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视频官网

三分鐘講清楚易經中的吉兇悔吝,易經中的吉兇悔吝關系

【求(qiu)【吉兇吝悔(hui),可(ke)不敗矣】的注釋和出處】

周易是群經之首,是中國正統學術文化的源頭;同時周易也是卜筮之書,是中國正宗神秘的占卜巫術文化或謂之預測文化的集大成者。由于周易兼具學術與神秘的雙重屬性,可謂功用非凡,因而自古以來學易、研易、解易、用易者甚眾。不過易經的思想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蔚然可觀,加之言辭古奧,命意神秘,因而想要理解易經真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過,話又說回來,周易也未必如想象的那么難學。簡單地講,周易的思想可以用吉兇悔吝四個字來概括。
什么是吉?吉就是利人利己,相得益彰。順天命——順應自然規律,應人心——符合人民意愿,因而處處順利,可以成功業、致吉祥。
什么是兇?吉就是損人損己,相互剝奪。逆天命——違反自然規律,拂人心——不符合人民意愿,因而處處碰壁,可以毀基業、致兇險。
什么是悔?悔就是后悔的意思。俗話常說“天下沒有賣后悔藥的地方。”這樣的說法對不對呢?站在周易的角度,這樣的觀點是不對的,因為周易是主張后悔的。后悔就意味著自我反省與調整,因而也就可以回歸中道正途,于是就可以獲得吉祥了。乾卦之“上九:亢龍有悔。”至于“用九:見群龍無首,吉。”這便是由悔而獲吉的例子呢。
什么是吝?吝就是吝嗇、小氣的意思。周易中所謂的吝,不單單是指一種財務上的過度緊縮,更是指一種心胸氣度上的狹隘、驕傲與封閉,尤其是聽不進他人正確的意見。因而一個吝字,常常讓人漸漸偏離正軌,以至于步入險途了。《論語?6?1泰伯》云:“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余不足觀也已。”所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按照周易之內在的邏輯結構,悔吝和吉兇是一對因果關系,由悔而能生吉,由吝而能致兇。其實如果我們進一步濃縮了來講,周易的主旨就是一個悔字。 語出《易經系辭上傳》 第二章 圣人設卦觀象,系辭焉而明吉兇,剛柔相推而生變化。 是故,吉兇者,失得之象也。 悔吝者,憂虞之象也。 “悔吝者,憂郁之象也”。悔,后悔;吝,心上有事放不下,有包袱,進而舉棋不定等等,從而呈現憂虞之象。這些象都可以在六爻的關系中表現出來,得位、居中,就吉;不得位,就可能有憂虞之象;又不得位,又不居中,且其中陰陽組合又有諸多麻煩,那就可能呈兇象。 要視情況而定,不同的情景兩個字的輕重不同,比如求財就是悔輕吝重,求官則相反。

【關于易經(jing)中一句(ju)話】

資料一:
“吉兇悔吝者,生乎動者也。”吉兇悔吝就是我們打卦的結果,一個卦背后必然就會有一些好的、不好的種種結果。當然還有“厲”,就是很嚴厲、很嚴重的情況,還有“無咎”,就是跟你沒有什么關系,你沒有什么錯,雖然說結果好像不太好,但是這個不是你的錯,是老天爺的錯,或者是其他人的錯。我們說一個事情,一般不是好就是壞,“悔吝”呢,實際上是指的吉兇之間的中間狀態,有些事情有點“悔”,心頭有點后悔、不舒服,還有點“吝”,就是還有點缺陷、不完滿,心頭還留有遺憾。這些結果是怎么來的呢?為什么會有這些“吉兇悔吝”的這些結果呢?就是“生乎動者也”,就是從“動”中而來。
人一動,就要生吉兇,所以我們打出一卦,最重要的是看它的動爻,吉兇往往就在動爻上面體現。我們生而為人,任何人都逃不出“吉兇悔吝”的這些結果,我們人一動,按照佛教的說法,動則生業,你會有業力,那么業力所致,就有人生的種種境遇。所以我們在這個事情上面,確實要把人生看開、看透,要趨吉避兇,就要培養這種洞悉世間萬象的智慧。

