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视频官网

孝感市楊店鎮楚江院龍燈開光,天秤座男人性格分析

【2011年正月十(shi)五元宵節晚上我們去(qu)哪里看龍(long)燈 武漢】

轉載
下面提供幾個武漢郊區且不遠的可能有比較大的玩龍燈場面的地方,不一定準確,僅供大家參考。

一、黃陂蔡家榨鎮
蔡家榨鎮元宵節是他們最大的節日,這里有元宵節舞龍、舞獅、踩高蹺、蝦子精、蚌埠精等民俗表演。

黃陂蔡榨街西部的鳳凰寨是個40米高一里長的小村,但是每到元宵節,周圍龔家大灣、蔡姓40灣、汪西灣、熊家大灣、朱家大灣、喻家大
灣等百多個村寨的龍燈隊就自然匯聚山寨,一時焰火沖天,燭光如晝,鑼鼓鞭炮甚至火銃齊放,真個是震聾發聵。蔡官田灣的燈一定寫有“辛
亥革命首義旗”的,因為首義元勛蔡濟民是這里出生的。喻家大灣的龍燈隊中,鑼鼓最出名,大鑼兩人抬,鼓面可睡四人!劉家河灣的龍燈隊
叫“墨魚龍燈”,每節都燃燭,舞時金光閃閃。四詹里家村和王家田灣的龍燈也很不錯。
因為去過兩次,所以我建議:正月十四一天,可以去鎮上或者村子里面看旱龍游走于家家戶戶;中午可以去辛亥革命首義村的蔡官田灣拜訪;
天黑時分,鎮上或者村子里面的火龍開始巡游,我們可以跟著火龍巡游,看看祭壇、說頭的情景,一定會讓你終生難忘。

當地有一個風俗,就是正月十五一大早天不亮的時候吃年飯。當天一大早,幾個村去鳳凰寨進香是重頭戲,過去為了搶頭香甚至一轉鐘就上山
了。不過在2009年,這個蔡榨街鳳凰寨只有戴家灣一個灣子玩龍燈了,其他村寨沒有玩了。
去鳳凰寨請注意:農村過節期間鎮上的旅店一般不開門,就是開門位置與條件有限,吃飯也不能夠跟平時比,餐館一般不營業。
交通:去鳳凰寨黃陂蔡榨的交通:最好自駕,也可以在漢口火車站對面的金家墩長途汽車站門口坐直接開往黃陂蔡榨的班車,現在黃浦路口也
有開往蔡榨的車。還有在漢口火車站廣場坐292路公交車,4元到黃陂汽車站(終點站),然后就在車站轉中巴去蔡家榨鎮,其實去黃陂縣的每
一個點都可以這樣走的。
二、黃陂長堰鎮
黃陂長堰鎮與蔡家榨鎮幾乎在一起,可以先去長堰鎮看正月十四傍晚的夜龍巡游,“夜龍”有兩種面孔,白天它和普通龍燈差不多,到了晚上
,將龍燈上的外面的龍衣退去,只留下龍頭,每節龍點上燈,就變成“夜龍”燈;男女老少就會點著花燈籠尾隨龍燈走。龍燈是沿著祖先約定
的線路圍繞鎮走一圈的。龍燈每到一個固定位置,一般是村口,地主方早就擺上了香案,舉行了隆重的迎龍祭祀活動,祭祀中間由頭人帶頭喊
出一些吉利的話,并拋灑谷物還有茶葉還有芝麻等一些象征吉利的農作物,他說完一句話,邊上的人就都一起吆喝一聲:“喝!”以表附和之
意。
正月十五才是正式玩花燈的時候。過節期間鎮上的旅店好像也不開門,但是吃飯好像沒有問題。
交通:去黃陂長堰鎮的班車在161醫院門口上,也可以在漢口火車站廣場坐292路公交車在黃陂轉車。
三、黃陂王家河鎮
黃陂王家河鎮在黃陂東北方向,與蔡家榨鎮毗鄰,長堰鎮現在已經并在王家河鎮了。
墨龍燈 又名火龍燈,流行于黃陂區王家河鎮涼亭村河劉灣。所串九節全部由S形龍狀燈節組成,象征龍生九子,內插蠟燭,輔以民樂,游走穿
繞,晃擺造型,氣氛熱烈。鰲魚燈,僅活動在黃陂區王家河鎮江東方紅村黑李灣。元末明初由江西移民傳至黃陂,根據鯉魚跳龍門的故事衍變
而成,即鰲魚跳過龍鳳門即成為龍,它是由魚化龍傳說的藝術再現。在王家河一帶還有一種高龍,與漢陽的高龍很像,由一個人獨舞;還有
一種幾盡絕跡的站在高蹺上玩的舞獅。還有元宵之夜快嶺大彭灣村的舞龍舞獅鬧元宵也值得一看。
交通:去黃陂長堰鎮或者去蔡家榨鎮的班車都經過王家河鎮,漢口、黃陂都有直達的班車。
四、孝南楊店鎮

楊店鎮位于湖北孝感孝南區東北部。楊店鎮素有“舞龍之鄉”的美稱,每年正月鬧元宵的時候來自全鎮各村的龍燈按規定是:一條龍不能多;
一條龍也不能少。目前只有在這里,還能看到正宗的龍燈風俗。
楊店附近有一個小的村名叫“楚江院”,玩高蹺鬧新春的習俗在楚江院已有好幾百年的歷史了,現在,這里的高蹺被成為“娃娃高蹺”,因為
參加高蹺表演的全部都是年齡從四歲到十六七歲不等的孩子,他們一般是在上大廟的最后壓臺的隊伍了。

