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视频官网

東寧縣金光寺大雄寶殿開光菩薩顯靈,東寧金光寺開光奇景

【關帝廟的觀音菩(pu)薩(sa)跟大雄寶(bao)殿的觀音菩(pu)薩(sa)一樣嗎】

不一樣,

【大雄寶殿三尊如來菩薩是(shi)叫做什(shen)么】

三(san)(san)世(shi)佛,是(shi)大乘(cheng)佛教的(de)主(zhu)要崇敬對(dui)象,俗稱“三(san)(san)寶佛”。根據(ju)印度哲(zhe)學,時(shi)間(jian)(jian)(jian)和空間(jian)(jian)(jian)是(shi)混(hun)淆(xiao)的(de),因(yin)此三(san)(san)世(shi)佛分為以空間(jian)(jian)(jian)計算(suan)的(de)“橫(heng)三(san)(san)世(shi)佛”與以時(shi)間(jian)(jian)(jian)計算(suan)的(de)“縱三(san)(san)世(shi)佛”。


橫三世佛:指中央釋迦牟尼佛,東方藥師佛(另一說是東方阿閦佛,又稱“不動佛”),西方阿彌陀佛。

東方藥師佛

主管東(dong)方凈琉璃世界,他有兩(liang)位脅侍(shi),日光普(pu)照菩(pu)薩(sa)和(he)月(yue)光普(pu)照菩(pu)薩(sa),號(hao)稱東(dong)方三(san)圣。一般(ban)祈禱于藥師佛(fo),主要(yao)目的(de)在(zai)于祈求現世安樂。藥師佛(fo)可(ke)以保佑世人消災、延(yan)壽(shou)、去病(bing),許多(duo)老(lao)者、病(bing)人都(dou)會(hui)禮(li)拜藥師佛(fo),以求健康(kang)長壽(shou)。


中央釋迦牟尼佛

主(zhu)管中央娑(suo)婆世(shi)界(jie)(jie),他有兩位脅(xie)侍,“大(da)智”文殊(shu)菩薩(sa)(sa)和“大(da)行”普(pu)賢菩薩(sa)(sa),號稱(cheng)華(hua)嚴三圣;他是(shi)這(zhe)個世(shi)界(jie)(jie)的教(jiao)(jiao)化(hua)者,是(shi)佛教(jiao)(jiao)教(jiao)(jiao)主(zhu)。他的法身(shen)是(shi)藏傳(chuan)佛教(jiao)(jiao)崇敬的大(da)日(ri)如(ru)來。


西方阿彌陀佛

主管西(xi)方(fang)極樂(le)(le)世(shi)界,他(ta)有兩位脅侍,“大(da)勇”大(da)勢(shi)至菩(pu)薩(sa)和“大(da)悲”觀世(shi)音菩(pu)薩(sa),號稱(cheng)西(xi)方(fang)三圣(sheng)。一般祈禱於阿(a)彌(mi)陀(tuo)佛(fo)(fo),主要目(mu)的在(zai)於祈求死後的解脫。漢(han)傳(chuan)佛(fo)(fo)教(jiao)認(ren)為(wei),阿(a)彌(mi)陀(tuo)佛(fo)(fo)主要是(shi)以其(qi)愿力,引渡眾生到極樂(le)(le)世(shi)界,脫離苦難的輪回,故亦(yi)號“接引佛(fo)(fo)”,也(ye)因為(wei)此佛(fo)(fo)有無量壽命(ming)與光明,亦(yi)稱(cheng)“無量壽佛(fo)(fo)”、“無量光佛(fo)(fo)”。在(zai)藏傳(chuan)佛(fo)(fo)教(jiao),他(ta)被(bei)稱(cheng)為(wei)月巴墨佛(fo)(fo),也(ye)是(shi)長壽的象徵。


佛(fo)教界有(you)說法認為(wei)(wei)橫(heng)三(san)世佛(fo)為(wei)(wei)同一佛(fo),只是(shi)為(wei)(wei)了救渡眾生,而化現為(wei)(wei)不同化身(shen)。《如來淵源考(kao)》:“何謂彌陀曰無量壽,施(shi)藥則(ze)無量壽,即藥師如來之(zhi)延(yan)壽。何謂彌陀?曰無量光,毗盧遮(zhe)那佛(fo)則(ze)無量光也。故知諸佛(fo)同體(ti)異名,皆為(wei)(wei)眾生善巧化現也。”


縱三世佛:指過去佛燃燈佛,現在佛釋迦牟尼佛,未來佛彌勒佛。

燃燈佛

燃燈(deng)佛(fo)(又(you)名“定(ding)光佛(fo)”、“錠光佛(fo)”等)在(zai)(zai)已過(guo)去的莊嚴劫為佛(fo),是(shi)釋迦牟尼(ni)佛(fo)之(zhi)前的佛(fo),曾(ceng)在(zai)(zai)過(guo)去世(shi)預言(yan)釋迦牟尼(ni)未來將成佛(fo),是(shi)授記釋迦牟尼(ni)佛(fo)之(zhi)師。許多佛(fo)、菩(pu)薩都曾(ceng)是(shi)燃燈(deng)佛(fo)弟子。


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佛(fo)現在佛(fo)賢劫為第四佛(fo),與脅侍(shi)文殊(shu)菩薩(sa)、普賢菩薩(sa)以佛(fo)法濟度(du)娑婆世界所有眾生。