既然“吉兇悔吝,生乎動者”,那我不動行不行?看起來行,實際上不行。為什么呢?人一生下來,哪有不動的呢?不可能不動。生老病死那就是動,喜怒哀樂那就是動,吃喝拉撒也是動,所以動就要生業,不可能不動。即使我們每天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每天呆在屋子里面,你也不能保證自己的思維不動、念頭不動、妄想不生,所以不動根本不可能。
成都有一個現代詩人叫張棗,比我這一輩年齡大一點,上世紀五十年代出生的,現在定居歐洲,他寫了一首詩叫做《鏡子》,內容就是一個人,每天呆在屋里沒有事干,就成天照鏡子,其中有一句詩非常出名,“當我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就落滿南山。”這一句詩非常出名啊!是中國現代詩當中的經典名句。這個句子雖然看起來很美,很有禪意,但是仔細想想,一個人就這么靜靜呆在屋里,只要你的思維停不下來,吉兇悔吝就都在里面。不信你每天照鏡子,日復一日,就會看見頭發也慢慢變花白了,皺紋也慢慢多了,這個時候就回憶、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情,那真是一言難盡!
總之,你想要不動,你想生而為人卻沒有吉兇悔吝這些東西,那是不可能的。不動不行,關鍵怎么動才行。《易經》里面多次提到要“慎動”,上傳第八章里引的好幾個卦都是要我們要“慎動”。為啥要“慎動”呢?常言道,人生不如意者常八九,如意者僅一二,我們看“吉兇悔吝”這四種結果,稱得上好的也就是“吉”,占整個結果的四分之一,其它的兇、悔、吝,都不怎么好。所以我們要動的時候,一定要小心,一定要謹慎,一定要看準,不要隨便亂動。不僅這樣,一個人呆在家里面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時候,也不要一個人胡思亂想。越是在一個人的時候越要“慎獨”,把我們腦袋里面的七情六欲、喜怒哀樂一定要關照好,看清楚它,管理好,不然的話,就像張棗的那句詩一樣,“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情,梅花就落滿南山”,后悔有什么用呢?梅花都落滿南山了。所以是,“吉兇悔吝,生乎動者”,我們尤其是要慎動、慎獨。

以上摘自:
《易經·系辭》通講(二十九)_xuexi學習

資料二:
以下摘自:《12辟卦的應用·一動不如一靜》
現在回過頭來說,用在卜卦算命上,也有一個哲學的原理,先要了解,這就是《系傳》二章所說的,現在我們繼續講《系辭》上傳第二章:
“是故,吉兇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
這就是哲學問題了,這是說人類文化。我們人類認為的吉兇,好的或壞的,以哲學來說,沒有絕對的,而是根據人類本身利害的需要;我們得到,便覺得是吉,失去便覺得兇,但這并非絕對。譬如說得病,這個得就不是吉,而且人生得意不一定是好事,有時失意也不一定是壞事。所以對于古文,不要僅在文字表面上讀過去,而要知道在文字的深處包涵了很大的哲學思想。可見吉兇只是根據個人的觀念而來,而悔吝就是憂煩愁慮之象,虞即慮。前面說過,卜卦的結果,不外“吉兇悔吝”四個字,沒有六個字,換句話說只有兩個字——一個是好,一個是壞,——或吉或兇,悔吝只是加上去的。因為“悔吝”兩個字,是憂慮。在《易經》中一方面是小心,如卜到一個卦是悔吝,就是有煩惱,事情辦不通,有困難。所以人生的一切,看《易經》只有四個角度,吉兇悔吝。這吉兇悔吝怎么來的,下傳有兩句話:
“吉兇悔吝者,生手動者也。”
人生的一切,任何一件事,一動就有好有壞。再說任何一動,壞的成分四之三種,好的成分只四之一種,所以中國人的老話,一動不如一靜。凡事一動,吉的成分只有四分之一,壞的成分有四分之三,不過這三分當中,兩分是煩惱、險阻、艱難,如此而已。這把宇宙的道理、人生的道理、事業的道理都說清了,所以儒家就知道慎于動。動就是變革,變更一個東西,譬如創業,譬如新造,這個動不是不可以,但需要智慧,需要作慎重的考慮。所以學了《易經》的人不卜卦,因為大概的道理都知道了。“善于易者不卜”,用不著卜了,看現象就明明白白了。

