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视频官网

村廟開光慶典詞,佛殿開光法會致辭

【宗祠(ci)落成典禮恭賀詞有哪(na)些?】

宗祠落成慶典賀詞1

尊敬的(de)各(ge)(ge)位(wei)來賓、各(ge)(ge)位(wei)族裔、各(ge)(ge)位(wei)鄉親:

大家好!

盛世肇祥瑞,和諧沐春風。在改革開放、社會和諧、人民安康、太平盛世的今日,六安伍氏宗祠經過族人共同努力,終于在新年元日落成了。值此盛典之時,戴祖先保佑靈光,我伍氏全體族人為宗祠落成致以熱烈祝賀!

天下同宗一家親,歡聚祖祠敘深情。今天,我們借伍氏宗祠落成之機歡聚一堂,目的是頌祖宗功德,感先輩恩典,表后代賢達,樹伍氏聲威,添家族光,讓千秋萬代把老祖宗的優良傳統和美德發揚光大!

春秋易迭,歲月輪回。我伍氏宗祠能有今日之恢弘氣勢,溢流光,是我伍氏各位賢明之士感念祖恩,傳承香火,興隆家族的一大壯舉。此乃得益于有識賢士的倡導,得益于全體族人的慷慨解囊,得益于伍氏子孫的共同努力。伍氏宗祠落成之功德必將蔭庇后人,流芳百世!

我伍氏子孫心凝神聚,同心同德,必將合力齊天。愿全體族人借宗祠落成之契機,發揚先祖遺德,為伍氏家族的萬世興隆付出更大努力!

祝愿我伍氏家族子孫昌盛、洪福齊天!

宗祠落成慶典賀詞2

尊(zun)敬各(ge)(ge)(ge)位來(lai)賓、各(ge)(ge)(ge)位艾(ai)族同胞(bao)、各(ge)(ge)(ge)位鄉親:

大家好!

在改革開放、社會和諧、人民安康、太平盛世的今日,艾氏宗祠經過族人共同努力,今日終于落成了,值此盛典之時,我代表征村鄉黨委、對艾氏宗祠落成表示熱烈的祝賀,并對全體艾族同胞和參加盛典的嘉賓致以親切的問候和崇高的敬意。艾氏宗祠落成慶典,這是艾氏同胞的一件大喜事,也是我鄉人民的一件大喜事。

艾氏作為中華民族姓氏中的一員,是中華姓氏林中的一棵參天大樹,堪與其他姓氏并肩媲美;你們艾氏族人勤勞勇敢、心地善良,重情義、講信用,識大體、顧大局,積極支持當地黨委工作,在參與和諧社會建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此,再次表示感謝!同時,也希望艾氏同胞,繼續發揚優良傳統,弘揚先輩的高尚美德、開創后輩偉業、繼承先祖們的優良作風、構建和諧社會,在征村人民勤勞致富奔小康中發揮積極的作用。我深信艾氏宗祠的落成,一定會給你們艾氏同胞帶來吉祥、帶來安康、帶來興旺發達的好運。

宗祠落成慶典賀詞3

尊敬(jing)的各(ge)位喻氏宗(zong)親、各(ge)位來賓:

大家好!

在新中國xx華(hua)誕普天同慶的(de)大(da)喜日子里,迎來了湘(xiang)贛邊喻氏(shi)宗祠落成慶典,真(zhen)是(shi)雙喜臨門(men)。在此,我(wo)謹代表世界喻氏(shi)宗親總會并以我(wo)個(ge)人(ren)的(de)名義對全體湘(xiang)贛邊喻氏(shi)族人(ren)表示衷心(xin)的(de)祝賀和誠摯(zhi)的(de)敬意(yi)。

借此機會,向湘贛邊喻氏列祖列宗三鞠躬。向在湘贛邊喻氏宗祠建設中出錢出力,無私奉獻的'湘贛邊喻氏族人致以崇高的敬禮!向光臨慶典的各地來賓、各位喻氏宗親表示親切的慰問!

祖有云:祠乃死者憑依之所,能修喻氏之祠堂者能慰祖宗之靈也,能慰祖宗之靈者能展不匱之思也。今天,祠堂勝利落成,祖宗在天之靈必定非常欣慰,子孫后代必將永遠思念你們。你們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大好事,是我喻氏族人的好榜樣,是喻氏家族的孝子賢孫。

修建宗祠,對于老百姓來說,是一項巨大而艱巨的工程。你們只有700喻氏族人,僅兩年多時間即籌集起130萬元建成第一流的宗祠,你們創造了喻氏家族的奇跡。我們由衷地佩服你們,向你們致敬!

今天,我們在這里慶祝湘贛邊喻氏宗祠落成,祭拜我們的列祖列宗,緬懷先祖功德,善繼善述,最重要的是要繼承和發揚祖宗優良傳統,弘揚祖宗功德,行正道,克忠克孝,做一個為社會多做貢獻的喻氏好后生。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有國才有家。為了家族的未來,讓我們一起來祝愿我們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越來越好。祝愿喻氏家族越來越興旺;祝愿在座宗親和嘉賓日子越過越紅火!

謝謝大家!

【五福十(shi)善(shan)廟門對(dui)聯】

?


四字楹聯:

持涅磐心 作平等觀 出自:陳雪村(錦衣居士)
出三界家 入四空門 出自:陳雪村(錦衣居士)
大千世界 不二法門 出自:安徽九華山月身寶殿
德敷上下 道貫古今 出自:湖南衡山丹霞寺——肖康佐
發盡緣斷 心死色空 出自:陳雪村(錦衣居士)
老龍聽法 頑石點頭 出自:江蘇無錫惠山寺——明·鄒德基
六朝古剎 七祖道場 出自:湖南衡山福嚴寺(南岳系祖庭)——懷讓
去實不去 生決定生 出自:山西五臺山(念佛堂)
人間佛地 世外人家 出自:廣西桂林南峰寺
入諸佛位 至涅般城 出自:陜西西安興教寺(塔院)?
受出家戒 發菩提心 出自:陜西西安興教寺(塔院)
往生極樂 超脫紅塵 出自:湖南平江東山古寺
維善為寶 無欲則剛 出自:江蘇無錫廣福寺法堂——近·孫肇圻
行修于亂 性磨于利 出自:陳雪村(錦衣居士)
言深不傳 行極反異 出自:陳雪村(錦衣居士)
月明如晝 色即是空 出自:廣東廣州檀度庵月色樓
莊嚴國土 利樂有情 出自:安徽九華山平坦寺

五字楹聯:

本來無一物 何處覓三心 出自:圓瑛大師
本來心是佛 究竟我為誰 出自:圓瑛大師
不伐有巢樹 多移無主花 出自:江蘇東臺泰山寺西客樓——姜沂
不可得思議 如何獲圓通 (佛教通用聯)
不陟高寒處 安知天地寬 出自:四川峨眉山金頂——明·梁應龍
禪意庭前柏 詩情雪里梅 出自:圓瑛大師
成就此功德 早種諸善根 出自:佛教哀挽聯-挽男居士
處塵能不染 學道有何難 出自:圓瑛大師
春山含祖意 秋月印禪心 出自:圓瑛大師
當知法無我 應以戒為師 出自:圓瑛大師
當知心是佛 常以戒為師 出自:浙江臨海臺州佛教文化館——茗山
當知心是佛 惟愛道為師 出自:圓瑛大師
定光澄月相 慧海涌潮音 出自:北京雍和宮 錢陳群題大殿,雍正接見文
法法何曾法 林林不是林 出自:離島東涌法林?
法身千嶂月 聞性一聲鐘 出自:圓瑛大師
風云觀世態 水月證禪心 出自:圓瑛大師
逢人覓佳句 對境話禪機 出自:圓瑛大師
佛從何處覓 道在此中求 出自:圓瑛大師
佛法談三世 人生夢一場 出自:圓瑛大師
根深即果茂 源遠而流長 出自:山西五臺山(僧舍)
谷靜風聲細 門空鳥語稀 出自:山西五臺山秘密寺
觀身本無我 念佛乃是誰 出自:圓瑛大師
歸元無二路 方便有多門 出自:山西五臺山山門
湖山供嘯傲 風月助吟哦 出自:圓瑛大師
見無相之相 論不空之空 出自:山西五臺山(僧舍)
健行乾不息 遜志益無疆 出自:北京 雍和宮 五福堂書室
皆以無為法 當生如是心 出自:河南登封少林寺(面壁石亭)
凈地何須掃 空門不用關 出自:福建寧德天王禪寺——當代·釋智圓
客影云邊去 僧語松下來 出自:陳雪村(錦衣居士)
空門隨客緣 鐘聲入佛心 出自:陳雪村(錦衣居士)
冷冷清清雪 茫茫渺渺峰 出自:福建閩侯崇圣禪寺——現·許滌新
麗華莊寶相 湛日朗心珠 出自:北京 雍和宮 汪由敦題照佛樓
了了無遮念 空空不染心 (佛教通用聯)
瓶中楊柳綠 座下蓮花香 出自:臺南清水寺
乾坤容我靜 名利任人忙 出自:浙江普陀山慧濟寺——近·曼殊
勤修戒定慧 息滅貪嗔癡 出自:山西五臺山(僧舍)
情將物外適 道與古人期 出自:北京 雍和宮 乾隆題太和齋
人過大佛寺 寺佛大過人 出自:浙江新昌大佛寺(大雄寶殿)——木魚
三思過有限 一笑益無垠 出自:四川峨眉山報國寺(彌勒殿)
僧心共佛老 人情隨財濃 出自:陳雪村(錦衣居士)
山高流水遠 寺古白云深 出自:江蘇泰州白云寺
山河天眼里 世界法身中 出自:江蘇南通天寧寺(寺門)——王維詩句
山行天地氣 水藏日月光 出自:安徽九華山聚龍庵
山中藏古寺 門外盡勞人 出自:廣東南雄掛角寺
詩意窗前月 禪心雨后山 出自:圓瑛大師
時時能修行 處處可成佛 出自:陳雪村(錦衣居士)
是僧皆佛印 無客不東坡 出自:安徽潛山三祖禪寺(后三祖僧燦建)
樹色浮空翠 花香入閣清 出自:圓瑛大師
水凈月孤圓 山空云自在 出自:浙江天臺國清寺魚樂園
水繞禪窗靜 花開佛國香 出自:圓瑛大師
寺古煙常鎖 僧老語多奇 出自:陳雪村(錦衣居士)
寺空葉落緊 云深客來稀 出自:陳雪村(錦衣居士)
寺小藏宋額 松古憶唐僧 出自:安徽九華山福渡寺
寺小通幽處 山矮得曠觀 出自:安徽九華山凈信寺
談經見佛理 對月證禪心 出自:圓瑛大師
退后一步想 能有幾回來 出自:云南雞足山祝圣寺
無法向人說 將心與汝安 出自:湖北沙市居士林(達摩畫像)——王震
無我方為我 出世即在世 出自:陳雪村(錦衣居士)
悟空諸相寂 對佛一燈明 出自:江蘇泰州南山寺(禪房)
心靜風浪平 色空天地寬 出自:陳雪村(錦衣居士)
興法南北寺 教滋東西方 出自:陜西西安興教寺——當代·秦游倫
巡行東西南 護持佛法僧 出自:浙江黃巖九峰寺韋馱閣
煙火香里人 慈悲聲中主 出自:陳雪村(錦衣居士)
一花一世界 千葉千如來 出自:四川峨眉山報國寺——集《梵網經》文
一宗彰唯識 三塔聳云天 出自:陜西西安興教寺——當代·桂生
應識身非我 恒思利及人 出自:圓瑛大師
猶如夢中事 卻來觀世音 出自:韓國仁川公州麻谷寺(大雄寶殿)
有法知不染 無言誰當酬 出自:云南雞足山寂光寺——明·大錯
有相皆虛妄 無我即如來 橫披:諸行無常
遠離眾生相 發起菩提心 出自:圓瑛大師
在欲而無欲 居塵不染塵 出自:山西五臺山(僧舍)
真知出實踐 妙理貴躬行 出自:四川峨眉山萬年寺——當代·王學仲
知足心常樂 無私夢亦安 出自:圓瑛大師
知足知不足 有為有弗為 出自:四川樂山凌云寺(月榭)
竹影時臨案 濤聲欲上樓 出自:圓瑛大師?
自在大自在 世間出世間 (佛教通用聯)

六字楹聯:
遍七處而恒演 歷九會以同宣 出自:山西五臺山(彌勒殿)
到底仙山不俗 畢竟佛法無邊 出自:安徽九華山光明講堂
凡事付之一笑 于人無所不容 出自:山西五臺山(彌勒殿)
干青云而直上 障百川以東之 出自:四川樂山大佛寺(山門)
荷擔如來家業 依持圓覺伽藍 出自:(佛教慶賀聯-升座)
凈門一塵不染 土寺五戒森嚴 出自:海南萬寧凈土寺寺門
靜坐常思己過 閑談莫論人非 橫披:嚴于律己
千般救苦胸懷 一片慈悲心腸 出自:陳雪村(錦衣居士)
泉自有時冷起 峰自無處飛來 出自:浙江杭州靈隱寺冷泉亭——清·俞樾
無慧劍有慧劍 非靈山即靈山 出自:江蘇南通文殊院——近·張謇
喜現莊嚴國土 欣沐佛陀靈光 出自:(佛教慶賀聯-開光)
笑不了古今事 看得見去來人 出自:江蘇吳縣羅漢寺彌勒殿
修到一塵不染 悟來五蘊皆空 出自:浙江蒼南廣福寺——諦印
一山恁么可愛 幾人于此茫然 出自:云南劍川茶花寺——明·擔當
知我說法如筏(fa) 不應(ying)住(zhu)色生心 (佛教通(tong)用聯)


