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视频官网

五行大義簡介,五行大義白話

【《五行大義》pdf下載在線(xian)閱讀全文,求(qiu)百度網盤云(yun)資源】

《五行大義》((隋)蕭吉)電子書網盤下載免(mian)費(fei)在線(xian)閱讀

鏈(lian)接: //pan.baidu.com/s/14-z17T5NamUhUOjpzNcXRg

提取碼: qjdd ?

書名:五行大義

作者:(隋)蕭吉

譯者:錢杭

豆瓣評分:8.6

出(chu)(chu)版社:上海書店出(chu)(chu)版社

出版年份:2001

頁數:190

內容簡介:

《五(wu)行(xing)大義》是隋(sui)代著名學(xue)(xue)者蕭吉的(de)一部專論五(wu)行(xing)的(de)著作。該(gai)(gai)書是中國歷史上關于五(wu)行(xing)學(xue)(xue)說最為權威的(de)讀本。書中對我國傳統的(de)五(wu)行(xing)思(si)想作了全面的(de)講解,分門別類(lei),深入淺出、文字(zi)流(liu)暢,析(xi)義明白。該(gai)(gai)書范圍(wei)極廣,包括了五(wu)行(xing)與(yu)河洛,五(wu)行(xing)與(yu)納甲、納音,五(wu)行(xing)與(yu)干支(zhi)等各方面的(de)知識(shi)。李(li)約(yue)瑟亦曾提及(ji)該(gai)(gai)書,謂之(zhi)(zhi)為迷信成(cheng)份最少(shao),科學(xue)(xue)成(cheng)份最多。可見該(gai)(gai)書對于文史及(ji)思(si)想研究學(xue)(xue)者之(zhi)(zhi)重要。

【《五(wu)行大義》epub下載(zai)在線閱(yue)讀全文,求百度(du)網盤云資源】

《五行大(da)義(yi)》((隋(sui))蕭吉)電子書(shu)網盤(pan)下載免費在線(xian)閱讀(du)

鏈(lian)接: //pan.baidu.com/s/1Q_uCYIVshCzT5eaSusNP7w

提取碼: dai8 ?

書名:五行大義

作者:(隋)蕭吉

譯者:錢杭

豆瓣評分:8.6

出(chu)版社:上海書店出(chu)版社

出版年份:2001

頁數:190

內容簡介:

《五(wu)行(xing)(xing)(xing)大義》是隋代著名學(xue)(xue)者蕭吉的一(yi)部(bu)專論五(wu)行(xing)(xing)(xing)的著作(zuo)。該書(shu)是中國歷史上關于五(wu)行(xing)(xing)(xing)學(xue)(xue)說最(zui)為權威的讀本(ben)。書(shu)中對(dui)我國傳統的五(wu)行(xing)(xing)(xing)思想作(zuo)了全面的講解,分門別類,深入淺出、文字(zi)流暢,析義明(ming)白。該書(shu)范(fan)圍極廣,包括了五(wu)行(xing)(xing)(xing)與(yu)河洛,五(wu)行(xing)(xing)(xing)與(yu)納甲、納音,五(wu)行(xing)(xing)(xing)與(yu)干支等各方面的知識。李(li)約瑟亦曾提(ti)及該書(shu),謂之為迷信(xin)成(cheng)份最(zui)少,科學(xue)(xue)成(cheng)份最(zui)多。可見(jian)該書(shu)對(dui)于文史及思想研究學(xue)(xue)者之重要。

【《五行大義(yi)》txt下載在線閱讀(du)全文,求百度(du)網盤云(yun)資源】

《五(wu)行大(da)義》((隋(sui))蕭吉)電子書(shu)網盤(pan)下載免費在線閱讀(du)

鏈接: //pan.baidu.com/s/1t-hgfy3cVrFvSNhr3R-Y7g

提取碼: ua7h ?

書名:五行大義

作者:(隋)蕭吉

譯者:錢杭

豆瓣評分:8.6

出(chu)版(ban)社:上海書店出(chu)版(ban)社

出版年份:2001

頁數:190

內容簡介:

《五(wu)(wu)(wu)行大義(yi)》是隋(sui)代(dai)著(zhu)名(ming)學(xue)者蕭吉的(de)一部專論五(wu)(wu)(wu)行的(de)著(zhu)作(zuo)。該書(shu)(shu)是中國(guo)(guo)歷(li)史(shi)上關于五(wu)(wu)(wu)行學(xue)說最(zui)(zui)為(wei)權威的(de)讀(du)本。書(shu)(shu)中對(dui)我(wo)國(guo)(guo)傳統的(de)五(wu)(wu)(wu)行思想作(zuo)了全面(mian)的(de)講解,分門別類,深入(ru)淺出、文字流暢,析義(yi)明白。該書(shu)(shu)范圍(wei)極廣,包括了五(wu)(wu)(wu)行與(yu)河(he)洛,五(wu)(wu)(wu)行與(yu)納(na)甲、納(na)音,五(wu)(wu)(wu)行與(yu)干(gan)支(zhi)等各方面(mian)的(de)知識(shi)。李約(yue)瑟亦曾提(ti)及該書(shu)(shu),謂之(zhi)(zhi)為(wei)迷信成份最(zui)(zui)少,科學(xue)成份最(zui)(zui)多。可見(jian)該書(shu)(shu)對(dui)于文史(shi)及思想研究學(xue)者之(zhi)(zhi)重要。