彌勒菩薩

彌(mi)(mi)勒菩薩未(wei)來佛(fo)是賢劫中的第五佛(fo),彌(mi)(mi)勒時代尚未(wei)來臨(lin)以前,還(huan)在(zai)兜率內(nei)院為菩薩。

根據大乘佛教的(de)說法,人人可以成佛,諸(zhu)佛將濟(ji)度眾生,超越輪回(hui)而成佛。

【大家幫忙推薦在家供佛時燒香的牌子】

慧仁香土
※制 法※
取自神山萬年之靈石凈土,融入神廟千年不斷之香火,加進豐登五谷五豆入其中,運用五行遵循通大法精煉,太極淵源圓大法誠磨,經獨門密宗開光,方制成此{香土靈驗引},此極品吉祥神物可有助于保持良好運程或改善運勢,靈驗無比,鎮宅增財,趨吉避兇,求財旺財,求福來福,財官兩旺等多種用途,家家戶戶必備之神品。
※說 明※
◆初次使用,每天早晨燒一把香,連燒三天(寓意早來財運當頭),之后揀出未燃盡之香根,撒于戶外花草土上(寓意福根子孫),然后將香土與灰攪拌均勻,三分之二依舊放在香爐內,取出三分之一存放于其它容器里,以備其它用法使用,以后香爐灰滿,均使用以上方法存放(寓意存財滿福)。
◆本系列有三個種類,{菩薩開光顯靈香土}、{財神開光顯靈香土}、{關公開光顯靈香土};在使用本品時看主人信奉哪位神靈,就使用哪種香土按照說明書上的八種用法使用,靈驗無比。
◆八種用法只是其中一部分,更多妙法請各位大師、居士、先生、施主等根據實際情況酌情運用。※用 法※
一、【上香許愿法】: 以虔誠之心將“開光顯靈香土”放入香爐內,引財氣、引福氣、引祥氣,每逢上香之日插點燃之香火于顯靈香土上,閉目叩拜祈愿,顯靈香土將引送您的祈福許愿于叩拜之神靈,源源不斷的千年法力靈氣將保佑您八方來財、 五福臨門,心想事成、百事亨通、萬事如意。
二、【五福入門法】: 家宅、商鋪、工廠、酒店、辦公等場所大門前地下,逢陰歷十五午時由主人撒入“開光顯靈香土”,能驅阻門外不祥之氣,能帶進入門五福之氣,合家平安,官財亨通。
三、【靈水平安法】: 逢初一凌晨6點在一盆清水中撒入些許“開光顯靈香土”,將此盆平安水撒于家宅四周,可化解二黑及五黃之氣,居家平安,吉祥如意。
四、【官財名旺法】: 用黃紙包些許“開光顯靈香土”,初一午時,壓于辦公桌左青龍位置的物件下,可升官運化小人,大發財旺事業;孩子房壓于文昌位,助讀書利功名。
五、【出行護身法】: 用紅布包些許“開光顯靈香土”,壓于駕駛座位下或放于扶手箱內,可保開車平安。出差時放于隨身包內,可起到護身避災化邪之功效。
六、【沖煞化解法】: 將“開光顯靈香土”用紅布裹三層,然后放入香爐內,將神爐置放或固定于各種沖煞對面,三叩神爐,九拜八方,從此即可化解屋外各種沖煞。
七、【夫妻恩愛法】: 將兩人的生辰八字寫在黃紙上,用黃紙包入些許“開光顯靈香土”,放在床下有助化解相沖相克,因為開光顯靈香土有五行息息相化能量,能幫助夫妻恩愛,和睦共處。
八、【扶正延年法】: 五張黃紙,用紅筆依次分別在每張紙上寫:木(安)、火(祿)、土(壽)、金(財)、水(福),然后在每張紙中包入些許“開光顯靈香土”,將五包神品壓于床下或門后,此法可驅邪扶正,富貴延年,對老人或小孩有多病驚嚇癥狀者有效。

【光孝寺大雄寶殿是什么佛菩薩】

寺廟大雄寶殿正面供奉佛像,供奉佛像一般是供奉釋迦牟尼佛,但也有供奉毗盧遮那佛,盧舍那佛,阿彌陀佛的。大雄寶殿兩邊一般供奉18阿羅漢。大雄寶殿背面一般供奉三大師像,就是觀音菩薩,普賢菩薩,文殊菩薩。