【吉兇悔吝語出何處?】

語出《易經系辭上傳》
第二章
圣人設卦觀象,系辭焉而明吉兇,剛柔相推而生變化。
是故,吉兇者,失得之象也。
悔吝者,憂虞之象也。
“悔吝者,憂郁之象也”。悔,后悔;吝,心上有事放不下,有包袱,進而舉棋不定等等,從而呈現憂虞之象。這些象都可以在六爻的關系中表現出來,得位、居中,就吉;不得位,就可能有憂虞之象;又不得位,又不居中,且其中陰陽組合又有諸多麻煩,那就可能呈兇象。
要視情況而定,不同的情景兩個字的輕重不同,比如求財就是悔輕吝重,求官則相反。

【愛惡(e)相攻而吉(ji)兇生(sheng),遠近相取(qu)而悔吝(lin)生(sheng),情偽相感而利害(hai)生(sheng)什么意思(通俗點...】

“愛(ai)惡(e)相攻而吉兇生(sheng)(sheng),遠(yuan)近相取而悔(hui)吝(lin)生(sheng)(sheng),情(qing)偽相感而利(li)害生(sheng)(sheng)”的意思是:對事物(wu)有(you)喜愛(ai)與厭惡(e)的不(bu)同,兩(liang)者相爭(zheng)斗就會有(you)吉兇產生(sheng)(sheng),要對遠(yuan)近不(bu)同的事物(wu)進行選(xuan)擇,就會有(you)后悔(hui)或難舍的結果(guo)產生(sheng)(sheng),符合實情(qing)還是虛假不(bu)實相互作用就會有(you)得利(li)或受害的不(bu)同結果(guo)產生(sheng)(sheng)。

原句(ju)是(shi):“變(bian)(bian)動以利言,吉(ji)兇(xiong)以情遷(qian)。是(shi)故愛惡(e)相(xiang)攻(gong)而吉(ji)兇(xiong)生(sheng),遠近(jin)相(xiang)取(qu)而悔(hui)吝(lin)生(sheng),情偽相(xiang)感而利害生(sheng)。”譯(yi)文:事物(wu)的變(bian)(bian)動是(shi)以利益來說的,吉(ji)兇(xiong)的變(bian)(bian)化(hua)是(shi)根據(ju)感情的波動而變(bian)(bian)遷(qian)。

對(dui)事(shi)物有(you)喜愛與厭(yan)惡的不(bu)同,兩者相爭斗就會有(you)吉(ji)兇產生,要對(dui)遠近(jin)不(bu)同的事(shi)物進行選擇,就會有(you)后悔或難舍(she)的結果產生,符合實情還(huan)是虛假(jia)不(bu)實相互作用(yong)就會有(you)得利(li)或受害的不(bu)同結果產生。

《系(xi)辭》肯定了(le)(le)“《易》與天(tian)地準”,以為《周易》及其筮法出于對自然(ran)現象的模寫,其根源在于自然(ran)界;同(tong)時也含有(you)夸大《周易》筮法功能的成(cheng)分,認為易卦包羅(luo)萬象,囊(nang)括了(le)(le)一(yi)切變化法則。