七字楹聯:
安知住世君非佛 想是前身我亦僧 出自:福建福州林陽寺——明·葉向高傲骨虛懷真識量 熱腸冷眼大慈悲 出自:安徽懷遠迎河寺
白日白天誰歇腳 云來云去本無心 出自:湖北通城白云寺
百年過客無常主 三日為僧不愿官 出自:云南劍川海云居寺——近·趙式銘
半個蒲團天地老 一聲清磬古今空 出自:江蘇南京妙相庵(佛堂)
寶地遍治功德潤 香臺恒擁吉祥花 出自:北京 雍和宮 太和齋
飽經世故慵開口 看破人情只點頭 出自:廣東普寧南巖古寺(寺門)
北斗七星三四點 南山萬壽十千年 出自:四川峨眉山洪椿坪——近·趙熙
不待海枯才見底 但逢月上即敲門 出自:云南雞足山寂光寺——明·擔當
不獨峨眉幻銀色 從教大地變黃金 出自:四川峨眉山金頂——明·朱元璋
不顧手辣成誤會 但將心狠作慈航 出自:陳雪村(錦衣居士)
不為錢原非易事 太要好也是私心 出自:安徽九華山正天門
不因財色毀心志 應須清寒磨悟根 出自:陳雪村(錦衣居士)
不因僧來方稱寺 但有性現便成佛 出自:陳雪村(錦衣居士)
不用三抵修福慧 但憑六字出乾坤 橫披:群經指見
不于其中起分別 是故此處最吉祥 出自:江西南昌佑民寺(大雄寶殿)
布袋全空容甚物 跏趺半坐笑何人 出自:北京潭柘寺彌勒殿 / 江西九江東林寺
常樂柔和忍辱法 安住慈悲喜舍中 出自:江蘇阜寧興國寺——當代·釋圓湛
常有欲以觀其竅 應無住而生其心 出自:四川峨眉山洪椿坪——清·彭時中
吃虧者豈無大肚 笑殺人不肯回頭 出自:浙江紹興大佛寺彌勒像——清.茅立仁
處處無非菩提海 山山盡是普陀崖 出自:王予望題于甘肅天水羅漢堂
處己何妨真面目 待人總要大肚皮 出自:四川峨眉山洪椿坪彌勒殿/北京潭柘寺
慈顏一笑了千事 大肚三通行萬船 出自:甘肅甘谷蔡家寺——當代·吳恒泰
翠竹黃花皆佛性 白云流水是禪心 出自:四川峨眉山報國寺——清·吳擎
翠竹黃花皆佛性 白云紅樹盡禪機 出自:圓瑛大師
大大肚能容萬物 微微笑看破群生
大肚能容天下事 善心不染世間塵 出自:四川峨眉山報國寺(彌勒殿)
大肚皮包藏古今 一笑后渡滅人天 出自:云南巍山觀音殿(彌勒殿)
大肚皮包藏今古 一笑后度滅人天 出自:邳州徐塘三圣廟彌勒像
大肚中包藏世界 一笑后吐出乾坤 出自:江西鉛山峰頂寺(彌勒殿)
大護法不見僧過 善知識常懷慚愧 橫披:南無阿彌陀佛
大護法不見僧過 善知識能調物情 出自:江蘇楊州靜慧寺——清·愛新覺羅·玄燁
但有袒懷大歡喜 不嫌成佛后如來 出自:江蘇南通彌勒院——近·張謇
但做得來皆事業 若推不去即因緣 出自:江蘇無錫石浪庵——近·徐蘭畦
到此即空還即色 邇時宜雨亦宜晴 出自:山西五臺山廣仁寺十方堂
到此已為無俗慮 上來自覺有天然 出自:離島寶蓮禪寺
定中金磬天邊落 悟后云關夜半開 出自:北京 雍和宮 張若澄題照佛樓
翻經留作將來眼 問法能空現在身 出自:湖南長沙麓山寺(觀音殿)
飯里有沙需細嚼 水中無骨莫橫吞 出自:江西鉛山峰頂寺(齋堂)
梵綱莊嚴含萬象 月輪清凈印千江 出自:圓瑛大師
放下罷一絲不掛 看起來萬法皆空 出自:圓瑛大師
放下時何物是我 擔取去那個為誰 出自:云南雞足山傳衣寺
風云過眼渾無住 水月盟心道自修 出自:圓瑛大師?
佛道不從心外覓 禪機但向靜中參 出自:圓瑛大師
佛法能除世間苦 法音香徹九霄云 橫批:千古明燈
佛法能破愚癡暗 學佛點燃智慧燈 橫批:××常轉
佛光普照十方界 法雨均滋五性根 出自:印光大師——藏經閣佛殿聯
佛門常會龍門客 禪林時集翰林人 出自:山西五臺山碧山寺
古佛堂前風掃地 高山頂上月為燈 出自:山西五臺山
古寺無燈憑月照 山門不鎖待云封 出自:陜西終南山彌陀寺山門 / 河北井陘福慶
觀大海者難為水 悟自心時不見山 出自:江蘇吳縣崇報寺落紅亭——現·吳濟時
海到無邊天是岸 山登絕頂雪為峰 出自:四川峨眉山萬年寺
好大膽敢來見我 快回頭切莫害人 出自:湖北武當山朝山神道治世玄岳坊
蝴蝶泉旁蝴蝶飛 羅漢塔上羅漢笑 出自:陳雪村(錦衣居士)
花下聆經清有味 水邊契道靜無聲 出自:江蘇南京華嚴庵——清·劉佐禹
悔不盡千差萬錯 悟透了后果前因 出自:云南劍川地藏寺(悔悟亭)——清·寇璜
悔難追事當頭戒 悟過來人放步行 出自:云南劍川地藏寺(悔悟亭)——清·趙藩
即佛即心圓教理 非空非色法王身 出自:圓瑛大師
既升堂更應入室 再進步方可登樓 出自:安徽九華山甘露寺(客堂)
間中自覺心無事 悟后方知法即真 出自:圓瑛大師
剪一片白云補納 留半窗明月看經 出自:江蘇海安觀音禪寺禪房
翦一片綠云補納 留三分皓月看經 出自:江蘇南京妙相庵(小淇澳亭)
見猶離見見彌陀 生本無生生西方 出自:山西五臺山(念佛堂)
將此身心奉塵剎 是則名為報佛恩 出自:安徽九華山光明講堂
解脫門開誰肯入 浮生夢覺自知歸 出自:江蘇常熟興福寺寺門
戒是無上菩提本 佛為一切智慧燈 橫披:戒燈常明
金剛降魔護三寶 彌陀慈光照大千 橫披:南無阿彌陀佛
金爐不怕千年火 銀燭長明萬戶光 出自:福建福清石竹寺進香亭——鄭宗華?
盡底脫去胸中有 逐一拈來何處無 出自:云南雞足山大覺寺
凈地有物僧不掃 空門無緣客自關 出自:陳雪村(錦衣居士)
敬佛敬心心敬佛 焚香焚意意焚香 出自:湖南岳陽呂洞賓像
靜看湖蓮參妙諦 閑翻貝葉悟真經 出自:江蘇南京華嚴庵——清·程守謙
靜坐常思自己過 閑談莫論他人非 出自:山西五臺山塔院寺
覺海甚深惟信入 道源不遠自心求 出自:圓瑛大師
覺心清凈原無染 大度寬弘乃有容 出自:圓瑛大師
看看世事搖搖手 想想人情點點頭 出自:江蘇泰州某寺蓮臺——近·劉道人
客至莫嫌茶葉淡 僧居不比世情濃 出自:廣東肇慶虎巖寺(客廳)——黃旌珊
來世怕為雙角獸 此生不作兩頭蛇 出自:云南劍川地藏寺(悔悟亭)——清·魯珍
覽鏡知慚宏寶訓 規今師古振禪林 出自:印光大師:禪林寶訓聯
老屋檐下雨成簾 佛門堂上石作花 出自:陳雪村(錦衣居士)
樂以忘憂真智者 心能轉物即如來 出自:江蘇無錫開原寺(法堂)——當代·李廣
離苦海經書作渡 登天堂佛法為津 出自:廣東雷州福田寺
了君大事唯修凈 暢佛本懷在往生 出自:印光大師:念佛堂聯
了去煩惱即正果 忘卻生死是菩提 出自:陳雪村(錦衣居士)
靈山我數阿羅漢 佛海人參大肚僧 出自:四川什邡羅漢寺(彌勒殿)
龍歸法座聽禪偈 鶴傍松煙養道心 出自:江蘇揚州大明寺(鑒真講律)
路盤瘦嶺孤松老 寺掩清門寒叟貧 出自:安徽九華山廣化院——清·吳襄
滿院溪聲疑是雨 當窗月色望如霜 出自:圓瑛大師
夢回平生已而立 憚破天道過不惑 出自:陳雪村(錦衣居士)
夢中明明有六趣 覺后空空無大千 出自:山西五臺山(僧舍)/廣東南澳玉佛寺
明通幽時光常住 心到虛天色是空 出自:湖南衡山明心殿佛龕
明月清風呈祖意 遠山近水寄詩懷 出自:圓瑛大師
明珠照徹天堂路 金錫振開地獄門 出自:安徽九華山旃檀林(地藏殿)
莫認化城為寶所 更翻貝葉證菩提 出自:四川峨眉山洗象池——清·諸輔臣
莫訝一稱超十地 須知六字括三乘 出自:印光大師:彌陀聯
暮鼓寂時林愈靜 晨鐘響處山更幽 出自:云南劍川海云居寺——楊寶山
能受苦方為志士 肯吃虧不是癡人 出自:安徽九華山旃檀林(地藏殿)
念而無念歸真念 心不住心即凈心 出自:圓瑛大師
念佛自然得見佛 求生決定可往生 出自:安徽九華山立庵
念泯則相相離相 達真乃心心印心 出自:山西五臺山(僧舍)
蓬萊何須覓海上 歲月最宜度山中 出自:安徽九華山法華寺
千嶂云山憑我隱 五湖風月有誰爭 出自:圓瑛大師
