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视频官网

一個人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嗎,一個人如何改變自己的命運

【一個(ge)人命運可以改變(bian)嗎?】

憶江柳
白居易
曾栽楊柳江南岸,一別江南兩度春。
遙憶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
《憶江南》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漢族,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下邽(今陜西渭南東北)人,是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有“詩魔”和“詩王”之稱,他的詩在中國、日本和朝鮮等國有廣泛影響,是“新樂府運動”的領袖。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其曾祖父遷居下邽(音guī)(今陜西渭南北),其祖父白湟又遷居河南新鄭。唐代宗大歷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新鄭城西的東郭宅村(今東郭寺)降生了。白居易晚年長期居住在洛陽香山,號“香山居士”。武宗會昌六年(846年)八月,白居易去世于洛陽,葬于洛陽香山,享年75歲。他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寫詩悼念他說:“綴玉連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著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
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謚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感嘆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對后世頗有影響,是我國文學史上相當重要的詩人。 元和時曾任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因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晚年好佛。他一生作詩很多,以諷喻詩為最有名,語言通俗易懂,被稱為“老嫗能解”。敘事詩中《琵琶行》、《長恨歌》等極為有名。
[編輯本段]源流
原名《望江南》、《夢江南》、《江南好》、《春去也》,憶江南唐代白居易作《憶江南》三首,本調遂改名為《憶江南》。《金奩集》入"南呂宮"。段安節《樂府雜錄》:"《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鎮浙日,為亡妓謝秋娘所撰,本名《謝秋娘》,后改此名。"二十七字,三平韻。中間七言兩句,以對偶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襯字者。宋人多用雙調。古語云,言而無文,行而不遠。白居易的憶江南詞從寫成,流傳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還將一直流芳百世,那么這寥寥數語,文在何處?如何能“行”如此之遠呢?
本調二十七字。首句為三字句。第二句為仄起平韻之五字句,句法上二下三。第三句為仄起仄收之七字句,第一、第三字平仄可不拘。第四句為平起平韻之七字句。第五句句法與第二句同,故第一字可平可仄。此調三、四兩句,其句法全與平起七言詩中之頷聯無異;是以作者多用對偶,以求工整,歷來詞家,正多其例也。
古語云,言而無文,行而不遠。白居易的憶江南詞從寫成,流傳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還將一直流芳百世,那么這寥寥數語,文在何處?如何能“行”如此之遠呢?
[編輯本段]白居易《憶江南》賞析
白居易曾經擔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待了兩年,后來又擔任蘇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時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蘇杭,應該說,他對江南有著相當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當他因病卸任蘇州刺史,回到洛陽后十二年,他六十七歲時,寫下了這三首憶江南,可見江南勝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幾個字來概括江南春景,實屬不易,白居易卻巧妙地做到了。他沒有從描寫江南慣用的“花”、“鶯”著手,而是別出心裁地從“江”為中心下筆,又通過“紅勝火”和“綠如藍”,異色相襯,展現了鮮艷奪目的江南春景。異色相襯的描寫手法,在大詩人杜甫的詩里常常可見,如“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兩種不同的顏色互相映襯,使詩意明麗如畫。白居易走的也是這條路,從他的詩里也可見端倪,“夕照紅于燒,晴空碧勝藍”、“春草綠時連夢澤,夕波紅處近長安”、“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筆下,從初日,江花(可能是水花),江水之中獲得了色,又因烘染、映襯的手法而形成了我們想象中的圖畫,色絢麗耀眼,層次豐富,幾乎無需更多聯想,江南春景已躍然眼前。