每年的正月十二是龍開光的日子,開光儀式是由有德道士主持的,全村男女老少一起參加,頂禮膜拜,顯靈的馬角還要舞僵獅朝拜祠堂。

正月十三各村有燈的都起了大早,做著趕會前龍燈正式出游的準備。從四面八方陸續趕來的龍燈獅子龍船和高蹺讓沉睡一載的古廟瞬間復活了
。一時間,土場上人聲如沸,鑼鼓聲聲,炮仗如煮粥般的爆響,楊店鎮附近的30幾條龍都要去鎮東頭的“天符廟”進香、朝拜。然后再結隊去
“上大廟”,也就是上“侯家大廟”。天符廟離侯家大廟有大約4公里遠,浩浩蕩蕩的龍燈隊伍在春天的田野大地上連綿幾公里,蔚為壯觀。

正月十四各個灣子的龍燈基本上是在自己灣子里面玩,走家串戶,給每家帶來了喜慶與吉祥,叫“拜燈”。

正月十五日接近中午時分,附近灣子所以的龍燈又一次集合在一起,先到街上敬了天符廟以后,所有的龍燈在楊店街南側串游于村村灣灣,因
為每一個村灣都要有接龍、舞龍、送龍的儀式,又因為場地原因,龍燈大軍在每一個灣子里面都要分批進場表演,所以整個時間需要很長,幾
乎要用整整一個白天,午餐是在田野里面由村子里面用車集中做好拖來的。
正月十五日晚上,除了少數幾個灣子遵祖例在十六日外,幾乎全部在當天深夜臨近轉鐘前舉行莊嚴的“燦燈”儀式,全體村民簇擁龍燈來到灣
子附近的一處近水的地方,插上手上的香與燭,跪拜在地,在頭人的喃喃詞聲中,恭送龍升天。

交通:去楊店的交通可以從孝感轉車,也可以從黃陂轉車去。不過最直接的是在黃浦路161醫院門口坐直接去楊店的中巴車,大約每15分鐘一趟
,車票大約12—15元。自駕更方便,京港高速在楊店有一個高速出口下高速向東只有2公里就到了。
楊店現在有一座三星賓館,還有幾家個體旅店,餐館是可以保證有飯吃。

五、黃陂方安集

黃陂最大的龍燈廟在方安集,那是最熱鬧的地方了,這里的特點是只玩獅子與踩蓮船,不玩龍燈;正月十五上午,周邊幾十個村子都要上一個
廟——鄭家廟。當天一撥一撥的朝拜隊伍按照祖訓依次上廟朝拜,鑼鼓聲與鞭炮聲幾里遠都可以聽見。注意:上廟的時間一般是在上午10時為
了最高潮,晚了就沒有了。
交通:方安集在黃陂的西邊靠近孝感的大路邊上,鄭家廟在方安集鎮的正南2公里的地方,可以在黃陂坐開往孝感的班車在方安集鎮下;也可以
先坐黃浦路——泡桐的班車,在達義的路口下,再在路口等路過車或者坐麻木車去方安集,交通也十分方便。
七、黃陂羅漢寺鎮

黃陂羅漢寺這個地方玩龍燈與眾不同的是,幾十條龍燈上到伏馬山這個大山上去朝山敬廟,(伏馬山海拔184米)陣勢之大,人數之多,場面之
壯觀,及其罕見。正月十三,龍燈上山寨,周圍十幾個灣子的燈匯集過來,依次上山寨。敲鑼打鼓放鞭炮,人山人海,地動山搖。在山頂敬廟
下山后,匯集在吳家大院后面的祖墳地,好大一個平坦地鋪滿了龍燈,在鑼鼓鞭炮聲中,他們盡情地玩,時而站著舞、時而跪著玩,一時間響
聲震天、煙霧彌漫、氣勢磅礴。
雖然現在玩的龍燈少了,正月十五羅漢寺鎮街上面還是有玩龍燈的隊伍。
交通:羅漢寺就在黃陂旁邊,距武漢市區中心約50公里,去泡桐、楊店的車都經過這里,不過羅漢寺鎮在這個路口里面還有2公里的地方,路口
有麻木可以坐進去。