【誰能(neng)幫我解釋一下:壬子 辛亥(hai) 庚戌(xu) 己酉(you) 戊申 丁未 是什(shen)么意思】

天干地支
開放分類: 時間、傳統文化、歷法、生肖、計時
目錄? 【簡介】
? 【來源】
? 【含義】
? 【作用】
? 【天干地支與夏歷】
? 【天干地支紀年】
? 【天干地支紀月】
? 【天干地支紀日】
? 【天干地支紀時】
? 【天干地支次序表】
? 【地支與五行、方位的關系】
? 【天干與五行、方位的關系】
? 【天干地支紀時】
? 【天干地支次序表】
? 【地支與五行、方位的關系】
? 【天干與五行、方位的關系】
【簡介】
天干地支簡稱“干支”,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注:十二地支對應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 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古人以此作為年、月、日、時的序號,叫“干支紀法”。
兩者按固定的順序互相配合,組成了干支紀法。天干地支在我國古代主要用于紀日,此外還曾用來紀月、紀年、紀時等
早在公元前2697年,于中華始祖黃帝建國時,命大撓氏探察天地之氣機,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為紀歷之符號。根據《五行大義》中記載,干支是大撓創制的。大撓“采五行之情,占斗機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謂之枝。有事于天則用日,有事于地則用月。陰陽之別,故有枝干名也。”
我國歷法以月球繞地球一周的時間(29.5306天)為一月,以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 365.2419 天)為一年,為使一年的平均天數與回歸年的天數相符,設置閏月。據記載,公元前六世紀中國開始采用十九年七閏月法協調陰歷和陽歷。
天干地支,是古人建歷法時,為了方便做60進位而設出的符號。對古代的中國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數字般的單純,而且后來更開始把這些符號運用在地圖、方位及時間(時間軸與空間軸)上,所以這些數字被賦于的意思就越來越多了。
古人(一說黃帝)觀測朔望月,發現兩個朔望月約是59天的概念。12個朔望月大體上是354天多(與一個回歸年的長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個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記法(十天干),產生陰陽合歷,發展出現在的天干地支;較為成熟時應該是在夏商周三代。
【來源】
它源自遠古時代對天象的觀測,是為“河圖”。
河圖和洛書,乃由天象觀察中產生的,在三代時期就成為帝王的寶貴之物。河圖和洛書構造簡明,它是中國古代的文化基石之一。清代經學家廖平,曾將詩經,易經,內經三者反復印證,證實了內經的理論本于易經,而易經之數理又取則于河洛。
河圖以十數合五方,五行,陰陽,天地之象。圖式以白圈為陽,為天,為奇數;黑點為陰,為地,為偶數。并以天地合五方,以陰陽合五行,所以圖式結構分布為:
一與六共宗居北方,因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二與七為朋居南方,因地二生炎,天七成之;三與八為友居東方,因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四與九同道居西方,因地四生金,天九成之;五與十相守,居中央,因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河圖乃據五星出沒時節而繪成。五星古稱五緯,是天上五顆行星,木曰歲星,火曰熒惑星,土曰鎮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五行運行,以二十八宿舍為區劃,由于它的軌道距日道不遠,古人用以紀日。五星一般按木火土金水的順序,相繼出現于北極天空,每星各行72天,五星合周天360度。由此可見,河圖乃本五星出沒的天象而繪制,這也是五行的來源。因在每年的十一月冬至前,水星見于北方,正當冬氣交令,萬物蟄伏,地面上唯有冰雪和水,水行的概念就是這樣形成的。七月夏至后,火星見于南方,正當夏氣交令,地面上一片炎熱,火行的概念就是這樣形成的。三月春分,木星見于東方,正當春氣當令,草木萌芽生長,所謂“春到人間草木知”,木行的概念就是這樣形成的。九月秋分,金星見于西方,古代以多代表兵器,以示秋天殺伐之氣當令,萬物老成凋謝,金行由此而成。五月土星見于中天,表示長夏濕土之氣當令,木火金水皆以此為中點,木火金水引起的四時氣候變化,皆從地面上觀測出來的,土行的概念就是這樣形成的。
【含義】
▲干者猶樹之干也。
甲:像草木破土而萌,陽在內而被陰包裹。
乙:草木初生,枝葉柔軟屈曲。
丙:炳也,如赫赫太陽,炎炎火光,萬物皆炳燃著,見而光明。
丁:草木成長壯實,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盛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繁榮。
己:起也,紀也,萬物抑屈而起,有形可紀。
庚:更也,秋收而待來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辛者,新也,萬物肅然更改,秀實新成。
壬:妊也,陽氣潛伏地中,萬物懷妊。
癸:揆也,萬物閉藏,懷妊地下,揆然萌芽。
▲支者猶樹之枝也。
子:孳也,陽氣始萌,孳生于下也。
丑:紐也,寒氣自屈曲也。
寅:髕也,陽氣欲出,陽尚強而髕演于下。
卯:冒也,萬物冒地而出。
辰:伸也,萬物舒伸而出。
巳:巳也,陽氣畢布已矣。
午:仵也,陰陽交相愕而仵。
未:眛也,日中則昃,陽向幽也。
申:伸束以成,萬物之體皆成也。
酉:就也,萬物成熟。
戌:滅也,萬物滅盡。
亥:核也,萬物收藏,皆堅核也。
【作用】
——可推算中國歷史年代
考古發現,在商朝后期帝王帝乙時的一塊甲骨上,刻有完整的六十甲子,可能是當時的日歷。這也說明在商朝時已經開始使用干支紀日了。根據考證,春秋時期魯隱公三年二月己巳(公元前720年二月初十),曾發生一次日食。這是中國使用干支紀日的比較確切的證據。而使用皇帝年號紀年則是漢武帝時期的建元年號。
干支法在中國古代一直使用,從未間斷。因此對研究歷史非常有幫助,非常容易推算歷史時間。
如《馮婉貞》:“咸豐庚申,英法聯軍白海入侵。”咸豐,皇帝年號;庚申,干支紀年。
【天干地支與夏歷】
天干地支簡稱干支,是夏歷中用來編排年號和日期用的。
歷法用天干、地支編排年號和日期,天干共十個字,因此又稱為“十天干”,其排列順序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個字,排列順序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為陽干,乙、丁、己、辛、癸為陰干。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丑、卯、巳、未、酉、亥為陰支。
以一個干和一個地支相配,排列起來,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陽干對陽支,陰干對陰支(陽干不配陰支,陰干不配陽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稱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國人民過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環來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的。
天干地支這共二十二個的符號錯綜有序,充滿圓融性與規律性。它顯示了大自然運行的規律,即時(時間)空(方位)互動,和“陰”與“陽”的作用結果。中國歷法包含了陰陽五行的思想和自然回圈運化的規律。
年:每個干支為一年,六十個干后,又從頭算起,周而復始,循環不息。由甲子開始,滿六十年稱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稱為干支紀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開始,每個月的地支固定不變,然后依次與天干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從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剛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開始,按順序先后排列,六十日剛好是一個干支的周期。
時:由甲子時開始,但記時的地支固定不變,每天十二個時辰。
【天干地支紀年】
干支紀年萌芽于西漢,始行于王莽,通行于東漢后期。漢章帝元和二年(85年),朝廷下令在全國推行干支紀年。有人認為中國在漢武帝以前已用干支紀年。可是,其實是類似的太歲紀年,用太歲所在位置來紀年,干支只是用以表示十二辰(把黃道附一周天分為十二等分);木星(太歲)11.862年繞天一周,所以太歲約86年會多走過一辰,這叫做“超辰”。在顓頊歷上,西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是太歲在丙子,太初歷用超辰法改變為丁丑。漢成帝末年,由劉歆重新編訂的三統歷又把太初元年改變為丙子,把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從乙酉改變為丙戌。而東漢的歷學者沒用超辰法。所以太歲紀年和干支紀年從太始二年表面一樣。