【北鎮青巖寺的情況.】

青巖寺風景區位于北寧市常興店鎮境內,醫巫閭山中麓,占地 13平方千米,距北寧市 25公里。青巖寺始建于北魏,興盛于中唐,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悠久歷史,它文化底蘊深厚,佛教氛圍濃重,為渤海國僧人釋·貞素所建,原稱千秋萬古寺,明代易名青巖寺。 1985年被省批準為宗教活動場所,這里是融宗教與旅游為一體的著名風景區,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八景十二奇觀”蔚為壯麗。青巖寺分上院、中院、下院及文殊院(古稱魁星閣)、娘娘殿、財神殿、圣水院、觀音殿等多處禪院,最為上院供奉的“歪脖老母”名聞天下。據《東北古跡軼聞》記載:“南海落潮,現一青石佛像,請至青巖山云中古洞。群工人移石像及門不能入,有戲之者曰:‘老佛若一歪脖則可入。’言已,佛像之頸即歪,眾皆駭,從容移入。吃驚老佛顯圣,皆肅然起敬而出,忘請老佛正脖,故至今尚歪”。“ 歪脖老母”為觀世音菩薩三十二化身之一。其后,明朝萬歷四年,清朝光緒十六年都曾重修。
古往今來,特別是近幾年來,每天到此觀光旅游,降香拜佛者絡繹不絕。尤其是每年農歷的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廟會,春節、五·一、十·一、黃金周,每月的初一、十五上香日以及青巖寺諸佛節令,更是香客如云,紛至沓來。
山門
山門上書寫的“青巖寺”三個大字,是由中國已故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題寫。站在山門處,可望由趙樸初先生書寫的“青巖圣境”四個大字鎏刻在懸崖絕壁之上。
電瓶車路
電瓶車路是由觀軍場村出資修建的,也是我市諸多風景區中第一條電瓶車路。共有電瓶車八輛,乘員十四人,線路長 500米,由山門至大雄寶殿下院,上下車站點均采用仿明清式建筑。挑選十八歲至二十五歲的美麗少女擔任駕駛員。電瓶車路的開通為廣大游客進山旅游提供了方便,又為青巖寺景區增添了一道靚麗的景觀。
圣水院
圣水院全堂佛像開光盛況
圣水院是進入青巖寺景區的第一座大型佛殿,因有圣水井而得名。甘洌的泉水從石縫中涌出,傳說此泉水具有治病養顏、強身健體之功效。圣水院左臨小溪,右倚崇山,院中雕有滴水觀音立身佛像一尊。游人至此燃一柱香,飲一杯圣水,定會使人賞心悅目,樂趣橫生。在圣水院的后山,建有高大的露天彌勒佛一尊,他右手托金元寶,左手持佛珠,面露笑容,喜迎八方游客。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開光盛況
著名的大雄寶殿為仿明清重檐式建筑,是由中國已故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題寫的殿名。該大殿是由原來的三小間改建成為長 22米、寬 14米、高 15米的五開間大殿。室內重塑三如來佛像(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佛)及十八羅漢像。在大雄寶殿下方,建有兩座大型的漢白玉和花崗巖浮雕,面朝東方的第一座浮雕雕刻有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共計 320平方米,用漢白玉雕刻而成,為趙樸初先生題寫的碑文。面朝北方的第二座浮雕雕刻的是歪脖老母傳說,共計 304平方米,是用閭山特有的花崗巖雕刻而成,所雕刻的人物栩栩如生,再現當年“歪脖老母”顯圣時的感人情景。
在大雄寶殿的正前方,建有天王殿和鐘鼓二樓,殿內供奉有彌勒佛、韋馱菩薩、四大天王。
羅漢山