【楊店龍(long)燈的(de)基本介紹】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區楊店鎮是古老驛鎮,唐代時稱“斗山鋪”,以驛站蜚聲荊楚。農耕文化與市井文化的結合,獨特的地理環境與淳樸的民風相結合,便衍生了“楊店高龍”(楊店龍燈)這一民間奇葩。楊店龍燈,它的制作過程,是在繼承祖輩積累的傳統工藝上,對以前的扎制工藝進行了改進。由于選料考究、制作精細,故龍燈的色艷麗、姿態靈動,栩栩如生。整條龍燈是由竹篾和紙制做成的。龍頭與龍尾均是呈典型的“S”型,都由楊店當地的紙扎匠手工扎制而成。龍頭講究六件法寶:“龍角、翅子、蟾蜍、龍珠、龍眼、胡須”,這六件法寶都有各自的寓意:龍頭的兩角可以防御對方作惡,也可以造潭拱河;龍頭兩側的雙翅能讓它呼風喚雨騰云駕霧;頭頂的蟾蜍是降服飛蜈蚣的法寶;口中的避水珠可以讓它劈波斬浪;眼睛可以穿山透海;胡須可以攘病消災。 相傳蟾蜍能讓神龍順利升天,如果神龍沒有蟾蜍的保護,就無法升天。緊挨著蟾蜍的則是一對尖尖的龍角,龍角上畫有不同風格的紋路。龍頭兩邊像兩把大扇子的是象征龍鰓的“翅子”,翅子分大翅子和小翅子。大翅子上插有5根長翅苗,4根短翅苗。小翅子上插有5根短翅苗。大小翅子上都有著美麗的花朵,一般小翅子上的花朵是五顏六色的,大翅子上的花朵則是單一的一種顏色。龍頭上的眼睛、舌頭都可靈活擺動,龍嘴里的龍珠也可以隨著龍頭的舞動而自由轉動。龍眼貼有小型鏡片,可反射太陽光芒,這樣就使得整條龍燈更富有精神與活力,也更加活靈活現、栩栩如生。龍頭的前胸色艷麗的地方叫“水甲”,后背顏色單一的地方叫“旱甲”。整個龍頭高約4.5米,寬約1.5米,重約35斤。龍頭和龍尾都由一根高4米直徑為4厘米的棒子從里面插進去的。龍頭和龍尾的末端都有一個大洞,這個大洞是為了夜間“游燈”插蠟燭或放入手電筒照明而留下來的。龍身一般由10個燈簍(燈簍是由一個用竹篾扎成的橢圓體再加上一根棒子制成的東西,到了夜間也可以放入手電筒或蠟燭)為主體,由龍衣作為包裹組成的,每個燈簍之間的距離為2米。整個龍身長約24米,寬約30厘米。整個龍尾高約2.5米,寬約1米,重約12斤。 在過去龍頭有百余斤重,人們為了風調雨順、田園五谷豐登,用玩龍燈來祈求上蒼保佑全家一年太平,龍頭越大越有霸氣。如今在統一領導下,把迷信龍燈變成了藝術龍燈,組成了大型的群眾文化活動,現在龍頭控制在六十斤左右,在玩龍燈技藝上創新了一步,深受廣大群眾所喜愛。在此要特別說明一下的是龍頭和龍尾有的時候并不是由原來的紙扎師傅扎制成的,故龍頭和龍尾的造型也有可能發生變化,這其實很正常。
龍衣是按照金(黃)、木(橙)、水(白)、火(紅)、土(紫、烏)“五行”顏色的布料織繡而成的。龍衣前身兩側各繡一條龍和龍珠,后身兩側各繡一只鳳和太陽,太陽正中有一個“日”字。有的龍衣上面還繡有八仙的圖案,例如中店(黃)、東街(紅)、解家林和垱子楊家灣的龍燈。
楊店龍燈的節數沒有嚴格規定,有十二節的,也有二十四節的,分別代表著一年中的12個月份和一天中的24個小時,甚至還有更多節數的,但多為雙數。“鎮區龍燈”一般是12節,但也有例外的,比如垱子楊家灣的龍燈每逢閏年就會在12節的基礎上再增加一節,即13節。除楊店五條街每條街都有兩條龍燈外,一般大灣有兩條,小灣一條。 龍頭正面
龍頭側面
龍頭后面
龍頭頂部
龍嘴特寫
龍身及龍尾

【湖北元宵節(jie)有哪些(xie)風俗(su)?】

1、猜燈謎

猜燈(deng)(deng)謎(mi)又叫打燈(deng)(deng)謎(mi),是南宋以(yi)后增加的一(yi)項元(yuan)宵節活動。燈(deng)(deng)謎(mi)最早是由謎(mi)語(yu)發(fa)展而來的,謎(mi)語(yu)懸之于(yu)(yu)燈(deng)(deng),供人猜射,始于(yu)(yu)南宋。因為謎(mi)語(yu)能(neng)啟迪智慧(hui)又饒有興趣,所以(yi)深受(shou)社會各階層歡(huan)迎。

2、龍燈會

龍(long)燈會是孝(xiao)感元宵節的重頭(tou)戲(xi),從初八(ba)人們(men)開始扎龍(long),還扎獅(shi)子、船(chuan)、竹(zhu)馬、高(gao)蹺、平臺(tai)等樣式(shi)。正月十(shi)五這天男女老幼同游同樂,唱各種(zhong)詞。例如(ru)“老者添(tian)壽、少者安寧、家事(shi)如(ru)意、四季大(da)平、五谷豐(feng)登、鹿鶴同春、七星轉斗、八(ba)仙臨門、久久富貴、十(shi)福(fu)大(da)全(quan)”等祝福(fu)的吉利(li)語。

3、迎紫姑

在民(min)間,過去流傳著正月十五(wu)邀請紫姑廁神的傳統習俗。對紫姑進(jin)行祭拜,并占(zhan)卜(bu)蠶桑。同時,占(zhan)卜(bu)其(qi)他眾(zhong)事。

迎紫姑,也叫戚姑、廁姑、坑(keng)三姑等等。紫姑本是人家(jia)小(xiao)妾,因(yin)為原配夫人嫉妒,在正月十五日,被害(hai)死在廁所,幸得玉皇(huang)大帝憐憫(min),封為廁神。

4、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shi)品(pin)(pin),在中國也由來已(yi)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jie)吃的新(xin)奇(qi)食(shi)品(pin)(pin)。這種食(shi)品(pin)(pin),最早叫“浮元子(zi)”后稱“元宵”,生意(yi)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5、送花燈

送(song)花(hua)燈(deng)也叫送(song)孩兒燈(deng),古時候,元宵節節前,新成親的夫妻總會收到娘家送(song)來的花(hua)燈(deng),因為燈(deng)與丁同音,寓意著在(zai)新的一年(nian)里女兒一家能夠(gou)添丁進(jin)口,人丁興旺,現在(zai)好(hao)多(duo)影(ying)視(shi)劇里面(mian)也有(you)很(hen)多(duo)這種鏡頭,女子在(zai)在(zai)河里放花(hua)燈(deng)。