它(ta)說(shuo)“《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si)象,四(si)象生八卦,八卦定(ding)吉兇,吉兇生大業”將(jiang)以(yi)箸(zhu)求卦的(de)(de)過(guo)程理論(lun)化,實(shi)際(ji)涵(han)含(han)著宇宙生成論(lun),對后來的(de)(de)思想(xiang)家(jia)產生了很大的(de)(de)影響。

讀《易(yi)(yi)(yi)傳》,較好的(de)古注(zhu)本是(shi)孔(kong)穎達的(de)《周(zhou)易(yi)(yi)(yi)正義》,收在《十三經注(zhu)疏》中(zhong),今人徐志銳《周(zhou)易(yi)(yi)(yi)大傳新注(zhu)》齊(qi)魯書社,1986年版,黃壽祺(qi)、張善文《周(zhou)易(yi)(yi)(yi)譯注(zhu)》上海(hai)古籍出版社;

1989年版,都是較好的參考書。重點讀《系辭(ci)》上下篇。

擴展資料:

關于《周(zhou)易(yi)·系(xi)辭(ci)》的歷(li)史淵源《系(xi)辭(ci)》是(shi)易(yi)學(xue)類著作(zuo),一般是(shi)指《易(yi)傳·系(xi)辭(ci)》或《周(zhou)易(yi)·系(xi)辭(ci)》;是(shi)今本《易(yi)傳》的第4種;

它總論《易(yi)經》大義,相傳(chuan)孔子作(zuo)了(le)7篇闡(chan)發和總結《周易(yi)》的(de)(de)論述,即通常所說(shuo)的(de)(de)《易(yi)傳(chuan)》。《系(xi)辭》是這7種論述中(zhong)思想水平最高的(de)(de)作(zuo)品;

《系辭(ci)》中引(yin)用(yong)了不少孔子的(de)(de)論述,應當(dang)經過了孔子以后儒(ru)家的(de)(de)整理(li),可以說《系辭(ci)》是先(xian)秦儒(ru)家認識論和方法論的(de)(de)集大成(cheng);

系辭,一般上是指《易傳·系辭》或《周易·系辭》。亦稱《系辭傳》,分(fen)為上、下兩部分(fen)。

歐陽修(xiu)懷疑《系辭》、《文言》和《說卦》以下非孔子作,依(yi)然(ran)認(ren)為(wei)《彖傳》和《象傳》出于孔子之(zhi)手,他顯然(ran)將《易傳》中最為(wei)重(zhong)要(yao)的思想歸諸(zhu)孔子。