進入青巖山,跨過山門,便能看見著名的羅漢山。遠遠望去,一尊尊巨大的羅漢威嚴而立。羅漢山上供奉有 500羅漢,均由漢白玉雕刻而成。 500羅漢造型極富變化,眾羅漢似僧非僧,似佛非佛,有文有武,有老有少。有怒目的金剛、沉思的比丘、赤腳的行者、袒腹的彌陀,皆惟妙惟肖、神態各異。在 500羅漢山的頂端,建有普賢菩薩的坐騎、佛教的吉祥物 ——吉象一尊。它象征著吉祥如意,永保天下太平。在 500羅漢的簇擁下,一尊漢白玉釋迦牟尼佛像座落在羅漢山中央,廣大信士爭相朝拜,以求佛主保佑。
觀音殿
觀音殿座落于羅漢山上,殿中供奉著凈瓶觀音,即“飛來佛”。飛來佛為紫銅塑像,是大明宣德年間制品,造型美觀,神態超然入化,手持凈瓶,向人間遍灑甘露,祈者必得身心安樂,福壽綿長。
戀人松
羅漢山下,路的兩側,有一對蒼松結伴而立,挺撥青翠,直沖云霄,兩樹枝杈在空中相互交錯,好像一對情意綿綿的戀人,并立搭肩,共敘衷腸一般。
十方爐
十方者為上下合八方,于此十方爐燃香諸佛皆受之,如信息達知諸佛,佛知我來也,必令您心清氣爽,豁然頓悟。凡所請之粗香、大香、高香必須在此燃升。再至各佛殿以三柱檀香或其他細香敬拜,默禱所求之事,定會使您心想事成,萬事如意。
九龍壁
九龍壁長22米,高 3米。九條龍興云吐霧,盤旋回繞,栩栩如生。龍乃中國圖騰,有奮發向上,龍蟠福地之意。
影壁山
也叫屏風山,或錦屏山,在下院對面,齊刷刷的如橫劈下來的一般,擋住了陽光,陰影籠罩住寺院,給寺院增添了一種幽靜、神奇色。
伽藍殿
伽藍殿內供奉的是伽藍菩薩,即武財神 ——關羽。他集三教于一身,在佛教中是伽藍菩薩,在道教中是武財神,在儒教中是武圣人。他具有司命祿、佑科舉、招財進寶等全能的法力。所以民間各行各業婦儒老幼對萬能的伽藍菩薩頂禮膜拜,遠超過其他神佛。
登善亭
亭子的名稱是由“從善如登,從惡如崩”中衍化來的,意思就是說人做好事是十分困難的,它既需要我們腳踏實地從零做起,又要一步一步努力地艱難付出。亭柱所懸楹聯為閭山詩人徐長鴻先生撰,遼西書法家任國翥先生書。聯云:“善德要求真,舉步須登千級路;利名終是幻,洗心且看一亭云。”亭中石上有碑文,記載明萬歷年間重修青巖寺之事。
南極仙翁
壽神 ——南極仙翁是由漢白玉雕刻而成,他右手持龍頭拐杖,左手托壽桃,右側立有一梅花神鹿。老壽星慈眉善目,笑迎八方四海游客。該神像是由阜新信士孫全文、孫全武、孫全金三兄弟敬請。
藥師佛殿
走過登善亭便到了藥師佛殿,殿內供奉的是東方凈琉璃世界的教主藥師佛,與左右兩邊的日光菩薩、月光菩薩合稱為東方三圣,又稱藥師三圣。據說藥師佛曾發下 12條宏大的志愿,主要有除去一切眾生病,令身心安樂,使眾生解除劫賊橫難,使饑渴眾生得以上食,使貧乏無衣食者得衣食,轉女為男等渡一切苦難。故信士們認為他能使眾生離苦得樂,去憂解難,消災延壽。因此,又稱他為消災延壽藥師佛。
猴石
在藥師佛殿西南,去上院的半山腰處,有一巨石迎面而立,高約 3米多,其狀類猿,稱為“猴石”。宛如蹲在道旁恭候游客一般。
龜石
離猴石不遠處,路邊有一龜形石,高 3米,長 4米,寬 2米,形如龜,因此稱之為“龜石”。神話傳說,它是東海龍王敖光手下守護渤海的大將軍,特派來守青巖山的。
進香殿
經過讀書軒,走過半步階,前面隱映在林中的佛殿便是進香殿,俗稱中院。殿內供奉的是觀音菩薩的站像,左為善財,右為龍女,也是歪脖老母的原身塑像。在此燃一柱香就是給老母報道的意思。同時進香殿也供年邁體衰步履艱難的信士在此望山朝拜。
老虎洞
站在進香殿向西南嶺上望去,可以看見一個幽深的石洞便是老虎洞。洞口寬約 5米,洞深 10米,洞內寬 7米,系天然形成,有一人造“猛虎”守在洞中。在清朝以前,閭山青巖寺一帶老虎經常出沒,現如今老虎早已絕跡,但游人看到黑黝黝的虎洞,猶有望而生畏之感。
九道彎
由進香殿向上行走,經龍爪松,過抱曲關,又別有天地。隨著山回路轉,有一處巧借山勢,開鑿而成的盤山路徑,一邊是懸崖絕壁,一側是幽深山谷,地形險峻,這就是通向上院必經之路的九道彎。
娘娘殿
娘娘殿開光法會
