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视频官网

周易的系辭里邊的卦,周易的卦辭爻辭怎么來的

【周易中的卦象】

貌似這里面沒幾個..真..懂的?
會裝“大師”的不少!

【求教:易(yi)經的(de)卦(gua)辭、爻辭、系辭、說掛(gua)(gua)、序掛(gua)(gua)、雜掛(gua)(gua)分別是誰寫的(de),都講什(shen) ...】

1。《易經》主要分為兩部分,。第一是《經》,就是《周易》的本經,包括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辭和三百八十六爻的爻辭,(例:乾卦初九:潛龍勿用)就是《周易》本經的卦辭。第二是《傳》,就是所說的《十冀》。包括《大象傳》、《小象傳》、《系辭傳上、下》、《乾、坤文言傳》《彖上、下》、《說卦傳》、《雜卦傳》、《序卦傳》。一般咱們現在在書店里買的易經,都是《經》、《傳》一體的。
2。《十冀》相傳是孔子和他弟子共同完成的,也有人說完全是孔子的弟子記錄孔子對《易經》的理解而所寫的,意思就點兒像《論語》。目前只能知道《十冀》和孔子是有關系的,但到底是不是他所著還有待研究。
3。文王作卦,周公作辭這個也是一種目前比較公認的說法。目前學術界比較認可的是,周公等一批人參與了對卦象的作辭,很可能是以周公為首。在古代,尤其是像周朝的奴隸制王朝,《易經》不是誰都可以看的,只有士大夫才能看的書。
《易經》只所以到今天還能有生命力,就是因為它有解釋的空間,可以讓你有無限的想像。

【求《周易·系(xi)辭》全(quan)文及翻譯】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兇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蕩,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干道成男,坤道成女。干知大始,坤作成物。干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圣人設卦觀象,系辭焉而明吉兇,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是故吉兇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變者也。吉兇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無咎者,善補過者也。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齊小大者存乎卦,辯吉兇者存乎辭,憂悔吝者存乎介,震無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辭有險易;辭也者,各指其所之。《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范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顯諸仁,藏諸用,鼓萬物而不與圣人同憂,盛德大業至矣哉!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干,效法之謂坤,極數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神。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遠則不御,以言乎邇則靜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夫干,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辟,是以廣生焉。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陰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配至德。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義之門。」 圣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像其物宜,是故謂之象。圣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系辭焉以斷其吉兇,是故謂之爻,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擬之而后言,議之而后動,擬議以成其變化。「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邇,見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同人》:先號啕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初六,藉用白茅,無咎。」子曰:「茍錯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術也以往,其無所失矣。」「勞謙,君子有終,吉。」子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語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禮言恭;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亢龍有悔。」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不出戶庭,無咎。」子曰:「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子曰:「作《易》者,其知盜乎?《易》曰『負且乘,致寇至。』負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上慢下暴,盜思伐之矣。慢藏誨盜,冶容誨淫。《易》曰:『負且乘,致寇至。』盜之招也。」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像兩,掛一以像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于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后掛。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干》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當期之日。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顯道神德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佑神矣。子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是以君子將有為也,將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響。無有遠近幽深,遂知來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于此。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下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于此。《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于此。夫《易》,圣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謂也。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子曰:「夫《易》何為者也?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義易以貢。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兇與民同患。神以知來,知以藏往,其孰能與于此哉!古之聰明睿知,神武而不殺者夫。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興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齋戒,以神明其德夫。是故闔戶謂之坤,辟戶謂之干,一闔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見乃謂之象,形乃謂之器,制而用之謂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謂之神。是故《易》有大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貴;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賾索隱,鉤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兇,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則之;天地變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兇,圣人像之;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辭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兇,所以斷也。《易》曰:「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也。」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圣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圣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系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乾坤,其《易》之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毀,則無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錯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像其物宜,是故謂之象。圣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系辭焉以斷其吉兇,是故謂之爻。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什么(me)叫單卦?系辭傳里(li)占(zhan)筮的(de)理(li)論詞用法術語是什么(me)?】

八卦和神秘性在于它有著豐富的數學內涵和哲學淵源,八卦的每一卦形象征或代表著某種自然物或社會現象,如乾為天,坤為地,坎為水,離為火,震為雷,艮為山,巽為風,兌為澤(沼澤),這被稱為卦象,卦象可以象征一切事物,以之象動物,則乾為馬,坤為牛, 坎為豕,離為雉,震為龍,艮為狗,巽為雞,兌為羊,以之象人體,則乾為首,坤為腹,坎為耳,離為目,震為足,艮為手,巽為股,兌為口,由此觸類旁通,到萬物,就是各種自然現象和人事現象。