千嶂云山圍佛界 四時風月入詩囊 出自:圓瑛大師
巧把塵勞作佛事 善行方便度群生 (佛教慶賀聯-升座)
巧機鋒聯出世教 妙觀察對入人倫
青獅竟忍長相睡 龍燭奈何久不明 出自:湖北仙桃青龍寺——清·毛世池
人來合意高談道 客去清閑暗誦經 出自:安徽九華山華嚴禪寺
人生若夢誰非寄 到處能安即是家 出自:廣東雷州天寧寺(客堂)
人生猶似西山日 富貴終如草上霜 橫披:但念無常
人生真諦何處尋 自性三寶即爾心 橫披:南無阿彌陀佛
人世大難開笑口 肚皮終不合時宜 出自:福建福州華嚴寺彌勒龕——近·陳寶琛
人世太難開口笑 肚皮終不合時宜 出自:陳寶琛撰于大同華嚴寺觀音閣
人無卓識名難著 士有精誠志竟成 出自:圓瑛大師
人心清靜無私念 世界自然現大同 出自:江蘇南京清涼寺-當代·茗山
如將布袋羅三藏 定仗瑜伽寧一燈 出自:云南劍川寶相寺——金國卿
如來說莊嚴佛土 菩薩無住相布施 (佛教慶賀聯-升座)
如來所以興出世 唯說彌陀本愿海 橫披:凈土為歸
入寺始知山竅妙 登峰便見小城雄 出自:江西九江東林寺
三徑黃花秋雨外 一林紅葉曉煙中 出自:圓瑛大師
三十二應周塵剎 百千萬劫化閻浮 出自:山西五臺山(觀音殿)
上去便可入碧落 下來難免進紅塵 出自:陜西銅川玉華寺
涉世利生宜愛物 持躬修德在行慈 出自:圓瑛大師
石鼓無人雨閑敲 梵鐘有音風徐送 出自:陳雪村(錦衣居士)
石徑有塵風自掃 山門無鎖月常關 出自:湖南衡山石頭寺
時節若逢承法印 機緣相契紹心宗 出自:圓瑛大師
世間惟有修行好 天下無如吃飯難 出自:河南開封相國寺(西齋堂)——清·馬慧裕
世上雖有千般好 平安勝過一切福 橫披:平安至上
世事滄桑無限感 人生夢幻有誰知 出自:圓瑛大師
世事絕卓無人問 人生夢幻有誰知 出自:安徽九華山立庵
世態炎涼唯一笑 余懷坦白故常開 出自:福建莆田廣化寺兜率殿——清·程驥遠
世味不如書味好 人心怎比佛心平 出自:圓瑛大師
事念理念惟一念 佛心生心無二心 出自:圓瑛大師
試問本來無一物 更從何處悟三生 出自:五臺山望海峰。
是佛非佛何為佛 本性無性便是性
豎起脊梁立定腳 拓開眼界放平心 出自:安徽懷遠迎河寺
誰把藕絲牽大象 我將鐵棒打蒼蠅 出自:云南晉寧萬松寺——明·擔當
水底有天懸日月 空中無地現樓臺 出自:湖北來鳳仙佛寺
說法現身容大度 救出世人盡歡顏 出自:浙江杭州靈隱寺天王殿
說來有法原無法 參透非空卻是空 出自:安徽九華山大廈庵
說諸佛法非佛法 無二文殊是文殊 出自:江蘇南通文殊院——近·張謇
私藏飲食三鐵棒 未供先用九銅槌 出自:江蘇南通香光寺監齋
四十八愿度眾生 九品威令登彼岸 橫披:南無阿彌陀佛
寺內無僧風掃地 塔中有佛星點燈
寺院有塵清風掃 山門無鎖白云封 出自:山西五臺山佛光寺?
坦腹笑容攝海眾 分身散影示時人 出自:四川德陽萬佛寺(彌勒殿)/印光大師
天下名山僧占多 世上善言佛說盡 出自:山西五臺山龍泉寺
萬德洪名常憶念 百般幻病自消除 出自:印光大師:如意寮聯
萬法皆空觀白在 一塵不染見如來 橫披:自凈其意
萬法皆空歸性海 一塵不染證禪心 橫披:自性即禪
萬法皆空明佛性 一塵不染是禪心 出自:圓瑛大師?
萬古是非渾若夢 一句彌陀作大舟 出自:安徽九華山光明講堂
萬籟無聲心自息 一身非我物同春 出自:山西五臺山(僧舍)——現·劉東父
為人定要培心地 學佛方能悟性天 出自:圓瑛大師
為人若要超三界 念佛速令登彼岸 橫披:一心念佛
惟大英雄能覺悟 為諸菩薩振綱常 出自:安徽黃山慈光寺
惟有洗心能革面 雖非造極已登峰 出自:四川峨眉山洗象池——清·諸輔臣
問大士為何倒坐 恨世人不肯回頭 出自:江蘇南京雞鳴寺
問君能有幾多愁 念佛可令煩惱無 橫披:南無阿彌陀佛
問菩薩緣何倒坐 笑世人不肯回頭 出自:福建長汀朝斗巖觀音庵
我笑有因真可笑 你忙無甚為誰忙 出自:河南民權白云寺(彌勒殿)
無人無我觀自在 非空非色見如來 出自:山西五臺山
無畏力尋聲救苦 大悲心說法隨機 出自:安徽九華山立庵
無眼耳鼻舌身意 是般若波羅蜜多 出自:福建福州慶城寺
五觀若存金易化 三心未了水難消 出自:山西五臺山南山寺五觀堂?
五蘊皆空度苦厄 一切如幻大寂默 橫披:般若常照
悟明理念為真念 轉得凡心即佛心 出自:圓瑛大師
悟破世事無一語 憚透人生了無痕 出自:陳雪村(錦衣居士)
洗菜莫教流去葉 見桃猶記舊時花 出自:江西九江東林寺
喜舍慈悲皆具足 愿行動德所莊嚴 出自:圓瑛大師
閑云野鶴自來去 白石清泉無是非 出自:湖北蘄春普慧寺——清·黃云鵠
笑到幾時方合口 坐來無日不開懷 出自:山東濟南千佛寺彌勒殿?
笑破肚皮人不識 袋裝塵世我全知 出自:江西九江東林寺
心如能了事方了 生尚云浮名更浮 出自:云南劍川寶相寺——涂躍龍
心同佛定香煙直 目極天高海月深 出自:左宗棠
心有慈悲添福壽 知因識果得吉祥 橫披:作人至寶
心有靈犀一點通 佛在性中莫遠求 橫披:自心是佛
心至虛時能受益 事非經過不知難 出自:圓瑛大師
性定魔伏朝朝樂 妄念不起處處安 出自:安徽九華山立庵
性定心常生幽竹 色空身自在彼岸 出自:陳雪村(錦衣居士)
休拋世諦求真諦 須識凡心即佛心 出自:圓瑛大師
修心先要明三諦 學佛當思利眾生 出自:圓瑛大師
虛白堂前拴意馬 無影樹下鎖心猿 出自:河南衛輝寶曇禪寺(碧霞宮)
學道當知心是佛 修行應以戒為師 橫披:南無阿彌陀佛 / 圓瑛大師
學無止境宜精進 法有當機可演揚 出自:圓瑛大師
養成大拙方為巧 學到真愚始知賢 出自:安徽九華山百歲宮大殿
一粒米中藏世界 半邊鍋里煮乾坤 出自:四川峨眉山洪椿坪
一切有相皆虛幻 佛法無我始能學 橫披:般若為導
以一念而除眾念 登九品直趨涅般 橫披:一心念佛
意靜不隨流水轉 心閑還笑白云飛 出自:四川峨眉山洪椿坪 / 安徽銅陵云崖寺
吟成詩意多禪意 悟徹空身即法身 出自:圓瑛大師
由來古佛非女子 只緣大士有婆心 出自:江蘇徐州興化寺(觀音像)?
有福方登圣賢地 無緣難入解脫門 出自:山西五臺山
欲除煩惱須無我 各有因緣莫羨人 橫披:明因識果?
愿大地都成凈土 問眾生誰是如來 出自:黑龍江哈爾濱極樂寺
愿爾面見如來像 于我常生歡喜心 出自:福建詔安報國寺彌勒殿
愿將東土三千界 盡種西方九品蓮 出自:福建將樂證覺寺
愿將佛手雙垂下 摸得人心一樣平 出自:安徽九華山化城寺大雄寶殿——清·劉含芳
月影山光含妙諦 濤聲海色演禪機 出自:圓瑛大師
月影松濤含道趣 花香鳥語透禪機 出自:圓瑛大師
閱歷深時知世態 功夫悟后見天真 出自:安徽九華山立庵 / 圓瑛大師
閱世廣開天地量 逢人長笑古今春 出自:福建莆田慈壽寺天王殿
在西天二十八祖 過東土初開少林 出自:河南登封少林寺(初祖庵)
真佛不從心外覓 此身即是真道場 橫披:南無阿彌陀佛
真解脫一塵不染 妙莊嚴萬法皆空 出自:山西五臺山(僧舍)
正覺成時佛自來 功夫深處門自開 出自:陳雪村(錦衣居士)
知足安貧殊自樂 攀龍附鳳損精神 出自:安徽九華山光明講堂
至此已非門外客 過來便是個中人 出自:安徽九華山一天門
至此已窮千里目 誰知才上一層樓 出自:江蘇鎮江甘露寺
竹密何妨流水過 山高豈礙白云飛 出自:山西五臺山(僧舍)
竹影掃階塵不動 月穿潭底水無痕 出自:江蘇徐州興化寺
轉八識能成四智 解六結而越三空 出自:圓瑛大師
自在自觀觀自在 如來如見見如來 出自:普陀山慧濟寺
總持兜率三千(qian)界 妙湛旃檀五百(bai)杯(bei) 出自:北(bei)京 雍和(he)宮 嵇璜題于(yu)大殿