干支紀年,一個周期的第一年為“甲子”(如黃巾起義口號為“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第二年為“乙丑”,依此類推,60年一個周期;一個周期完了重復使用,周而復始,循環下去。如1864年為農歷甲子年,60年后的1924年同為農歷甲子年;1865年為農歷乙丑年,1925年同為農歷乙丑年,依次類推。
必須特別注意的是干支紀年是以立春作為一年即歲次的開始,是為歲首,不是以農歷正月初一作為一年的開始。例如,1984年大致是歲次甲子年,但嚴格來講,當時的甲子年是自1984年立春起,至1985年立春止。
▲天干地支紀年與公歷的近似換算
從已知的公歷年份計算干支紀年:年份數減3,除以10的余數是天干,除以12的余數是地支。(公元前的年份則用58-“年份數除以60的余數”后計算)
也可以天干:年份÷10,得到的商不管,看余數,若余數-3得正,則按天干順序往下數,得數即為天干順序數,若余數-3為負,則+10,得到的數即為天干數,若余數為3,則為天干的最后一位,即癸。
地支:年份÷12,得到的商不管,看余數,若余數-3得正,則按地支順序往下數,得數即為地支順序數。若余數-3為負,則+12,得到的數即為地支順序數,若余數為3,則為地支的最后一位,即亥。
把天干數和地支數合并起來,即為所求的干支年份。
如:2001年查萬年歷為辛巳年,算法為:
2001÷10=200……1,1—3=—2,—2+10=8,按天干順序數到8,甲、乙、丙、丁、戊、己、庚、辛。第8位為辛。
2001÷12=166……9,9—3=6,按地支順序數到6,子、丑、寅、卯、辰、巳。第6位為巳。
按照以上計算結果,把天干、地支合并起來可知,2001年為辛巳年。
▲干支紀年與格里歷的換算
若我們把天干的甲、乙、...、壬、癸編上 0、 ......、8、9 等序號;地支的子、丑、...、戌、亥亦編上 0、1、 ......、10、11 等序號,那么:
從已知的格里歷年份計算干支紀年:年份數減4,除以10的余數是天干,除以12的余數是地支。例如:
(1972 - 4) mod 10 ≡ 8,所以天干是“壬”;
(1972 - 4) mod 12 ≡ 0,所以地支是“子”。
附:已知天干地支,如何得到當前是60年中的第幾年 (楊霖坤)
X=天干 N=地支
Y=0-5的自然數
A=0-4的自然數
Z=X+10Y
Z<=60
Z=N+12A
修改Y與A使Z=N+12A或 Z=N成立,則Z為要查詢的干枝年份。例如:用該公式來解癸酉年份,則Z為10。
【天干地支紀月】
干支紀月時,每個地支對應二十四節氣自某節氣(非中氣)至下次節氣,以交節時間決定起始的一個月期間,不是農歷某月初一至月底。許多歷書注明某農歷月對應某干支,只是近似而非全等對應。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大致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大致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大致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月大致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大致為甲寅。依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60個月合5年一個周期;一個周期完了重復使用,周而復始,循環下去。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九年癸丑年(公元53年)冬至月(大雪至小寒的月份,近似農歷十一月)就是“甲子月”。有歌訣為證: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歲戊為頭;丙辛必定尋庚起,丁壬壬位順行流;更有戊癸何方覓,甲寅之上好追求。 下表是地支紀月時對應的節氣時間段、中氣、近似農歷月份、近似陽歷月份、以及年天干和月地支構成的月干支:
月地支 節氣時間段 中氣 近似農歷月份 近似陽歷月份 甲或己年 乙或庚年 丙或辛年 丁或壬年 戊或癸年
寅月 立春—驚蟄 雨水 正月 2月 丙寅月 戊寅月 庚寅月 壬寅月 甲寅月
卯月 驚蟄—清明 春分 二月 3月 丁卯月 己卯月 辛卯月 癸卯月 乙卯月
辰月 清明—立夏 谷雨 三月 4月 戊辰月 庚辰月 壬辰月 甲辰月 丙辰月
巳月 立夏—芒種 小滿 四月 5月 己巳月 辛巳月 癸巳月 乙巳月 丁巳月
午月 芒種—小暑 夏至 五月 6月 庚午月 壬午月 甲午月 丙午月 戊午月
未月 小暑—立秋 大暑 六月 7月 辛未月 癸未月 乙未月 丁未月 己未月
申月 立秋—白露 處暑 七月 8月 壬申月 甲申月 丙申月 戊申月 庚申月
酉月 白露—寒露 秋分 八月 9月 癸酉月 乙酉月 丁酉月 己酉月 辛酉月
戌月 寒露—立冬 霜降 九月 10月 甲戌月 丙戌月 戊戌月 庚戌月 壬戌月
亥月 立冬—大雪 小雪 十月 11月 乙亥月 丁亥月 己亥月 辛亥月 癸亥月
子月 大雪—小寒 冬至 十一月 12月 丙子月 戊子月 庚子月 壬子月 甲子月
丑月 小寒—立春 大寒 十二月 1月 丁丑月 己丑月 辛丑月 癸丑月 乙丑月
干支紀月法未普遍實行,主要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
推算實例:2004年大致是農歷甲申年。那次甲申年自2004年2月4日19時56分立春起,至2005年2月4日1時43分立春止。這里的時刻是東經120度標準時。
丙寅月,2004年2月4日19時56分立春~2004年3月5日13時56分驚蟄
丁卯月,2004年3月5日13時56分驚蟄~2004年4月4日18時43分清明
戊辰月,2004年4月4日18時43分清明~2004年5月5日12時2分立夏
己巳月,2004年5月5日12時2分立夏~2004年6月5日16時14分芒種
庚午月,2004年6月5日16時14分芒種~2004年7月7日2時31分小暑
辛未月,2004年7月7日2時31分小暑~2004年8月7日12時20分立秋
壬申月,2004年8月7日12時20分立秋~2004年9月7日15時13分白露
癸酉月,2004年9月7日15時13分白露~2004年10月8日6時49分寒露
甲戌月,2004年10月8日6時49分寒露~2004年11月7日9時59分立冬
乙亥月,2004年11月7日9時59分立冬~2004年12月7日2時49分大雪
丙子月,2004年12月7日2時49分大雪~2005年1月5日14時3分小寒
丁丑月,2005年1月5日14時3分小寒~2005年2月4日1時43分大寒
【天干地支紀日】
干支紀日,60日大致合2個月一個周期;一個周期完了重復使用,周而復始,循環下去。確定的文獻指出干支紀日始于魯隱公三年夏歷二月己巳日(公元前720年二月初十)。
因為儒略歷的平年有365日,而每4年一次,公元年能被4整除,閏年有366日,平均一年365.25日,所以4年1461日和一甲子的60日,最小公倍數是29220日,合80年。這就是說,每80年,干支紀日對應的儒略歷月日日期會反復一次循環。(公元4年本來應為閏年,但因為公元前45年開始實施儒略歷后,“每隔3年”加一次閏日被誤為“每3年”加一次閏日,所以羅馬皇帝屋大維下令前5年、前1年、4年停閏以修正錯誤置閏。)
因為格里歷的平年有365日,而每4年一次,公元年能被100但非400整除,閏年有366日,平均一年365.2425日,所以400年146097日和一甲子的60日,最小公倍數是2921940日,合8000年。這就是說,每80年,干支紀日對應的格里歷月日日期若沒有遇到能被100但非400整除的公元年,會反復一次循環,但整體而言,假設未來從不改格里歷,每8000年,干支紀日對應的格里歷月日日期才會反復一次完整的循環。1912年2月18日,合農歷壬子年正月初一,以及9912年2月18日,都是是“甲子日”。
【天干地支紀時】
干支紀時,60時辰合5日一個周期;一個周期完了重復使用,周而復始,循環下去。必須注意的是子時分為0時到1時的早子時和23時到24時的晚子時,所以遇到甲或己之日,0時到1時是甲子時,但23時到24時是丙子時。晚子時又稱子夜或夜子。日上起時亦有歌訣:甲己還加甲,乙庚丙作初;丙辛從戊起, 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發, 壬子是真途。下表列出日天干和時辰地支構成的時辰干支,以北京時間(UTC+8)為準:
時辰地支 北京時間(UTC+8) 甲或己日 乙或庚日 丙或辛日 丁或壬日 戊或癸日
早子時 0時—1時 甲子時 丙子時 戊子時 庚子時 壬子時
丑時 1時—3時 乙丑時 丁丑時 己丑時 辛丑時 癸丑時
寅時 3時—5時 丙寅時 戊寅時 庚寅時 壬寅時 甲寅時
卯時 5時—7時 丁卯時 己卯時 辛卯時 癸卯時 乙卯時
辰時 7時—9時 戊辰時 庚辰時 壬辰時 甲辰時 丙辰時
巳時 9時—11時 己巳時 辛巳時 癸巳時 乙巳時 丁巳時
午時 11時—13時 庚午時 壬午時 甲午時 丙午時 戊午時
未時 13時—15時 辛未時 癸未時 乙未時 丁未時 己未時
申時 15時—17時 壬申時 甲申時 丙申時 戊申時 庚申時
酉時 17時—19時 癸酉時 乙酉時 丁酉時 己酉時 辛酉時
戌時 19時—21時 甲戌時 丙戌時 戊戌時 庚戌時 壬戌時
亥時 21時—23時 乙亥時 丁亥時 己亥時 辛亥時 癸亥時
晚子時 23時—24時 丙子時 戊子時 庚子時 壬子時 甲子時
【天干地支次序表】
1. 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地支與五行、方位的關系】
子(鼠)屬陽水,北方;亥(豬)屬陰水,北方。
寅(虎)屬陽木,東方;卯(兔)屬陰木,東方。
巳(蛇)屬陰火,南方;午(馬)屬陽火,南方。
申(猴)屬陽金,西方;酉(雞)屬陰金,西方。
辰(龍).戌(犬)屬陽土,中方;
丑(牛).未(羊)屬陰土,中方。
【天干與五行、方位的關系】
甲為棟梁之木,東方。乙為花果之木,東方。丙為太陽之火,南方。丁為燈燭之火,南方。
戊為城墻之土,中方。己為田園之土,中方。庚為斧鉞之金,西方。辛為首飾之金,西方。
壬為江河之水,北方。癸為雨露之水,北方。