【《易經》中的核心思想是什么(me)?】

現今國學之風甚旺,研<易>有成就者自五四以來不下百人,專著不下400部,論文無數。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易經的重視和研究更是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那么,如此眾多的研究論著、論文,觀點、新論,總不能面面俱到,拿來主義吧?我們在學習易經的時候怎樣才能做到提綱挈領,應該如何把握其精髓主旨呢?根據我的學習體會,易經的精髓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如果從這幾個方面入手,就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易經是一部研究宇宙自然規律的著作。
宇宙萬事萬物的生成與發展都存在于生生不息的運動中,《易經》的陰陽理論揭示了宇宙萬物形成的根本原因,它的變化論也反映了宇宙萬物的存在發展規律。我們可以通過六十四卦的排序看出易經對萬物發展規律的認識。乾第一,先有天;坤為二,后有地;天地造萬物。屯為三,人與萬物共生,需要屯積,才能無憂;蒙為四,這個時候人處在蒙昧階段,需要教育;需為五,人有了進步的思想,就會有更為高級的需求,或者說要有大的需求;訟為六,有需求就會有爭訟……直到最后既濟六十三,未濟六十四,周而復始,循環往復到新的一輪開始。六十四卦的排列順序就是按照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由低級到高級逐步遞進的。
我們再來看它的爻變規律。易經是把一個卦的每一爻都動起來看的。從初爻一直動到六爻。當然也可以從六爻到初爻。按照陰變陽,陽變陰的成卦規律以觀其玄機,這也同樣揭示了事物發展的變化規律。一方面它是一種挖掘卦中深層次信息的方法,同時也是一種在運用六爻推斷,運用互錯綜象來推斷事物,看事物的內外,看事物的正反面,看事物的上下等等變化現象。由一個卦爻,我們可以一連看它的幾個側面和放大似的來看它的好幾個變化,這樣我們的聯想力就加強了,思維也就更加活躍了,就不會把一個問題看死,這樣六爻推斷的思維才會顧此及彼,文思如涌,這正是六爻快速推斷法所必須的。與此同時,我們對事物發展變化、各個層面各個方面的特點也都了如指掌了。
第二,易經是一部研究對立統一規律的著作。
易經號稱無字經書,它最先是由兩個爻象即陽”????????___”陰”__ __”構成八卦圖,八卦兩兩相對。乾對坤、震對巽、離對坎、艮對兌。發展到文王演繹出六十四卦,也是由三十二對兩兩對應的卦象構成。由此可見,易經的整體構成就是“相對而出,統一成型”的。.易經陰陽對立統一論的精髓在于陰陽的相互作用產生運動,運動產生萬物,(包括生命物)故生命在于運動。正如《易·系辭》中所說:"一陰一陽之謂道"。這既是易學的哲學基本原理,也是構成六十四卦的基本原則。《易·系辭》中還提出:"剛柔相推易生變化"。提示了陰陽兩氣的變化是宇宙的根本規律。
易經還反映了時間空間上的對立統一。從時間而論:其陰極到陽極再從陽極到陰極,代表著一晝夜子時到午時,午時到子時;一年四季從冬至到夏至,從夏至到冬至的推移,陰陽消長循環交替。
從空間而反映:陰極象征著北方,陽極象征著南方。八卦方位與空間:震東、離南、兌西、坎北、艮東北、坤西南、巽東南、乾西北,卦與方位而對應。
易經從有圖無字到有圖有字,無不滲透著陰陽、剛柔、消長、動靜、尊卑、貴賤、吉兇、禍福等等對立統一體。
第三,易經是一部研究如何做人做事的著作。
易經著重論述了做人的標準有三,那就是:自強不息具備乾德,厚德載物具備坤德,居安思危具備革德。人要有追求要有理想抱負,要有自己的事業;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要能海納百川;要有居安思危勇于創新的精神。那么做事的前提條件就是要能夠知文史、懂哲學、用科學、善預測*。
做事的方法和步驟易經是這樣論述的:
“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系辭上》)
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人能夠善于觀察事物并能通過事物的表象看到內在的規律,能夠根據事物的變化采取適當的措施和行動,那么就象有老天保佑一樣順利無憂。這里強調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1.觀察。就是面對任何問題任何事情都必須先要進行觀察,這個觀察是全方位的,越細越全面越好,為分析打下基礎;
2.分析。就是根據觀察的結果,進行有表及里由現象到本質的整理剖析,然后得出一個結論性的東西;
3.決策。就是根據分析的結論研究制定解決的方案。
這是一個做事的過程,這個過程其實也就是一個尋求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的過程。我們做任何事都必須這樣,也只有這樣才能無往而不勝。
問題說到這里,大家也許會問,易經不是算命的書嗎?我的回答是:這是對易經的誤解或者說是一種偏見。用易經作預測只是易經內容的形式,是易經內容里極其微小的一部分,而且這一部分內容已經事過境遷了。只有那些根據易經的哲學思想和思想精髓發展延伸的東西才是最有使用價值的。