【楊店龍燈的鎮區(qu)分布】


楊店高龍廟會的習俗產生于南宋,南宋吳自牧在《夢粱錄》中記到:“元宵之夜……草縛成龍,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燈燭萬盞,望之蜿蜒如雙龍之狀”,說明南宋的大縣城都有元宵扎龍燈的習俗;而據《宋史》中關于德安府的記載中說,孝感在建炎間(1127年-1130年)移沿紫資砦,而紫資砦就在現在的孝南區楊店鎮界河邊的太平鎮灣一帶。可以推測,當時楊店應該已經有了這樣的節日習俗,但當時的龍燈,僅僅是我們說的放置在那里專供人們欣賞的龍形燈飾。到明代,“高龍廟會”民俗已經有了今天的雛形,內容從以前單一走向了豐富,包括龍形的成熟,高蹺人物角色的豐富,舞獅、采蓮船、踩高蹺和鑼鼓的進入,活動的階段,環節、流程都有一定的套路。隨著新中國成立,“高龍廟會”習俗取得了進一步發展。1960年成立了楊店鎮龍燈協會,組建了楊店民俗管理委員會。因“四清運動”,“高龍廟會”習俗中斷七、八年。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在黨和的支持參與下,重新編排了龍燈套路,增添了鑼鼓伴奏曲牌。突出鄉土特征,體現了人民群眾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表達老百姓對生活的熱愛和美好祝福,高龍民俗檔次高、玩太平燈、豐收燈,帶有藝術性,不同于其它的惡風陋習的低級趣味,創造了地域特色和旅游文化的品牌。在的大力支持下,組織并舉辦了湖北省楊店高龍廟會專題攝影展覽,并出版了一本攝影專集《龍騰虎躍》在全國發行。
楊店鎮號稱“龍燈之鄉”,全鎮有126條龍燈,幾乎每個村每個灣都有舞龍的習俗。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每年正月十三和正月十五在一起舞龍并且同上東天符廟及侯家大廟的26條龍燈(即“鎮區龍燈”),這些龍燈都用兩根麻繩連接龍頭、龍尾,顯得別具一格,而且讓龍頭、龍尾獨立,這樣玩起來就更加省力。楊店龍燈的數量不能增加,不能減少,更不許隨意轉讓,都由各自的“頭人”(即當年舞龍的發起者、組織者,每年輪流擔當)掌管。這里的人崇龍燈、愛龍燈,玩龍燈完全是由村民自發組織、自愿參與的,是真真正正完全沒有干預的群眾性活動。 龍燈玩得熱鬧、玩得和氣、玩得傳統、玩得規矩。玩燈的規矩保留了先人的傳統,每年玩龍燈的時間是固定的、行進的路線是固定的、集合的順序也是固定的(約定俗成)。楊店龍燈被楊店當地的老人們親切著稱呼為“燈神菩薩”。當然,以前因此龍彼龍出場次序之爭,以致龍頭、龍身、龍尾舞動不當,宗族地界等也發生過群體械斗事件。隨著當地管理力度的加強,故禁止玩霸王燈、房族燈、門頭燈,提倡玩文明燈、和氣燈、平安燈。
“鎮區龍燈”包括5條明代遺留下來的老街(西街、北街、正街、中店、東街)和12個自然村(夏家砦、馮劉畈、劉家砦、張家灣、周家樓、王家砦、垱子楊家灣、滿堂畈、張家畈、龔家港、解家林、劉家崗)的龍燈。這十多個村灣(街道)的龍燈歷來都在正月十三和正月十五一起舞龍,并且還要朝拜共同的大廟——東天符廟和侯家大廟,是楊店鎮為數不多的“團結燈”和“友誼燈”。這十多個村灣(街道)的龍燈每年正月十三和正月十五都互相拜年,傳為楊店鎮最美的一段舞龍佳話,同時也在來楊店看燈的游客中口耳相傳、流傳最廣,甚至吸引了一些外省甚至外國朋友們“慕名”觀看。另外還要特別說明的是,每年正月十三下午楚江院的龍燈和“娃娃高蹺”也會朝拜東天符廟及侯家大廟。楚江院是鎮區內唯一擁有高蹺的灣。
西街、北街、正街、中店、東街這五條街是鎮區內所有灣的龍燈朝拜東天符廟時的必經之路。“月半”期間以這五條街為中心,街道以南稱為鎮南,街道以北稱為鎮北。鎮北多以玩獨燈(只有一條龍燈)為主。玩“獨燈”和玩“獨立燈”不是一個概念,“獨立燈”指的是不與其他各村各灣一起舞龍的“自由龍燈”。楚江院的龍燈屬于“獨立燈”。 街上西街、北街、正街、中店、東街10條馮劉畈、王家砦、解家林、劉家崗、垱子楊家灣、滿堂畈、張家畈、龔家港各1條(8條),其他灣(街)各2條(18條),加上“楚江院”獨立燈(1條)共27條鎮南夏家砦、馮劉畈、劉家砦、張家灣、周家樓、王家砦10條鎮北垱子楊家灣、滿堂畈、張家畈、龔家港、解家林、劉家崗6條獨立楚江院1條龍燈照地名數量(條)/顏色備注 西街2/淺紅、深紅(圖片中上圖為淺紅,是為第一條燈;下圖為深紅,是為第二條燈)楊店五條街的第一條街,也是最西邊的街;
每年正月十三“開光”正月十四“拜年”正月十五“燦燈”都在一起的“兄弟龍燈”,為楊店街上所少見;
每年正月十四上午半天經常跟北街、正街及王家砦的龍燈一起向商家、醫院等公共場所拜年 北街2/烏、橙西街和正街之間往北的一條街即為北街;
北街的烏龍是鎮區內唯一的烏龍;
每年正月十四上午半天經常跟西街、正街及王家砦的龍燈一起向商家、醫院等公共場所拜年 正街2/白、紫正街是楊店五條街的正中心;
每年正月十四上午半天經常跟西街、北街及王家砦的龍燈一起向商家、醫院等公共場所拜年 中店2/黃、橙楊店五條街最長的一條街;
每條龍燈都有屬于各自獨立的馬腳,是楊店五條街上唯一兩處有馬腳的街(如圖)   東街2/白、紅東街由于被加油站阻隔,是唯一一條不與前面四條街相連的街,也是最東邊的街;
前面的白龍和后面的紅龍相對(白龍朝東,紅龍朝西);
有東天符廟一座;
馬腳多   夏家砦2/紅、白建有夏氏宗祠;
平時兩條龍燈一前一后相隔較遠,關鍵時候后面的白龍才會跟前面的紅龍合在一起;
白龍的龍頭和龍尾均為紅色;
馬腳多   馮劉畈1/紅每年正月十三,經常跟夏家砦的龍燈一起舞龍,形影不離 劉家砦2/紫、紅其中有一條龍燈“是在一夜之間趕制出來的”(見本詞條《奇聞趣事·一夜成雙》) 張家灣2/兩條皆為紅色又名“滾子河張家灣”,或者可以直接稱之為“滾子河村”