既是“能不憶江南”,那么杭州這個白居易停留時間最長的地方,是什么給他的感受最深呢?古籍載:“杭州靈隱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種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墮,寺僧亦嘗拾得。”既然寺僧可以拾得,那么看起來,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時候,很有興趣去拾它幾顆,也似多次去靈隱寺尋找那月中桂子,正好欣賞三秋月夜的桂花。白居易是詩人,自然不乏浪漫的氣質,在八月桂花暗飄香的月夜,徘徊月下,流連桂叢,時而舉頭望月,時而俯首細尋,看是否有桂子從月中飛墮于桂花影中。這是何等美麗動人的一副畫面。一個尋字,而情與景合,意與境會,詩情畫意,引人入勝。
也許,月中桂子只是傳說,那么錢塘潮奇觀確實是存在的。尋桂子不一定能尋到,潮頭卻是真正看得到的感受極深的景觀。錢塘江自杭州東南流向東北,至海門入海。錢塘潮每晝夜從海門涌入,異常壯觀。錢塘潮在每年中秋后三日潮勢最大,潮頭可高達數丈,正因為如此,所以白居易寫他躺在他郡衙的亭子里,就能看見那卷云擁雪的潮頭了,趣意盎然。上句寫跑去寺里尋找那美麗的傳說,下句寫自己悠然躺在床上看澎湃的錢塘潮,一動一靜,從中我們可以一窺作者內心蘊涵的種種心理活動,也許可以感受到杭州的難忘。
第三首,寫的是蘇州。吳酒一杯春竹葉,也許有人會說,竹葉青并非是吳酒啊,這是怎么回事呢?一來,竹葉是為了與下句的芙蓉對偶,二來,“春”在這里是形容詞,所謂春竹葉并非一定是指竹葉青酒,而是指能帶來春意的酒。白居易在另一詩里就有“甕頭竹葉經春熟”的說法,而且白居易所在的中唐時代,有不少名酒以春字命名,如“富水春”、“若下春”之類。文人大多愛酒,白居易應該也不例外,喝著吳酒,觀“吳娃雙舞”猶如醉酒芙蓉的舞姿。“娃”者,即是美女,西施就被稱為“娃”,吳王夫差為她建的房子就叫“館娃宮”。也許白居易這樣寫,就是出于對西施這位絕代佳人的聯想吧。十多年后,他在洛陽,回憶起當年飲酒觀舞,不禁嘆道:“早晚復相逢?”。早晚,是當時的口語,意思就是何時。
三首詞,從今時,憶起往日,最后又回到今天,從洛陽到蘇杭,從今日直至十多年前的往事,今、昔、南、北,時間,空間都有極大的跨度。白居易身在洛陽,神馳江南,撫今追昔,無限深情地追憶最難忘的江南往事,使自己得到了一定的精神滿足。而我們今日讀此詞,則因為白居易的出色描寫,也能得到某種精神滿足,不知當時白居易是寫給自己回憶的,還是留待后人欣賞的.
注釋:
①諳:熟悉
②紅勝火:顏色鮮紅勝過火焰
③藍:藍草,葉子可以提煉藍色的染料。這里用藍草的顏色形容江水的深和清澈。
簡單的意思:江南是個好地方,那里的風光我曾經很熟悉。日出時,江邊的紅花顏色鮮艷勝過火焰,春天來了,江水綠如藍草。能不想念江南?
今譯 :
江南是個好地方,那里的風景我熟悉。日出時,江邊的花兒比火還紅艷,春天里,一江綠水仿佛被藍草浸染。怎能讓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編輯本段]劉禹錫《憶江南》賞析
憶江南----劉禹錫春去也,多謝洛城人。弱柳從風凝舉袂,
叢蘭裛露似沾巾。獨坐亦含嚬。
作者簡介:劉禹錫(772-842),唐代漢族人,冒稱中山劉氏,洛陽人,字夢得 。劉禹錫出生在嘉興,祖墳原在洛陽北邙,后因地峽不可依,所以后來改葬于滎陽(今鄭州滎陽)。
這首詞原有作者自注:"和樂天春詞,依《憶江南》曲拍為句。"樂天春詞,即指白居易《憶江南》詞。
這是一首傷春詞,首兩句感嘆洛城春去,寫人與春天的惜別之情;中間兩句,擬人的手法寫樹木花草與春天的惜別之情:弱柳隨風舞動,仿佛揮袖傷別;蘭草沾著露水,仿佛灑淚辭春。最后一句是“曲終奏雅”,一語道出:面對此情此景,即使獨坐也要發愁。
在短短的五句話中,能寫出這么深厚的情感,是很不容易的。清人況周頤稱這首詞為"流麗之筆",簡潔明快確實是劉禹錫小詞的一大特色。
賞析:
這是劉禹錫在唐文宗開成三年(838)所作之詞。詞人運用擬人手法,將人情物態糅為一體,相互映襯,相得益彰,從而將抒情主人公的惜春、傷春之情巧妙的烘托出來。
“春去也,多謝洛城人”起句似有突兀,讓人不易理解,及至看了下文,才恍然大悟。原來“春去也”是抒情主人公即下文那個“獨坐亦含嚬”的洛城少女的慨嘆之詞。她一邊惋惜春天的歸去,一邊又覺得春天對她來說也有無限依戀之情。她仿佛看到,春天在歸去的當兒,還向她殷勤致意,戀戀不舍的道別。“去也”一詞,感情色極濃,詞人用擬人手法將春天人格化,寫出它不忍離去又不得不離去的無奈。
“弱柳從風疑舉袂,叢蘭裛露似沾巾”兩句,詞人仍用擬人手法,描繪出了樹木花草與春天的惜別之情:柔弱的柳條隨風輕搖,不勝依依,恍如一位妙齡女子正揮手舉袖與春天作別;碧綠的蘭草沾滿露珠,晶瑩閃光,好似少女在款款惜別之際淚灑羅巾。“舉袂”、“沾巾”都是抒情主人公的想象之辭,正因為她惋惜春歸,因此才覺得周圍的客觀景物也好像同她一樣扼惋嘆惜。總之,詞人不寫人惜春,卻寫春戀人,這樣將抒情主人公的惜春之情寫得婉轉有致,耐人尋味。
“獨坐亦含嚬”,由此詞人自然而然地過渡到了惜別之人——洛城少女。這時,洛城少女正獨自端坐在花盡春空的庭院,嚬眉蹙額。由詞中這一“亦”字可知此刻的她無論是獨吟、獨賦,還是獨思、獨坐都無法排遣內心滿腹的愁緒。想必旖旎的春光曾帶給她無限的歡樂或者說曾激勵她憧憬美好,但是如今春闌花謝,歡樂已成為過眼煙云,理想也最終落空,因此洛城少女只能徒然地對物傷懷,黯然傷神罷了。總之,此句以人惜春收束全詞,更加增添了全詞的抒情色。
縱觀全詞,詞人巧借抒情主人公的惜春之情,從而寄托了自己盛年難再,抱負無法實現的喟嘆之情,由此使得全詞情調哀婉,充溢著一種淡淡的哀愁,然而又不流于綺靡。