娘娘殿為重檐仿明清建筑,俗稱送子觀音殿。殿內供奉有觀世音菩薩像三尊,廣大善男信女爭相朝拜,香火極其旺盛。
青巖香鼎
在娘娘殿的北側有一巨大的金鼎,在金鼎的上方聳立三柱神香,大鼎的四足纏滿了紅綬帶,意寓著平安吉祥。該青銅大鼎是由阜新信士孫全文、孫全武、孫全金三兄弟捐資修建的,可謂功德無量。
龍飲澗
青巖寺上院有天然泉水三處。東邊的一處名曰“龍飲澗”,是峰頂上的一股泉水飛流而下形成的瀑布,落入澗中水池內。古人在澗壁上刻有“玉龍飲澗”,“天與甘露”和“圣水池”摩崖,雖年深日久,但還可依稀辨認。西側還有一泉,從上部懸崖石縫中流入井底,為寺僧食用井,俗你“寶井”,這兩處泉水,為滲山水,甘洌可口,冬不封凍,四季不涸,在這懸巖陡壁間,能有此雙泉水,可稱奇景,據化驗此泉水為優質滲山水,無味無害,雖不能消災治病,但搓手洗臉,可風塵頓消,沉淀后,可以食用。山頂還有一泉,和這兩個泉水相似。
十不全亭
十不全亭內供奉的是一尊殘疾佛像,稱為“十不全”。他是民間神祗,他原為英俊健康之青年,因看到民間多疾病,立志學醫,在自己身上試針試藥,受盡折磨成了一個殘疾人。為了紀念他敢于為中國醫藥獻身的精神,故而千百年來民間百姓奉以香火以示紀念。
老母洞
老母洞是一座天然加人工鑿成的石洞,洞深5.5米,寬高各 4米,洞口高 1.8米,洞內供奉的是觀音菩薩像,通稱“觀音老母”,因稱此洞為“觀音老母洞”,簡稱“老母洞”。“老母”像用花崗巖雕成。奇怪的是,各地寺廟觀音像眾多,不論座像或站像,頭部都是正面的,不偏不倚,然而此洞的觀音像,頭向一側傾斜,故稱“歪脖老母”。“老母洞”內,“老母”端坐在神臺上,神志端祥,目視前方,手托玉瓶,一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神態。石像雕工精湛,造藝頗深。兩旁塑有善財童子和龍女像,兩側神臺上還塑有十八羅漢像。佛龕有一副楹聯寫的是:“白蓮臺上慈悲主,紫竹林中自在佛”。洞口上端的橫額刻有“虛無真境”四字。人們把“歪脖老母”看作是“吉祥”、“美好”的象征,表達人們祈求吉祥幸福,消災除惡的愿望。千百年來,老母香火不斷,前來降香、朝拜、許愿、還愿、游覽、觀光者絡繹不絕,因此,關于老母靈驗的傳說不絕于耳。
仙人橋和藏寶洞
在老母洞東側是半壁樓。過半壁樓,有一處獨石橋,橋長1.5米,寬僅盈尺,橋下懸空,淵深壁絕,不說人行,就連猛獸也難通過,一失足便會粉身碎骨。令人見之,無不目瞪口呆,大驚失色。凡人無法通過,因稱石板橋為“仙人橋”。橋東“藏寶洞”有一間房屋大小。傳說,洞內藏有青巖寺鎮山之寶和珍貴經書文物,因稱石洞為“藏寶洞”,是青巖寺的又一奇妙景觀。
文殊院
文殊院是青巖寺風景區位置最高的一座佛殿,殿內供奉的是大智文殊佛,佛教認為文殊菩薩以智慧第一,辨才第一,學問深廣,被稱為大智。每到中高考到來之即,許多學子的父母都為自已的子女求學求智慧,以考取更高的學府。
青巖奇松
青巖寺景區奇松多,除戀人松外,青巖山后有株蒼松奇特挺拔,獨具神韻,樹齡足有六百年以上,尊為“神松”。不遠處還有一株古松,盤根虬干,樹葉參天,兩人合抱而圍,其手尚不能相搭,人稱萬年松。西坡還有一株古松,根部被山洪沖露,橫臥于地上,形成蒼龍臥坡之勢,被稱為“臥龍松”。原老母洞附近,有古松數十株,儼如華蓋,現僅存其二。
障鷹臺
上院東部有一座秀聳云端的高峰,海拔 621米,是閭山南部最高峰,連老鷹也難以飛過,故名“障鷹臺”。如站峰頂,舉目環視,頓覺心寬地闊,風景格外迷人。
東路景觀
從障鷹臺至圣水殿之間,還有一條上下山路,分布著數處景觀。障鷹臺西有一座“亂石棚”,東南是“通天洞”。過通天洞兩壁夾立,只見青天一縫,名為“一線天”。向南下行,是“珍珠湖”。湖東北是高麗城,有一座“了望臺”。湖南經臥虎石可望“碧水泉”。
西路景觀
在青巖寺西部,還有兩處景觀,一處為雙人石,另一處為鴿子洞。
***小松博客搜集整理、轉載請注明***