建有張氏宗祠;
兩條龍燈的尾巴各不相同    周家樓 2/兩條皆為紅色周家樓的獅子頭是鎮區內最大的獅子頭,并且獅子的力氣最大,相當有精神 王家砦1/黃每年正月十四上午半天經常跟西街、北街、正街的龍燈一起向商家、醫院等公共場所拜年 垱子楊家灣
(不可直接稱呼為“楊家灣”)  1/紅每逢閏年,便會在12節的基礎上增加一節(13節) 滿堂畈1/紅每年正月十三上侯家大廟之前經常跟垱子楊家灣的龍燈一起迎接遠來的龍燈 張家畈1/ 紅每年正月十三上侯家大廟之前,經常跟龔家港的龍燈一起迎接遠來的龍燈 龔家港1/紅很早以前跟張家畈合玩一條燈,后來兩個灣分家后另造一條,因此長相顏色跟張家畈龍燈差不多一個樣(后來龍頭才發生變化),出門也是挨著一前一后,可以說與張家畈的龍燈是一對雙胞胎 解家林1/紅有解家林的龍燈就會有劉家崗的龍燈,兩地龍燈形影不離,如影隨形 劉家崗1/黃劉家崗沒有獅子,有兩只“獅子狗”(如圖) 楚江院1/紅有“娃娃高蹺”,素有楊店鎮“高蹺之鄉”美稱 ※ 在鎮區,所有白龍統稱為“老龍”或“白老龍”。正街、東街以及夏家砦各有一條老龍。其中,正街的白龍是真真正正、名副其實的“老龍”,也是最有資格稱為“老龍”的白龍,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沒有哪一條龍燈能跟它比,所有龍燈的輩分、地位都比正街老龍低一等級。很早以前的正街白龍并不是像今天所見到的,以前的正街白龍是一條有兩層樓高的巨龍,沒有身體只有龍頭和龍尾。所有的龍燈都要從龍頭的這一邊穿過龍尾的那一邊。現在所看到的正街白龍其實是后來改造過的。