【易經六十四卦白話(hua)講解】

易(yi)經六(liu)十四卦(gua)是《未(wei)濟卦(gua)》,原文和白話講解如下:

原文:未濟:亨;小狐汔濟,濡其尾,無(wu)攸利。

白(bai)話:《未濟卦(gua)》象征事未完成:經過努力(li)可(ke)以(yi)得到亨通;小狐貍渡河快到對岸了,卻浸濕了尾巴,則沒有什(shen)么(me)吉利。

原文:《象》曰:火在水上,未濟(ji);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白話:《象(xiang)辭》說:《未(wei)濟卦》的(de)卦象(xiang)是(shi)坎(水(shui))下(xia)離(火(huo)(huo)(huo))上,為(wei)火(huo)(huo)(huo)在(zai)水(shui)上之表象(xiang)。火(huo)(huo)(huo)在(zai)水(shui)上,大火(huo)(huo)(huo)燃(ran)燒,水(shui)波浩浩,水(shui)火(huo)(huo)(huo)相(xiang)對相(xiang)克(ke),象(xiang)征著未(wei)完成;君子(zi)此時要明辨(bian)各(ge)種(zhong)事(shi)(shi)物,看到(dao)事(shi)(shi)物的(de)本質,努(nu)力使(shi)事(shi)(shi)物的(de)變(bian)化趨向好的(de)方面(mian),這樣做則萬(wan)事(shi)(shi)可(ke)成。

原文:初(chu)六,濡其(qi)尾,吝(lin)。

白話(hua):初六,小(xiao)狐貍渡河時被水浸濕了尾(wei)巴,會有麻煩。

原文:《象》曰:“濡(ru)其尾”,亦不知極(ji)也。

白話:《象辭》說:“小(xiao)狐貍渡河時被水浸濕了尾巴”,說明其自不量力,不知道(dao)自己究竟(jing)能使(shi)多大的氣力,急躁冒進,結果招致(zhi)麻煩。

原(yuan)文:九二,曳其(qi)輪,貞吉。

白話:九(jiu)二,向后拖(tuo)拉車輪(lun),使車不(bu)快進,堅守(shou)正道可(ke)以得到吉祥。

原文(wen):《象》曰(yue):九二(er)貞吉,中(zhong)以行(xing)正也。

白話(hua):《象辭》說:九二爻(yao)之所以(yi)可獲(huo)吉祥,是因其恃中(zhong)不移,端正不偏倚(yi),有所節(jie)制,這樣行事必獲(huo)吉祥。

原文(wen):六三,未濟,征兇,利涉大(da)川(chuan)。

白話(hua):六(liu)三(san),事情未(wei)完成,急躁冒進去遠行(xing),有(you)兇(xiong)險,但(dan)有(you)利于(yu)渡(du)過大河急流。

原(yuan)文:《象(xiang)》曰:“未(wei)濟,征兇”,位不(bu)當也。

白話(hua):《象(xiang)辭》說:“事情未(wei)完成,急躁冒(mao)進去遠行,有(you)兇險”,說明此時所處(chu)的位(wei)置(zhi)不當(dang)。

原(yuan)文:九四(si),貞吉(ji),悔亡(wang);震用伐鬼(gui)方,三年有(you)賞(shang)于大國。

白話:九四,堅守正(zheng)道可獲吉(ji)祥(xiang),悔恨會(hui)消(xiao)失;以雷霆萬鈞(jun)之勢征討鬼(gui)方國,經過三年的激烈戰斗終于得到了勝利,被封為一個大國的諸侯。

原文:《象》曰:“貞吉悔亡”,志行也。

白話(hua):《象(xiang)辭》說:“堅(jian)守正(zheng)道(dao)可(ke)獲吉祥(xiang),悔(hui)恨(hen)會消失”,說明實現了建功立業(ye)的志向。

原文:六(liu)五,貞吉,無悔;君(jun)子之光,有孚(fu)吉。

白話:六五,堅(jian)守正道或(huo)獲(huo)吉祥(xiang),沒有(you)什么悔(hui)恨;這是君子所具有(you)的美(mei)德的光輝,有(you)誠實(shi)守信的德行(xing)可以獲(huo)得(de)吉祥(xiang)。