【憶江南】
作者:溫庭筠 朝代:唐 體裁:詞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注釋】
①帆:指掛著風帆的船。
②斜暉:偏西的陽光。
③脈脈:相視含情的樣子。后多用以寄托情思。
④腸斷:形容極度愁苦。
⑤白蘋洲:長滿了白色蘋花的小洲。蘋,多年生水草,葉白色。
【譯文】
梳洗打扮完畢,獨自一個人倚靠在望江樓上凝望著江面。已經過去了上千只船,都不見心上的人兒,只有夕陽的余輝含情脈脈凝地視著悠悠的江水,真是讓人日夜柔腸寸斷于白蘋洲頭。
【賞析】
這首詞刻畫了一個倚樓望江盼夫歸來而又一再失望的婦女形象。
開篇“梳洗罷,獨倚望江樓”二句,抓住人物的動態描寫,刻畫人物的心理活動,睡醒早起,梳頭洗臉打扮完畢,就獨自一人倚著望江樓的欄桿向江面凝望。詞人抓住婦女的特有動作情態“梳洗罷”,點明了人物的身份,是一位年輕的思婦。略事打扮裝飾,急切地就“獨倚望江樓”,表現了人物那種急切地盼望丈夫歸來而又信心不足的心情。一個“倚”字寫了思婦倚樓而望久久地等待的神態,更有信心不足之意。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這二句與其說是寫景,更不如說是寫情,從字面上不難看出,這事詞人用筆的高妙之處,寓情于景,雋永含蓄。眼望著江面上千帆已經過盡,仍不見丈夫歸舟,時近黃昏,江面上只剩下斜陽的余暉含情脈脈,靜靜的江水悠悠東流。意境寫得如此悠遠凄清,在于著力渲染思婦的離愁。一個“盡”字不僅把天色已晚,江面空無一船,空曠凄涼的意境描繪出來,而且把思婦獨倚望江樓時間之長,又一天盼夫歸來之愿望被隔斷時的愁苦與無助的心情表現得入木三分。
“腸斷白蘋州”作為結句,是思念的極致,描寫思婦又見到江邊的白蘋州,回憶起當年在此分手時的情景,本來已經望不見歸舟已是心灰意倦,又見分手之處,怎能不肝腸寸斷、傷心至極呢?直寫心境,揭出題意,余味深長。
作品選擇富有特征的動作和景物,使詞作構筑了一個與眾不同的藝術境界,人物形象鮮明生動,心理描寫細致,情思哀挽綿長,意境幽遠,場景明晰,寓意深刻,足以喚起讀者心靈深處的情感共鳴。

