比劫印多, 財官弱的身旺狀態, 這樣的人一般來說比較懶惰一些,做的事情少,
做的事情少不等于層次就差, 這里只是說這樣做事相對少的狀態 ,
有很多身旺財官弱的, 還是有大財當大官, 具體的富貴, 不是旺衰法為主來論斷的 ,
身旺財官弱的, 做事情少一些, 但是很多這樣人, 懂得偷懶, 不該自己管的,自己做的, 讓別人去做, 也是一種本事, 厲害的人, 一天工作很少時間, 也可以抵得上別人一天工作很長時間, 所以說身旺財官弱也有很多優點的, 而身弱財官旺, 相對來說工作等的壓力大一些,事情多啊,
財官的旺弱,和做的事情多少,幸苦的程度是相關的,
平均來說, 辛苦工作的人, 收獲的財富地位是多一些,
所以讓很多命理師認為財官旺,就一定是富貴大 ,
其實不是必然 ,身弱財官旺的, 很多有些是盲目的做一些事情, 浪費了時間精力 ,
當然也有是實實在在的做有價值的工作 ,身弱財官旺只是說明這個辛苦做事的狀態,
身旺財官弱,就是輕松做事的狀態, 身弱到一定程度, 財官旺到一定程度,而又無法成為從弱的時候,
事情太多,身體吃不消,就會傷身體,
而財官確實是代表錢財工作的, 所以,做了多少事情, 都有對應的回報,
這個對應是本人所處的層級環境等決定的, 所以可以說, 一般來說, 最好的還是身財兩旺,而財官更偏旺一點點的狀態是最好的, 不考慮其他命主所處層級環境等因素的話 ,如果說日元偏弱, 而財官偏旺, 再出現財官,會怎么樣呢 ,代表工作上的壓力繼續增加,工作更辛苦,身體更吃力,在一段時間內,如果不考慮升職降職調動等情況, 收入是會增加的,獲得增加了那這的情況 定義為吉還是兇呢,
這就看個人的看法了, 有的人,喜歡更多的錢財,那就是吉利的, 有的人,喜歡輕松的工作,那是不太好, 但是從命理的角度來說,現在評判吉兇,還是以創造價值的多少為主來判斷,所以身偏弱, 財官偏旺的狀態下, 略微增加財官, 是吉利的 ,能增加財富,這一點和平衡旺衰流派的論斷是相反的
那種要求絕對的身弱要幫扶的看法, 身弱再補財官是兇, 要破財, 但是實際觀察, 身偏弱,略微增加財官, 是增加工作的辛苦程度,只要身體挺得住, 是增加了財富,如果身偏弱一點,財官旺, 再出現比劫, 又會怎么樣呢 ,結果是破財, 比劫這里不是幫身的么為什么身偏弱有比劫還會增加破財 ,用錢多了呢 ,幫身首先是體現在日主自己輕松了, 但是資源讓比劫奪去,尤其是劫財 ,所以劫財在90%的情況下,都是壞事情的, 都會是劫走錢財。
二:氣數體系
以窮通寶鑒為主體,每天干每月份有固定喜忌,看一個人的才華為主,涉及到學歷,智商等各方面,對層次有輕微的影響,普通人需要重點考慮此體系。具體深入部分可以參考《十干精粹》。
三:格局體系
子平八格為主,結合外格,以透干為主取格局,只取旺神立格局,看一個人的能力為主。
外格的使用,主要在于陰陽龍的參透領悟。
四:納音體系
納音特殊時候會成格,直接和命局產生生克,此時候重點看,一般時候只在本柱有微弱的生克,可以取像斷細節用。
五:病藥刑沖體系
八字有急病,比如陽刃逢沖,兩頭鉗,交戰等等,一些急病存在,在取用方面也是要優先考慮的。
六:藏風聚氣和全局一統體系
分別對應整體資源的利用和大局觀的高低。
每套用神體系都代表一些具體的事情,具體斷命,要詳細看透全方面的事情,必須多套體系結合使用,根據命局的急病,其次是對層次的高低,選擇第一用神,但是其他體系的用神都還是同時在起作用,依然還是代表各自代表的事情。
摘自《阿金八字命理》
用神的多種情況編輯
單一用神,比如用某種五行,細致后,又可以具體用某個十干,比如用甲忌乙。
組合用神,有的八字,需要出現一個組合,才能把原局搭配成最佳的組合。