【春節廟會】

北京的廟會詳盡地統計起來不太容易,因為有的廟會是一年一度,有的一個月內就有數天,會期除固定的,還有不定天數的。現僅以清末民初的會期為例:每月逢九、十、一、二是隆福寺,逢三是土地廟,逢五、六是白塔寺,逢七、八是護國寺。再加上正月初一開廟的東岳廟和大鐘寺(一般開廟10天到半月),初二的財神廟,十七、十八的白云觀,三月初三的蟠桃宮等等,幾乎天天有廟會,有時一天還不只一處。
北京的廟會之所以得以流傳,是因為它的存在適應了社會的需求。廟會也稱廟市,它的形成發展與寺廟的宗教活動有關,廟會在寺廟的節日或規定的日期舉行,附設一些商業活動。久而久之,廟會期間的宗教活動便是次要的了,而主要成了老百姓的購貨市場,以滿足一般市民的生活需要。
(一)購買生活必需品的市場
北京的大街上雖然林立著大商場和百貨公司,但是老北京"過日子"的家庭主婦們都不愿光顧。他們到廟市上去買東西,挑選方便,價錢又便宜,廟會的商販們盡量地滿足她們的需求。首先貨物種類齊全,鍋盆碗箸,日用百貨,衣帽鞋襪等應有盡有。貨物質量不要求多么精致,只要結實、便宜。主婦們選購了必需品之后,一般能滿足數天的需求,所以,同一個地區不必天天有廟會。廟會的商販們,在一個廟會結束前,又把全部家當搬到另一個廟會。因此北京的廟會雖然地方不同,內容卻又大同小異,經常逛廟會者都知道,走到哪里全都是這些人。
(二)舉行宗教活動
一般說來,廟會期間,都是該廟舉行宗教活動的時間,但由于特色不濃,往往不被人們所重視。在北京的廟宇中,有幾處的宗教活動是極富特色的。
比如:喇嘛打鬼:這是喇嘛廟宗教儀式。由喇嘛們扮演鬼怪;長教喇嘛手執法器,游轉之后,將"鬼"除之。打鬼的廟宇有:正月初八的弘仁寺、十五日的黃寺、二十三的黑寺、三十日的雍和宮等。再如城隍廟的"城隍出巡"也是單純的宗教活動,每年五月初一,東城的大興縣城隍廟和四月二十二西城的宛平縣城隍廟都有"城隍出巡"活動。屆時,將廟內城隍的塑像抬出,不但有前呼后擁的儀仗執事,還有若干"馬童"和裝扮成各式模樣的善男信女們,一直走到都城隍廟。出巡之時,大街上觀看者如潮似海。每年十月二十五的白塔燃燈、七月十五中元日的燒法船、正月初八的星燈等,宗教氣氛極為濃烈,但有些活動只屬宗教范疇,并無廟會市場伴隨。
(三)花會表演
花會的形式多種多樣,有以精湛的武術為特長的如少林、五虎、開路等;有以技巧高超取勝的如高蹺、中幡、太獅、少獅、杠子等,有以舞蹈俏麗而引人入勝的如小車、旱船、秧歌、花鈸、跨鼓等。這些花會多為民間自娛組織,城市和鄉村中都有,而且極具地方色,往往方圓數十里同類花會只有一家,很有權威性。一般說來,農村的花會活動時間都在冬季,而城內花會平時均可有活動。諸如廟宇開光典禮、廟會期間及重大喜慶日等,深受民眾歡迎,每逢花會表演觀眾人山人海。花會轉移場地時,沿街隨路表演,往往圍街堵巷,妨礙交通。
專赴廟會上表演的花會叫香道會。每逢進香之時,各路花會云集,蔚為壯觀。北京最大的進香花會莫過于妙峰山廟會。屆時天津、河北等周邊地區的花會必來朝山,同類花會爭相獻技,各有絕招,令人咋舌。據說朝山花會路過頤和園北墻外,園內慈禧聽見鑼鼓聲極想看會,但不能隨意出園,于是在園內臨墻建眺遠齋,居高臨下隔墻而望。園外的花會知太后在看表演,便在廣場上特意演出,久之形成慣例,花會過此,必在場上獻出絕技。
老北京過去幾個典型的廟會
(一)都城隍廟
都城隍廟中供奉著守護北京城池的神仙--城隍老爺。在今成方街一帶。清末一場大火,將廟燒毀。然而這座古廟于老北京的經濟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是北京廟會的誕生地。在明代都城隍廟的廟會規模相當可觀。明代的《燕都游覽志》說:"廟市者,以市于城西之都城隍廟而名也,西至廟,東至刑部街,約三里許,大略與燈市同。每月以初一、十五、二十五開市,較多燈市一日耳。"明代一年一度的燈市,可轟動九城,能與燈市相比的都城隍廟廟會,其盛況可想而知了。
清代除了每月三天的廟會外,每年農歷五月十一日還由太常寺官員在此舉行祭祀城隍的盛大活動。屆時,香客游人絡繹不絕,小商小販云集此地,高聲叫賣,熱鬧非凡。"鬧市口"即是記載當時廟會盛況的地名。由于廟會上"游上填塞,故多草竊剪綹之事",少不了打架斗毆事件的發生,因而留下"鬧市口常鬧事,太平橋不太平"的諺語。
廟會上不僅吃穿用的商品無所不有,而且還有珍奇異寶,連一些外國客商也趕廟會,做生意。明代有這樣的記載:"碧眼胡商,飄洋香客,腰纏百萬,列肆高談。" 隨著社會的發達,都城隍廟的廟會逐漸衰落,被廣安門里的報國寺廟會取代。不久琉璃廠市場又取代了報國寺廟會。
(二)土地廟
土地廟也叫"都土地廟",在宣武門外下斜街路西,廟的規模不大,廟會的規模可不小。每月逢三有廟會,以商業活動為主。《光緒順天府志》說:"每旬之三有廟市,游人雜沓,與護國、隆福兩寺并稱勝。"能與號稱"東西二廟"的廟會"并稱勝",足見其盛況不一般。商販貨攤和文藝演出場地多在廟的四周,春秋旺季攤位可擺到廣安門大街上。
土地廟周圍多是普通城市勞動人民和菜農、花農,因此土地廟的廟會上,多是一般市民所需要的日用器皿,鍋碗瓢盆,中小農具,種籽秧苗,而很少看到珍寶翠鉆、古玩字畫等有錢人喜歡的東西。廟會上的鮮花買賣,是土地廟廟會的一項主要特色,因其于花鄉--豐臺十八村毗鄰,所以這里的鮮花遠勝其他廟會。鮮花的品種又多又鮮,而且還不乏奇花異草。土地廟的廟會上還有一種商品特別多,這就是雞毛撣子。舊北京老百姓用它們打掃衛生,還是室內不可缺少的擺設。尤其是春節前,雞毛撣子是各家各戶不可缺少的工具。
新中國成立初期,土地廟的廟會還興旺過一個時期,現在廟會不多了,但是廟的建筑還在,不過已作為民居,面目全非了。
(三)白塔寺
白塔寺在北京阜成門內大街路北。正名妙應寺,是北京名剎,因寺內有座"以鎮都邑"的藏式佛塔,通體皆白,故俗稱白塔寺,而正名妙應卻鮮為人知。 白塔寺的廟會在農歷每月五、六兩日舉行,是北京主要廟會之一。清末《舊京瑣記》云:"…有期集者,逢三之土地廟,四、五之白塔寺,七、八之護國寺,九、十之隆福寺,謂之四大廟市,皆以期集。白塔寺的廟會與護國寺廟會基本相同,因白塔寺與護國寺不但位置相鄰,而且廟會的日期也相近。 廟會期間,除與其他廟會類似的山貨、百貨、食品、玩具和農副產品等貨攤外,木碗貨攤是其特色。《舊都文物略》中說:"白塔寺的木碗花草、土地廟木器竹器,皆屬特有。"賣蛐蛐罐、蟈蟈葫蘆、鳥籠子市場也是白塔寺廟會的特有市場。這些東西不但有它的實用性,而且由于制作講究,工藝復雜,很多都已成為精美的藝術品。
新中國成立后,公私合營之后白塔寺廟會停止了。
(四)護國寺
護國寺位于北京西城西四牌樓之北,護國寺街西口內路北。廟會定在農歷每月七、八兩日。護國寺廟會上貨攤多,貨物齊,在這里不僅買貨,還可以聽聽相聲,看看雜耍,真是吃、穿、用、玩應有盡有。《京都竹枝詞》中云:"東西兩廟貨真全,一日能消百萬錢,多少貴人間至此,衣香猶帶御爐煙。"
護國寺廟會上玉器攤很盛。北京是數代帝都,很多高超的工匠集中北京,使北京成為玉器產地,廟會期間,達官顯貴多愛逛玉器攤。餑餑鋪和扇子鋪在廟會上也是個大行業。扇子有便宜的蒲扇,中檔的羽毛扇,高檔的折扇和團扇。折扇和團扇上不僅雕刻花紋圖案,還鑲嵌珠玉寶石。扇面還有畫師作畫,書法家題字。往往一把扇子就是一件珍貴的藝術品。
(五)隆福寺
隆福寺位于北京東城東四牌樓之西,是北京名剎之一,當初廟里的香火十分興旺,是"東西兩廟"之東廟。每旬九、十有廟會。因此地繁華,游人眾多,有的攤販為多賺錢,九、十兩天之后不走,繼續營業一兩天,這樣隆福寺的廟會就由每旬兩天變為逢九、十、一、二這4天了。
隆福寺廟會的規模居京城廟會之首位。《日下舊聞考》中?說:"……?每月之九、十有廟市,百貨駢闐,為廟市之冠"《燕京歲時記》云:"九、十開東廟,開廟之日,百貨云集,凡珠玉、綾羅、衣服、飲食、古玩、字畫、花鳥、魚蟲以及尋常日用之物,星卜、雜技之流,無所不有。乃都城內一大市會也"。該廟會上珠寶玉器、文玩古董很多。雕漆買賣在這里也很興旺。最具特色的是隆福寺小吃,多種多樣,隨季變換。至今這里的小吃店還頗有名氣,保留著一些傳統品種,受到老北京人的歡迎。廟會上洋煙畫攤前也常常是擠滿了人,過去有搜集洋畫片的,和現在集郵相似,因此產生了交換洋煙畫的"自由市場"。隆福寺后門通錢糧胡同,兩側聚集著很多乞丐,等候逛廟的人給他們一些施舍。
新中國成立后,將各種攤販集中在廟前的大棚內,固定攤位,獨自經營。名曰"東四人民市場",后改為國營百貨商場。80年代又把前面只有一層的營業大棚拆掉,換了一座高八層,設備先進的商業大廈,改名為"隆福大廈"。原隆福寺廟的建筑已蕩然無存。
(六)廠甸
廠甸位于北京和平門外琉璃廠一帶。每年農歷正月初一至十五有廟會,是老北京春節期間游人最多,最熱鬧的地方,當時很少有人不去逛趟廠甸的。
明嘉靖間為了皇宮和皇族的安全,把原在東華門、燈市口一帶的燈市部分移到琉璃廠附近。上元節時這時搭棚懸燈,熱鬧非凡。宣武門外是各省會館集中之地,各省考生常居于此,暇時多愿到琉璃廠逛逛,對促進琉璃廠書肆和文物、南紙店鋪的發達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清代中晚期,社會上一些暴發戶附庸風雅,不讀書也大量購買書籍,放在家里擺樣子。不懂文物的人,也買名人字畫,名瓷和青銅器,也促進了琉璃廠的古籍、文物行業的興盛。
廠甸廟會是由看燈逐漸形成廟會的,從乾隆年間就規模相當可觀了。廟會上幾乎無所不有、無所不包,各色貨物五花八門,逛廟會的人是工農兵學商,各行各業的人都有。無論男女老少到廠甸都能各有所獲。
新中國成立初期,經過聯營合并,琉璃廠的店鋪所余無幾。三中全會后,投資恢復琉璃廠文化街。1985年國慶節起很多店鋪相繼開張,以嶄新的面貌接待中外賓客,琉璃廠又成了名符其實的文化街。
(七)白云觀
白云觀位于北京西便門外,復興門外白云路之東。每年農歷正月初一至十九日有廟會。以宗教活動為主。
白云觀是北京最大的道觀,號稱"全真第一叢林"。白云觀正月開廟的主要活動有"會神仙","順星","打金錢眼","摸石猴"等等。傳說正月十九日丘處機要降臨人間超度有緣者。廟會期間以出售香燭紙箔神像最多,其次是各種食品、兒童玩具等,日用百貨為數不多。會期還有各處民間花會獅子、高蹺、旱船都來進香表演,鑼鼓不斷,熱鬧異常。
逛白云觀還有一個很愜意的活動,就是騎小毛驢。1987年起,在白云觀"春節民俗廟會"上又恢復了騎小毛驢的活動。目前白云觀是中國道教協會所在地,恢復了宗教活動,并對外開放。
除上述著名廟會外,老北京還有五顯財神廟廟會,朝外東岳廟廟會,蟠桃宮廟會也都有名。北京郊區縣的廟會亦極富特色,除前述的妙峰山外,Y吉山碧霞元君祠、白龍潭的"開潭"、戒臺寺的晾經、天臺山"魔王"、西頂娘娘廟"七十二司"等處廟會都很出名。
隨著社會的發展,北京的廟會至新中國成立初期已近尾聲。因為宗教迷信之人越來越少;多種文娛形式百花齊放,花會相對遜色;市民購物更不以廟會為主要市場,所以廟會有自然淘汰的趨勢。到"文化大革命"時期,把廟會當作"四舊"徹底"橫掃"了,于是廟會絕跡。
近幾年來,隨著旅游事業的發展,人民生活的豐富多,為了宏揚民族文化,發展民族經濟,北京地區恢復了春節廟會活動,使中斷了數十年的民間活動得以復蘇。規模較大的屬地壇廟會,其他還有龍潭廟會,白云觀廟會等,廟會上有風味小吃,民間花會,技藝表演等等。小吃中很多都是斷檔多年的北京風味食品,如扒糕,煎燜子,八寶茶湯等等。民間花會有耍獅子、踩高蹺、小車會、旱船等,技藝中有耍中幡、拉洋片、雙簧等等。真是豐富多,眼花繚亂,令人大開眼界。大鐘寺廟會恢復了"打金錢眼"的習俗。各公園、廟宇的活動均在春節前后舉行。