【青巖寺供奉哪些神(shen)像】

青巖寺風景區1985年被遼寧省批準為宗教活動場所,這里是融宗教與旅游為一體的著名風景區,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八景十二奇觀”蔚為壯麗。青巖寺有上、中,下三院。進了由趙樸初親筆題字“青巖寺”的山門,踏上石鋪甬道,來到群峰環抱的山腳下,就是青巖寺下院。下院寺門上書“天開靜域”,寺院建有大雄寶殿、天王殿、配殿、禪堂等。大雄寶殿內供奉釋迦牟尼、南海大士等佛像姿態各異,栩栩如生。整個寺院富麗堂皇,氣勢壯觀。
關外多山,以閭山居首;閭山多寺,以青巖寺為奇。青巖寺位于遼寧省北鎮市常興店鎮西部之閭山深處,其建筑位置險要,結構布局奇特。更與層巒翠嶂,古木幽林掩映成趣,成為閭山的著名旅游勝地之一。其后,明朝萬歷四年,清朝光緒十六年都曾重修。
青巖寺始創于北魏,盛于中唐。至今香火綿延。常盛不衰。青巖寺分上中下三院,下院建于群峰環抱之中,形同坐井觀天;建有“大雄寶殿”、“天王殿”、“鐘樓”、“鼓樓”等,院中青桐翠柏,郁郁森森。中院坐落于香爐峰上,香煙裊裊,崗氣蒸騰。上院筑于險涯絕壁之畔,勢若凌空飛懸,風景佳絕,數百米峭壁間退出一剎天然階臺,邊緣筑一帶磚墻,墻下深淵眩目,群嶺如煙。
編輯本段
典故
尤為上院“歪脖老母”名聞天下。據《東北古跡軼聞》載:南海落潮,現一青石佛像,請至青 巖山云中古洞,群工人移石像及門不能入,有戲之者曰:老佛若一歪脖則可入,言已,佛像之頸即歪。眾皆駭,吃驚老佛顯圣。從容移入,皆肅然起敬而出,忘請老佛正脖,故至今尚歪。“歪脖老母”是“世界唯一,中國僅有”的一尊佛像,為觀世音菩薩三十二化身之一。
古往今來,特別是近幾年來,每天到此降香朝拜、觀光旅游者絡繹不絕。尤其是每年農歷的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廟會,五·一、十·一黃金周、春節長假,每月的初一十五上香日以及青巖寺諸佛節令,更是香客如云,摩肩接踵。
出下院,踏上百曲云階,經讀山軒曲廊,進香殿,過抱曲關,走九道彎棧道,再拾級而上,使可到達上院。上院筑于陡崖 絕壁之畔,勢若凌空飛懸,風景絕佳。穿越上書“青巖古剎”四字的山門,沿石階而下,一片神奇的天地便展現在眼前。數百米壁間退出一條天然階臺,階臺背靠絕壁,面臨深淵。臺上古寺莊嚴,松蔭蔽日,院內清泉垂瀑,霧繞云封。在水簾壁旁有一石洞,洞門匾額刻有“虛無真境”四字,石洞中,蓮花臺上端坐一尊神態超然的石雕觀音,谷稱“歪脖老母”。因其造型奇特,故遠近聞名。據《東北古跡軼聞》載:當年,這尊石雕觀世音佛像雕刻完畢,眾僧人選擇吉日,率山民抬著佛像進佛殿。可是,由于佛像高,洞口低,無法將佛像抬入洞中。正當眾人急的沒有辦法時,有人戲言,“如果老母把頭歪一下,就能進去了。”話音剛落,人們見石佛果真把頭歪向一邊,眾僧人與山民便順利的將石佛抬入洞中,穩穩的安放在蓮花寶座上。
編輯本段
青巖風光
山門
山門上書寫的“青巖寺”三個大字,是由中國已故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題寫。站在山門處,可望由趙樸初先生書寫的“青巖圣境”四個大字鎏刻在懸崖絕壁之上。
電瓶車路
電瓶車路是由觀軍場村出資修建的 青巖寺山路,也是我市諸多風景區中第一條電瓶車路。共有電瓶車八輛,乘員十四人,線路長 500米,由山門至大雄寶殿下院,上下車站點均采用仿明清式建筑。挑選十八歲至二十五歲的美麗少女擔任駕駛員。電瓶車路的開通為廣大游客進山旅游提供了方便,又為青巖寺景區增添了一道靚麗的景觀。
圣水院
圣水院全堂佛像開光盛況
圣水院是進入青巖寺景區的第一座大型佛殿,因有圣水井而得名。甘洌的泉水從石縫中涌出,傳說此泉水 青巖寺圣水院具有治病養顏、強身健體之功效。圣水院左臨小溪,右倚崇山,院中雕有滴水觀音立身佛像一尊。游人至此燃一柱香,飲一杯圣水,定會使人賞心悅目,樂趣橫生。在圣水院的后山,建有高大的露天彌勒佛一尊,他右手托金元寶,左手持佛珠,面露笑容,喜迎八方游客。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開光盛況
著名的大雄寶殿為仿明清重檐式建筑,是由中國已故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題寫的殿名。該大殿是由原來的三小間改建成為長 22米、寬 14米、高 15米的五開間大殿。室內重塑三如來佛像(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佛)及十八羅漢像。在大雄寶殿下方,建有兩座大型的漢白玉和花崗巖浮雕,面朝東方的第一座浮雕雕刻有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共計 320平方米,用漢白玉雕刻而成,為趙樸初先生題寫的碑文。面朝北方的第二座浮雕雕刻的是歪脖老母傳說,共計 304平方米,是用閭山特有的花崗巖雕刻而成,所雕刻的人物栩栩如生,再現當年“歪脖老母”顯圣時的感人情景。 青巖寺歪脖老母在大雄寶殿的正前方,建有天王殿和鐘鼓二樓,殿內供奉有彌勒佛、韋馱菩薩、四大天王。