喜忌組合用神,在組合用神體系之上,搭配加入一點傳統意義的忌神,適當的逆修從長遠看更有利于激發人的潛能,短期抑制層次,長期提升層次。
摘自(zi)《阿(a)金八字命理(li)》

【四柱(zhu)清冊的“四柱(zhu)結算法”原(yuan)理及(ji)其發展(zhan)歷(li)程】

根據專家的研究考證,在中國唐代中期的官廳會計核算中,已有了“四柱”基本名目的運用,開始由“三柱結算法”向“四柱結算法”過渡。從后唐同光三年(公元925年)及長興二年(公元931年)沙州凈土寺編制的年終會計結算賬單中已可以看出“四柱結算法”在唐代后期業已創立,并在一定范圍內得到運用。沙州凈土寺為唐代傳下來的古老寺院之一,后唐同光三年距李唐王朝滅亡僅十八年,后唐長興二年亦僅隔二十四年,故該寺后唐年間的會計水平及對“四柱結算法”的運用,可以說與唐代后期的水平基本一致。
由于晚唐時期皇帝對佛教的迷信,當時寺院的規模一般較大。寺院的收入來源復雜,如莊田收入、園稅收入、放債收入,交易收入,以及散施收入等。另外,支出也比較復雜。在唐代的寺院中,每到年終結算之前,一般由寺院的最高領導者——方丈主持全院的會計核算年終工作會議——“算會”,對“直歲”(即寺院里的主管會計)一年來經手的賬目進行全面的審核,并由直歲編制收支會計結算報告,即“錢物賬”。在舊歷年正月寺院眾僧聚會之時,由直歲將其所編賬單在全體僧眾面前當眾宣讀,以解除直歲當年的責任。在考古發現的一份后唐長興二年沙州凈土寺直歲愿達所編的會計報告中,已經可以發現運用“四柱結算法”核算財物的基本思想萌芽。該份會計報告內容總體上分為六個方面:
1.本年(公元930年至931年)寺院財物總況。在報告人本年度經手的全部收入中,包括“承前帳”(即舊管)及“自年新附入”(即新收)兩部分。兩項合計數為1803.005碩,合計數之下依次排列各項實物的“舊管+新收”的數量。
2.“承前帳(舊)”(即舊管)部分。依次排列“舊管”各項財物的數量,本項合計數為1549.765碩。
3.“自年新附入”(即新收)部分。這一部分除依次排列各類實物的新收總數之外,還抄錄有各項實物收入的明細數目,并逐項說明本年各項收入之來源,本項合計數為253.24碩。以上“舊管”+“新收”=1803.005碩。
4.破用(即開除)部分。開除之數的排列順序與新收部分相同,亦先總數,后明細數目,各項支出一一交待其開支原因,本項合計數為324.751碩。
5.本年財物結存(即見在)部分。根據以上三柱之間客觀存在的經濟關系,按照“四柱結算法”的處理方法,對寺院一年來經濟活動結果進行總的結算。其結算公式實際運用情況如下:
“承前賬(舊管)”+“新附入”(新收)-破用(開除)=實在
即: 1549.765+253.24-324.715=1478.29碩
“見在”各類實物的數量,亦按照“四柱結算法”公式逐項計算之后,依次排列。
6.會計報告的結尾。按照當時官方、民間大體通行的報告格式,說明以上賬目已經過“算會”審核無誤,現將其結果公諸于眾,以待批準核銷。
這份會計報告以“四柱”為基本格式,以“四柱結算法”為基本方法,系統地反映了寺院一年來經濟活動的全過程及其結果。既有總括反映,也有明細反映,且以總合控制明細。收入有源,支出有因,且計算結果正確,條理比較分明。可以說這已是一份比較完善的四柱式會計報告清單。
不過,從“四柱”的名目方面考察,在唐末和后唐時期,“四柱”的名稱還比較凌亂,除“見在”一柱外,其余三柱尚無統一的名稱。說明這一時期的“四柱結算法”尚處于創立、運用的初期階段,還顯得比較粗陋,還有待于在實際運用中不斷加以改進。