【陰陽道(dao)的歷史概說】

陰陽道最早起源于6世紀由中國傳入日本的“陰陽五行”思想,并被作為“新知”為當時的統治者所利用,推進了當時日本社會國家統治的變革。
廄戶皇子(圣德太子)、大海人皇子(天武帝)、惠美押勝(藤原仲麻呂)、吉備真備等等,運用陰陽道的一些想法(如五行學說的生克說)來解釋日本的歷史。桓武帝由“四神相應”的原則的遷都即是一例。
在民間,日本原有的一些宗教形式也開始借用一些一些陰陽道的概念與方法。 在平安朝,陰陽道和陰陽師已經成為國家機關的一個組成部分,專門的部門即陰陽寮、長官為陰陽頭。貴族制度的穩定化和社會總體比較平穩的環境下,陰陽道的占卜術變得越來越受重視。
到了平安中期,出現了以為大成的陰陽師--安倍晴明,陰陽道達到了鼎盛時期。陰陽道主要分成了歷道和天文道兩大家,分別為賀茂家和安倍家。 簡單地說,陰陽道大約就是:以古代中國的陰陽五行說作為基礎,糅合了天文、歷法、占卜等等學科——恩,用現代的眼光來看應該可以算是學科吧——以天人合一思想為軸心發展而出的、用來預測祥瑞吉兇、咒術、祭祀等等等等一系列一言以蔽之就是“怪力亂神”的事務的——深奧的精神體系。要在這里注明的是:陰陽道的思想是在日本完成其體系化、系統化的。
陰與陽這兩種自天地形成之初便存于無形的相對之氣和合、循環以及由此而發的萬物生長、消亡的變化過程,大抵便被稱為“陰陽說”。而五行即是木、火、土、金、水作為構成世界的基本元素,也被看作不同屬性的氣引導著森羅萬象的形成,這便是五行之說。陰陽道的必讀書目名叫《五行大義》,應該便是從中伸發延伸出來的理論吧——不過探陰陽道之源頭,當是自《易》而出,古今中外,研討《易》之書籍,何止萬余?所以說《五行大義》也只是其中的一種歪解罷了吧 。
不過,作為日本古典文化重要因素之一的陰陽道,其形成原因倒是非常令人感興趣。我國的五行之說與日本的五行之道的發展方向自然是相異的,為何會產生這種差異以及兩者在發展過程中對于對方的影響——應該可以說,這種影響幾乎是單方向的——,這些課題是否有人進行過思考或研究呢。 預言天理的運行,運用著超人的“術”,操縱著人們的命運。陰陽師--平安時代的巨星安倍晴明,其最大的競爭對手蘆屋道滿,以及分布在全國各地的許許多多的陰陽師們。讓我們巡著他們留下的傳說,開始踏上找尋深處的謎底和秘密的旅程吧。
圍繞著陰陽道的古跡我開始了旅行。
當然,無論什么時候,旅行總是讓人懷著美好的憧憬的。
對我來說,要說是憧憬著什么人的話,那一定就是平安時期的天文博士,安倍晴明了。實際上還有一個人,讓我非常的關注,那就是安倍晴明的最大的敵手蘆屋道滿。
這兩個人,正方·反方或是說反方·正方,總之都是以對立的立場登場的。當然這互為對手的同行之間,最后勝利的人是晴明,道滿則是失敗者。
為什么是這樣呢,大概是因為代代相傳的傳說都是從晴明的那一方為中心而向各地廣為流傳的吧。但是,其中被人們描繪為最大最強的對手的蘆屋道滿,是作為極為重要的“商敵”存在這一點是無疑的。所以,也許是出于一種偶然吧,這次的旅行也許會將這個道滿的名聲再次復活也不一定,我有這種預感。
那么,這次,在旅行的前夜,請來閱讀一些睡前的故事吧。比起事前的準備也好,預定也好,或是任何別的也好,關于陰陽道的一般的知識和理解是不能不知道的。 首先在最初必須說的是,陰陽道起源于中國的戰國時期,在諸子百家的時代,在儒家、法家、墨家,以及各種各樣的流派的誕生,其中都包含了可以稱之為“陰陽家”的人。從從事咒術到成為上的顧問,擁有各種各樣“家傳技藝”的人為各地的王侯貴族們工作著。這些人們被稱為“陰陽家”,請注意在他們的稱呼上的不同點。
諸子百家在《史記》中的說法,其中分為了六大群:①陰陽 ②儒 ③墨 ④法 ⑤名 ⑥道。質疑天下之事,運行一個真理,為用思想或者技術的方法來達到目的而通曉百事,這就是諸子百家所存在的意義。接下來,從他們起了何種作用角度來看一下六大系統的特征。首先,我們最為注目的陰陽家,關于這個在《史記》之[太史公自序]寫道:“嘗竊觀陰陽之術,大祥而觽忌諱,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時之大順,不可失也。”(注:此處為《史記》原文,非直譯)相對的,對于儒家除博學這一點以外別的很少了,僅僅是提到是嚴格有序的規定了君臣、父子、夫婦、長幼的順序,是不可或缺的集團。另一方面,墨家主要是他的節儉之風,強調了節儉精神。法家,嚴格而少恩,但是君臣上下要正確的分開這一點,確實是行之有效的。名家(刑名家)使人受約束而容易喪失真實性,然而其正名實之主義,也是值得傾聽的。最后,道家講究人的精神專一,將自己的行動和無形中的道結合起來,使萬物得到充足。這種術循陰陽之大順,取儒墨之善,集名法之要,應時、物變化,無所不宜,并且容易掌握。(注:此處所有的原文:“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涂。”夫陰陽﹑儒﹑墨﹑名﹑法﹑道德,此務為治者也,直所從言之異路,有省不省耳。嘗竊觀陰陽之術,大祥而觽忌諱,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時之大順,不可失也。儒者博而寡要,勞而少功,是以其事難盡從;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禮,列夫婦長幼之別,不可易也。墨者儉而難遵,是以其事不可篃循;然其強本節用,不可廢也。法家嚴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名家使人儉而善失真;然其正名實,不可不察也。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贍足萬物。其為術也,因陰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儒者則不然。