【李清(qing)照(zhao)的詞里(li)是(shi)不是(shi)有一句是(shi):驚起(qi)蛙聲一片。上(shang)一句是(shi)什么(me),記得是(shi)一個(ge)詞...】

是爭渡,爭渡,驚起一(yi)灘(tan)鷗鷺。

出自《如夢令(ling)》李清(qing)照: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譯文:

應(ying)是常常想起一次郊游,一玩就(jiu)到日暮(mu)時分(fen),沉醉在其(qi)中不想回家。

一(yi)直玩到沒了(le)興致才(cai)乘舟返(fan)回(hui),卻迷(mi)途進入藕(ou)花池的深處。

怎(zen)么(me)才能把(ba)船劃出去,不小心,卻驚起了(le)一群的(de)鷗鷺。

擴展資料:

《如(ru)夢令·常記(ji)溪(xi)亭(ting)日暮》是宋代女詞(ci)人李清(qing)照的詞(ci)作。這是一首憶昔詞(ci),寥(liao)寥(liao)數(shu)語,似乎是隨意而(er)出,卻又惜墨(mo)如(ru)金,句句含有深意。

開頭兩句,寫沉醉興(xing)奮之(zhi)情。接著寫“興(xing)盡”歸家,又“誤(wu)入”荷(he)塘深處,別有天地,更令人(ren)(ren)(ren)流(liu)連。最后一句,純潔天真(zhen),言(yan)盡而意不盡。 全詞不事(shi)雕(diao)琢,富有一種自然(ran)之(zhi)美,它以女詞人(ren)(ren)(ren)特有的(de)(de)方式表達了她早期(qi)生(sheng)活的(de)(de)情趣和心境(jing),境(jing)界優(you)美怡人(ren)(ren)(ren),以尺幅之(zhi)短給人(ren)(ren)(ren)以足夠的(de)(de)美的(de)(de)享受。

人(ren)聲鳥聲呼應,人(ren)物的(de)(de)忙亂和鷗(ou)鷺的(de)(de)慌亂相襯,構造了一(yi)幅意趣(qu)橫生(sheng)的(de)(de)畫面。讀者的(de)(de)擔心(xin)在這一(yi)刻消于無形,卻(que)又不禁為作(zuo)者和她好友(you)們的(de)(de)樣子(zi)而(er)會(hui)心(xin)一(yi)笑。至此讀者的(de)(de)思想(xiang)就完全和作(zuo)者的(de)(de)思想(xiang)融(rong)合起來了。全詞到此戛(jia)然而(er)止,給人(ren)留(liu)下了無窮的(de)(de)想(xiang)象(xiang)空間。