“四柱結算法”在宋代得到了普遍運用,并走向成熟。目前所見到的關于宋代“四柱”記載的最早文獻記錄源于《文獻通考》卷二十三《國用一》:“止齋陳氏[5]曰……淳化五年十二月,初置諸州應在司,具元管、新收、已支、見在錢物申省。”淳化是宋太宗的年號,淳化五年即公元994年,所以,可以肯定地說,早在10世紀末“四柱結算法”就在宋代官廳會計核算中得到了普遍的運用。而且名目劃一,簡明扼要,在實踐中“四柱結算法”不斷得到發展,逐步趨于完善。止齋陳氏所講淳化五年編制“四柱”式會計報告呈送中央,并非第一次,而是“四柱結算法”運用的繼續。止齋陳氏所講“元管”、“已支”、“見在”為我國“四柱”名目由不定稱到定稱的過渡階段的提法。根據現有史料考察,到宋哲宗統治時期,“四柱”的名目就已經發生了變化,“元管”改作“舊管”,“已支”改為“開除”,四柱名目劃一,也基本上成為后來通用的“四柱”名目。
“舊管+新收-開除=見在”的公式在宋代開始定型,并得到普遍運用。由于這一公式自“四柱結算法”產生之日起便在官廳與民間會計中得到普遍運用,人們通過它計算一定時期的經濟活動的結果——見在結存數,故后世之人把這一公式稱之為“四柱結算法”的基本公式,或基本方程式。隨著封建經濟的發展,出于管理經濟的實際需要,人們在“四柱結算法”基本公式運用的基礎上,逐步取得了新的進展。為了比較財政收支,掌握國家的財政收支狀況,當時的人們逐漸學會運用“四柱”之間的平衡關系,作為考核和檢查的手段,在“四柱結算法”基本平衡公式的基礎上,通過移項又產生了以下兩個平衡公式:
四柱平衡公式:舊管+新收=開除+見在
四柱差額平衡公式:新收-開除=見在-舊管
上列公式的運用,標志著我國“四柱結算法”已經發展到了成熟階段,也代表了宋代會計核算的最高水平。
宋代要求各級官吏按照 “四柱”格式向中央和皇帝編制會計報告,包括年報、季報和月報,分別反映各種物資的“原”(元),“入”、“出”、“存”情況。南宋時,對各部門所編制的“四柱”式會計報告,還統一頒行了專門的格式,要求各部門必須遵照格式編報,不得違反章法。如各倉申報錢帛、糧草的會計報告一律采用“四柱”式,各轉運司所編制的會計報告,亦須采用“四柱”式;負責飼養官馬的部門,每季所編會計報告,必須按“舊管若干”、新收若干”、“死失若干”(即“開除若干”)和“見管若干”列示各類馬匹數目。更有意思的是,當時呈報的各種名籍,也規定用“四柱”式,如關于各州和尚、道士的名籍,也必須用“舊管若干”、“新收若干”、“開除若干”和“見在若干”的格式編報。宋代這種在全國范圍內統一編報格式、編報內容和明確提出編報要求的作法,不僅體現了在“四柱結算法”運用方面的顯著進步,而且體現了我國官廳會計編報制度、會計報告方法的顯著進步。這也是前所未有的進步。
到(dao)元(yuan)、明、清(qing)時代(dai),不(bu)僅“四(si)(si)柱結(jie)算(suan)(suan)(suan)法”的(de)(de)運用和(he)影(ying)響擴大(da)到(dao)會計核算(suan)(suan)(suan)的(de)(de)各個(ge)方面,而且出(chu)現(xian)了對這種(zhong)專門方法的(de)(de)總結(jie),人們開(kai)始(shi)把會計核算(suan)(suan)(suan)方法方面的(de)(de)問(wen)題上升到(dao)理論上加以認識。在(zai)元(yuan)代(dai),手工業者(zhe)、商業經營者(zhe)在(zai)結(jie)算(suan)(suan)(suan)賬簿時,各會計科目須按(an)“四(si)(si)柱”列示數(shu)據,并按(an)“四(si)(si)柱結(jie)算(suan)(suan)(suan)法”的(de)(de)基本公式求(qiu)計本期余額。