羅漢山
青巖寺
進入青巖山,跨過山門,便能看見著名的羅漢山。遠遠望去,一尊尊巨大的羅漢威嚴而立。羅漢山上供奉有 500羅漢,均由漢白玉雕刻而成。 500羅漢造型極富變化,眾羅漢似僧非僧,似佛非佛,有文有武,有老有少。有怒目的金剛、沉思的比丘、赤腳的行者、袒腹的彌陀,皆惟妙惟肖、神態各異。在 500羅漢山的頂端,建有普賢菩薩的坐騎、佛教的吉祥物 ——吉象一尊。它象征著吉祥如意,永保天下太平。在 500羅漢的簇擁下,一尊漢白玉釋迦牟尼佛像座落在羅漢山中央,廣大信士爭相朝拜,以求佛主保佑。
觀音殿
觀音殿坐落于羅漢山上,殿中供奉著凈瓶觀音,即“飛來佛”。飛來佛為紫銅塑像,是大明宣德年間制品,造型美觀,神態超然入化,手持凈瓶,向人間遍灑甘露,祈者必得身心安樂,福壽綿長。
戀人松
羅漢山下,路的兩側,有一對蒼松結伴而立,挺撥青翠,直沖云霄,兩樹枝杈在空中相互交錯,好像一對情意綿綿的戀人,并立搭肩,共敘衷腸一般。
十方爐
十方者為上下合八方,于此十方爐燃香諸佛皆受之,如信息達知諸佛,佛知我來也,必令您心清氣爽,豁然頓悟。凡所請之粗香、大香、高香必須在此燃升。再至各佛殿以三柱檀香或其他細香敬拜,默禱所求之事,定會使您心想事成,萬事如意。
漢白玉滴水觀音
滴水觀音在青巖寺的圣水院大殿里,供奉著滴水觀音,觀音菩薩手執凈瓶,清澈的泉水從凈瓶中汩汩流出,拜佛 滴水觀音[1]者可以自備器皿,在此接圣水,飲者可消災祛病,吉祥如意。傳說很久以前,這里連年大旱,瘟疫流行,民不聊生,餓殍遍地。觀音菩薩見到這里的情景,動了大慈大悲之心,將凈瓶圣水倒入山中古井,剎時,古井中一股清澈甘泉涌出井口。當地百姓飲了圣水,頓時身輕氣爽,疾病消除,小山村沸騰了,人們奔走相告,是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救了咱們的命。之后,人們就在這里修了圣水院,消息越傳越遠,前來祈求圣水的人們都如愿以償。
九龍壁
九龍壁長22米,高 3米。九條龍興云吐霧,盤旋回繞,栩栩如生。龍乃中國圖騰,有奮發向上,龍蟠福地之意。
影壁山
也叫屏風山,或錦屏山,在下院對面,齊刷刷的如橫劈下來的一般,擋住了陽光,陰影籠罩住寺院,給寺院增添了一種幽靜、神奇色。
伽藍殿
伽藍殿內供奉的是伽藍菩薩,即武財神 ——關羽。他集三教于一身,在佛教中是伽藍菩薩,在道教中是武財神,在儒教中是武圣人。他具有司命祿、佑科舉、招財進寶等全能的法力。所以民間各行各業婦儒老幼對萬能的伽藍菩薩頂禮膜拜,遠超過其他神佛。
登善亭
亭子的名稱是由“從善如登,從惡如崩”中衍化來的,意思就是說人做好事是十分困難的,它既需要我們腳踏實地從零做起,又要一步一步努力地艱難付出。亭柱所懸楹聯為閭山詩人徐長鴻先生撰,遼西書法家任國翥先生書。聯云:“善德要求真,舉步須登千級路;利名終是幻,洗心且看一亭云。”亭中石上有碑文,記載明萬歷年間重修青巖寺之事。
南極仙翁
壽神 ——南極仙翁是由漢白玉雕刻而成,他右手持龍頭拐杖,左手托壽桃,右側立有一梅花神鹿。老壽星慈眉善目,笑迎八方四海游客。該神像是由阜新信士孫全文、孫全武、孫全金三兄弟敬請。
藥師佛殿
走過登善亭便到了藥師佛殿,殿內供奉的是東方凈琉璃世界的教主藥師佛,與左右兩邊的日光菩薩、月光菩薩合稱為東方三圣,又稱藥師三圣。據說藥師佛曾發下 12條宏大的志愿,主要有除去一切眾生病,令身心安樂,使眾生解除劫賊橫難,使饑渴眾生得以上食,使貧乏無衣食者得衣食,轉女為男等渡一切苦難。故信士們認為他能使眾生離苦得樂,去憂解難,消災延壽。因此,又稱他為消災延壽藥師佛。
猴石
在藥師佛殿西南,去上院的半山腰處,有一巨石迎面而立,高約 3米多,其狀類猿,稱為“猴石”。宛如蹲在道旁恭候游客一般。
龜石
離猴石不遠處,路邊有一龜形石,高 3米,長 4米,寬 2米,形如龜,因此稱之為“龜石”。神話傳說,它是東海龍王敖光手下守護渤海的大將軍,特派來守青巖山的。
進香殿
經過讀書軒,走過半步階,前面隱映在林中的佛殿便是進香殿,俗稱中院。殿內供奉的是觀音菩薩的站像,左為善財,右為龍女,也是歪脖老母的原身塑像。在此燃一柱香就是給老母報道的意思。同時進香殿也供年邁體衰步履艱難的信士在此望山朝拜。
老虎洞
站在進香殿向 青巖寺老虎洞內西南嶺上望去,可以看見一個幽深的石洞便是老虎洞。洞口寬約 5米,洞深 10米,洞內寬 7米,系天然形成,有一人造“猛虎”守在洞中。在清朝以前,閭山青巖寺一帶老虎經常出沒,現如今老虎早已絕跡,但游人看到黑黝黝的虎洞,猶有望而生畏之感。
九道彎
由進香殿向上行走,經龍爪松,過抱曲關,又別有天地。隨著山回路轉,有一處巧借山勢,開鑿而成的盤山路徑,一邊是懸崖絕壁,一側是幽深山谷,地形險峻,這就是通向上院必經之路的九道彎。
娘娘殿
娘娘殿開光法會 青巖寺娘娘殿娘娘殿為重檐仿明清建筑,俗稱送子觀音殿。殿內供奉有觀世音菩薩像三尊,廣大善男信女爭相朝拜,香火極其旺盛。
青巖香鼎