【急求(qiu)原版易經(jing)下載,要文言文的,不要白話文的!】

彖傳 上
01 乾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乾·彖傳〕 02 坤 《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馬地類,行 地無疆,柔順利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順得常。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安貞之吉 ,應地無疆。〔坤·彖傳〕 03 屯 《彖》曰:屯,剛柔始交而難生,動乎險中,大亨貞。雷雨之動滿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寧。〔彖傳 〕 04 蒙 《彖》曰:蒙,山下有險,險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時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也。初筮告 ,以剛中也。再三瀆,瀆則不告,瀆蒙也。蒙以養正,圣功也。〔彖傳〕 05 需 《彖》曰:需,須也,險在前也,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需有孚,光亨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 。利涉大川,往有功也。〔彖傳〕 06 訟 《彖》曰:訟,上剛下險,險而健,訟。訟,有孚、窒、惕、中吉,剛來而得中也。終兇,訟不可成也。 利見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淵也。〔彖傳〕 07 師 《彖》曰:師,眾也;貞,正也。能以眾正,可以王矣。剛中而應,行險而順,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 吉又何咎矣!〔彖傳〕 08 比 《彖》曰:比,吉也;比,輔也。下順從也。原筮,元永貞,無咎,以剛中也。不寧方來,上下應也。后 夫兇,其道窮也。〔彖傳〕 09 小畜 《彖》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應之,曰小畜。健而巽,剛中而志行,乃亨。密云不雨,尚往也。自我西 郊,施未行也。〔彖傳〕 10 履 《彖》曰:履,柔履剛也。說而應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彖傳〕 11 泰 《彖》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內陽而外陰,內健而外 順,內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彖傳〕 12 否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也。內 陰而外陽,內柔而外剛,內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彖傳〕 13 同人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 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彖傳〕 14 大有 《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應之,曰大有。其德剛健而文明,應乎天而時行,是以元亨。〔 彖傳〕 15 謙 《彖》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 ,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彖傳〕 16 豫 《彖》曰:豫,剛應而志行,順以動,豫。豫順以動,故天地如之,而況建侯行師乎?天地以順動,故日 月不過而四時不忒;圣人以順動,則刑罰清而民服。豫之時義大矣哉!〔彖傳〕 17 隨 《彖》曰:隨,剛來而下柔,動而說,隨。大亨貞無咎,而天下隨時。隨時之義大矣哉!〔彖傳〕 18 蠱 《彖》曰:蠱,剛上而柔下,巽而止,蠱。蠱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 三日,終則有始,天行也。〔彖傳〕 19 臨 《彖》曰:臨,剛浸而長,說而順,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于八月有兇,消不久也。〔彖傳 〕 20 觀 《彖》曰: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觀,盥而不薦,有孚颙若,下觀而化也。觀天之神道,而 四時不忒;圣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彖傳〕 21 噬嗑 《彖》曰:頤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剛柔分,動而明,雷電合而章。柔得中而上行,雖不當位,利 用獄也。〔彖傳〕 22 賁 《彖》曰:賁,亨,柔來而文剛,故亨;分剛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住,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 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彖傳〕 23 剝 《彖》曰:剝,剝也,柔變剛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長也。順而止之,觀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虛,天行也 。〔彖傳〕 24 復 《彖》曰:復亨,剛反,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無疾,朋來無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利有攸 往,剛長也。復,其見天地之心乎?〔彖傳〕 25 無妄 《彖》曰:無妄,剛自外來,而為主於內。動而健,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命也。其匪正有眚,不利 有攸往,無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佑,行矣哉?〔彖傳〕 26 大畜 《彖》曰:大畜,剛健篤實輝光,日新其德,剛上而尚賢。能止健,大正也。不家食吉,養賢也。利涉大 川,應乎天也。〔彖傳〕 27 頤 《彖》曰:頤貞吉,養正則吉也。觀頤,觀其所養也;自求口實,觀其自養也。天地養萬物,圣人養賢以 及萬民。頤之時大矣哉!〔彖傳〕 28 大過 《彖》曰:大過,大者過也。棟橈,本末弱也。剛過而中,巽而說行,利有攸往,乃亨。大過之時大矣哉 !〔彖傳〕 29 坎 《彖》曰:習坎,重險也。水流而不盈,行險而不失其信,維心亨,乃以剛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天 險不可升也,地險山川丘陵也,王公設險以守其國。險之時用大矣哉!〔彖傳〕 30 離 《彖》曰:離,麗也;日月麗乎天,百谷草木麗乎土,重明以麗乎正,乃化成天下。柔麗乎中正,故亨, 是以畜牝牛吉也。〔彖傳〕