年(nian)報(bao)、月(yue)報(bao)也必須按(an)“四(si)(si)柱”歸類(lei)。明代(dai)從賬簿到(dao)各種(zhong)會計、統(tong)計報(bao)表(biao),以及(ji)各種(zhong)名籍的(de)(de)編制,均以“四(si)(si)柱”為基本格(ge)(ge)式。清(qing)代(dai)時“四(si)(si)柱”法已普及(ji)到(dao)憑證(zheng)、盤點清(qing)單等各個(ge)方面;光緒(xu)年(nian)間(jian),出(chu)現(xian)了會計報(bao)告(gao)的(de)(de)最新(xin)格(ge)(ge)式——“四(si)(si)柱報(bao)告(gao)表(biao)”。在(zai)官廳會計中(zhong),凡(fan)考(kao)核財政收支是否(fou)平(ping)衡,必然采用四(si)(si)柱平(ping)衡公式和(he)四(si)(si)柱差(cha)額平(ping)衡公式。

【四柱結算法】

“四柱結算法”原理及其發展歷程
“舊管”、“新收”,是我國古代重要的會計結算方法——四柱結算法中的重要構成部分。它們和“開除”、“見在”一起構成了“四柱結算法”的基本要素。“舊管”的基本含義即“期初余額(或上期結存)”,“新收”的基本含義即“本期增加額”,“開除”的基本含義即“本期減少額”,而“見在”的基本含義則為“期末余額”。四柱結算的基本公式為“舊管+新收-開除=見在”。因此用現代的話來講,“舊管、新收、開除、見在”就是進行會計核算及會計結算的四大要素。古人形象地把它們比喻為支撐大廈的四根支柱,缺一而不可,故名“四柱結算法”。
根據專家的研究考證,在中國唐代中期的官廳會計核算中,已有了“四柱”基本名目的運用[3],開始由“三柱結算法”向“四柱結算法”過渡。從后唐同光三年(公元925年)及長興二年(公元931年)沙州凈土寺編制的年終會計結算賬單中已可以看出“四柱結算法”在唐代后期業已創立,并在一定范圍內得到運用。沙州凈土寺為唐代傳下來的古老寺院之一,后唐同光三年距李唐王朝滅亡僅十八年,后唐長興二年亦僅隔二十四年,故該寺后唐年間的會計水平及對“四柱結算法”的運用,可以說與唐代后期的水平基本一致。
由于晚唐時期皇帝對佛教的迷信,當時寺院的規模一般較大。寺院的收入來源復雜,如莊田收入、園稅收入、放債收入,交易收入,以及散施收入等。另外,支出也比較復雜。在唐代的寺院中,每到年終結算之前,一般由寺院的最高領導者——方丈主持全院的會計核算年終工作會議——“算會”,對“直歲”(即寺院里的主管會計)一年來經手的賬目進行全面的審核,并由直歲編制收支會計結算報告,即“錢物賬”。在舊歷年正月寺院眾僧聚會之時,由直歲將其所編賬單在全體僧眾面前當眾宣讀,以解除直歲當年的責任。在考古發現的一份后唐長興二年沙州凈土寺直歲愿達所編的會計報告中,已經可以發現運用“四柱結算法”核算財物的基本思想萌芽。該份會計報告內容總體上分為六個方面:
1.本年(公元930年至931年)寺院財物總況。在報告人本年度經手的全部收入中,包括“承前帳”(即舊管)及“自年新附入”(即新收)兩部分。兩項合計數為1803.005碩[4],合計數之下依次排列各項實物的“舊管+新收”的數量。
2.“承前帳(舊)”(即舊管)部分。依次排列“舊管”各項財物的數量,本項合計數為1549.765碩。