原文(wen):《象》曰:“君子之光”其暉吉也。

白話:《象辭》說:“君子所具(ju)有的美德的光(guang)(guang)輝”,說明此時正(zheng)在事情即將(jiang)成(cheng)功(gong)的關鍵時刻,應該具(ju)有誠實(shi)守信、光(guang)(guang)明正(zheng)大的美德,才(cai)能獲得成(cheng)功(gong),光(guang)(guang)煥(huan)發,得到吉祥。

原文:上九,有孚于飲酒(jiu),無咎;濡其首,有孚失是(shi)。

白話:上九,滿懷信(xin)(xin)(xin)心,充分信(xin)(xin)(xin)任眾(zhong)人(ren),這時可(ke)以安閑自得地飲酒(jiu)作樂,沒有(you)什(shen)么災(zai)禍;縱情濫飲,被酒(jiu)淋濕了頭,則說(shuo)明過分信(xin)(xin)(xin)任他人(ren),將(jiang)會損害君(jun)子的正(zheng)道。

原文:《象》曰:“飲(yin)酒(jiu)濡首,亦不知節也。

白(bai)話:《象辭》說:“縱(zong)情濫飲,被酒淋濕了頭”,這樣喝得醉醺醺的(de),就(jiu)會誤了大(da)事,就(jiu)有(you)滅頂之災,這是放縱(zong)自(zi)己沒有(you)節制的(de)結(jie)果。

擴展資料:

《易(yi)經(jing)》相(xiang)傳系周文王(wang)姬昌所作,內容包括《經(jing)》和《傳》兩個(ge)部分。《經(jing)》主要是(shi)六十(shi)四卦(gua)和三百八(ba)十(shi)四爻(yao)(yao)(yao),卦(gua)和爻(yao)(yao)(yao)各有說明(卦(gua)辭(ci)、爻(yao)(yao)(yao)辭(ci)),作為占卜之用。《周易(yi)》沒有提(ti)出(chu)陰陽(yang)與太極(ji)等概念,講(jiang)陰陽(yang)與太極(ji)的是(shi)被(bei)道(dao)家與陰陽(yang)家所影響(xiang)的《易(yi)傳》。《傳》包含解釋卦(gua)辭(ci)和爻(yao)(yao)(yao)辭(ci)的七種文辭(ci)共十(shi)篇,統稱《十(shi)翼(yi)》,相(xiang)傳為孔子所撰。

成書背景:

中國早期社會由于生(sheng)產(chan)力低(di)下,科學(xue)不發達,先民們(men)對(dui)于自然(ran)現(xian)象、社會現(xian)象,以及(ji)人自身的(de)生(sheng)理(li)現(xian)象不能作出科學(xue)的(de)解釋,因(yin)而產(chan)生(sheng)了對(dui)神的(de)崇拜,認(ren)為在事(shi)物(wu)背后有(you)一(yi)個至高無上的(de)神的(de)存在,支配著(zhu)世間一(yi)切。

當人(ren)們(men)屢(lv)遭(zao)天災人(ren)禍,就(jiu)萌發(fa)出借助神(shen)意預知突如其來的橫禍和自(zi)己的行為(wei)所(suo)帶來的后果的欲(yu)望,以達到趨利避害(hai)。在長期(qi)的實踐中(zhong)發(fa)明了種種溝通人(ren)神(shen)的預測(ce)方法,其中(zhong)最能體現神(shen)意的《周(zhou)易》就(jiu)是在這種條(tiao)件下產(chan)生的。