以為人主天下之儀表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隨。如此則主勞而臣逸。至于大道之要,去健羨,絀聰明,釋此而任術。夫神大用則竭,形大勞則敝。形神騷動,欲與天地長久,非所聞也。)《史記》的記述中,除了對于道家的過贊產生一定的違和感以外,總的來說對諸子百家都做了很好的說明。陰陽家和道家是修煉陰陽之術的意味,也是近代學派才興起的考證。那么,這所謂的陰陽之術,在《史記》中也有寫道:“夫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各有教令,順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則亡”。這就是了,也就是說這是為了使人的生活和自然的循環相互一致而來的技術。
陰和陽,是自然界循環的兩種“氣”或者說是能量。由此陰陽家就是觀察“氣”的變化,這個“氣”具體地說來是氣候呀風土呀等等的變化的現象,以此為基準制定出歷法。歷法不僅僅是節氣的變化,還包括從祭祀到農作業指導,是含全部生活習俗的清單化的作息時間表。
進一步說,這個歷是比之時間表更上乘的基準。不僅記述了一年十二個月的普通變化,還包括以十年、百年、千年為單位變化的自然現象。比如,太陽黑點以十一年為周期的變化,能夠表現這種大的循環的跡象的,是天上的星星,而描述天空中的紋樣,也即是觀察星座,這是就天文術了。天文術預測日食,月食,以從流星的發現到星星位置的變化等現象為對象觀測。從父輩開始就一直研究天文的太史公遷(司馬遷),在其父之后繼續積累天文知識,后來選擇了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之日為天歷的第一日開始實行。這就是最初的太初歷,也是中國歷法最初的源頭。
另外,陰陽術其實不僅僅指陰陽兩氣而已,還有一個要素,就是“五行”。以木火土金水五行星為基本的五元素被認為是構成萬物的原物質,陰陽兩種能量和五原物質相互作用,產生自然循環,另外,陰陽五行思想,也是日本發展蓬勃的占卜術和預言術的重要的基本原理。 就日本來說,西去大陸得到的知識,或是從東渡而來的人身上獲取知識,情況雖然復雜但也可略窺一二。在大和朝廷成立以前,三國志的時代,日本派使節西渡至帶萬郡(樂浪郡),受到了魏王的接見。帶萬郡在朝鮮半島上,當時是中國的魏王朝的地方。所以,那個時代有許多文化物質交流都是經由朝鮮的。
從日本去到大陸的人是實際存在的,但是否是他們帶回了陰陽術就不是太清楚了。當然,從大陸回來的人利用對馬,龜卜等方法進行占卜的傳說,也是存在著的。
于此相對的,從大陸東渡而來的人就留有比較多的古文獻記錄。
大和朝廷成立,從百濟(古朝鮮國名)來的五經博士到達日本是六世紀初,五經博士也就是漢的高安茂,帶來了《易經》。《易經》是陰陽術的基本文獻。
欽明天皇十五年,同樣是從百濟,來了易經的老師易經博士施德、王道良,歷法博士周德、王保孫。于是漸漸的易經和歷法就在日本發展起來了。
然后到了推古朝十年十月,從百濟來了一名叫做觀勤的僧人,帶著大量的與陰陽術有關的書來參拜。如果問起為什么隨身會帶著這么多這類書呢,欽明朝的時候日本周邊對陰陽術和本草醫藥方面的書有極大的需求,正是出于這種需要。
但是,有趣的是,不是由公務員和學者,甚至不是由五經博士,而是首先由僧人將這些圖書引入這一點。為什么陰陽術非要由僧人之手來做正式的介紹呢,這就是日本陰陽道之上,最重要的一點了,我想。
如上所述,陰陽道的基本領域是易經和歷法,這些由官制的博士五經博士帶入日本,并且訓練日本的學生,尤其是歷法,是管理維持政權不可或缺的東西。
另一方面由僧人觀勤所帶來的書有歷本,加上天文,地理書,遁甲·方術書等。歷書和天文在非數學的觀測作業上是非常必要的基礎學問。比較起來,地理書,遁甲·方術書則是應用技術書籍或者是實踐書籍。地理基本上就是如今的風水知識,地相占卜、遁甲·方術書則用來防止災害,使役鬼神。其中遁甲·方術書后來在日本又作為忍術而獨自發展起來。
觀勒作為涉及造墓之事的佛家人,判斷墓地的風水除魔,并傳下了如魔方陣等很多實踐性的陰陽術。拜其所賜,陰陽術最得意的數之魔術和色之魔術,為日本所活用。
佛教的皈依者圣德太子據此定出了冠位十二階,十七條憲法。尤其是十七條憲法,是在干支最初的甲子年發布的,也即是推古十年。反映出了當時的陰陽思想學說。
但是,同時觀勒作為僧人也生出許多問題來。當時佛教在朝廷還未受到重用,民間和外來人之間也還未興起。觀勒乘自己在日本長期駐留的期間,不僅向官僚也同時向民間教授陰陽術,這是增加佛教徒的工作的重要的一環,陰陽術如果只在民間流傳是遠遠不夠的。皈依佛教的民間陰陽家--被稱為法師陰陽家的人,便是在此時產生的。
然而,任朝廷的官職的陰陽家,想要獨占這門技術。為了達到扼殺法師陰陽師的目的,他們頒布了禁止僧人修煉陰陽術的[條令]。與此平行的是,這門技術漸漸的就被朝廷特別是官僚獨占了。
親身修煉陰陽術頗有心得的天武天皇,即位以后立刻設立了由官員獨占的系統“陰陽舍”。由中務省管轄,下設司掌天文、歷數、風云、氣色的各種長官。當然,都城的卜定也是陰陽舍的工作。
但是,在日本當時,觀勒以來受到訓練的陰陽家多數是僧侶,這是事實。并且,僧侶是無法擔任官職的。因為這樣,沒有辦法,許多人還俗然后被朝廷作為陰陽家錄用了。
這種狀況的持續發展,使得法師陰陽家和官職陰陽家之間生出了復雜的利害關系,安倍晴明和蘆屋道滿之間的對決,無疑是反映這個時期的狀況的故事了。