【楊店龍燈的鎮區分布】


楊店高龍廟會的習俗產生于南宋,南宋吳自牧在《夢粱錄》中記到:“元宵之夜……草縛成龍,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燈燭萬盞,望之蜿蜒如雙龍之狀”,說明南宋的大縣城都有元宵扎龍燈的習俗;而據《宋史》中關于德安府的記載中說,孝感在建炎間(1127年-1130年)移沿紫資砦,而紫資砦就在現在的孝南區楊店鎮界河邊的太平鎮灣一帶。可以推測,當時楊店應該已經有了這樣的節日習俗,但當時的龍燈,僅僅是我們說的放置在那里專供人們欣賞的龍形燈飾。到明代,“高龍廟會”民俗已經有了今天的雛形,內容從以前單一走向了豐富,包括龍形的成熟,高蹺人物角色的豐富,舞獅、采蓮船、踩高蹺和鑼鼓的進入,活動的階段,環節、流程都有一定的套路。隨著新中國成立,“高龍廟會”習俗取得了進一步發展。1960年成立了楊店鎮龍燈協會,組建了楊店民俗管理委員會。因“四清運動”,“高龍廟會”習俗中斷七、八年。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在黨和的支持參與下,重新編排了龍燈套路,增添了鑼鼓伴奏曲牌。突出鄉土特征,體現了人民群眾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表達老百姓對生活的熱愛和美好祝福,高龍民俗檔次高、玩太平燈、豐收燈,帶有藝術性,不同于其它的惡風陋習的低級趣味,創造了地域特色和旅游文化的品牌。在的大力支持下,組織并舉辦了湖北省楊店高龍廟會專題攝影展覽,并出版了一本攝影專集《龍騰虎躍》在全國發行。
楊店鎮號稱“龍燈之鄉”,全鎮有126條龍燈,幾乎每個村每個灣都有舞龍的習俗。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每年正月十三和正月十五在一起舞龍并且同上東天符廟及侯家大廟的26條龍燈(即“鎮區龍燈”),這些龍燈都用兩根麻繩連接龍頭、龍尾,顯得別具一格,而且讓龍頭、龍尾獨立,這樣玩起來就更加省力。楊店龍燈的數量不能增加,不能減少,更不許隨意轉讓,都由各自的“頭人”(即當年舞龍的發起者、組織者,每年輪流擔當)掌管。這里的人崇龍燈、愛龍燈,玩龍燈完全是由村民自發組織、自愿參與的,是真真正正完全沒有干預的群眾性活動。 龍燈玩得熱鬧、玩得和氣、玩得傳統、玩得規矩。玩燈的規矩保留了先人的傳統,每年玩龍燈的時間是固定的、行進的路線是固定的、集合的順序也是固定的(約定俗成)。楊店龍燈被楊店當地的老人們親切著稱呼為“燈神菩薩”。當然,以前因此龍彼龍出場次序之爭,以致龍頭、龍身、龍尾舞動不當,宗族地界等也發生過群體械斗事件。隨著當地管理力度的加強,故禁止玩霸王燈、房族燈、門頭燈,提倡玩文明燈、和氣燈、平安燈。
“鎮區龍燈”包括5條明代遺留下來的老街(西街、北街、正街、中店、東街)和12個自然村(夏家砦、馮劉畈、劉家砦、張家灣、周家樓、王家砦、垱子楊家灣、滿堂畈、張家畈、龔家港、解家林、劉家崗)的龍燈。這十多個村灣(街道)的龍燈歷來都在正月十三和正月十五一起舞龍,并且還要朝拜共同的大廟——東天符廟和侯家大廟,是楊店鎮為數不多的“團結燈”和“友誼燈”。這十多個村灣(街道)的龍燈每年正月十三和正月十五都互相拜年,傳為楊店鎮最美的一段舞龍佳話,同時也在來楊店看燈的游客中口耳相傳、流傳最廣,甚至吸引了一些外省甚至外國朋友們“慕名”觀看。另外還要特別說明的是,每年正月十三下午楚江院的龍燈和“娃娃高蹺”也會朝拜東天符廟及侯家大廟。楚江院是鎮區內唯一擁有高蹺的灣。
西街、北街、正街、中店、東街這五條街是鎮區內所有灣的龍燈朝拜東天符廟時的必經之路。“月半”期間以這五條街為中心,街道以南稱為鎮南,街道以北稱為鎮北。鎮北多以玩獨燈(只有一條龍燈)為主。玩“獨燈”和玩“獨立燈”不是一個概念,“獨立燈”指的是不與其他各村各灣一起舞龍的“自由龍燈”。楚江院的龍燈屬于“獨立燈”。 街上西街、北街、正街、中店、東街10條馮劉畈、王家砦、解家林、劉家崗、垱子楊家灣、滿堂畈、張家畈、龔家港各1條(8條),其他灣(街)各2條(18條),加上“楚江院”獨立燈(1條)共27條鎮南夏家砦、馮劉畈、劉家砦、張家灣、周家樓、王家砦10條鎮北垱子楊家灣、滿堂畈、張家畈、龔家港、解家林、劉家崗6條獨立楚江院1條龍燈照地名數量(條)/顏色備注 西街2/淺紅、深紅(圖片中上圖為淺紅,是為第一條燈;下圖為深紅,是為第二條燈)楊店五條街的第一條街,也是最西邊的街;
每年正月十三“開光”正月十四“拜年”正月十五“燦燈”都在一起的“兄弟龍燈”,為楊店街上所少見;
每年正月十四上午半天經常跟北街、正街及王家砦的龍燈一起向商家、醫院等公共場所拜年 北街2/烏、橙西街和正街之間往北的一條街即為北街;
北街的烏龍是鎮區內唯一的烏龍;
每年正月十四上午半天經常跟西街、正街及王家砦的龍燈一起向商家、醫院等公共場所拜年 正街2/白、紫正街是楊店五條街的正中心;
每年正月十四上午半天經常跟西街、北街及王家砦的龍燈一起向商家、醫院等公共場所拜年 中店2/黃、橙楊店五條街最長的一條街;
每條龍燈都有屬于各自獨立的馬腳,是楊店五條街上唯一兩處有馬腳的街(如圖)   東街2/白、紅東街由于被加油站阻隔,是唯一一條不與前面四條街相連的街,也是最東邊的街;
前面的白龍和后面的紅龍相對(白龍朝東,紅龍朝西);
有東天符廟一座;
馬腳多   夏家砦2/紅、白建有夏氏宗祠;
平時兩條龍燈一前一后相隔較遠,關鍵時候后面的白龍才會跟前面的紅龍合在一起;
白龍的龍頭和龍尾均為紅色;
馬腳多   馮劉畈1/紅每年正月十三,經常跟夏家砦的龍燈一起舞龍,形影不離 劉家砦2/紫、紅其中有一條龍燈“是在一夜之間趕制出來的”(見本詞條《奇聞趣事·一夜成雙》) 張家灣2/兩條皆為紅色又名“滾子河張家灣”,或者可以直接稱之為“滾子河村”

建有張氏宗祠;
兩條龍燈的尾巴各不相同    周家樓 2/兩條皆為紅色周家樓的獅子頭是鎮區內最大的獅子頭,并且獅子的力氣最大,相當有精神 王家砦1/黃每年正月十四上午半天經常跟西街、北街、正街的龍燈一起向商家、醫院等公共場所拜年 垱子楊家灣
(不可直接稱呼為“楊家灣”)  1/紅每逢閏年,便會在12節的基礎上增加一節(13節) 滿堂畈1/紅每年正月十三上侯家大廟之前經常跟垱子楊家灣的龍燈一起迎接遠來的龍燈 張家畈1/ 紅每年正月十三上侯家大廟之前,經常跟龔家港的龍燈一起迎接遠來的龍燈 龔家港1/紅很早以前跟張家畈合玩一條燈,后來兩個灣分家后另造一條,因此長相顏色跟張家畈龍燈差不多一個樣(后來龍頭才發生變化),出門也是挨著一前一后,可以說與張家畈的龍燈是一對雙胞胎 解家林1/紅有解家林的龍燈就會有劉家崗的龍燈,兩地龍燈形影不離,如影隨形 劉家崗1/黃劉家崗沒有獅子,有兩只“獅子狗”(如圖) 楚江院1/紅有“娃娃高蹺”,素有楊店鎮“高蹺之鄉”美稱 ※ 在鎮區,所有白龍統稱為“老龍”或“白老龍”。正街、東街以及夏家砦各有一條老龍。其中,正街的白龍是真真正正、名副其實的“老龍”,也是最有資格稱為“老龍”的白龍,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沒有哪一條龍燈能跟它比,所有龍燈的輩分、地位都比正街老龍低一等級。很早以前的正街白龍并不是像今天所見到的,以前的正街白龍是一條有兩層樓高的巨龍,沒有身體只有龍頭和龍尾。所有的龍燈都要從龍頭的這一邊穿過龍尾的那一邊。現在所看到的正街白龍其實是后來改造過的。