【周易中的(de)64卦的(de)具體解(jie)釋(不要文言)】

《易經》概述
中國儒家典籍,六經之一。原名《易》、《周易》,漢代人通稱為《易經》。“易”字,一說為“簡易”之義;另一說為“變易”之義,意為以揲蓍數目之變,推求問事之變,借以釋疑。“易”前“周”字,一說指周代人的筮法;一說指周遍之易,即探求普遍的變易法則。漢代人所說的《周易》,包括經、傳兩部分,傳是對經的解釋。《易經》則指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辭、爻辭而言。
《易經》成書于何時,作于何人,迄今無定論。《漢書·藝文志》提出“人更三圣”說,認為伏羲氏畫八卦;周文王演為六十四卦,作卦辭和爻辭;孔子作傳以解經。“五四”運動以后,史學界對傳統說法提出懷疑,認為卦和爻辭中講到周文王以后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足證《易經》成書非出于一時一人之手,因此出現了周初說、春秋中期說和戰國說,所據不一。
《易經》的卦象指卦的圖像,由陽爻“-”和陰爻“--”兩種爻象,按每卦六畫排列組合而成,共六十四種卦象。卦中六畫的排列從下到上,用初、二、三、四、五、上表示位序,陽爻稱九,陰爻稱六,爻象共三百八十四。解說卦象的辭句稱為卦辭,系于卦象之下,解說爻象的辭句稱為爻辭。卦辭共六十四條,爻辭三百八十四條,加上乾卦“用九”,坤卦“用六”,總稱為筮辭,共四百五十條。
六十四個卦象的排列順序,現傳有兩種本子:一是通行的《周易》本,分上下經,上經始于乾卦,次為坤卦,下經終于未濟卦;二是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本,首卦為乾,次卦為否,終于益卦。卦辭和爻辭的內容大致有三類;一是講自然現象的變化,用來比擬人事;二是講人事的得失;三是判斷吉兇的辭句。據研究,卦、爻辭反映了奴隸制的社會生活。
《易經》雖屬占卦書,但在其神秘的形式中蘊含著較深刻的理論思維和樸素的辯證觀念。例如,它承認事物存在著對立面,六十四卦由三十二個對立卦組成,其卦的爻象和爻辭反映了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的“大人”和“小人”、吉和兇、得和失、益和損、泰和否、既濟和未濟等一系列對立統一的現象,它還承認對立事物的互相轉化。從《易經》中可以看出中國古代辯證法思想的萌芽,因而在中國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戰國后期,對《易經》的研究逐漸成為一種專門學問,一些系統闡釋《易經》的文字陸續被收集起來,匯成《五傳》。至漢代,經學興起,其中關于《周易》經傳的解釋,稱為易學。易學源遠流長,歷時2000余年,形成了許多流派,如象數學派、義理學派等。許多著名哲學家,依據《周易》經傳提供的思想資料,建立起自己的哲學體系。
《易經》的版本,流傳下來影響大的是三國魏王弼注本、唐孔穎達疏,亦稱《周易正義》,收入《十三經注疏》中。宋朱熹撰《周易正義》,為宋代以后通行本。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帛書《周易》,抄寫于漢文帝初年,與傳世各家《易》本均不同,是現存《周易》中最早的別本。古今解易者影響較大和具有特色者有:唐朝李鼎祚《周易集解》、唐朝孔穎達《周易正義》、宋朝程頤《程氏易傳》、宋朝朱熹《周易本義》、現代聞一多《周易義證類纂》和高亨《周易古經今注》。
作者簡介:周文王
中國商末西方諸侯之長 。姬姓,名昌。古公亶父之孫,季歷之子。古公亶父死,季歷繼位,后又傳位于昌。昌即位后,禮賢下士,周國勢日強。昌和九侯(或作鬼侯)、鄂侯(或作邘侯)一起,任商代三公。商王紂殺九侯、鄂侯,昌不滿,為崇侯虎所譖,被囚于羑里(今河南湯陰北)。得釋后,昌向商獻洛西之地,請除炮烙酷刑,得任西伯即西方諸侯之長。當時商王朝內部矛盾劇增,政事日非,諸侯逐漸歸附于周。西伯昌曾使虞(在今山西平陸北.)、芮(在今陜西大荔南)兩國爭訟和解,提高了威望。他在位時曾多次用兵,先伐犬戎獲勝,繼因密須(在今甘肅靈臺西南)侵犯阮(今甘肅涇川東南)、共(今甘肅涇川北)一帶,出兵滅密須,使周的西北方得到鞏固。隨后又向東發展,戰勝黎(或作耆、饑)國,引起商賢臣祖伊的恐慌,告紂,但紂未加警惕。不久,周又伐邘(在今河南沁陽西北),逼近商王畿邊境。最后,攻克崇國(在今陜西長安西北),并在其地修建新都豐。西伯昌自岐邑遷都于豐,后卒于程(今陜西咸陽東北),葬在畢(今陜西咸陽東北),相傳在位50年。西伯昌晚年,周的已非常強盛,所謂“三分天下有其二”,但他終身沒有稱王。其子武王伐商后,始追稱他為文王。古書記載文王在被囚羑里時,因困于憂思,“益《易》之八卦為六十四卦”。

標簽: 周易的系辭里邊的卦 周易卦辭解釋周易卦辭詳解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