那么,以“陰陽師”這種說法表現出來,是在大寶律令的陰陽舍規定中登場的。簡而言之,就我們能夠追溯到的天武天皇的時代為止,一方面,那時候還沒有將此以“陰陽道”這種說法提出來,另一方面,這也不是《今昔物語》成立、安倍晴明的傳說廣為流傳的平安時期之后,也既是十一世紀以后的想象。 陰陽之術和星星有很深的關系。因為星的運動和變化,常常是超越了歷書的大的變化的征兆。正因為和星星的這種關系,涉足陰陽道的星神信仰的習俗在日本也是廣為流傳的。北極星和北斗七星信仰,妙見信仰,以及祗圓社的牛頭天王等,都是和陰陽之術淵緣很深的星神。
和星的關系對陰陽家來說是很重要一個領域,關于這一點主要是在天文上。
對于從事天文的陰陽家來說,再沒有什比正確的預測天體變化上的日食和月食更強的需要了。
這種天文觀測力的需要,主要有兩個背景。一個,按照天理的運行順序證明可以平和的治理天地,尤其是天文觀測得出的歷書,如果不能夠準確的預見日月食,那么這個歷書的機能便被認為不完善。
另一個背景,是關于朝廷舉行的儀式和活動決定日期的問題。吉日的判斷,是歷書和天文的必須具有的功用,如果無論如何必須選到不是吉日的某一天的情況,就必須用一種不同的方法--“遁甲術”來實行。
由此,陰陽師正確的反映天體的運行并管理歷書是非常必要的。更簡單的說來的話,就是必須要正確的預測日月食。
順便一提,說道日月食的觀測,常常是在歷書的預測之外的,預測以失敗告終的例子非常多。
這個因為關系到陰陽師的威望問題,故而陰陽舍的官僚們也是不斷的全力檢查修正歷書。
但是,不幸的是即使是“宣明歷”也有未修正的誤差。到了江戶時代,天體運行和歷書之間出現了兩天的誤差。進而出現了日月食和歷書之間的誤差問題。于是接下來就到了澀川春海改歷試典的時候了(注:澀川春海:日本圍棋史上“安井流”著名代表人物,被譽為“第二世安井算哲”。也是最早制定日本國歷法的人之一)。如果根據春海的預測,寬文十三年以后未來三年間會出現6次日月食。但是如果根據宣明歷,則都在其預測之外。春海大驚之下,過早的急急廢除了宣明歷,建議改成了以前的授時歷,但是這授時歷的缺點卻很快暴露出來了。事實是,連宣明歷都可以預測到的延寶三年的日食,授時歷卻預測不到。正因為這樣,陰陽師們受責難的日子一直持續到明治時期為止。
參考書籍,追溯日本歷法制定的起源的話,一直可以追溯到イザナギ?イザナミ(最早建立日本的男女二神)時期。
在此之后,還有詳細的記述了從大陸派遣來的歷書博士和天文博士。推古天皇十二年正月,日本開始正式的使用歷日。大化革新時,在此背景下中臣藤原氏得到陰陽家集團的支持,利用龜卜等,將天文和歷法的技術獨自發展起來。到天武天皇的時候,陰陽舍的創設發展到了頂點。
管理天文和歷法的人們,根據算術,算出月亮的朔到晦,也就是月初到月末,確定月的大小(和潤月),遵守著二十四節氣,并預測日月食。日月食的記事是在推古天皇二十六年開始記錄在國史里的,這就是整個過程。
另外,同時,付隨著天文歷學的遁甲、太一的技術,星圖、渾天儀等天體觀測器具,以及擇日的占卜、除魔的法術,星祭的秘密儀式等知識和行事的大系統,都是朝廷固有的禁止外傳的東西。 隨著時代的前進,漸漸出現兩個問題。具體地說來,一個是從日月食開始,天文、歷法的管理越來越難。另一方面,本應該是秘密的天文占卜,陰陽之術等技術從宮廷流入到了民間。這流出的部分出去修習困難的天體觀測問題以外,主要是集中在擇日和吉兇的占卜、除魔驅鬼、解除附體之物等方面,不久這些即被冠以了“陰陽道”這個名字。
針對這種情況,朝廷將蠱惑人心的元兇,即歷書上的歷注(吉兇判斷占卜等相關的的注釋解說)抹去中止了。但是陰陽道的流出已經十分大量了,要想將早期的歷注抹去也是不可能的事。
接下來在天文的方面,朝廷重要的用以迎接新年的“朔旦冬至”的儀式的舉行日,和直接的歷法不一致的事件發生了。這次是歷法博士大春日真野麿進言采用更為精密的中國新歷“宣明歷”。但是遺憾的是,不可避免的還是出現了歷法和實際季節之間存在著很大的計算誤差的情況。由此,陰陽舍的權威性立刻招致了滑坡。結果,和天文沒什么關系的文學博士三善清行主持的陰陽道(除去天文的計算之外的歷注上的占卜部分)掌握的主導權。并產生了甲子年和辛酉年改元號的習慣。這次事件的結局就這樣一直持續到了明治初年。
在平安時代中期,由于早先的陰陽舍的權威的沒落,民間的陰陽道與此相反倒是繁榮發展起來。這種風潮一時間興起,到了村上天皇的時代,便出現了賀茂忠行。賀茂家一方面恢復了陰陽舍的權威,同時構筑了以天文觀測和占術同時為源泉的權威體制。之后,陰陽之術被賀茂保憲和安倍晴明兩人分別繼承,成為了不傳門外弟子的“家學”。
到這里,安倍晴明和蘆屋道滿這兩位陰陽師登場的舞臺就成立了。
陰陽師最早并不只是中國流派的陰陽家(歷注中,順應自然運行法則的人),還包括了天文觀測和保守歷書的純粹的數理工程。但是,這其中工程方面的部分受到了從民間而來的壓迫性的威脅,反攻的主力軍是佛教。自奈良時代以來,民間普及的佛教學的一個部分就是叫做“宿曜經”的加入了中國版占星術的書籍。這個宿曜就是以預測日月食、算出月的朔和晦等為基礎的派別力量,其中的代表是弓削道鏡。
那時候的歷書,在基準上,以能夠正確知道月亮太陽運行的功用已經減少了很多。獨行其道的主要都是一種占卜日子的吉兇,方位的好壞的日別占卜表。
德川家康當時一時排斥天文歷法的家祖--土御門家的理由,就在于這一點。雖然無法回到江戶時代向中國和西洋學習天文觀測的陰陽之道,但是,如前所說,漸漸的,到了安倍晴明的時代日本興起的陰陽道的家族的情況,和接下去的探訪有很大的聯系,我想。
要說還有一件事,就是在陰陽舍權威沒落的時代,朝廷這一方無論如何也要樹立起安倍晴明這一superhero的形象,這是十分必要的。在此之后,日本國內發行販賣了大量的歷書,使得人人都知道了超人陰陽師安倍晴明,并將他的事跡廣為流傳,成為了比民間的法師陰陽師和密教宿曜經僧人們權威更高的人,可以說是陰陽道中的英雄了。同時,這位英雄也被民間的陰陽道和佛教奉為了頭號強敵來不斷的攻擊。恐怕這樣是事跡,到現在在各處陰陽道的遺跡中還可以看出痕跡。
講完了陰陽術的基本知識,再來講一講與術士們勢不兩立的鬼族。