3.“自年新附入”(即新收)部分。這一部分除依次排列各類實物的新收總數之外,還抄錄有各項實物收入的明細數目,并逐項說明本年各項收入之來源,本項合計數為253.24碩。以上“舊管”+“新收”=1803.005碩。
4.破用(即開除)部分。開除之數的排列順序與新收部分相同,亦先總數,后明細數目,各項支出一一交待其開支原因,本項合計數為324.751碩。
5.本年財物結存(即見在)部分。根據以上三柱之間客觀存在的經濟關系,按照“四柱結算法”的處理方法,對寺院一年來經濟活動結果進行總的結算。其結算公式實際運用情況如下:
“承前賬(舊管)”+“新附入”(新收)-破用(開除)=見在
即: 1549.765+253.24-324.715=1478.29碩
“見在”各類實物的數量,亦按照“四柱結算法”公式逐項計算之后,依次排列。
6.會計報告的結尾。按照當時官方、民間大體通行的報告格式,說明以上賬目已經過“算會”審核無誤,現將其結果公諸于眾,以待批準核銷。
這份會計報告以“四柱”為基本格式,以“四柱結算法”為基本方法,系統地反映了寺院一年來經濟活動的全過程及其結果。既有總括反映,也有明細反映,且以總合控制明細。收入有源,支出有因,且計算結果正確,條理比較分明。可以說這已是一份比較完善的四柱式會計報告清單。
不過,從“四柱”的名目方面考察,在唐末和后唐時期,“四柱”的名稱還比較凌亂,除“見在”一柱外,其余三柱尚無統一的名稱。說明這一時期的“四柱結算法”尚處于創立、運用的初期階段,還顯得比較粗陋,還有待于在實際運用中不斷加以改進。
?“四柱結算法”在宋代得到了普遍運用,并走向成熟。目前所見到的關于宋代“四柱”記載的最早文獻記錄源于《文獻通考》卷二十三《國用一》:“止齋陳氏[5]曰……淳化五年十二月,初置諸州應在司,具元管、新收、已支、見在錢物申省。”淳化是宋太宗的年號,淳化五年即公元994年,所以,可以肯定地說,早在10世紀末“四柱結算法”就在宋代官廳會計核算中得到了普遍的運用。而且名目劃一,簡明扼要,在實踐中“四柱結算法”不斷得到發展,逐步趨于完善。止齋陳氏所講淳化五年編制“四柱”式會計報告呈送中央,并非第一次,而是“四柱結算法”運用的繼續。止齋陳氏所講“元管”、“已支”、“見在”為我國“四柱”名目由不定稱到定稱的過渡階段的提法。根據現有史料考察,到宋哲宗統治時期,“四柱”的名目就已經發生了變化,“元管”改作“舊管”,“已支”改為“開除”,四柱名目劃一,也基本上成為后來通用的“四柱”名目。
“舊管+新收-開除=見在”的公式在宋代開始定型,并得到普遍運用。由于這一公式自“四柱結算法”產生之日起便在官廳與民間會計中得到普遍運用,人們通過它計算一定時期的經濟活動的結果——見在結存數,故后世之人把這一公式稱之為“四柱結算法”的基本公式,或基本方程式。隨著封建經濟的發展,出于管理經濟的實際需要,人們在“四柱結算法”基本公式運用的基礎上,逐步取得了新的進展。為了比較財政收支,掌握國家的財政收支狀況,當時的人們逐漸學會運用“四柱”之間的平衡關系,作為考核和檢查的手段,在“四柱結算法”基本平衡公式的基礎上,通過移項又產生了以下兩個平衡公式:
四柱平衡公式:舊管+新收=開除+見在
四柱差額平衡公式:新收-開除=見在-舊管
上列公式的運用,標志著我國“四柱結算法”已經發展到了成熟階段,也代表了宋代會計核算的最高水平。