[編輯本段]彖傳 下
31. 咸 咸,感也。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止而說,男下女,是以亨利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萬物化生 ,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32. 恒 恒,久也。剛上而柔下,雷風相與,巽而動,剛柔皆應,恒。恒亨無咎利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 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終則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 成。觀其所恒,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33.遯 遯亨,遯而亨也。剛當位而應,與時行也。小利貞,浸而長也。遯之時義大矣哉! 34. 大壯 大壯,大者壯也。剛以動,故壯。大壯利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矣。 35. 晉 晉,進也,明出地上,順而麗乎大明,柔進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也。 36. 明夷 明入地中,明夷。內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文王以之。利艱貞,晦其明也。內難而能正其志,箕子以 之。 37. 家人 家人,女正位乎內,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義也。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父父、子子、兄 兄、弟弟、夫夫、婦婦,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38. 睽 睽,火動而上,澤動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說而麗乎明,柔進而上行,得中而應乎剛,是以小事 吉。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萬物睽而其事類也。睽之時用大矣哉! 39. 蹇 蹇,難也,險在前也。見險而能止,知矣哉!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東北,其道窮也。利見大人,往 有功也。當位貞吉,以正邦也。蹇之時用大矣哉! 40. 解 解,險以動,動而免乎險,解。解利西南,往得眾也。其來復吉,乃得中也。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天 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解之時大矣哉! 41. 損 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損而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應有時, 損剛益柔有時。損益盈虛,與時偕行。 42. 益 益,損上益下,民說無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慶。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動而巽 ,日進無疆。天施地生,其益無方。凡益之道,與時偕行。 43.夬 夬,決也,剛決柔也。健而說,決而和。揚于王庭,柔乘五剛也。孚號有厲,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 戎,所尚乃窮也。利有攸往,剛長乃終也。 44.姤 姤,遇也,柔遇剛也。勿用取女,不可與長也。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剛遇中正,天下大行也。姤之時 義大矣哉! 45. 萃 萃,聚也。順以說,剛中而應,故聚也。王假有廟,致孝享也。利見大人亨,聚以正也。用大牲吉,利有 攸往,順天命也。觀其所聚,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46. 升 柔以時升,巽而順,剛中而應,是以大亨。用見大人勿恤,有慶也。南征吉,志行也。 47. 困 困,剛揜也。險以說,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貞大人吉,以剛中也。有言不信,尚口乃窮也。 48. 井 巽乎水而上水,井。井,養而不窮也。改邑不改井,乃以剛中也。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羸其瓶,是 以兇也。 49. 革 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巳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說,大亨以正。革而當,其 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大矣哉! 50. 鼎 鼎,象也。以木巽火,亨飪也。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養圣賢。巽而耳目聰明,柔進而上行,得中而 應乎剛,是以元亨。 51. 震 震亨,震來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啞啞,后有則也。震驚百里,驚遠而懼邇也。[不喪匕鬯],出可以守宗 廟社稷,以為祭主也。 52. 艮 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敵應,不相與也。 是以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也。 53. 漸 漸,之進也,女歸吉也。進得位,往有功也。進以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剛得中也。止而巽,動不窮也 。 54. 歸妹 歸妹,天地之大義也。天地不交,而萬物不興。歸妹,人之終始也。說以動,所歸妹也。征兇,位不當也 。無攸利,柔乘剛也。 55. 豐 豐,大也。