【何為開(kai)光?何為加持(chi)(chi)?怎么(me)樣(yang)才能得佛菩薩的加持(chi)(chi)?】

卜靈子的佛教開光開光,又稱開光明、開眼、開明,就是新佛像、佛畫完成想置于佛殿、佛室時,所舉行替佛開眼的儀式。《禪林象器》上說:“凡新造佛祖神天像者,諸宗師家,立地數語,作筆點勢,直點開他金剛正眼,此為開眼佛事,又名開水明。”在佛教中,經過開光中的佛像具有宗教意義上的神圣性,受到佛教徒的頂禮膜拜。 開光時,將佛像安好,先誦經及咒語,奉請佛菩薩安座,然后才請高僧為佛像開光說法,《黑谷燈語錄》中說:“開眼者,本是佛匠雕開眼,是事開眼;次僧家誦佛眼真言,誦大日真言,而成就佛一切功德,此謂開眼也。”其實開光就是為佛像舉行一種說法的儀式,其具體的儀式如下:主法者先拿新毛巾向佛像做一個擦佛像的動作,說一首偈語,贊頌佛菩薩的功德,此謂開眼也。其次再用鏡子向佛像正面對照,說幾句寺院、佛像完成的因緣;然后主法者拿起朱砂筆,再說一首偈語,然后將朱砂筆向佛眼的方向作一個“點”的動作,大喊一聲“開”,經過如上的一番儀式,開光才算完成了。 開光時,由于佛菩薩的功德不,所以主法者所說的法也有所不同,并且主法者常常會提到為佛像開“六通”,即眼通、耳通、鼻通、舌通、身通、意通,讓佛像具有六種神通,點眼眼通,真見無所不見;點耳耳通,妙聞遍及十方;點鼻鼻通,普嗅法界諸香;點舌舌通,演說妙法無窮;點身身通,分身塵塵剎剎;點意意通,能鑒三世群機。 開光法會的儀規最早見于北宋太平興國五年(980),北印度烏填曩國傳法大師施護在開封太平興國寺譯經院譯出的《佛說一切如來安像三昧儀規經》。該經指出,佛像塑畫雕造完成后,就要舉行安像慶贊活動。首先選擇吉日良辰和結界勝地,其次在此處設置伴蓋、幢幡、香花、水果、燈明等佛供,接著由身著莊嚴如法的阿諸梨起身入佛堂安像,并同弟子們一心觀想如來一切圓滿之相。然后合掌作禮,瞻仰圣容,以凈香花等供于佛前。再是入定心,離疑念,誦咒三遍,請一切佛安住于此,受此香花、燈、果、飲食等供養。復次,安置佛像坐西向東,并用黃布覆蓋。阿諸梨作觀想佛如一聚火,如來真身諸相圓滿,然后以奄阿牛三字安于佛之身上。把“奄”字安于頂上、“阿”字安于口上、“牛”字安于心上。若是金、石、銅等佛像,就要涂上香油,用草刷子刷干凈,然后用歌舞妓樂贊頌,僧人復頌香油真言。再用盛滿香水和五寶五藥花果的凈瓶,灌浴佛像,僧眾齊誦偈贊,并作歌舞妓樂。若是畫像,要用鏡子照之,再以前述五種凈火涂于鏡,沐浴鏡中影像。再依次吟誦著衣真言、安耳真言、安發髻真言、安指甲真言、安此須真言、獻涂香真言、安莊嚴真言等等,然后依灌頂儀規將佛像置入曼荼羅,誦本尊真言三遍。一切供養儀具足后,開眼師用筆作點姿勢,這是為佛像開眼之光明,再誦開眼光真言三遍。 這時,佛像即已開光。誦完開眼光真言后,令施主入曼荼羅,齊誦護摩真言、增壽真言、息災增益真言,使眾生普獲吉祥。這時,阿諸梨即教化施主結緣,施利增福,金銀財帛等隨布施。復次,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也施以財物,令福德更具圓滿。曼荼羅之內所供財物,必須都歸阿諸梨,其他人不得享用。當這套儀規全部完成后,即可收壇。這是密宗的開光。 佛教中任何儀式都具有一定的表法意義,開光也不例外。我們眾生從無始以來,受到無明塵垢的污染,而不能徹見諸法的真理,所以需要開發我們內具的智慧。如神秀禪師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試,勿使惹塵埃。”所以,在開光儀式中,主法者拿起毛巾向佛像作拂塵的動作,這是表示要拂去我們眾生心地上的垢塵;然后再用鏡子一照,表示垢除凈顯,明心見性,真正見到諸法的本來面目。用朱砂筆點向佛眼,由于眼睛代表著智慧,所以點開佛眼,意思就是要開發我們眾生的內在智慧。我們眾生由于無有智慧,對諸法妄起分別,就如眼睛有病,見到空花,所以需要除去眼病,這就是我們的般若智慧。 開光這種儀式源自道教及民俗,由于佛教在流傳過程中,受到中國原有的文化影響,所以便接受這種儀式,這也是佛教中國化的一種表現。但是,開光儀式所具有的內涵,則是佛教特有的提升。現代有的佛教徒往往忘記開光的內涵,而偏重追求儀式的隆重,這是執事廢理;或者的人認為開光僅是一種儀式,沒有什么實在的價值,這是執理廢事。這兩種現象,都屬偏見,佛法提倡事理圓融、事理無礙,所以我們在舉行開光儀式時,不要忘記這種儀式的內涵,不僅要開佛像眼,更要我們眾生的心眼,開發內在般若智慧。只有這樣,才能契合佛教的真意。 這個問題,我們過去在講經、講席當中也多次的提到。現代一般開光,已經趨向形式、迷信,把開光的意義完全喪失掉了。實際上,開光這樁事情非常重要,它真正的意義,就是說明我們供養這一尊佛菩薩形像意義之所在。這個事情就如同我們世俗間一個偉人的形像,我們建筑成就了,舉行一個開幕的典禮。在典禮當中一定要向大眾說明,說明這個人他在世的時候,豐功偉業,他對社會大眾的貢獻,對國家民族的貢獻,交待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使社會大眾見到他的形像,就生起效法他的這種心念,這就是佛教開光的意義。譬如我們供養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這個像造好了之后,我們要啟用,供養啟用。在啟用的時候,我們要向大眾說明,我們為什么供養觀世音菩薩,供養觀世音菩薩意義是在那里?藉這尊像,開發我們自己自性的光明,所以不是人替佛菩薩開光,是佛菩薩形像為我們開光,這意思在此地。 如果說這一尊佛菩薩形像,請一位法師來給他開光,他就靈了,不開光他就不靈。因為有很多人找我去開光,給佛菩薩開光。我就老實告訴他,你不要供養佛菩薩了,他問為什么?我叫他靈就靈,叫他不靈就不靈,我比他還靈,你供養我就好了,你供養他干什么?你想想對不對?這叫迷信。所以我也可以去裝模作樣比劃比劃,我幫他這一比劃,他就靈了,你們想想,我豈不是比他更靈嗎?連這一點都想不通,那你是愚癡迷惑到極處。一個頭腦冷靜聰明人一看就恍然大悟,就明白事實真相。我說替佛菩薩開光,他就靈,這是欺騙眾生,你們未免也太愚癡、太糊涂了,那有這種道理!所以開光是宣說這個佛菩薩代表的意義。譬如說供養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代表的是慈悲,把菩薩大慈大悲救度一切眾生這個本愿宣說出來。我們供養佛菩薩,供養觀世音菩薩,就要效法佛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這一種悲愿。所以見到觀音菩薩的形像,聽到觀音菩薩的名號,就把我們大慈悲心引發出來。我們對于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要以大慈大悲,真正去愛護、關懷、幫助,這是這一尊名號,這一尊形像開發我們自性慈悲的光明,這叫做開光。所以是藉佛菩薩名號,開發我們自性的光明;藉佛菩薩的形像,啟發我們自性的光明,是這個意思。決定不能搞錯,錯了,那你就迷信。迷,決定不能解決問題,唯有智才能解決問題。這個是學佛不能不知道的。 至于什么樣的人,才有資格來給佛像開光,對于佛菩薩的經論、歷史淵源,他所表達的意義,都能夠通達明了,為大家解說清楚、解說明白,這就對了。絕對不在那些形式。每一種形式都有很深的教育意義,都要把它講解清楚、講解明白,才不致于趨向迷信,把佛菩薩當作鬼神來崇敬、來崇拜,祈求天地鬼神、諸佛菩薩來賜福,這是錯誤的觀念,這是不正常的想法。道教開光開光一詞其實源自畫龍點睛的故事,相傳宋代張僧鯀畫龍非常逼真,只要點上眼睛龍就會活起來飛走,是說龍在沒有點眼睛之前是死物,點上眼睛之后,活靈活現有了生命。畫匠畫眼睛這一動作稱開光。同樣的道理,玉石雕刻師雕刻眼睛的動作也是開光。開光的本義非常簡單、清楚,就是給神像點上眼睛而已,畫像、石像有了大師級人物的點睛之后,大家就認為神像具有了靈性,能發揮神異的護身能力。這就是世俗認為的開光。 因此,開光是指有一定修行成就的人通過持印誦咒,加上給予特別的靈力來消除物品不好的炁場,賦予物品特殊的靈力,使工藝品一樣的東西成為可以調整風水的物品或護佑自己的幸運物。一尊神像和一件吉祥工藝品如果沒有開光,那僅僅是一件藝術品,還不能供人們頂禮和朝拜,只有開光加持或念經后,才具有靈氣。 佛家也有開光的法門,持咒念經,開啟玉石,灌注靈氣于上,可以辟邪,和道家開光殊途同歸。 因此,其實我們現在常說的開光就是高僧或者是道家的高人,用特殊的法門,將法力灌注在有靈氣、有能量的玉石或者是水晶等上。 《金光神咒》常用于修道者加持護身,去精邪,辟穢物,開光,益智、延年,轉運、祈福等。 天地玄宗,萬炁本根。廣修億劫,證吾神通。三界內外,惟道獨尊。體有金光,覆映吾身。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包羅天地,養育群生。受持萬遍,身有光明。三界侍衛,五帝司迎。萬神朝禮,役使雷霆。鬼妖喪膽,精怪亡形。內有霹靂,雷神隱名。洞慧交徹,五炁騰騰。金光速現,覆護真人。急急如律令。何為加持?加持,就是有道行之人對飾物或本人,進行的祝福。其實,人要靠自己的修行,不是給你加持了,你就什么都可以了,什么都順利了,這要看自己的心。 而在外器世間和有情世間, 三世諸佛的加持是無所不在無所不有的。所以一位徹悟法性的成就者,他可以對一切的色聲香味觸法給予諸佛的圓滿加持。但眾生由于無始以來的無明迷失了本有的自性,把種種的幻象執為二元對立的實有。雖然諸佛無時無處不在加持著我們,可是眾生卻無法體會。 所以對于我們凡夫來說,加持的獲得必須源于自他二力的相應才行。 《維摩經》上說得好,如果沒有方便,方是方法,便是便宜;你沒有方便,縱有智慧,你也不能發揮。就如同人真有學問、有智慧,他沒有口才,他上講臺他講不出來,可是他寫文章寫得非常好。我們曾經遇到過這些人,文章確實寫得好,上講臺不行,上課的時候不行,他的意思語言表達不出來。 說法講求辯才無礙,辯才也要求佛菩薩加持,怎樣才能得佛菩薩加持?還是一個真誠的感應,我為眾生,不為自己,才能得佛菩薩的加持。一般人求佛,為什么求得沒有感應?求佛菩薩為眾生里面還有自己,百分之九十九為眾生,還有一點為自己,感應的力量就達不到。何況現在一般人弘法利生,大概的說我百分之九十為自己,百分之十為眾生,大概是這種比例;一半一半的都希有,他怎么能有感應?這一些事實,希望我們同修要細心去觀察、細心去體會。在末法時期我們業障都很重,如果不得三寶加持,決定沒有能力講經,這是實實在在的。這經上講,連地藏菩薩為我們說法都要承佛威神所加,何況我們凡夫?這個道理一定要懂。