宋代要求各級官吏按照 “四柱”格式向中央和皇帝編制會計報告,包括年報、季報和月報,分別反映各種物資的“原”(元),“入”、“出”、“存”情況。南宋時,對各部門所編制的“四柱”式會計報告,還統一頒行了專門的格式,要求各部門必須遵照格式編報,不得違反章法。如各倉申報錢帛、糧草的會計報告一律采用“四柱”式,各轉運司所編制的會計報告,亦須采用“四柱”式;負責飼養官馬的部門,每季所編會計報告,必須按“舊管若干”、新收若干”、“死失若干”(即“開除若干”)和“見管若干”列示各類馬匹數目。更有意思的是,當時呈報的各種名籍,也規定用“四柱”式,如關于各州和尚、道土的名籍,也必須用“舊管若干”、“新收若干”、“開除若干”和“見在若干”的格式編報。宋代這種在全國范圍內統一編報格式、編報內容和明確提出編報要求的作法,不僅體現了在“四柱結算法”運用方面的顯著進步,而且體現了我國官廳會計編報制度、會計報告方法的顯著進步。這也是前所未有的進步。
到元、明、清時代,不僅“四柱結算法”的運用和影響擴大到會計核算的各個方面,而且出現了對這種專門方法的總結,人們開始把會計核算方法方面的問題上升到理論上加以認識。在元代,手工業者、商業經營者在結算賬簿時,各會計科目須按“四柱”列示數據,并按“四柱結算法”的基本公式求計本期余額。年報、月報也必須按“四柱”歸類。明代從賬簿到各種會計、統計報表,以及各種名籍的編制,均以“四柱”為基本格式。清代時“四柱”法已普及到憑證、盤點清單等各個方面;光緒年間,出現了會計報告的最新格式——“四柱報告表”。在官廳會計中,凡考核財政收支是否平衡,必然采用四柱平衡公式和四柱差額平衡公式。
“四柱結算法”的歷史地位
“四柱結算法”的創立和運用,是我國唐宋時代在中式會計方法上的重大突破,是我國古代的會計工作者在管理社會經濟實踐中創造的科學結算方法,它的產生、運用和發展完善,在會計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從宋代到清代,“四柱結算法”在實際運用中,已成為系統反映王朝經濟活動或私家經濟活動全過程的科學方法,成為中式會計方法的精髓。它集中歸結了中式會計的基本原理,是中式會計方法的精髓。
“四柱結算法”的發展完善與普及運用,不僅為我國會計分析方法的產生創造了基本條件,而且為我國由單式記賬發展到復式記賬奠定了基礎。在“四柱結算法”的影響之下,我國明末清初,出現了中國固有復式記賬法的早期形態——“龍門賬”;也是由于“四柱結算法”和“四柱”式會計報告編制方法的影響,這個時期在民間會計中產生了中國固有的復式記賬法——“四腳賬”。
“四柱結算法”的創立、運用,是中國會計對世界會計方法發展的一個重要貢獻,它對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會計核算,都曾有過重要影響。1494年盧卡·帕喬利在其《數學大全》一書中列示出“一人所有財物=其人所有權總值”的平衡公式,標志著西式平衡結算法的創建完成。西式平衡結算法與中式“四柱結算法”的形式雖然不同,但原理和作用卻大致相同。如果把西式平衡結算法產生的時間確定在13世紀的話,那么,我國“四柱結算法”的創立和運用,比西式平衡結算法的出現要早好幾百年,在世界會計發展史上,這一方法一度處于領先地位。我國的“四柱結算法”,不僅得到世界會計史學家的肯定,而且普遍受到世界會計學者和研究者的重視。

【四(si)柱結算(suan)法經歷了(le)(le)三個階(jie)(jie)段(duan),后一階(jie)(jie)段(duan)對前一階(jie)(jie)段(duan)分別進(jin)行了(le)(le)哪方(fang)面的改進(jin)...】

四柱結算法經歷了三個階段,
后一階段對前一階段分別進行了哪方面的改進

標簽: 四柱結算法的正式命名 清華教授講解四柱結算法四柱結算法出現在唐朝

展開全文(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