在傳說中,鬼的種類相當多--有吃人靈魂的為生的,有狐貍幻化成的,有雪山上居住的雪女,也有地獄來的邪靈……甚至有一些是靠吃人類面孔為生的。至于吸血鬼,大概是后來從西洋流傳而來的種族。
總的來說,鬼大致可以分為水、火、風、暗、悍這幾種。
水,當然是指可以自由操控水的妖怪。這類妖怪的代表是河童和雪女。
火系的妖怪很少,吸血鬼大概算吧?
風,所謂的“風師”和霧天狗便是代表。
暗,大多數妖怪都屬于這一種,喜歡黑暗,秉性邪惡,魔法是其拿手好戲。這種妖怪的代表太多,我不說你也知道。悍,這種妖怪沒有任何異能,只是單純的身體強壯,攻擊力奇大,難于傷害。外形多半是魁梧如山,猙面獠牙,臉色鐵青或者赤紅。這種妖怪基本來說等級很低,其他隨便那一系的高等妖怪都可以很輕易地殺死它們。
在這些鬼中,有很多是可以靠吞吃別的鬼來提升自身的力量的。吃法各式各樣,有的只是吞吃對方的靈魂,有的連肉體一起吃掉,有的吞吃對方的妖力,讓對方從99級一下子成為2、3級。
有這種能力的鬼有時也會尋找靈能者吞噬,因為吃掉靈能者獲得能量比吞吃妖怪獲得能量要多--尤其是那種靈能沒有覺醒,完全沒有攻擊能力的。
貍:傳說中的貍與犬夜叉中那只貍的并無二致。日本的各地傳說都認為貍貓有不可思議的力量,他們可以用樹葉變化外形,尤其喜歡變成女性。如果變成男性,也以和尚和小孩居多。他們通常都干一些騙人的勾當,變成和尚時通常以勸人好好學習的光輝形象出現,有的甚至被識破后一樣為寺院接納。江戶時代,麻布一帶以貍貓的傳說而出名,至今那里仍保留了貍穴,貍阪等地名。
河童:日本國妖之一,又名”川太郎“。可能是因為日本是島國的緣故他在日本才如此有名吧。河童通常和小孩子差不多大小,禿頂,身穿龜殼狀衣服,也有不穿龜殼的河童,但全身長毛(怪別扭的,疑為下面將要說的山童)。喜歡相撲,尤其喜歡和人比賽。可能是惡作劇吧,喜歡將人和馬拉下水中,因此常聽說河童淹死人的事。在許多地方有河童送靈藥,送魚給人類的記載。此外,河童還在許多地方做為守護神出現。
山童:居于九州深山,全身長毛,身高與小孩一般。喜歡惡作劇,但不壞。你可以用早餐叫他幫你做事,但是你如果想害他他會發覺并馬上逃走,相反你就會生病或家里發生火災。有的山童會春天跑到河里兼職一下河童,等到秋天又回到山里做山童。
天狗:日本國妖之一,專用于震懾山中的各種妖怪。傳說是由因懷著執念或妄念死去而無法去極樂世界的和尚墮入魔道的“天狗道”變成。天狗有善惡之分,還有多個種類和階級,包括鞍馬天狗、大天狗、烏天狗、木葉天狗、飯剛等。據江戶時代〈天狗經〉載,世界上一共有12萬5500只天狗(又是江戶時代?)。松本地方的傳說中,天狗特別討厭鯖魚,如果被抓住他總會說”一定是吃了鯖魚的緣故“。
雪女:是皮膚蒼白、容貌出眾、身桌白色衣服的女子,經常是和小孩一起出現,會賜予財寶或子嗣。相傳在遠野地方如果在十五的月圓之夜外出會遇到帶著很多小孩的雪女,所以在柳田國男的〈遠野物語〉中提到在滿月之夜“因為雪女會出來還是早點回去吧!”。
鐮鼬:手(shou)持大鐮刀的(de)(de)(de)黃(huang)鼠(shu)狼一(yi)(yi)(yi)樣的(de)(de)(de)風(feng)妖,會(hui)用鐮刀在(zai)(zai)(zai)人(ren)身上劃(hua)出(chu)(chu)(chu)傷口,但是不(bu)痛也不(bu)會(hui)出(chu)(chu)(chu)血。他(ta)們(men)總(zong)是和旋風(feng)聯系在(zai)(zai)(zai)一(yi)(yi)(yi)起,似乎只在(zai)(zai)(zai)特定的(de)(de)(de)天氣才能(neng)出(chu)(chu)(chu)現。在(zai)(zai)(zai)一(yi)(yi)(yi)些地(di)方的(de)(de)(de)傳說(shuo)中鐮鼬通常(chang)三個一(yi)(yi)(yi)起出(chu)(chu)(chu)現,第一(yi)(yi)(yi)個將人(ren)絆倒,第二個將人(ren)劃(hua)傷,第三個給人(ren)止血,然后(hou)一(yi)(yi)(yi)起逃走。 一(yi)(yi)(yi)反(fan)木棉:有(you)如一(yi)(yi)(yi)條白(bai)布的(de)(de)(de)外形,據說(shuo)會(hui)在(zai)(zai)(zai)夜間從黑暗中飄飛而出(chu)(chu)(chu),裹住人(ren)的(de)(de)(de)頭(tou)(tou)臉(lian)令其窒息。在(zai)(zai)(zai)大阪,有(you)記載說(shuo)曾有(you)數十條白(bai)色物體飛來,落地(di)之(zhi)后(hou)用手(shou)一(yi)(yi)(yi)搓就消失了。關(guan)于他(ta)的(de)(de)(de)傳說(shuo),以鹿兒(er)島的(de)(de)(de)最為有(you)名:一(yi)(yi)(yi)天夜里(li),一(yi)(yi)(yi)個男子趕(gan)夜路時遭到一(yi)(yi)(yi)反(fan)木棉的(de)(de)(de)襲擊,男子大驚(jing)之(zhi)下(xia)拔出(chu)(chu)(chu)腰刀就向木棉斬去,結果木棉就消失了,只在(zai)(zai)(zai)男子手(shou)上留(liu)下(xia)淡淡的(de)(de)(de)血跡。一(yi)(yi)(yi)反(fan)是一(yi)(yi)(yi)種布長的(de)(de)(de)單位,大約是8米(mi)。 這些妖怪都是經常(chang)在(zai)(zai)(zai)日本漫畫(hua)、游(you)戲(xi)中出(chu)(chu)(chu)現的(de)(de)(de),所以整理了出(chu)(chu)(chu)來,此外還有(you)象瀨、飛頭(tou)(tou)蠻、黑冢、手(shou)之(zhi)目這些妖怪也很有(you)意(yi)思。