【佛(fo)像裝心是怎么回事,有什么規則(ze)?】

佛像裝心也就是開光
現代一般開光,已經趨向形式、迷信,把開光的意義完全喪失掉了。開光的真實意義,現在知道的人很少。實際上,開光這樁事情非常重要,它真正的意義,就是說明我們供養這一尊佛菩薩形像意義之所在。佛家的開光儀式,實際上就是一般人所說的啟用儀式。當有新的建筑物、新的設施啟用時,一定要接待社會大眾,舉行啟用儀式。最重要的是要告訴大眾,為何要有此設施,這對社會大眾有何好處。佛家供奉佛像,或是新建筑落成,也舉行儀式,就稱作"開光"。 譬如我們供養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這個像造好了之后,我們要啟用,供養啟用。在啟用的時候,我們要向大眾說明,我們為什么供養觀世音菩薩,供養觀世音菩薩意義是在那里?藉這尊像,開發我們自己自性的光明,所以不是人替佛菩薩開光,是佛菩薩形像為我們開光,這意思在此地。
道場有許多信徒參與開光儀式,那是唱戲表演給大眾看。但是表演的每個細節,都要將意義說明白,大家恍然大悟,覺不至于迷信。在開光儀式中,拿一只筆去點眼睛,筆代表智慧、文學;拿毛巾擦臉,表把灰塵擦掉,將心地里的污垢洗凈。拿鏡子是照自己,也可以照別人,自他不二,生佛一如,都是取很深的意思。那種形式,有些場合可以用,有些場合不必用,只要將供奉的意義說清楚就行了。
"開光"二字的意思就是讓佛菩薩形像, 及這些建筑,開發我們自性的光明。絕對不是說,找一個出家人替佛菩薩像開光就靈了,出家人還是凡夫,若凡夫替佛菩薩像開光,那佛菩薩也變成凡夫了。果真開光就靈,不開光就不靈,那何必拜佛菩薩,不如拜這個法師,法師比佛菩薩還靈,這不是顛倒嗎?這是世間人錯誤的觀念。若說佛像開光之后就靈驗,沒有開光就不靈驗,這是迷信的說法,也是對于實際事理完全不明了的說法。所以,開光儀式就是啟用典禮儀式,是要告訴大眾,塑造佛像、蓋建筑,代表的意義,我們應以何種心態來供奉,要將這些事理說明清楚。這種種設施是佛陀教育的手段,不是目的。佛陀教育的高明,就是將教學與藝術結合成一體。這是至今有很多人想到,但是還無法做到的,而佛法在幾千年前,就已經徹底實施了,這是最完美的教學。
開光是宣說這個佛菩薩代表的意義。譬如說供養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代表的是慈悲,把菩薩大慈大悲救度一切眾生這個本愿宣說出來。我們供養佛菩薩,供養觀世音菩薩,就要效法佛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這一種悲愿。所以見到觀音菩薩的形像,聽到觀音菩薩的名號,就把我們大慈悲心引發出來。我們對于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要以大慈大悲,真正去愛護、關懷、幫助,這是這一尊名號,這一尊形像開發我們自性慈悲的光明,這叫做開光。所以是藉佛菩薩名號,開發我們自性的光明;藉佛菩薩的形像,啟發我們自性的光明,是這個意思。決定不能搞錯,錯了,那你就是迷信。迷,決定不能解決問題,唯有智才能解決問題。這個是學佛不能不知道的。
至于什么樣的人,才有資格來給佛像開光,對于佛菩薩的經論、歷史淵源,他所表達的意義,都能夠通達明了,為大家解說清楚、解說明白,這就對了。絕對不在那些形式。每一種形式都有很深的教育意義,都要把它講解清楚、講解明白,才不致于趨向迷信,把佛菩薩當作鬼神來崇敬、來崇拜,祈求天地鬼神、諸佛菩薩來賜福,這是錯誤的觀念,這是不正常的想法。
開光,又稱開光明、開眼、開明、開眼供養,就是新佛像、佛畫完成要置于佛殿、佛室時,舉行替佛開眼的儀式。《禪林象器箋·垂說門》中說:“凡新造佛祖神大像者,請宗師家,立地數語,作筆點勢,直點開他金剛正眼,此為開眼佛事,又名開光明。”在佛教中,只有經過開光后,佛像便不是原來的木雕石塑,而是具有宗教意義上的神圣性,受到佛教徒的頂禮膜拜。
開光時,先將佛像安好,誦經及咒語,奉請菩薩安座,然后請高僧為佛像開光說法。《黑谷燈語錄》中說:“開眼者,本是佛匠雕開眼,是事開眼;次僧家誦佛眼真言,誦大日真言,則成就佛一切功德,此謂開眼也。”所以它是為佛像舉行一種說法儀式。開光時,由于佛菩薩的功德不同,主法者所說的法也有所不同,并且主法者常常會提到為佛像開“六通”,即眼通、耳通、鼻通、舌通、身通、意通,這是讓佛像具有六種神通:即點眼眼通,真見無所不見;點耳耳通,妙聞遍及十方;點鼻鼻通,普嗅法界諸香;點舌舌通,演說妙法無窮;點身身通,分身塵塵剎剎;點意意通,能鑒三世群機。開光儀式一般是主法者先拿起新毛巾在佛像前做一個擦佛像的動作,說一首偈語,贊頌佛菩薩的功德;其次再用鏡子向佛像正面對照,說幾句寺院、佛像完成的因緣;然后主法者拿起朱砂筆,再說一首偈語,將朱砂筆向佛眼的方向作一個“點”的動作,大喊一聲“開”,整個儀式就完成了。
規模大的寺廟新佛像安置較為隆重,一般要舉行開光法會,這也是我們常見的一種法事活動。在繁多的宗教儀式中,地域不同,各自的法定儀軌也不盡相同,但從總體上說,絕不能違背經典的規定。
開光法會的儀規最早見于北宋太平興國五年(980),北印度烏填曩國傳法大師施護在開封太平興國寺譯經院譯出的《佛說一切如來安像三昧儀軌經》。該經指出,佛像塑畫雕造完成后,就要舉行安像慶贊活動。首先選擇吉日良辰和結界勝地,其次在此處設置傘蓋、幢幡、香花、水果、燈明等佛供,接著由身著莊嚴如法的阿阇黎入佛堂安像,并同弟子們一心觀想如來一切圓滿之相。然后合掌作禮,瞻仰圣容,以凈香花等佛供獻于佛前。入定心、離疑念,誦咒三遍,請一切佛安住于此,受此香花、燈、果、飲食等供養。復次,安置佛像坐西面東,并用黃布覆蓋。阿阇黎作觀想佛如一聚火,如來真身諸相圓滿,然后以“唵阿吽”三字安于佛之身上。“唵”字安于頂上、“阿”字安于口上、“吽”字安于心上。若是金、石、銅等佛像,就要涂上香油,用草,刷子刷干凈,然后用歌舞伎樂贊頌,僧人復誦香贊真言。再用盛滿香水和五寶五藥花果的凈瓶灌浴佛像,再令僧眾齊誦偈贊,并作歌舞伎樂。若是畫像,要用鏡子照之,再以前述五種凈水涂于鏡上,沐浴鏡中影像。再依次吟誦著衣真言、安耳真言、安發髻真言、安指甲真言、安髭須真言、獻涂香真言、安莊嚴真言等等,然后依灌頂儀軌將佛像置入曼荼羅,誦本尊真言三遍。一切供養儀式具足之后,開眼師用筆作點眼姿勢,這是為佛像開眼之光明,再誦開眼光真言二遍。這時,佛像即已開光。誦完開眼光真言后,令施主弟子入曼荼羅,齊誦護摩真言、增壽真言、息災增益真言,使眾生普獲吉祥。這時,阿阇黎即教化施主結緣,施利增福,金銀財帛等隨心布施。復次,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也施以財物,令福德更具圓滿。曼荼羅之內所供財物,必須都歸阿阇黎,其它人不得享用。當這套儀軌全部進行完后,即可收壇。這是密宗的作法,與漢地佛教有所不同。
佛教中任何儀式都具有一定的表法意義,開光也不例外。佛教認為,我們眾生從無始以來,就受到無明塵垢的污染,而不能徹見諸法的真理,所以需要開發我們內具的智慧。唐代神秀禪師說過:“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所以,在開光儀式中,行使主法的人拿起毛巾向佛像作拂塵的動作,這是表示要拂去眾生心地上的垢塵;用鏡子一照,表示垢除凈顯,明心見性,真正見到諸法的本來面目;用朱砂筆點向佛眼,是因為眼睛代表了智慧,所以點開佛眼,開發眾生的內在智慧。如果眾生沒有智慧,對諸法妄起分別,就如眼睛有病,見到空花,還執為實有,所以需要除去眼病,發掘原有的般若智慧。
也有人研究論證開光這種儀式來自道教和民俗,佛教在流傳過程中受到原有中國文化的影響,將其援入,這也是佛教中國化的突出表現之一吧。

標簽: 村廟開光慶典詞 廟上開光的請柬佛殿開光法會致辭

展開(kai)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