【作者簡介】
溫庭筠 (約801—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唐初宰相溫彥博之后裔。《新唐書》與《舊唐書》均有傳。年輕時苦心學文,才思敏捷。晚唐考試律賦,八韻一篇。據說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韻,八叉八韻即告完稿,時人亦稱為“溫八叉”、“溫八吟”。詩詞兼工,詩與李商隱齊名,并稱“溫李”;詞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1]
溫庭筠雖為并州人,但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名詩人一樣,一生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外地度過的。據考,溫庭筠幼時已隨家客居江淮,后定居于鄠縣(今陜西戶縣)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嘗自稱為杜陵游客。早年以詞賦知名,然屢試不第,客游淮間。唐宣宗朝試宏辭,溫庭筠代人作賦,因擾亂科場,貶為隋縣尉。后襄陽刺史署為巡官,授檢校員外郎,不久離開襄陽,客于江陵。唐懿宗時曾任方城尉,官終國子助教。性喜譏刺權貴,多觸忌諱;又不受羈束,縱酒放浪。因此一生坎坷,終身潦倒。其詩詞工于體物,有聲調色之美。詩辭藻華麗,多寫個人遭際,于時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氣韻清新,猶存風骨。詞多寫女子閨情,風格秾艷精巧,清新明快,是花間詞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稱為花間鼻祖。現存詞數量在唐人中最多,大都收入《花間集》。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輯有《溫庭筠詩集》《金荃詞》。另著有傳奇小說集《乾巽子》,原本不傳,《太平廣記》引錄甚多。[2]
[編輯本段]歌曲 憶江南 歌詞
甜蜜的孩子 - 憶江南往昔的鐘聲就在夜色來臨之前敲響 聲音多么凄涼 誰的心沒有方向四處流浪 依稀想起他的家 黃河里的水 長江里的水 最后在一起 而遠走的你和這里的我 等到河水江水慢慢流干 在一起 半個月亮就在思念開始的地方 影子那么長 誰的心讓月色照亮無處躲藏 依稀忘記他的家 黃河里的水 長江里的水 最后在一起 而遠走的你和這里的我 等到河水江水慢慢流干 在一起

【人可以隨意愿更改命(ming)運嗎?】

可以,積極向上就能改變

【一(yi)個人能通過自(zi)己的努力(li)改變自(zi)己以后(hou)的命運嗎?】

一個人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自己的命運的,這樣的例子有很多,關鍵是要持之以恒付出自己的努力,不能半途而廢,要有堅定的信念,付出一定會有回報的。

【一個人怎么做才能(neng)改變自己的命運(yun)嗎?】

相信自己,認準目標,只要你有吃苦的決心,就沒有辦不成的事,改變不了的命運

【怎(zen)樣才(cai)能改變命運】

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六名七相八信仰,九交貴人十養生,十一擇業與擇偶,十二驅吉與避兇。
以上都是跟命運相關的。其中讀書,貴人,養生,擇業,擇偶都是可以改變的。其中最容易改變的是讀書。所以說讀書改變命運是不錯的。
望采納

【怎樣(yang)才(cai)能(neng)改變(bian)自己的命運】

一個人要想改變命運,要首先從心態上改變,心態決定一切。
要多讀書,讀好書,讀書能夠改變自身,能夠從書本中學到知識,獲得智慧。
交益友,能從好友那里學習人生中積極正面的東西。
人人都希望能從別人那里獲得,其實唯有付出才有獲得。
要多做,這個社會會說會想的人很多,但成功的人卻很少。只有在做的過程中,不斷的體驗才能成長,才能收獲屬于自己的成功。

標簽: 一個人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嗎 一個人如何改變自己的命運人的命運到底能不能改變

展(zhan)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