【陰陽五行】

所以說在陰陽五行,天干地支之天、地、人三才中,所稟之氣,因各人所承受的厚薄不同,所以其性格體形也各自不同,近賢金子樵說:“命日內五行,相日外五行,五行互相表里。人之美惡姿于命,窮通系于運。首觀日主、次看月令、四柱,再參運程。五行停勻,氣勢順正者,主人和平正大;五行偏枯濁亂者、主人陰險缺陷,人之性情,隨五行而異。”所以人的性情相貌,除受后天教養或改變以外,均為先天生成的。命理論生人的性情相貌,乃就先天形勢,看其內在的性情及外露的相貌;內在的性情及外露的相貌,因有密切不可分離的關系,故可就其外露的相貌而推其人的性情,并可廣推其吉兇禍福,蓋相由心生,有其生理,必有其心理,有其心理,必有其生理也。
木形人
木形人的性格,有博愛和惻隱之心,質樸清高,骨絡修長的特點。木命人主慈,心地善良好施舍。特別是木多木旺的人,性格倔強。如桑拓木(壬子、癸丑年)出生的人,性格頑強,意志堅定不移,頗有寧愿站著死,不愿跪著生之性格,若乙丑年屬牛的人就更有股倔強的牛脾氣。
古人曰:仁慈敏厚,木成甲乙方,木盛則懷惻隱之心。
以下是木形人的特征:木性柔軟,性情隨和,感情豐富,舉止灑脫;心胸廣闊,生活樂觀,善交朋友,清高自信;外貌高大,體長潔白,風姿美貌,儀表俊雅;氣宇軒昂,語音柔和,面色清白,口尖發美。
火形人
火形人的性格:待人總是彬彬有禮,有謙讓之風,神采奕奕,性急而聰明的特點。
火命人主禮貌,講禮節,對長輩尊重,對晚輩講義氣;外貌威儀凜冽,淳樸厚道,遇事急躁,總愛夸夸其談,喋喋不休;特別火多火旺的人,更是性急如火,喜手舞足蹈,快人快語,不顧后果,直來直去,往往容易把事情弄壞,常屬好心無好報的耿直人。
以下是火形人特征:性情剛烈,感情易動,性急如火,熱心快急。待人耿直,善交朋友,分外熱情,尊長愛幼;逢惡不怕,見善不欺,見義勇為,缺乏冷靜;外貌瘦小,面尖下圓,印堂狹窄,鼻孔易露;說話太急,語音激昂,言語妄誕,有始無終。
土形人
土形性格的人:有言行一致,說一不二,忠孝至誠,嚴守信義,好敬神佛的特點。
土命人講信用,說到做到,不虛偽,待人忠厚老實;土多土旺的人喜靜,不愛動,因而容易失去良機;對人寬宏大量,有忍勁和耐力,做事總是堅持不懈,有始有終,同時為人質樸,勤勞節約,辦事踏實肯干。
以下是土命人特征:性情溫厚,感情純樸,待人誠實,講信守譽;不講假話,談吐謹慎,做事細心,膽小怕事;背圓腰闊,鼻大口方,面胖色黃。土多土旺之人顯得笨拙,土少薄弱之人聲音渾濁。
金形人
金形性格的人:有英勇豪杰,仗義疏財,講究禮儀廉恥,性格好勝,剛愎自用的特點。金命人非常講義氣,重視名譽,自尊心很強,性格孤傲,不屈不躬,針鋒相對,剛直易折。但命金淺薄者,感情脆弱,雖有義而有始無終。
以下是金形人的特征:行動穩定,外表嚴肅,剛毅有決,內心熱情;待人耿直,重情重義,辦事認真,秉公執政;脾氣古怪,固執保守,針鋒相對,剛直易脆;體健神清,面方白晰,膚色黝黑,眉高眼深,鼻高耳仰。
水形人
水形性格的人:水命的人足智多謀,聰而好學,有謀略。好思索,好動。五行氣足者,體必豐肥,但水命之人平生多波折,生活坎坷不平,尤如江水經歷千辛萬苦,才能流歸海。水多水旺者,其性情反而急躁,易出禍端。水命人總給人一種漂浮不定,舉止輕浮的印象。
以下是水命人的特征好動肯談,行動敏捷,心機靈變;能剛能柔,軟中有硬,以柔克剛,剛柔并濟;性情聰明,臨事果決,命占桃花,風流多情;外形矮小,面黑光彩,語言清合。

標簽: 五行大義簡介 五行大義八字易經和五行大義

展開(kai)全文(wen)