明以動,故豐。王假之,尚大也。勿憂宜日中,宜照天下也。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 ,與時消息,而況于人乎,況于鬼神乎? 56. 旅 旅,小亨,柔得中乎外,而順乎剛,止而麗乎明,是以小亨旅貞吉也。旅之時義大矣哉! 57. 巽 重巽以申命,剛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順乎剛,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見大人。 58. 兌 兌,說也。剛中而柔外,說以利貞,是以順乎天,而應乎人。說以先民,民忘其勞。說以犯難,民忘其死 。兌之大,民勸矣哉! 59. 渙 渙亨,剛來而不窮,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假有廟,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 60. 節 節亨,剛柔分而剛得中。苦節不可貞,其道窮也。說以行險,當位以節,中正以通。天地節,而四時成。 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 61. 中孚 中孚,柔在內而剛得中,說而巽,孚乃化邦也。豚魚吉,信及豚魚也。利涉大川,乘木舟虛也。中孚以利 貞,乃應乎天也。 62. 小過 小過,小者過而亨也。過以利貞,與時行也。柔得中,是以小事吉也。剛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也。 有飛鳥之象焉,飛鳥遺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上逆而下順也。 63. 既濟 既濟亨,小者亨也。利貞,剛柔正而位當也。初吉,柔得中也。終止則亂,其道窮也。 64. 未濟 未濟亨,柔得中也。小狐汔濟,未出中也。濡其尾,無攸利,不續終也。雖不當位,剛柔應也。
[編輯本段]雜卦傳
乾剛坤柔,比樂師憂,臨觀之義,或與或求,屯見而不失其居,蒙雜而著,震,起也,艮,止也,損,益,盛衰之始也,大畜,時也,無妄,災也,萃聚,而升不來也,謙輕,而豫怠也,噬嗑,食也,賁,無色也,兌見,而巽伏也,隨,無故也,蠱則飭也,剝,爛也,復,反也,晉,晝也,明夷,誅也,井通,而困相遇也,咸,速也,恒,久也,渙,離也,節,止也,解,緩也,蹇,難也,睽,外也,家人,內也,否泰,反其類也,大壯則止,遯則退也,大有,眾也,同人,親也,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小過,過也,中孚,信也,豐,多故也,親寡,旅也,離上,而坎下也,小畜,寡也,履,不處也,需,不進也,訟,不親也,大過顛也,姤,遇也,柔遇剛也,漸,女歸待男行也,頤,養正也,既濟,定也,歸妹,女之終也,未濟,男之窮也,夬,決也,剛決柔也,君子道長,小人道憂也。
[編輯本段]系辭上傳
第一章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兇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蕩。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第二章 圣人設卦觀象,系辭焉而明吉兇,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是故吉兇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第三章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變者也。吉兇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無咎者,善補過也。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齊小大者存乎卦,辨吉兇者存乎辭,憂悔吝者存乎介,震無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大小,辭有險易。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第四章 易與天地準,是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范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而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 第五章 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顯諸仁,藏諸用,鼓萬物而不與圣人同憂,盛德大業至矣哉。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干,效法之謂坤,極數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神。 第六章 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遠則不御,以言乎邇則靜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夫干,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辟,是以廣生焉。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陰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配至德。 第七章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義之門。 第八章 圣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圣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系辭焉,以斷其吉兇,是故謂之爻。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擬之而后言,議之而后動,擬議以成其變化。「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邇,見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乎天地也。可不慎乎?「同人,先號啕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初六,其用白茅。無咎。」子曰:「茍錯諸地而可矣。藉之用

標簽: 三分鐘講清楚易經中的吉兇悔吝 元亨利貞吉兇悔吝六十四卦吉兇悔吝

展開(kai)全(quan)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