在娘娘殿的北側有一巨大的金鼎,在金鼎的上方聳立三柱神香,大鼎的四足纏滿了紅綬帶,意寓著平安吉祥。該青銅大鼎是由阜新信士孫全文、孫全武、孫全金三兄弟捐資修建的,可謂功德無量。
龍飲澗
青巖寺上院有天然泉水三處。東邊的一處名曰“龍飲澗”,是峰頂上的一股泉水飛流而下形成的瀑布,落入澗中水池內。古人在澗壁上刻有“玉龍飲澗”,“天與甘露”和“圣水池”摩崖,雖年深日久,但還可依稀辨認。西側還有一泉,從上部懸崖石縫中流入井底,為寺僧食用井,俗你“寶井”,這兩處泉水,為滲山水,甘洌可口,冬不封凍,四季不涸,在這懸巖陡壁間,能有此雙泉水,可稱奇景,據化驗此泉水為優質滲山水,無味無害,雖不能消災治病,但搓手洗臉,可風塵頓消,沉淀后,可以食用。山頂還有一泉,和這兩個泉水相似。
十不全亭
十不全亭內供奉的是一尊殘疾佛像,稱為“十不全”。他是民間神祗,他原為英俊健康之青年,因看到民間多疾病,立志學醫,在自己身上試針試藥,受盡折磨成了一個殘疾人。為了紀念他敢于為中國醫藥獻身的精神,故而千百年來民間百姓奉以香火以示紀念。
老母洞
老母洞是一座天然加人工鑿成的石洞,洞深5.5米,寬高各 4米,洞口高 1.8米,洞內供奉的是觀音菩薩
青巖寺風光(1)(20張)像,通稱“觀音老母”,因稱此洞為“觀音老母洞”,簡稱“老母洞”。“老母”像用花崗巖雕成。奇怪的是,各地寺廟觀音像眾多,不論座像或站像,頭部都是正面的,不偏不倚,然而此洞的觀音像,頭向一側傾斜,故稱“歪脖老母”。“老母洞”內,“老母”端坐在神臺上,神志端祥,目視前方,手托玉瓶,一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神態。石像雕工精湛,造藝頗深。兩旁塑有善財童子和龍女像,兩側神臺上還塑有十八羅漢像。佛龕有一副楹聯寫的是:“白蓮臺上慈悲主,紫竹林中自在佛”。洞口上端的橫額刻有“虛無真境”四字。人們把“歪脖老母”看作是“吉祥”、“美好”的象征,表達人們祈求吉祥幸福,消災除惡的愿望。千百年來,老母香火不斷,前來降香、朝拜、許愿、還愿、游覽、觀光者絡繹不絕,因此,關于老母靈驗的傳說不絕于耳。
仙人橋和藏寶洞
在老母洞東側是半壁樓。過半壁樓,有一處獨石橋,橋長1.5米,寬僅盈尺,橋下懸空,淵深壁絕,不說人行,就連猛獸也難通過,一失足便會粉身碎骨。令人見之,無不目瞪口呆,大驚失色。凡人無法通過,因稱石板橋為“仙人橋”。橋東“藏寶洞”有一間房屋大小。傳說,洞內藏有青巖寺鎮山之寶和珍貴經書文物,因稱石洞為“藏寶洞”,是青巖寺的又一奇妙景觀。
文殊院
文殊院是青巖寺風 青巖寺文殊院景區位置最高的一座佛殿,殿內供奉的是大智文殊佛,佛教認為文殊菩薩以智慧第一,辨才第一,學問深廣,被稱為大智。每到中高考到來之即,許多學子的父母都為自已的子女求學求智慧,以考取更高的學府。
青巖奇松
青巖寺景區奇松多,除戀人松外,青巖山后有株蒼松奇特挺拔,獨具神韻,樹齡足有六百年以上,尊為“神松”。不遠處還有一株古松,盤根虬干,樹葉參天,兩人合抱而圍,其手尚不能相搭,人稱萬年松。西坡還有一株古松,根部被山洪沖露,橫臥于地上,形成蒼龍臥坡之勢,被稱為“臥龍松”。原老母洞附近,有古松數十株,儼如華蓋,現僅存其二。
障鷹臺
上院東部有一座秀聳云端的高峰,海拔 621米,是閭山南部最高峰,連老鷹也難以飛過,故名“障鷹臺”。如站峰頂,舉目環視,頓覺心寬地闊,風景格外迷人。
東路景觀
從障鷹臺至圣水殿之間,還有一條上下山路,分布著數處景觀。障鷹臺西有一座“亂石棚”,東南是“通天洞”。過通天洞兩壁夾立,只見青天一縫,名為“一線天”。向南下行,是“珍珠湖”。湖東北是高麗城,有一座“了望臺”。湖南經臥虎石可望“碧水泉”。
西路景觀
在青巖寺西部,還有兩處景觀,一處為雙人石,另一處為鴿子洞。
編輯本段
廟會節日
正月 初一:彌勒佛圣誕,先拜父母,再拜“歪脖老母”,一年吉祥如意 初五:拜關帝(伽藍菩薩)接五路財神 初七:人日拜“歪脖老母”一生順達 初八:順意節,拜彌勒佛 廿五:老天
青巖寺風光(2)(20張)倉,拜老母庫滿倉盈 二月 初二:玉龍抬頭,土地正神圣誕 初八:釋迦牟尼出家 十九:觀音菩薩圣誕 廿一:普賢菩薩圣誕 三月 初六:眼光娘娘圣誕 四月 初四:文殊菩薩圣誕 初八:釋迦牟尼圣誕 十五:釋迦牟尼成佛 十七:送子娘娘圣誕 十八:娘娘廟會 五月 十三:伽藍菩薩圣誕(關羽磨刀日) 六月 初三:韋馱圣誕 十一:井泉龍王圣誕(上院龍飲澗) 十九:觀音菩薩成道 廿四:財神圣誕 七月 十五:地藏王菩薩圣誕 三十:地藏王成道日 八月 初九:壽星圣誕,拜壽星,授王杖,延年益壽 十五:關羽圣誕 九月 十九:觀音菩薩出家 三十:藥師琉璃光佛圣誕 十月 初十:十不全圣誕 十一月 十七:阿彌陀佛圣誕 十二月 初八:釋迦牟尼成道 每月初一、十五拜佛、誦經,佛法加持,功德無量。 每月初三、十三、廿三拜山神土地,五谷豐登,六畜興旺,家宅平安,事業隆裕。

標簽: 東寧縣金光寺大雄寶殿開光菩薩顯靈 東寧金光寺大雄寶殿開光奇景東寧金光寺開光奇景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