【楊店(dian)鎮的社會(hui)事業】

“桃花驛”、“桃花古驛”是楊店鎮的譽稱。
楊店鎮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歷史的古鎮,原名斗山鋪,因其境內連綿數十里的桃花和歷史悠久的驛舍受到我國歷代文人騷客的厚愛,他們紛紛有感而發,為古斗山鎮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句。如蘇東坡的“花發顏如醉,風吹面不寒”,又如后邑人沈明的《詠桃驛》詩:“春暖桃花驛,人耕紅杏村。戌樓當寺靜,澗水過橋渾。雨歇鶯遷樹,煙銷客斷魂。承平經百戰,閑卻幾烽墩”。“桃花古驛”、“桃花驛”的美稱便因此得來。
楊店的桃花品種繁多,遠近聞名,每逢春暖花開時節,只要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桃花就會開得格外的旺盛,連綿數十里粉紅色的桃花像一望無垠的緋云。每年桃花盛開時節,這里就會舉辦桃花盛節,吸引著無數的游人前來賞花、踏春。“桃花古驛”是春天人們踏春、賞花的好去處。
楊店鎮是“龍燈之鄉”。楊店龍燈,孝感稱之為“楊店高龍”,是孝感市第二批及湖北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每年從臘月開始著手用竹片扎龍燈、龍身、龍尾、繡龍衣;用紙扎龍頭、龍尾,并連接龍頭、龍身、龍尾組成一條完整的龍燈,整條龍燈有十三節、龍身由十一個竹燈連接而成,加上龍頭和龍尾便是十三節。正月十二晚舉行龍燈開光儀式、正月十三出行、上廟、喝,每條龍燈穿行了楊店窄小的老街進行活動,家家門前擺香案,迎接賓龍。正月十四拜燈、每條龍燈分別在各自灣里叩拜群眾,表示新年問候,代表吉祥;正月十五玩游燈、燦燈;圍觀的群眾跟隨龍燈分別游到各自灣里,晚上十二點全灣男女老少齊上陣集中在一起燒毀龍燈,稱之為燦燈、送龍燈升天,伴隨著鑼鼓聲、鞭炮聲。
楊店高龍的組成:多用竹、木、布、紙扎成,龍衣一般用黃、青、白、赤、黑五色,傳說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龍燈軀體內燃燭,舞龍者依先后順序,適當縮短各節之間的距離,雙手把住龍腳,龍頭有一人手持“龍珠”作指揮,從首至尾“龍珠”左右擺動,有如巨龍婉蜒前行,其聲勢浩大,場面壯觀。其文化內涵十分豐富,有龍出洞、三點頭號、拜四方,還有下鉆洞、上翻身、龍映水等,慢舞時雍容大度、優美抒情;快舞時激越奔放,別具一格,有著濃郁的地方特色,所用的曲牌音樂喜慶動聽,有著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2011年7月,楊店鎮以“龍燈之鄉”的美譽獲評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1、東坡亭臺
東坡亭臺位于楊店東方村自古墩。
據《孝感縣志》(康熙版)卷十五·逸事·古跡(五)記載,“東坡亭在楊家店,縣東五十里,蘇東坡謫黃州過此,后有‘五年一夢南司州’之句,今亭廢,址猶存。”又據《孝感縣志》卷一·封域考·沿革(五)記載,“南齊分司州之義陽郡為南北,孝昌屬南義陽郡。”而楊店當時屬孝昌縣轄,這就是“南司州”的意思。“亭廢,址猶存”,其址即楊店鎮南自古墩。據專家考古認定,此處有“龍山文化”遺存,出土過石器及西周青銅器。傳說此處古有“東南寺”,曾是唐宗麾兵之所,北宋楊家將有后人在此出家。蘇東坡路過此地時,正值遍地桃花盛開。他與高僧談詩論文,飲酒弈棋,馬踏桃花園。由此,“桃花驛”就成了“斗山鋪”的別稱。后人在此建亭紀念,現尚遺留古匾“東坡亭”一塊。2005年,群眾集資2萬,該村女周琴和丈夫張自洲個人捐款2萬對“東坡亭”進行重建,并由周琴之父周行澤親自設計、指導施工建成。
2、望娘臺
望娘臺,又稱“孝子墩”,位于楊店侯廟村侯家廟東側。被毀前曾有一土墩聳立于此,高丈許,闊丈余。據史料載,從前,臺(土墩)上曾立有青石碑,建有風雨亭。解放前亭已不在,石碑于上世紀六十年代被其后人所在的楊家灣人移回村中保護。只是年代久遠,風化嚴重,碑文字跡莫辨。土墩在八十年代修公路時取土而毀,今僅存遺址。
據楊氏宗譜(民國六年轉清同治年間版)首卷《受吾公傳》載,“(楊)侍,號受吾”,“母佘氏中道而生公”,“母先父逝,公事繼母唯謹。”“公思母氏劬勞,因念中途誕生之地,筑臺望之,由撮土至尋丈,皆躬任筐鋤,閑以衣襟盛土石,累年八十而臺成,臺成而公卒。”“故邑志載孝子云,臺在侯家廟側,有碑志。”
另據載,寫《碑志》的人是乾隆乙酉歲(乾隆九年,公元1745年)進士十五世必傳可夫氏,時間在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文約四百字。
又查《孝感縣志》,有百字記載:“楊侍,字受吾,以諸生廩學宮。繼母奇悍,家人稍忤其意,則震怒移于侍而去之。侍恒跪烈日盛雪中,引裾乞留,母卒感寤。族子數侵侍,或請訟子。侍曰,‘三世以上何人哉?其操刃同氣也。’初,侍母生道旁。母卒,侍躬畚土為望母臺,高數仞,在侯家廟后,至今巍然也。”
3、告香臺
據傳,告香臺是西南方朝拜木蘭山的香客去時告香,歸時謝香之處,位于石子坡現供銷大樓側。當時形成“日有千人朝拜,夜有萬盞明燈”的盛景。從古到今,還留有“早也是楊店,晚也是楊店”的說法,說的是無論早晚,香客們都得到楊店打店,第二天早上在此燒香啟程進山。由此可見楊店當年集市興盛之一斑。 1、三撮灌斗
這是以楊店鎮區的地勢而得名的。
因楊店鎮區地勢東、西、北三面高,南面低,恰似三把撮箕灌一個斗,寓有添財進喜的吉祥之意。
2、兩川若帶
“兩川”,指楊店河與中店小河(溪),像兩條飄帶一樣穿鎮而過。與“三撮”的地勢相對,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
3、東閣吹簫
從前,楊店東街東面坡頂上建有一座玉皇殿,稱之“東閣”。當年,每到夜晚,就有人在玉皇殿里吹簫。簫聲隨著晚風飄散在楊店鎮區上空,特別悠揚,成為楊店動人的一景。
4、西寺護國
楊店西街北口原有一座護國寺,簡稱“西寺”。大殿上方有一匾,上書“衣缽長留”。據楊氏后人介紹,寺中原來供有楊家將銅像,被人們稱之“護國將軍”。日寇侵華時寺廟被毀,其銅像被楊家后人移至云豐一村大房砦沉入水塘中保護,可惜現在不見銅像蹤影。
5、石坊獻瑞
楊店鎮區原來有兩座跨街而立的石質牌坊。東牌坊為明“嘉靖七年(戊子科)進士楊睿第”坊。《孝感縣志》卷十二·人物·臣林記有《楊睿傳》。牌坊為八寶石質,現存的北立柱及橫額,留有上述字跡。據楊氏宗譜載,楊睿為人們稱頌的“六義公”楊廷松的嫡孫,這座牌坊彪炳了楊氏一門的興盛。
西牌坊為誥命姑媳雙節坊。《孝感縣志》卷四·營建考·坊表(七)記,“天啟中為夏彝妻夏侯氏,應書繼妻王氏敕建,在斗山鋪,見存。”青石質,雕刻精湛,橫額“姑媳冰操”。
這座牌坊是明朝天啟年間為旌表夏彝之妻夏侯氏和他的兒媳王氏二人的節操敕建的。夏彝娶夏侯氏為妻,夏侯氏生下兩個兒子應圖和應書。兒子尚未成年,夏彝病逝。夏彝死后,夏侯氏守寡把兩個兒子撫養成人。她還讓應書補任了博士弟子。夏應書先娶石氏為妻,石氏生下兒子時亨。夏時亨八個月大,石氏就病逝。夏應書續娶王氏為妻。不久,夏應書又病逝。此后王氏守寡侍奉婆母夏侯氏達到至孝的地步,并且精心撫養丈夫前妻的兒子夏時亨。一直供養他讀書,讓他考取進士。考上進士后,夏時亨一直擢升為河南參政。王氏侍奉婆母,其婆母直到古稀之年方才壽終正寢。婆母死后,王氏哭完婆婆,又到夏應書的墳頭慟哭。她告訴丈夫,自己含辛茹苦侍奉婆婆盡到了孝道;也養大了兒子,還讓兒子出人頭地了。不料她悲痛過度,氣絕在丈夫的墳頭。其節操感天動地。后來皇上也被這姑媳二人的節操所感動,特御封夏侯氏、王氏二人為誥命太淑夫人,并敕建此“姑媳雙節牌坊”。
6、古井映月
在楊店鎮區東西街,有兩口古井。兩口古井皆是被人們稱之“六義公”的楊廷松當年所鑿的“義井”。西古井因夜間飛馬傳書人馬落井而閉。東古井現在仍然存用。在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被確認為明代。古井映月,足讓人發思古之幽情,飲水思源,感想良多。
7、雞鳴鬧市
楊店人自古就是趕露水集。“雞鳴鬧市”說的就是在雞鳴的時候人們已經來到了集市。四處雞鳴伴著集市上的熙熙攘攘的人聲,熱鬧非凡。
8、板印晨霜
這(zhe)里的(de)(de)(de)“板(ban)(ban)”指的(de)(de)(de)是(shi)(shi)“橋板(ban)(ban)”。這(zhe)一(yi)景說的(de)(de)(de)是(shi)(shi),秋(qiu)后,早春,趕集的(de)(de)(de)人(ren)群,耕(geng)作(zuo)的(de)(de)(de)農夫(fu),上(shang)(shang)學(xue)的(de)(de)(de)學(xue)子,過往的(de)(de)(de)行人(ren)在橋板(ban)(ban)的(de)(de)(de)晨霜上(shang)(shang)留下如花的(de)(de)(de)足跡,那是(shi)(shi)一(yi)種多么耐人(ren)尋(xun)味的(de)(de)(de)情(qing)景。

標簽: 孝感市楊店鎮楚江院龍燈開光 楊店龍燈開光

展(zhan)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